帝陵尋蹤 | 唐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 · 昭陵
浪淘沙楊花謝春苞,晉陽戈矛。秦王百戰卸戎袍。玄武門前燃萁角,一曲離騷。水載舟兒漂,鏡映容驕。貞觀盛世隱波濤,凌煙搖搖欲傾倒,長歌寥寥。
10月5日下午,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的行程取消了令人期待的貞西和建陵,直接駛向了禮泉的九嵕山。這裡是一代明主李世民與其皇后長孫氏的安息之所——唐昭陵。昭陵,作為唐代因山為陵的伊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陵,它深深影響著後世的唐陵興建。
據說太宗早年帶兵打仗和狩獵,多次經過九嵕山一帶,非常喜歡九嵕山的挺拔奇絕和美麗風光,後來他將陵寢選在了這裡,一來為遵照長孫皇后的遺願,因山從簡,二來則是為了讓「奸盜息心」,杜絕魏晉以來猖獗的盜墓行為。印象中曾在10年前來過昭陵,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太久加上照片丟失,再來的時候對這裡除了六駿外無絲毫的印象…而10年後與昭陵的邂逅,總覺得對這位曾經非常喜愛的帝王印象也產生了不少變化,或許是不知何時起覺得他和楊廣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吧…在昭陵博物館前下了車,這才知道竟然是昭陵的李浪濤館長親自帶我們參觀,一時間興奮難已~
時間緊張,我們跟隨著李館長一路而行,甚至來不及仔細欣賞門口唐建陵的石獅子。
李館長非常幽默,講解獨具特色,沿路便激情澎湃地說起有關昭陵和唐十八陵的內容,引來一堆參觀遊客跟隨。因為速度太快,我無法一一記錄下來他融匯人生各種感悟與唐朝氣息的精彩講解。但聽後我會不自覺的想,唐朝是什麼樣的?唐朝人是什麼樣的?從太宗一朝是否便已能窺見最具唐朝風度的精彩了?
對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他們似乎有著發自內心的自信,有一種兼并的博愛精神,有著衣食無憂社會太平的大同景色,有著馬諾斯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生最高的境界與追求,這些似乎是別的朝代所不曾擁有的美妙之物!於是,我們眼前的陶俑、三彩、陵山,等等在李館長惟妙惟肖地表達中都蓋上了唐的印記,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展物。
它們帶有鮮明的唐色,有著作為唐朝文物的驕傲與自豪!
唐十八陵各具特色,在昭陵的展廳中被精緻的地圖很好的展示出來,但昭陵可謂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為唐陵之精髓,再觀陪葬分布,又聽李館長講的魏徵與徐懋功藏地趣聞,更覺得時人以陪葬與此為榮,以生於太宗一朝為榮。
反光沒拍清楚昭陵的模擬圖,所以放上《長安志·長安志圖》里的昭陵全景。
在李館長豐富情感的講解中,展廳中人物高挑的髮髻,耀耀的眼神,唇邊的微笑,嘴角的鬍鬚,齊胸的長襦,光鮮的衣飾以及各種動物們的形象,駝、馬高昂的頭,舞蹈的足,沉澱的載物,都是如此鮮活…
這個時代將五胡遺留下的特色與漢文化融合得淋漓盡致,又吸納了漫漫絲路上的色彩,這種開放的特點,又怎是後世諸朝能比及的呢?
唐的博愛也讓絲路變得熱鬧,讓駱駝變得歡愉,讓往來的商旅絡繹,讓載物變得豐富。
這些都是大唐獨有的魅力!是唐太宗的功業所在!
轉到了昭陵陪葬墓的展區部分,聽說這裡很多是館長親自設計布景的,從點滴的設計便已經看出館長對昭陵的熱愛了。
這些布景讓博物館中的文物回到了野外,而且館長對各種「愛」的獨道見解也讓原本枯燥的墓誌,十四番臣冰冷的殘像變成愛意滿滿之物,惹得聽者一陣陣掌聲。
這塊精緻字體的鄂國公尉遲敬德墓誌蓋非常特色,而且柱國和鄂國中的兩個「國」字竟然雕出來的花紋也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唐獨有的!
展區中還有楊恭仁、李勣(徐懋功)、宇文士及、臨川公主等人的墓誌與碑,一一被李館長詮釋出愛的色彩。
墓室壁畫,很容易反映時代特色與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於是在參觀的最後,我們欣賞到了韋貴妃等陪葬墓中的美麗壁畫。
侍女們的華衣,胡人們的牽馬,士兵們的鎧甲…
無不體現出唐的國富軍強,威風凜凜,安康幸福~
從畫作的內容也反映出唐代女性的地位之高。
匆匆參觀了昭陵博物館,我們便又上了車,順著修葺好的道路向九嵕山進發……
此刻只覺得時間太少,都沒有看夠昭陵館內的藏品。
隨著窗外的山體愈近,我們順利達到了昭陵所在的九嵕山…
和前幾日的腿著比,果然景區的路輕鬆。
走了4天野山,突然來到昭陵,讓我覺得好不適應周圍環境,但九嵕山絕對是這幾日所見最具氣勢的一座山了。
入口後方的世民哥哥雕塑,盡顯太宗威儀。
等人齊的過程,我已經開始在神道兩邊跑著拍各種碑了…有些碑前人太多,加上功臣圖太多,跑了幾個就準備往返各拍一側…
於是這堆碑從頭拍到尾…
說道墓主人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可謂是千古帝王之典範,而且我王很時髦,是個混血兒,母親有匈奴,漢人,鮮卑三族血統,父親也有至少鮮卑和漢的血統……總之算來算去,實在算不清楚他有多少漢人血統多少胡人的…
隋末動亂,他說服父親起兵,又為李唐的建立和統一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登基為帝後,他吸取前朝教訓,又從諫如流,任用賢才,使得貞觀年間政治清明,文化發展,民族交融,四境臣服。
然而玄武門事變,弒兄奪弟媳,不僅給李唐開了個太子不得善終的頭,也給後世唐朝留下了隱患。
李世民也與歷代帝王一樣對求仙長壽有著強烈的追求愛好,同時他也有帝王的猜忌在,因讖語誅殺了功臣…
但儘管如此,世民哥哥還是光環巨大~~就如這九嵕山的山勢一樣需要仰望…
據《舊唐書》所載:「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李世民「崩於含風殿,年五十二。遺詔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喪紀宜用漢制。秘不發喪。庚午,遣舊將統飛騎勁兵從皇太子先還京,發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於道及安化門,翼從乃入;大行御馬輿,從官侍御如常。壬申,發喪。六月甲戌朔,殯於太極殿。八月丙子,百僚上謚曰文皇帝,廟號太宗。庚寅,葬昭陵。」
而此前,他的皇后長孫氏已經葬在了此處,還有那些曾與他征戰沙場的兄弟和早逝的嬪妃…
說起世民哥哥的女人們,感覺一個個也都是牛人。
首先他賢良的皇后長孫氏,其父長孫晟是當時的鮮卑貴族,母親則有著北齊高家的宗室血統(高士廉的五代祖是高歡的三代祖…雖是上溯很多代的旁支,但感覺這個血統對李唐皇室發揮不穩定有影響,加上高歡宇文泰鬥了這麼久,最後後代竟然就這麼結合了,很神奇~)
一個楊妃是隋煬帝之女,說起來隋煬帝還是李世民表叔…
韋貴妃,是著名將領韋孝寬的後人。
另一個楊妃是自己弟弟李元吉的王妃…
一個才女徐惠…
一個女皇武則天…
還有演義里演義出來的隋煬帝皇后蕭妃,西梁明帝蕭巋之女…雖然正史對此沒有記載,但明清人的腦洞似乎也不全是空穴來風,至少從正史看蕭氏確實是個魅力無窮的女人…世民哥哥是個魅力多情男子…
本句內容可以忽略不計…
總之世民哥哥的後宮很牛…不少也都陪葬在昭陵。
至於世民哥哥的團隊,魏徵等人也都葬在九嵕山中,一起續寫著貞觀長歌。
看過了幾日野地里的翼馬,對陵道兩側的石馬還是忍不住多看幾眼,豐腴的身材和細膩的線條,果然是開始唐化了。
陵道正中,還放有畢沅碑,這位愛題字的陝西巡撫確實為考古事業做了巨大貢獻。
我們的人陸續到齊,於是大家隨著李館長向前,沿路欣賞北司馬門遺迹和後世修的昭陵六駿。
急拍沿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昭陵的各種遺迹簡介很形象地畫出了復原圖,讓人看到基址的時候更容易想像出原本的樣子。
停在北闕上,很快便看到了被後世重修在兩廡殿中的仿品昭陵六駿,於是李館長又一一給我們做了精彩的演講,在他的講解中,馬不僅僅只是形態上的優美,更多了馬豐富的情感色彩,再次引來諸多跟隨的人拍手叫好,以至於我好幾次感覺完全被擠了出來…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颯露紫與丘行恭的這幅。
至於昭陵六駿的真品,除了「颯露紫」和「拳毛騧」現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石皆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10月7日一早,我們便去碑林欣賞了六駿的風姿。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的特勤驃據說是汗血寶馬,曾載李世民馳騁汾晉,收復河東,消滅劉武周勢力。
「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的青騅,是武牢關大捷的功臣,為唐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的什伐赤為李世民征戰王世充,竇建德所乘,在戰中身重五箭,仍作狂奔的姿態。
「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的白蹄烏,四蹄騰空,疾馳奔走,助太宗淺水塬大勝,立足關隴。
拳毛騧和颯露紫也有複製品存於碑林博物館中,有機會要去看真跡~
匆匆看過六駿的展示,我們沒有再登山上陵,在闕台上又欣賞了會兒便折返下山。
沿路的各種碑,來不及欣賞。
為了和李館長合影留戀,我們一路下山到可以看全山體的位置。九嵕山形似匍匐的猛虎,在這個角度很容易看出來。
這裡是虎頭。
這裡是上山時李館長在此處給我們指過的虎尾,但天氣所致,不是那麼明顯。
在等人齊的時候,李館長特意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了些昭陵的圖片,還講解起當初發現玄宮口的趣聞。
聽後覺得下次要在晴朗的日子,趕著夕陽落山時來,好觀一下玄宮口的神奇景色。
與李館長合影后,我們的昭陵之旅也草草畫上了句號。
附上在碑林所見的昭陵石虎與西博的隱太子建成墓誌。
先說這個墓誌,志銘上修改過的隱字耐人尋味。
隱太子建成,其實並非無能之輩,只是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當他還執著於在朝堂上排擠陷害自己弟弟的時候,秦王已經以武力先發制人,所以他留給後世的只有唐史中寥寥的幾筆。
碑林的石虎,從形態和工藝上看感覺處於北朝到武周的過渡階段。
聽幫主說這兩個石虎可能放於禮制建筑前。
東邊這隻虎眼圓瞪,齜牙咧嘴,左腳向前邁出很大一步,不知是否與男權象徵有關,因為區別於順陵走獅的右腳在前。
該虎身側還有一個著翻領袍的人。
與東側這只不同,西側這隻虎的眼睛微眯,血口大張,身上的毛髮清晰可見。
兩虎形態栩栩如生,媲美武周順陵的走獅形象,又符合九嵕山的虎形,可以說是這次昭陵行另一驚喜的收穫~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文化傳承任重而道遠美即分享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邇而不接。
推薦閱讀:
※魏徵被唐太宗稱為鏡子,為何在魏徵死後,他卻砸了魏徵的墓地?
※=唐太宗《百字箴言》橫幅
※伴君如伴虎 | 唐太宗與魏徵關係的微妙轉變
※唐太宗李世民宣武門政變殺死隱太子後,如何處置太子妃?
※凌煙閣功臣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