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要點全解,你要的都在這裡!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由於2000多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古人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進行了命名,這就是24節氣的由來。

立春公曆2月4日

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從這一天起春天開始,萬物有了生機。

氣候狀態:白天漸長,氣溫逐漸暖和,日照、降水也趨於增多。

養生要點: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著眼於一個「生」字,忌抑鬱。

食味養生: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可選韭菜、香椿、豌豆苗、茼蒿等蔬菜。

貼心小語:不要匆忙減衣,謹記「春捂秋凍,到老沒病」。

推薦養生:適合做肝膽、乳腺等調理。

雨水公曆2月18日

降雨開始,雨量逐漸增多,並含雪散為水之意。

氣候狀態:春風拂面,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陽光溫和,細雨蕭蕭。

養生要點:養肝為主,補腎為輔,健脾胃為軸。

食味養生: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

貼心小語:正月人們食肉較多,要注意預防消化不良,水果、蔬菜要搭配均衡。

推薦養生:適合做養腎培元、養脾排濕等調理。

驚蟄公曆3月5日

春雷響動,氣溫上升,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

氣候狀態:春雷陣陣,雨水漸多,桃花紅,李花白,可謂是春暖花開。

養生要點: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食味養生:乍暖還寒,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民間素有驚蟄吃梨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習俗。

貼心小語:天氣轉暖,但早晚溫差比較大,穿著上要注意保暖,防倒春寒。

推薦養生:適合健胸疏乳、女性婦科保健等調理。

春分公曆3月20日

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

氣候狀態: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平均地溫已穩定超過10度。

養生要點:春分重在保持體內陰陽平衡,注重精神、飲食、起居養生,預防流行病。

食味養生:飲食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忌大熱大寒,力求中和。

貼心小語: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月經失調。

推薦養生:適合做補充氣血、疏通經絡等調理。

清明公曆4月4日

氣候溫和,草木萌發,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

氣候狀態:氣溫已升到12度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飄過的明朗清秀景緻。

養生要點:清明時節雨紛紛。春天除了護肝養肝之外,祛濕也是養生的重點之一。

食味養生: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如雞、筍、芋頭、鵝等,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食物。

貼心小語:清明是高血壓的易發期,易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嚴重者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推薦養生:適合做頭部、肩頸等調理。

穀雨公曆4月20日

雨生百穀,雨水明顯增多,植物茁壯生長。

氣候狀態:春雨綿綿,桃花正旺,此時下雨又稱之為「桃花雨」。

養生要點:早睡早起,同時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等病症。

食味養生: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可食用一些益肝補腎、補充氣血的食物。

貼心小語:穀雨就喝「穀雨茶」,清明穀雨採的茶為一年中的茶中佳品。

推薦養生:適合御道女人花茶、五行養生等調理。

立夏公曆5月5日

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為立夏。

氣候狀態: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

養生要點: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此時養生重在養心。

食味養生:天氣一熱,人們食慾也有所下降。膳食調養中,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

貼心小語: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

推薦養生:適合養心活血、袪濕健脾等調理。

小滿公曆5月21日

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

氣候狀態:氣溫顯著升高。南方雨水很充沛,北方風大雨水小。

養生要點:「小滿」要做好「防熱除濕」的準備,堅持健脾利濕、清心祛暑、和胃養陰三原則。

食味養生:小滿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應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

貼心小語:「春困夏乏」,人的精神不易集中,應常到戶外活動,吸納大自然清陽之氣,加強腦部供氧。

推薦養生:適合做婦科調理、三焦等調理。

芒種公曆6月5日

芒種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此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

氣候狀態: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黃梅天」。

養生要點:暑令濕勝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腮腺炎、水痘等。

食味養生: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貼心小語: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

推薦養生:適合做心肺養生和脾胃等調理。

夏至公曆6月21日

陽極之至,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氣候狀態: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養生要點: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陽盛於外,著眼於一個「長」字,保持心神安靜。

食味養生:夏季出汗鹽分損失多,宜補充鹽的丟失。同時,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貼心小語:炎炎夏日預防「空調病」,避免寒涼侵入。

推薦養生;適合做胃腸、關節等調理。

小暑公曆7月7日

天氣已熱,尚未達到極點,所以稱之為「小暑」

氣候狀態: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個節氣,同時小暑也進入了炎炎夏季,驕陽普照的「三伏天「。

養生要點:此時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之時,養生重於養陽,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

食味養生: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

貼心小語: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的人們應少食寒涼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推薦養生;適合冬病夏治三伏貼灸(養生灸)、養心活血等調理。

大暑公曆7月22日

大暑為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比小暑還要熱。

氣候狀態:經常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養生要點:重在「冬病夏治」。此時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胃寒、宮寒、風濕痹證等陽虛證的最佳治療時機。

食味養生:暑濕侵入,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調。飲食重在排濕除濁。多吃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

貼心小語:三伏天要注意情緒、睡眠對血壓的影響,預防中老年慢性病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推薦養生:適合做呼吸道疾病、關節、宮寒痛經、養脾排濕等調理。

立秋公曆8月7日

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氣候狀態: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稱`。

養生要點:應順應自然斂藏之勢,收藏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滋養五臟,抗病延年。

食味養生: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貼心小語:秋季天氣涼爽,氣候宜人,是戶外健身運動的最好季節。

推薦養生:適合做肩頸、養肺潤燥等調理。

處暑公曆8月23日

「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明暑天將近結束。

氣候狀態:白天熱,不亞於暑夏之季;早晚涼,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

養生要點:重在預防「秋燥」,同時天氣依然悶熱,防暑祛濕仍然很重要。

食味養生: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菠菜、芝麻、豆類及奶類。

貼心小語: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推薦養生;適合做養肺潤燥、保濕補水等調理。

白露公曆9月7日

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氣候狀態:氣候轉涼,早中晚的溫差變化較大,白露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養生要點:白露為典型的秋季氣候,重在防燥,慎防津氣耗散。

食味養生:燥氣當令,脾胃功能減弱,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貼心小語:天氣乾燥注意飲水滋陰,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推薦養生:適合做心肺、脾胃等調理。

秋分公曆9月23日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氣候狀態:太陽照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逐日下降,逐漸步入深秋季節。

養生要點:秋分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養生中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

食味養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貼心小語: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慢性胃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推薦養生:適合做肩頸、胃腸等調理。

寒露公曆10月8日

氣候從涼爽轉寒,早晚明顯,出現霜凍。

氣候狀態:此時陰天少,所以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的節氣,素有秋高氣爽之稱。

養生要點: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食味養生: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貼心小語: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中老年應減少午休睡眠。

推薦養生:適合做潤肺養顏、疏乳健胸、疏通經絡等調理。

霜降公曆10月23日

天氣變得寒冷,露凝結為霜而下降,即為霜降

氣候狀態: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

養生要點:霜降氣候寒,養生重在胃部及腿部的保暖。

食味養生:霜降進補,調養脾胃是關鍵。「補冬不如補霜降」可食紅棗、牛肉、四季豆、芡實等。

貼心小語:血熱、血黏、血稠的人要防止「腦梗」的發生。

推薦養生:適合做下肢關節、健脾排濕等調理。

立冬公曆11月7日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氣候狀態: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養生要點: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注意保暖,增強抗寒能力。

食味養生:西北進補宜多溫熱之品;長江以南進補宜清補甘溫之味;高原進補甘潤生津果蔬、冰糖為宜。

貼心小語:冬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

推薦養生;適合做足部、養腎等調理。

小雪公曆11月22日

此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氣候狀態: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

養生要點:小雪時節人體疾病在經絡方面的表現多為足厥陰肝經的病變。養生重在防抑鬱及保暖。

食味養生:冬季易生「內」火,此時可多吃白蘿蔔、白菜等當季食物,可清火降氣、消食。

貼心小語:天氣陰冷晦暗,人們的心情易受其影響,多與人溝通預防抑鬱症。

推薦養生:適合做足部、脊椎等調理。

大雪公曆12月7日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氣候狀態: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大部分地區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景觀。

養生要點:冬季進補,養宜適度,養勿過偏,食補、葯補、靜養要平衡。

食味養生:大雪時節是一年中陰氣較盛的季節,可以多吃梨、蘿蔔、藕、蘑菇等養陰的食物。

貼心小語:大雪已到「進補」的大好時節,應根據體質來進補。

推薦養生:適合做腎部、足部等調理。

冬至公曆12月22日

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此時陰極而生陽,又稱「日短至」。

氣候狀態:冬至後三九天是天氣最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 」的說法。

養生要點:順天而「藏」,借天而「補」,達到養生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食味養生:可選擇羊肉、狗肉、鵪鶉、雞肉、大蒜、生薑、桂圓等溫熱的食物,溫補腎陽,有助於禦寒。

貼心小語:冬天早晨外出鍛煉,以太陽出升後為宜;不要在寒潮過境時的大風、雨雪、大霧中鍛煉。

推薦養生:適合做三九貼灸(養生灸),養腎培元等調理。

小寒公曆1月5日

冬季的寒冷已經開始

氣候狀態:「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養生要點:此時調理應以斂陽護陰為根本,進補應「因人施膳」。調理好脾胃,再進補。

食味養生:以「藏熱量」為主,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白薯及堅果等。

貼心小語:忌暴飲暴食,饑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窮後患。

推薦養生:適合做三九貼灸(養生灸)、經絡養生等調理。

大寒公曆1月20日

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天氣寒冷至極。

氣候狀態:全年凍土最深的節氣,此節氣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風天氣、氣候比較乾燥。

養生要點:注意精神調養,早睡晚起,還應該注意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食味養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忌黏硬生冷食物,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可多食胡蘿蔔、油菜、菠菜等。

貼心小語:春節來臨,老人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

推薦養生:適合做三九貼灸(養生灸)、健脾和胃等調理。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人與天地萬物感應共鳴的古典時光
河洛龍龜圖(節氣與結構)
節氣 | 今天「三九」啦!這份防寒保暖手冊請收好!
四時之節氣
品二十四首古詩詞,感二十四節氣之美

TAG:養生 | 節氣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