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林飛:普京為何斷言「全球衝突中不可能有勝者」?
06-13
被外界視為「了解俄羅斯最新政治走向窗口」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本月20日至22日在俄羅斯索契舉行。作為這一年度會議的重頭戲,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議最後一天與會,就敘利亞、伊拉克局勢等問題發表演講,並批評美國欲改變中東的企圖成為全球威脅增加的導火索。普京說,「美國以伊朗核威脅欺騙了俄羅斯和全世界。自核武器出現後,全球衝突中不可能有勝者。最終結果只有一個,相互毀滅。「 普京為何斷言「全球衝突中不可能有勝者」? 這話有點說來話長。先說遠點。冷戰結束後,俄美關係經歷了由合作到矛盾甚至衝突,又在衝突中伴隨著協調妥協的發展歷程。在「9·11」後,曾一度「鴛夢重溫」的俄美關係大大降溫。當年葉利欽發明的一個詞「冷和平」,是對當前俄美關係的最好概括。葉利欽是在1994年底歐安會會議上,針對北約東擴發表這一言論的,當時他說,北約東擴使「歐洲正在再次分裂成兩個對立的集團」,「尚未擺脫冷戰後遺症的歐洲包藏著沉淪於冷和平深淵的危險。」 「冷和平」其實反映出了俄美關係中的一種「臨界」狀態,從表現來看,美俄之間已經消除了「冷戰」時期的那種對峙、對抗與相互遏制,但實際上,雙方之間的這種「和平狀態」並不穩固,俄美關係的前景既有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有惡化的巨大風險。 冷戰結束以後,表面看來,美俄兩國的核武庫都在削減,兩國的核裁軍都取得了進展。但是實際上,美俄兩國的戰略思想並未改變,核遏制戰略依然是美俄大戰略思想的基點。從美國來講,進一步擴大「冷戰」的勝利成果、以超強的國力謀求軍事霸主地位、取得「矛利盾堅」的單方面戰略優勢是其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目標。為此,美國不僅退出了《反導條約》,積極研發和部署反導防禦系統,還拋出《核態勢評估報告》,確立「攻守兼備」的核戰略,降低「核門檻」,研發新一代小型核武器。 美國的行動使國力衰弱的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增強,近幾年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學說》都對核戰略進行了相應調整,核武器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保障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俄羅斯著名軍事專家德沃爾金的一席話道出了美俄戰略關係的實質,他說:「儘管與美國是夥伴關係,並經常就戰略合作進行對話,但是彼此的核遏制依然存在。在去年10月2日公布的伊萬諾夫的軍事學說中直截了當地說,武裝力量應當對來自空中和太空的進攻作出反應,問題在於,誰有能力進行這種打擊?顯然只有美國。」 再說近的。俄羅斯與美國關係因斯諾登事件陷入低谷,而俄烏沖穾危機以來,俄美關糸惡化至冰點。整個西方陣營經濟制裁俄羅斯,令普京苦不堪言。僅管普京已做出最大努力來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糸,但俄美之間由於美國在東歐執意部屬導彈防禦系統而頻頻相互指責,特別是俄總統普京多次親自出馬,發表措辭嚴厲的談話,對美國的攻擊步步升級,兩國關係已然是烏雲密布。 大國搏奕,特別是核大國對抗,本身就沒有「誰怕准」的命題,普京深暗此道,故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強硬反制。在談到敘利亞和伊拉克局勢時,普京表示,如果IS佔領大馬士革或巴格達,IS將得到向全球擴張的跳板。某些國家在玩雙重標準的遊戲,在打擊恐怖主義同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利用恐怖分子。在談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施加制裁時,普京表示,歐洲公司因此承受巨大損失。這是美國對歐洲盟友的「懲罰」。 早在2007年2月10日,普京用「所有領域都超越界限」、「使用各種手段來實現政治觀念」以及「具有挑釁意義」等嚴厲措辭,抨擊了美國的單邊主義、濫用武力、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以及北約東擴,可謂語驚四座。此番講話被美參議員麥凱恩稱為是「冷戰結束以來俄領導人對美國『最具攻擊性的』演講」。稍後,普京再次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手「向莫斯科施壓」,目的並非是真的倡導自由、人權,而是「迫使俄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更『溫順』」。一周後,普京再次炮轟美國,「帝國主義」的字眼也冒出來了。聲稱美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干擾了歐洲的戰略平衡,使得「發生核衝突的可能性事實上加大了」。 俄美較勁,似乎佔上風的是俄羅斯。全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2日公布的民調顯示,俄羅斯民眾對普京的支持率刷新今年6月創下的最高值89.1%,達到89.9%。俄羅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謝?穆欣認為,普京支持率創新高,與俄在敘利亞成功進行打擊IS行動有關。而美國深在國際上因陷伊拉克戰爭泥潭而有所顧忌,國內則因國會易主、府院易勢而處處受到掣肘的形勢,普京一定是洞若觀火,多年來美國無視俄方關切而肆意在其周邊進行戰略運作,而且對其國內民主人權的指責批評也愈發嚴厲,俄因多種因素牽制而一直隱忍不發,當此良機,還不趕快出這口惡氣更待何時? 普京的「全球衝突中不可能有勝者」言辭對美俄關係無疑有著不小的負面作用,也會激起歐洲的警惕和反感,但是,在上述分析的背景下,由於在反恐、軍控、能源以及包括巴以和談、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等地區問題上,美俄還有著很深的相互需要,普京的抨擊很難短期內使兩國關係發生逆轉。而且,語言歸語言,行動歸行動,如果俄方僅僅有試射導彈等動作而沒有進一步的針對性行動,美方也不可能做出過激反應——而且俄新型導彈試射的成功,也只會使欺軟怕硬的美國更加謹慎。 智慧俠認為,中國可從普京的斷言中汲取與美在亞太搏奕中的底氣和力量。儘管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中俄美歐作為支撐和維繫當今國際體系的四大支點,初步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力量博弈格局,在政治上正穩步崛起的日本和印度,則分別長方形內漸次施加牽引力和平衡力。各方無論如何施加力量,保持對稱和平衡的最好圖形仍應是長方形、菱形甚或正六邊形。因此,當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構築單極世界的野心日趨明顯的時候,中俄率先提出建設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歐關係和俄歐關係也依次改善,使得全球戰略格局並未發生嚴重失衡。而美國、歐洲以及日、印等相互之間戰略接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中國加速崛起後可能導致區域和全球格局失衡的擔憂——儘管這種擔憂在中國看來完全是杞人憂天。 儘管從長遠看來,俄羅斯近來對美國和北約的強硬,根本不可能讓這種四邊形穩定格局重回俄美對抗主宰世界的老路上去,俄美關係最終也會隨著兩國國內政治的變化而重新調整回原有軌道,但是,俄羅斯此番以及下一階段的發力,無疑拉動了這一四邊形格局,使之發生了細微的變形。而俄美的位置微調,勢必引發中國、歐洲乃至日本、印度的聯動。更為關鍵的是,俄羅斯的這一牽引力,也給了中國在國際格局上縱橫捭闔以更大的空間,也給了中國持續提升其制衡力、影響力以更大的可能。具體到東南海問題上,無論是應對中日釣魚島爭端,還是應對美派軍艦進入南海12海里島礁,都必須有軟硬兼施的兩手來應對,套用一句毛主席的話,即「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界上究意淮怕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任性的川普開除了當選總統的第一大「神助攻」,又是因為普京!
※普京:別逼我進入狂暴模式
※原創丨俄烏現戰爭疑雲,普京將出兵烏克蘭?
※誰能說說俄羅斯的別斯蘭人質事件?
※普京這次訪華不會空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