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達摩大師明心見性絕觀論

達摩大師明心見性絕觀論 2014-04-07 11:43閱讀:1,766 入理之緣門。粗是問頭,以這提問的方式為緣門起決。注是答語,入理而除疑惑。是名絕觀論。這個大道沖虛,幽微寂寞,不可以心去測度,不可以用語言去解釋。為了眾生開佛之見今立兩個人一問一答來共談佛法真實究竟義,師名為入理、弟子名為緣門。於是入理先生、寂無言說。緣門此時而問入理先生說:什麼叫心?如何安心?  答曰:你不須立心、也不須執著強安此心,這才是真正安心。問曰:如果無有心,那麼怎麼學道?答曰:真正的道不是心念,為何說在於心呢?問曰:若不是心念,那如何去念呢?答曰:有念即有是心、有心即不是道了。無念即無心、無心即是真道。問曰:一切眾生確實有心嗎?答曰:若眾生確實有心、這即是顛倒。只因為眾生於無心中而立有心,所以才生妄想。問曰:那麼無心有什麼物體?答曰:無心即是無物,無物即本來,本來即大道。問曰:眾生妄想心、如何得滅?答曰:若見妄想或是見有所滅者,那麼還是沒離妄想。問曰:不去滅的人,這樣合道理嗎?答曰:若說合與不合,也是沒離妄想。問曰:若有所作為時是道?答曰:無所為時是道。問曰:怎麼說聖人當斷何法,當得何法?而叫作聖人呢?答曰:一法不斷、一法不得的時候,即為聖。問曰:若法不斷不得、那麼聖與凡有什麼不同呢?答曰:不同。為什麼呢?一切凡夫妄想有所斷、心生妄想有所得。問曰:今言凡有所得、聖無所得。那麼得與不得,有何不同呢?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虛妄。聖無所得即無虛妄。就因為有虛妄的原因、所以才論同與不同。因為無虛妄,所以即沒有不同沒有不是不同的。問曰:若沒有不同,聖名怎麼立呢?答曰:凡夫之與聖人、兩個是名。名中無二無別,即無差別。如說龜毛兔角。問曰:若聖人同龜毛兔角者、應該是畢竟無。叫人學什麼呢?答曰:我說龜毛沒有,但不說龜沒有啊。你為何以此為難呢。問曰:無毛比喻什麼物,龜比喻什麼物?答曰:龜比喻於佛道,毛比喻於我。因為聖人無我而有佛道。但你凡夫而有我有名者,如此執著妄想,那麼就如龜上長毛兔上長角。問曰:若如此說來,道應該是有、我應是無。若是有無、豈不是有無之見嗎?答曰:道不是有、我不是無。為什麼呢?龜不是先無今才有的,所以不應說有。毛也不是先有今才無的、所以不應說無。道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與我的比喻就是這個意思。問曰:這個求道者、為一人得呢?為眾人得呢?還是各各都得呢?為共有呢?還是本來有呢?還是要修成才得呢?答曰:這些都不是你所說的那樣。何以故?若一人得者、道即不遍。若眾人得者、道即有窮,都成道了,到哪天道也不復存在了,若各各得者、道即有數。若共得者、方便即空。若本來有者、萬行就是虛設的。若修成得者、造作也不是真的。問曰:究竟為什麼呢?答曰:離一切根量、分別貪慾。問曰:凡夫有身、亦見聞覺知、聖人有身、亦見聞覺知。其中有何不同呢?答曰:凡夫眼見耳聞、身覺意知。聖人卻不是。見非眼見、甚至知非意知。為什麼呢?過根量的緣故。問曰:為何經中又說聖人無見聞覺知者呢?答曰:聖人無凡夫見聞覺知、非無聖境界。非有無所攝、離分別的緣故。問曰:凡夫實有凡境界嗎?答曰:實無妄有、本來寂滅。但被虛妄計著、即生顛倒也。問曰:我不解、何為聖見非眼見、聖知非意知?答曰:法體難見、比喻可知。如彼玄光鑒物、如照所照、非有能照之眼。又如陰陽候物、似知所知、非有能知之意也。問曰:道究竟屬誰?答曰:究竟無所屬、如空無所依。道若有系屬、即有遮有開、有主有寄也。問曰:什麼叫道本、如何為法用?答曰:虛空為道本、森羅為法用也。問曰:這其中誰在造作?答曰:其中實無作者、法界性自然。問曰:可不是眾生業力所為嗎?答曰:這個受業者、而為業系所纏、自因無由。為何說是海積山、安天置地呢?問曰:如今聞菩薩有意生身。豈不由神通之力嗎?答曰:凡夫有漏之業、聖人無漏之業。他們雖勝劣有殊、由未是自然之道。所以說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問曰:既言空為道本、空是佛不?答曰:如是。問曰:若空是者、聖人如何去叫眾生念空、而令念佛也?答曰:為愚痴眾生、教令念佛。若有道心之士、即令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若言實相者、即是空無相也。問曰:如今聞外道亦得五通、菩薩亦得。大家有何不同?答曰:不同。為什麼呢?外道說有能得者、菩薩卻不是,了達無我的緣故。問曰:自有始、凡初學入理未圓、稍微證了真如、少知妙理。與他們外道五通、哪個殊勝呢?答曰:先取入理微證、何必像外道那樣達事五通呢。問曰:若得五通者、交為世所尊、交為世所重。前知未然、卻知過事。自防愆犯、豈不殊勝?答曰:不然。何以故、一切世人、心多著相、貪緣事業、假偽亂真。彼雖有勝意之通、善星之弁、若不知實相之理、皆不免沒於裂地之患。問曰:道者為獨在於形靈之中嗎?還是在於草木之中呢?答曰:道無所不遍也。問曰:道若遍者、何故殺人有罪、殺草木無罪?答曰:這個言罪不罪、皆是就情約事、不是正道也。但為世人不達道理、妄立我身、殺即有心、心結於業、即是罪也。草木無情、本來合道、理無我故、殺者不計、即不論罪與非罪。夫無我合道者、視形如草木、被斫如樹林。故文殊執劍於瞿曇、鴦掘持刀於釋氏。此皆合道、同證不生、了知幻化虛無。故即不論罪與非罪。問曰:若草木久來合乎道、經中何故不記草木成佛、偏記人也?答曰:非獨記人、亦記草木。經雲、於一微塵中、具含一切法。又說一切法亦是,也一切眾生亦是也。如無二無差別。問曰:如是畢竟空理、當於何證?答曰:當於一切色中求、當於自語中證。問曰:如何當於一切色中求,當於自語中證?如何色中求,如何語中證?答曰:空色一合、即證不二也。問曰:若一切法空、何為聖通凡壅?答曰:妄動故壅、真靜故通。問曰:既實空者、何為受薰。若既受薰、豈成空也?答曰:這個言妄者、不覺忽而起、不覺忽而動。其實空體中、無有一法而受薰。問曰:若實空者、一切眾生、即不修道。為什麼呢?自然性的緣故?答曰:一切眾生、若解空理,實在不假修道,只為於空不空而產生迷惑。問曰:若如此說、應離迷惑有道。為何言一切不是道?答曰:不是的。不迷惑即是道、不離惑也是道,為什麼呢?如人醉時不醒、醒時不醉。然不離醉有醒和不醉即是醒也。問曰:若人醒時導致醉如何說呢?答曰:比如手翻覆。若手翻時、不應更問手何在。問曰:若人不達此理能說法化眾生不呢?答曰:不能。為什麼呢?自眼未明、怎治他目?問曰:隨其智力方便教化之。為何不能呢?答曰:若通達道理者、可名智力。若不達道理、名為無明力。為什麼呢?助己煩惱作氣力故也。問曰:雖然不能如法教化人,且教眾生行十善五戒,安處人天,豈不是利益嗎?答曰:至理無益,更招二損。為什麼呢自陷陷他故。自陷者,所謂自妨於道。陷他者,所謂不免輪迴六道。問曰:聖人為何不說五乘有差別呢?答曰:聖人無心說差別法,但是眾生自心悕望而現。所以經說、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也。問曰:何為真學道人,不為他所知,不為他所識,這怎麼講呢?答曰:奇珍不為貧窮之所識,真人不為群邪偽人之所知。問曰:世有偽人、不閑正理,外現威儀、專精事業、多為男女親近者為什麼呢?答曰:如淫女招群男、臭引來眾蒼蠅,此為名相之所導致的。問曰:如何說菩薩行於非道,為通達佛道?答曰:善惡無分別的緣故。問曰:何謂無分別?答曰:就是於法不生心。問曰:可無作者嗎?答曰:非有無作者也。問曰:不覺知嗎?答曰:雖知無我也。問曰:如何經說思惟、今言不思惟?答曰:化門方便也。問曰:諸佛方便從何而生?答曰:諸佛不生、但從心生。緣化萬有、法本無名。問曰:我不知如何名為佛,如何名為道,如何名變化、如何名常住?答曰:覺了無物、叫作佛、通達一切,叫作之道。法界出生為變化、究竟寂滅為常住。問曰:如何名一切法皆是佛法?答曰:非法非非法、是一切佛法也。問曰:何名為法、何名非法、何名非法非非法也?答曰:是法名是法、非法名非法。是非非所量、故名非法非非法。問曰:此說誰證?答曰:此說不是誰,如何說證呢?問曰:無誰何說?答曰:無誰無說、即是正說。問曰:何名邪說?答曰:計有說者。問曰:是誰之計、云何無計?答曰:計者但語,語中無語,計者亦無。問曰:若此說者,即一切眾生本來解脫?答曰:尚無系縛、何有解脫人。問曰:此法何名?答曰:尚無有法,何況有名?問曰:若此說者,我實不解?答曰:實無解法,你不要求解。問曰:如何究竟?答曰:無始終。問曰:可無因果呢?答曰:無本即無末。問曰:如何說證?答曰:真實無證說。問曰:如何知見?答曰:知一切法如,見一切法等。問曰:何心之知,何目之見?答曰:無知之知、無見之見。問曰:誰說是言?答曰:如我所問。問曰:如何如我所問?答曰:你自觀問,答亦可知。  師曰:你何以不言?答曰:我不見一法如微塵許而可對說。師曰:你今似見真實理也。  問曰:如何似見,不是正見呢?師曰:你今所見、無有一法者、如有的外道,雖學隱形、而未能滅影亡跡。問曰:如何得形影俱滅呢?答曰:本無心境,你莫起生滅之見。問曰:凡夫所以問、聖人所以說?答曰:有疑故問,為決疑所以說也。問曰:我聞聖人無問而自說。何決呢?是有法可說嗎?還是妙見他疑呢?答曰:皆是對病施藥也。如天雷聲動、必有所應。問曰:大聖如來,既無有心生。什麼原因而現世?答曰:這個太平之世,瑞草緣生。問曰:如來既不是命盡,如何現滅?答曰:饑荒之世,五穀緣滅也。問曰:我聞聖人哀從定起,悲化群生。無礙大通,豈同瑞草呢?答曰:定謂法身,慧謂報身,應用如如謂化身。法無因系,化無緣留,出沒虛通,所以說無礙也。問曰:如何言悲?答曰:但以化身無慮,體合真空,仁物無心、所以稱為悲。問曰:眾生何時修道得似如來?答曰:若不了者,於恆沙劫修道、轉轉不及。初若了者,眾生當身即是如來,何論似不似?問曰:若如你這樣說,如來即是易得,為何說三大劫修?答曰:很難也。問曰:若不轉即身是,為何說難?答曰:起心容易、滅心卻難。是身易,非身是難。有造作容易,無作卻難。所以說妙心難會,妙理難合。不動即真,三聖難得。弚子曰:善哉善哉,如先生無說而說,我實無聞而聞。聞說一合,即寂寞無說。不知先生向來問答,這個到底是誰是什麼法?師曰:道至理幽微,無有文字。你向來所問皆是量起心生。夢謂多端,覺已無物。你將流通於世,寄問假名,請若收蹤,所以叫絕觀論。問曰:人皆有心,如何方便得無生心?答: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知三界如幻實空即可得免眾苦。問曰:一切眾生如幻如夢。弟子是不是有罪呢?答曰:若見眾生是眾生,此即是罪。不見眾生是眾生,即無可罪。如夢中罪人,醒時畢竟無物。問:如何入道?答:心非有無,何問入道?想得識入道者,不出入心即是。問:有人飲酒食行諸五欲,得作佛法嗎?答:心尚不有,誰作是非呢?問:什麼叫作佛法?答:知心法無即是佛法。問:什麼叫作無分別智?答:現識不生,覺觀不起即是佛法。問:什麼叫作妄想?答:想念心是。問:什麼叫作息妄想?答:知妄想不生、無妄可息。知心無心、無心可息是也。問:什麼叫作如來藏?答:覺知色塵是自心現,想即不生即是如來藏。問、世人修學得道嗎?答:口說修道,實行不可成。世人皆初時有心,久後即慢。所以說實行者,不可口說而得道。又說兵怯不可擬敵,馬劣不能代步。問:什麼叫作無名相法?答:心裡所求,證無人我。說即假名,言即假相。見聞知覺,有何名相?問:怎麼樣去修行,即生無色界?答:此人不知方法、皆是息妄見心。雖得心靜,久後還發。經云:當來比丘如犬逐塊。人已擲塊,犬不知塊從人起。犬咬塊不咬其人。若也咬人,塊即自息。修道之人若了心量也是這個道理。問:佛度眾生盡,然後成佛。眾生未度,佛已成佛?答:佛自有解,譬如有客坐在暗室。主人吹火,意欲照客。但火著時,主人先照。菩薩意度眾生。然而功德具足,在前成佛。問:對於眾生來說本法是什麼呢?答:無佛無眾生,不見人我相即是本法。譬如礦中雖有其金,若不施功終不可得。用功之者乃獲金的。心也是這個道理。雖知本來常寂,若不觀察,不得定的。所以勸諸修行的人,一切時處,經常向內觀,不可本自具足而往外求。如果人求道不習此,千劫萬劫枉功夫。徒自疲勞忍辛苦,究竟不免墮三塗。智者求心不求佛,了本心源即無餘。問曰:諸佛聖人說青黃赤白觀法是什麼意思?答曰:緣於眾生心住。此是住心法,也合人識知所見,其實這些都不真實。若說知,一切物上或見青或見黃,即一切所見皆無實。如今人將放光明作聖人,是誤導大家。問曰:如何觀才能知過去未來?答曰:由心靜知。縱使知也是不實。又問:佛得他心智,知過去未來等事也是不實?答曰:也不是實。經中說菩薩無來去今。如何見過去未來等事?說佛見過去未來得他心智,是不了經說,究竟義不是如此。問曰:如來藏是眾生,為什麼?答曰:如來藏者為見身人,說有如來藏。若不見身者即不說有如來藏。又問:如來藏量說始有,真是這樣嗎?答曰:人見身實者,即說有父母所生。若不自見身、亦不得論父母。佛就眾生見實,即說如來藏。眾生根本皆如來藏造業,但造業即受報。說如來藏者是不了教說。又知如來藏是無我之不同名,也是究竟義也。 睡前1個動作讓你輕鬆長高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一木大師教你藉助【魁星踢斗】來增強「金榜題名」的運勢
    【針灸大師】《內經》針刺補瀉規律探析
    【今日大師】馬斯卡尼
    風水大師:八大吉祥富貴風水,不可不知道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四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