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作家說地躺拳7:傳統地躺拳打鬥特點

武作家說地躺拳6:躺下使勁-羅漢曬屍、死人翻車

說到地躺拳打鬥,現在大多人腦海中的印象應該是無限制格鬥地面技 了,這個有相通,但也有大不同,倒是一個值得發揚的方向。但地躺拳的初衷,不是攻擊方,而是解脫方。就好像太極拳的纏絲勁與擒拿,原本的存在不是為了擒拿,而是為了破解擒拿。但是放在搏擊體育的當代,都是可以提取發揚的。

以下給出一些文字描寫,感受過去單純地躺拳打鬥的風格特點。

演練描寫:

袁鏡儀練地躺拳:

說完提衣襟來到進了門廊,手扶著柱子先輕輕拍了幾下,這幾下看似輕鬆,實際也含著松沉透力,那柱子嗡嗡發著透音,袁鏡儀心中已經有了估量。將身子猛然往下一撲,好似打了一個貼著地的旋風腿,但是跨過柱子沒踢,指頭抓著地面一勾,硬用肋條橫杠在了柱子上,身子失衡,反彈滾下,但人貼著地皮盤了一個掃堂腿又接上一個挂面腳,待金雞獨立站立定身的時候,人已經到了院中。只見屋檐垮塌一沉,那柱子已經偏離了柱墩能有三指。地躺拳,鐵布衫,鷹爪力,柏木樁腿法,小鬼倒金剛。眾人驚駭。

老貓猴練太祖長拳:

老貓猴練的太祖長拳跟紅拳算是一家,傳說為宋太祖趙匡胤所創,明朝時候名聲大震,被戚繼光收入戚家拳,訓練士兵,另外少林拳、紅拳、關中拳、太極拳、通背拳、地躺拳、螳螂拳等多家拳法都受到過直接影響,或者為其延續,武術中地位極高,有百拳之母之稱。

老貓猴這一路是膠東傳承,準確說是戚繼光長拳三十二勢。由戚家軍流入民間,與演變而出的螳螂拳參合傳承,有太祖長拳起首,王朗螳螂總敵(攻)之說,王朗傳說為於七,抗清英雄,螳螂祖師,是戚繼光的外孫。三十二勢:懶扎衣出門架子,變下勢霎步單鞭,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拳譜跟洪洞通背拳、陳家太極拳都是一套。

這套拳原本是軍旅對拆拳法,以埋伏、突襲、擒拿、破解為要,高低起伏,掄拳截腿,還是以招為主,但老貓猴練起來,卻多了些驟然發力的跡象,這就把一套拆招拳術練上了境界,並不像傳說的那樣小氣。但要說詭異刁鑽卻也不假,他將渾厚與迅捷拿捏到了一個絕佳的地步,唯一的問題是少了犀利,出拳雖快,卻沒有那種閃電霹靂的感覺。

老貓猴練螳螂拳:

螳螂拳可以任意拆合,根據四門方位的不同,同一個動作分為六種接手法。因為沒有偏執一法,看起來往往會感覺輕脆不狠,這個現象是螳螂以招式繁多的長短拳法獨有的。一式六打,一打六變,任何一個單勢的定式都能通過前、後、左、右、反側、過身六個方位,加上上下、遠近、剛柔、長短的發招幅度做出組合,所以螳螂招法有六六三十六、七勢集聯拳之說。

但是老貓猴練起來,竟然有相當氣度。將辮子一甩,並步曲蹲,兩手按在身側,身子呈三曲三折逐次扭動。右腿一蹬,兩手一出一回,右手平口一穿,左手貼底順抄,同時側開走步,左腿斜踩,右腿曲隨;右拳橫旋而回,收與心間,左手先抄後帶,架於額前,右手順肋一擦,劃個半弧,以右臂秘肘斜打下陰,一步之間疊手連環。

又一個麒麟步,後腿跟收,兩手快速在胸前劃個立圈,抬戳撲搨護住胸面,右腳又斜出一步,後腿一跟一壓,左手撲按,右手鉤手摔面,螳螂形象十足。

然後噼里啪啦一陣勾摟摔打,兩拳面前圈繞翻飛,腳上也是勾掛蹬錯,看得人眼花繚亂。腰胯一抖便摔出三、五連手,掃眼搜襠,追打要害。

這趟拳是按魁罡步走的,步子走麒麟玉環步,暗含著勾割掃踢,出拳屈膝坐胯,橫拉直捅,頭、肩、肘、拳、膝、足、腚外加腕子一勾,又多了個摔手秘肘,合為分身八肘,出手勾摟采掛,刁拿崩打,出步勾蹬踹別,踩仆纏粘。

螳螂拳打的是中段距離的組合。高勢時,虛步翹腳設下埋伏,一勾一套就把退路攔上了,就是連打帶絆。低式時,兩腿啃跪纏撞,里外捆鎖,封壓著對方的步子出拳。能勾上正好,勾不上就是起腿搜襠。

手法總是先抄後摟,如此順手就能刁住。橫圈、立圈是為了封門破拿,四臂絞錯之下,破了拿也得了拿,反手就是崩打。橫圈的叫左右二太極,立圈的叫螳螂雙提刀,螺旋收放,一拿一摔,就呈現出了囫圇勁陰陽魚的變化。因為是合著跌法的打法,越是「啃」住對手越是容易發揮,所以通常是斜走外門,這又有了玄之步,身成七星,步走七星,所以太極、七星、梅花、摔手集於一身。

老貓猴雖然有點佝僂背,但正因為這樣,反而顯得兩臂長遠,勁力更透。步子一折一送,身子搖擺閃側,手法開合伸縮,五指一撮卻似梅花朵朵,一抖身就是梅花一串。周身沉厚,兩膀灌勁,有著明顯的疊肘纏粘,揚滾捆幫。

疊肘是出手時間用自己的肘子去疊壓對方的胳膊,將他的前臂用肘與腕的變化控制住,然后里采外勾,能打出許多摔手狠招。螳螂手就是在這一勾一翻上出殺招,往裡刮的叫滾幫,往外刨的叫仰幫,一里一外,一下一上,接手也就有了暗勁,到了秘肘能控制住人的階段,腿腳也就不用過身封攔了,一貼就能限制對手。

一趟拳很快打完了,最後兩手一圈,打出鎖臂封門采手插眼的雙封手,取偏馬步蹲住,雙手捏成刀鉤,隨著身子的搖晃,也一圈一圈地輕晃著。老貓猴麒麟步能平步打出震腳,而且身勢又沒有起伏,有這功力,在糾纏之中就能做到突然變式。

袁鏡儀練太祖長拳:

袁鏡儀也不扭捏,雙手抱拳,「好!」震腳換勢,雙掌齊拍而下,落到齊腰處猛一反轉,又變成下撐掌,下盤磐石一般倚為後盾,兩臂外旋,胸肋開張,兩手呈一線,好似托著一條大槍,前手一穿,後手迎面打出,接著兩手翻崩展開,右手借著慣性往下一兜衝去,接著兩拳一縮含在胸前,隨著點步立身,兩手上下抽撤崩開。

而後接上,懶扎衣立勢高強、丟下腿出步單鞭、七星捶手足相顧、探馬拳太祖留傳、當頭炮勢沖人怕、中單鞭誰敢當先、跨馬勢挪移髮腳、拗步勢手腳和便、獸頭勢如牌挨近、拋架子短打休延、抓身炮下帶著翻花舞袖、拗鸞肘上連著左右紅拳、玉女穿梭倒騎龍、連珠炮打的是猛將雄兵、斬手炮打一個順鸞藏肘、窩果炮打一個井攔直入……開步時闖步碾腳,合步時擰腰帶臂,地面震動有聲,火盆里的火苗都被氣流帶得搖晃起來。

(武作家孫龍慶作品-本系列結束-共7篇)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法治思想反思與中國政治文明建設(一)——兼談法治與人治、禮治、德治、民治、黨治
干支紀年法的傳統演算法
雪地情緣的文件夾【傳統武術】20
太陽升落到中國傳統曆法(陰曆)
中國傳統文化(老師版本)

TAG:傳統 |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