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年:養生有道 長壽法天地
賢妻相伴養生有道長壽法自天地精神 ◆對於養生之說並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順其自然。 ◆勤洗澡是長壽秘訣。 ◆伉儷情深相濡以沫。 ◆德者延年。 張岱年先生(1909—2004年)字季同,別名宇同,1909年5月23日生於北京翰林世家,原籍河北省獻縣,爾後劃歸滄縣。其父張濂先生乃是清光緒時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長兄張崧年即張申府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將張老和錢鍾書先生並稱為中國的「國寶」;而且其兄對張老的學術道路有著重大的直接影響。 在兄長的影響下,張老自幼聰明好學,尤其喜歡思考人生宇宙這樣的大問題。和許多小孩子不一樣的是:張老打小就不喜歡玩,除了讀書思考沒有別的愛好;也許這預示了他今後不平凡的人生。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張老因為不習慣學校的軍事管理,一周後轉入北師大學習。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侶馮讓蘭女士,後來他們結為夫婦。由於才華出眾,張老畢業後就被清華大學哲學系聘為助教,自此以後張老一生都在從事哲學研究和教學事業。他28歲時便寫出了著名的《中國哲學史綱》,解放後轉入北京大學工作,如果不是「反右」和「文革」耽誤了他20年時間,張老一生的成就應該更加輝煌。他是中國哲學家的泰斗之一,不但是有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也是令人景仰的國學大師,他的為人和品格有口皆碑。2004年4月24日凌晨2時50分,張老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律衰竭,救治無效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附屬第三醫院逝世,享年95歲。如果不是95歲時連續兩次摔倒,如果醫院對張老照顧得更周到一些,張老應該還會更長壽。然而天生身體較弱的張老,心臟又不大好;他又從不注重體育鍛煉、保養身體之類的事情,為何會得以高壽?希望通過下面的介紹,解開這個讓人困惑的謎。 一、無心插柳柳成蔭:平淡日子卻是養生◆ 張老曾對人說過,他生平有兩大長處,其中之一就是胃口好:吃什麼都覺得香,◆ 張老的第二件法寶就是睡眠特別好。◆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大多數老壽星共同的養生良方。 張老和許多國學大師一樣,對於養生之說並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順其自然:張老認為衣服可以保暖,飯菜可以保胃,房子能住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多餘的。張老把自己一生的精力主要集中於追求精神層次的超越,所以他鄙視對於物質過分追求的人。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一輩子不管榮辱興衰,張老始終都過著簡樸的生活:葷食吃得少,平時主要是以蔬菜為主,常年如此對於吃飯從不挑剔;喝的是最廉價最常見的白開水,穿的是中山裝,出門靠步行;連住的地方都是窄得不能再小。而且張老的生活起居特別準時,很少打破規律,常年四季如此,一般的人恐怕難以忍受這種枯燥平淡,但是張老堅持了一生。而且除了做學問之外,再也找不出張老別的什麼愛好出來了。然而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像張老這樣既沒有體育鍛煉,也沒有養生偏方的人,一生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從不追求健康長壽的人反而得以高壽。除了好胃口好睡眠之外,張老也沒有別的什麼特異之處,那麼他的長壽經到底從哪裡取得,這就需要對張老的平淡日子做一番養生研究了。 1.好胃口兼飲食營養 張老曾對人說過,他生平有兩大長處,其中之一就是胃口好:吃什麼都覺得香,也能吃。據張老的學生回憶: 上一次見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天,我從美國回國探親。那時先生已經88歲了,但還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時那樣:頭腦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邊大口地吃著紅燒牛肉和炒海參,一邊還說很香、很香,只是聽力差多了。他開玩笑說,現在得對我大聲疾呼了。張老平時的生活水平和普通的北京市民沒什麼兩樣,可能更低。胃口一直很好的張老對於飲食方面從不挑剔,更無講究;用孔夫子的話可以說是,「一簞食,一瓢飲」就足矣。吃飯不過是米飯加平常蔬菜,有時也吃張夫人包的餃子;喝水不過是白開水而已,真是粗茶淡飯簡單到了極點。惟一講究的恐怕只有衛生了。因為張老夫人特別愛衛生,二老到了九十多歲還不願請保姆,一則是不願麻煩別人,凡事更願意身體力行;二則也是覺得自己做更衛生些。 當然張老在吃的方面也有他的最愛:像醬肘子和童子雞是他多年來的嗜好,有時學生或朋友去看張老時,也不免「投其所好」;張老也喜歡年糕、糯米甜飯、粽子這類東西,但是吃得不多。糯米本身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製成粽子後不但熱量高,還含有不少的蛋白、脂肪與碳水化合膳食纖維;而且包粽子的葦葉及荷葉都是清熱解暑的良藥。端午過後一般是夏季最熱的月份,人們上火、中暑現象時常發生;此時粽子確實是葯食同源的解暑良藥。不過以糯米為主的粽子食多後會傷脾胃,導致腹脹腹瀉等癥狀,因此老人、小孩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貪吃。即使是脾胃功能健強者,也應盡量少食。年糕味道可口營養豐富,能夠健身祛病;尤其對於增強體力及耐力很有益處,因為年糕的熱量是米飯的25倍。體弱者早晨把年糕泡在豆漿里吃,不但能夠增強體質,並且可以預防感冒等疾病。而晚飯時吃一點年糕,對於老人夜間尿頻有幫助。但是年糕水分少,不容易消化,容易生痰,因此也不宜多吃。 若僅從表面上看,張老的飲食實在沒有什麼獨特之處,更看不出和養生有很大的瓜葛;但是實際上,在張老並不起眼的飲食里,卻能找出他健康長壽的部分原因。喝白開水吃營養蔬菜就是其中的奧妙所在。(1)白開水 張老偶爾也喝點茶,但是大部分時間是喝白開水。說起來,張老先生習慣喝白開水其實是迫不得已,當時他在江西鯉魚洲接受所謂勞動改造,張岱老在《八十自述》中說:在勞動時,兩手都是泥土,喝水不易,於是養成習慣,早飯後喝一大杯,即參加勞動,午飯前一大杯,午眠後一大杯,晚飯前一大杯,各段中間不喝水。這個習慣仍保留至今。張老先生自己肯定都沒料到,實際上這倒是因禍得福了。因為從養生的角度來講,味道不怎麼樣的白開水卻是健康飲料的首選品。而且張老先生一天中喝四大杯水也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儘管這種養生的想法於張老也許是無意識的。 一般人對於飲水都不夠重視,以為飲水就是為了解渴;而實際上飲水裡的養生學問很大,飲水與人體健康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水是生命之源,幾乎所有生命活動都必須有水的參與:它是人體運送營養物質的載體,也是人體組織之間摩擦的潤滑劑;同時水可以直接參与新陳代謝,多種無機和有機物能溶於水中,代謝廢物依靠水便可清除到體外;水還能調節人體體溫。使之不會波動太大。 所以首先要保證人體的攝水量。飲水不足會導致人體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運轉,從而引起疾病和衰老。一般而言,正常人的攝水量是每天1500毫升水,大約8杯左右。這個數字是有科學根據的:人一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00毫升,加上排便、呼吸和皮膚上蒸發的水,每天消耗的水量大概為2500毫升左右;而人體每天從食物和體內新陳代謝中得到的水大約為1000毫升左右,考慮到攝水量和消耗量至少應該平衡,所以是1.5升,成人可以飲用2升。當然喝水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調節,如運動量和天氣等。正常人多喝水對健康的影響不大,只是引起排尿增多;而並不像有人擔心的那樣會引起肥胖,但最好是適量而止。 另外某些特殊人群,對於攝水量要格外小心。如中暑、膀胱炎、便秘、皮膚乾燥和感冒發燒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則能適度緩解病情。此外肥胖者因體內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所以也可適度增加攝水量。喝水時應注意一次飲水不要過多,以免造成消化道和腎臟的負擔。而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不宜多喝水,因為這樣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導致病情加劇;他們應該謹遵醫囑飲水。所以張老先生一天4大杯(摺合起來約為六七杯左右)是恰到好處,因為他的心臟功能較弱,不宜多喝水。 第二是保證飲水的衛生和健康。現在喝的東西儘管五花八門,廣告也是鋪天蓋地令人眼花繚亂;但是真正具有保健價值卻很少,除了綠茶,最「原始」的白開水其實是健康之源,可惜許多人受不了它的淡而無味,而是偏向於喝口感好的飲料如果汁、可樂等。但實際上長期喝這種飲料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造成不良影響,因為含糖飲料會降低腸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所以飲料不宜多喝,每天應該控制為一紙杯左右,而糖尿病人和肥胖人士最好不要飲用。而備受人們青睞的純凈水和礦泉水也不是萬全之策。且不說純凈水和礦泉水衛生質量良莠不齊;而且即使是衛生達標了,長期飲用這種水對於人體還是不利的。因為水作為人體的六大營養素之一,其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純凈水中這些物質含量非常低,長期飲用容易造成人體營養失調,尤其是平時飲食的營養結構原本就不平衡的人,危害更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牛奶、豆漿、包括各種湯儘管營養不菲,但是都不能代替白開水。因為它們雖然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但同時更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糖和鹽分,飲用過多則會增加對水的需要。而咖啡、濃茶都有提神作用,但是茶宜淡喝,咖啡最好不要上癮因為咖啡會導致對鈣的吸收不好,長期喝還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等疾病。另外咖啡的利尿作用,多喝還會引起體內缺水。 所以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白開水既是最經濟,又是最健康的飲用水。它不含卡路里,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根據專家的確認,飲用煮沸的自來水很安全,一是現在我國使用的自來水都符合生活飲用水的標準,二則自來水的硬度對於人體健康基本沒有影響。最主要是白開水的作用非凡:不僅特別解渴,最容易促進新陳代謝;而且調節體溫,提高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增進人體免疫能力。 不但如此,飲用溫度在25℃—30℃左右的涼白開,功效更加不同凡響。這個溫度不會刺激腸胃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更主要的是它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氫酶的活性,從而較快降低累積於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可以消除勞頓振奮精神。另外,俄羅斯學者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長期飲用涼白開,對預防感冒、咽喉炎和其他皮膚病功效顯著。難怪涼白開被俄羅斯、美國、日本的科學家譽為「復活神水」。日本醫學家在一次老年病防治調查中發現: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由於連續5年每天清晨喝涼白開,其中有82%的老人面色紅潤,牙齒堅固,精力充沛到每天可以步行10公里。我國營養學家提醒家長,兒童飲料的首選應該是涼白開;我國台灣地區的營養學家也提倡學生上學時帶上一大瓶涼白開,盡量少喝飲料。可見飲用涼白開值得國家普及,經濟又健康。家裡應多準備涼白開,尤其在溫濕度較高的夏天,細菌容易繁殖,一旦飲用不幹凈的水就會腹瀉。但涼白開不宜放置時間過長,當天喝最好;同時也不要在空氣中暴露太久,以免失去生物活性。喝白開水也應該注意喝法得當。一般人習慣口渴時痛飲一番,匆忙之下把許多空氣也吞了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尤其是腸胃弱的人,喝水時最好是一口一口慢慢咽。另外把握好喝水的時間最好在兩頓飯期間;同時睡前要少喝,因為多喝會使眼皮浮腫,甚至半夜跑廁所,影響睡眠;睡後則要多喝,因為睡眠後人體大約流失450毫升水,清晨空腹起來喝白開水不但及時補充了水分,而且有益血液循環大腦清醒。由此看來,儘管張老一天喝四次水是當時情形所迫,但是卻挺符合養生之法的。 (2)營養蔬菜 張老先生從來沒有刻意追求長壽,儘管張老對於中醫中藥頗有研究。據張老的愛子張尊超先生回憶,他之所以能做父母親晚年的私人保健醫生,起源就在於張老自幼給他講解中醫知識。在吃的方面,張老既不講究形式,也不講究味道;凡是夫人做的他都喜歡吃。據張老的兒媳劉黃女士說: 好在他們(張老夫婦)對吃飯穿衣要求不高。尤其在吃的上面,幾乎沒有要求。不過這麼說似乎也不對,嚴格的說法是,對口味極不講究但極其講究營養和衛生。大吃胡蘿蔔、白薯、玉米豆類、芹菜。在我家能夠見到世界上最奇異的菜譜:用清油烹一下上述植物及純瘦肉,略加醬油煮成一鍋一日三餐皆如是。張尊超對此的說法是:「媽做的飯越來越像中藥了。」我婆婆對這個評價十分欣賞,朗聲一笑,堅持不輟。 看來奇異也十分簡單的菜譜,以素為主,輔以葷食,倒是葷素相宜。只是這幾樣簡單的植物其實並不簡單,張老營養健康的秘訣就藏在它們裡面了。不妨一樣樣分析一二,張老的長壽方子也就開出來了。 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的家常蔬菜。數百年前,李時珍就稱之為菜蔬之王,並認為它是養眼蔬菜。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蔔,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蘿蔔,對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有奇效。胡蘿蔔之所以有如此功效,是因為它營養豐富。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較多的鉀、鈣、磷、鐵等無機鹽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尤以紅色胡蘿蔔中含量最高。 胡蘿蔔素對於人體的營養健康非常重要。它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夠維護上皮細胞的正常功能,因而可以延緩衰老,養膚養發,是名副其實的美容菜。另外,胡蘿蔔素中的β—胡蘿蔔素(又稱為維生素A原)不但能調節細胞內的平衡,有效預防花粉過敏症、過敏性皮炎等過敏反應;而且因為其抗氧化作用,對於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的抑癌作用顯著。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胡蘿蔔的主要功效在於為人體提供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在人體小腸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在植物性食品中,胡蘿蔔維生素A的含量最高。胡蘿蔔是明目菜,主要是維生素A的功勞,尤其對於夜盲症療效顯著。因為維生素A可以調節視網膜感光物質——視紫紅質的合成,從而使人眼睛明亮。維生素A還能保護呼吸道和胃腸道黏膜,對於抑制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感染,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效果顯著。尤其是長期生活在空調和城市污染環境中的人,由於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下降;細菌病菌容易侵入體內繁殖,所以上班族更應多吃胡蘿蔔。張老極少生病住院,連感冒也不大患;90歲了視力依舊不錯,也許和他長期食用胡蘿蔔不無關係。 但是,現在人們吃胡蘿蔔時大多是生吃,或切成絲和粉絲等涼拌等;實際上都不夠營養。β—胡蘿蔔素存在於胡蘿蔔的細胞壁中,生吃時人體無法直接消化。只有切碎煮熟後細胞壁破碎,β—胡蘿蔔素才能釋放出來,為人體所吸收利用;而且溫度再高營養也不會受損失。但是注意醋會破壞β—胡蘿蔔素,所以千萬別放醋。第二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都屬於脂溶性物質,只溶於油脂中,因而其在人體內消化吸收率與油脂配給量成正比。吃的時候可適度放植物油炒食,或者放一些肉絲和胡蘿蔔一起燉、炒;由於胡蘿蔔素容易被氧化,選用壓力鍋燉的話,能減少胡蘿蔔與空氣的接觸,使胡蘿蔔素的保存率高達97%。張老先生家的胡蘿蔔也許味道之美減少了一些,但是從養生角度來看,卻是非常具有營養價值的。 有人擔心多吃胡蘿蔔會導致維生素A過量中毒,其實大量攝入胡蘿蔔後,除在皮膚脂肪積累使之呈黃色外,而且一旦停用就會消失;其他毒性基本沒有。但是女性要謹慎對待胡蘿蔔,千萬不可多食胡蘿蔔。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研究表明:過量的胡蘿蔔素會影響卵巢的黃體素合成、分泌量減少;容易引起月經異常經期紊亂,甚至造成不排卵導致不孕。 芹菜為傘形科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沿岸,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芹菜有旱芹和水芹兩種,我國南方便產味道鮮美的水芹。 中醫認為芹菜味甘辛無毒性涼,能歸肺腎經,清熱利水。據測定芹菜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高1倍,鐵含量為番茄的20倍左右。另外芹菜中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族、維生素C、糖類、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以及人體不可缺少的膳食纖維等。芹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值頗高。中國古代醫學文獻認為芹菜:滌熱祛風,利口齒、咽喉,不但能明目和養精益氣,而且有補血健脾,止咳利尿等功用。由於芹菜的根、莖、葉和籽都可以當藥用,芹菜素有「廚房裡的藥物」、「葯芹」之稱。 中醫臨床表明,芹菜是治療高血壓和因高血壓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有效藥物,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根據芝加哥大學研究實驗表明:芹菜中含有3—丁基苯酞的化學物質,每天吃兩棵芹菜,一周內患者的血壓可以由158/96毫米汞柱下降到118/82毫米汞柱,是治療高血壓的良方。但是要達到芹菜降壓的最好效果,最好是生吃。每天兩次,每次20克,一周內效果會非常顯著。芹菜在預防癌症方面也是能手。傘科蔬菜如芹菜、胡蘿蔔等,在重要抗癌性食物里名列前茅。芹菜等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香至素及酚酸,它們能阻礙癌症發生及擴散。我國南方產的水芹對於預防肺癌更是專家,它能部分抵消煙草有毒物質對肺的侵害。一般每天食用60克水芹,預防肺癌的效果就不錯。而芹菜中的膳食纖維素,能夠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還有預防大腸癌之作用。難怪張老到了老年根本沒有任何癌症的困擾,其夫人亦是如此。 芹菜的莖葉中含有芹菜甙、佛手甙、內脂、揮發性的芳香油等成分,香味誘人,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健胃,並有祛痰和降壓利尿等作用;可作為動脈硬化、神經衰弱、小便熱澀不利、月經不調等症的食療。芹菜葉中豐富的纖維素和葉綠素有助於消除體內累積的毒性物質。由於芹菜的鈣磷含量高於一般綠色蔬菜,在鎮靜和保護血管、增強骨骼方面效果更好,可以預防小兒軟骨病、小兒佝僂症。芹菜中含有一定量補骨脂素的成分,可預防牛皮癬。此外,芹菜對痛風、糖尿病、貧血、白帶過多等婦科病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可見芹菜的確是藥效非同一般。而人們習慣吃芹菜時去掉葉子,其實這等於將營養藥效去掉大半。因為芹菜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莖,經營養專家的測試表明,芹菜葉有10項指標超過了莖:其中胡蘿蔔素是莖的88倍;維生素C是莖的13倍;維生素B1是莖的17倍;蛋白質是莖的11倍;鈣超過莖2倍。常吃芹菜葉,對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經常吃些芹菜,可以及時補充自身所需營養,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尤其在寒冷乾燥的天氣,芹菜有助於清熱解毒、祛病強身。肝火過旺、皮膚粗糙者及經常失眠、頭痛者可適當多吃點。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由於芹菜藥用功能較強,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其次在強烈日光下暴晒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因為芹菜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另外,男性不要連續多日食用,因為多吃芹菜會抑制睾丸酮的生成,減少精子數量。 玉米的故鄉在墨西哥和秘魯,約公元16世紀初傳入我國。玉米中豐富的賴氨酸,不僅能抑制和減輕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生長。玉米對膽囊炎、膽結石、黃疸型肝炎及糖尿病等疾病也有明顯療效。而玉米油中的維生素E,能非常有效地溶解、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健康營養油」。 玉米之所以能夠延年益壽,是因為它含有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可以抗細胞衰老並且延緩腦功能減退。所以秘魯山區和喬治亞這些世界著名的長壽地區,玉米都是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1984年,我國新疆英吉沙縣的著名老壽星吐地沙拉依老人已經135歲,是當時我國年齡最高的壽星;他的飲食主要是吃玉米面。可見玉米確有長壽的妙處。吃鮮玉米和熟玉米各有好處,張老家選擇的是加油煮後食用,這樣就能更好地吸收玉米中所含的胡蘿蔔素、黃體素、玉米黃質等營養物質,因為它們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只溶於油脂中。而玉米黃質屬於抗氧化維生素,對於肺部健康非常有益。營養豐富的豆類不但減肥功效良好,既能保證人體蛋白質的供給,而且血中膽固醇指數與脂蛋白濃度都明顯下降。許多豆類蔬菜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對人體健康益處很多。如豇豆富含蛋白質、糖類、磷、鈣、鐵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尼克酸,食物纖維等,其中以磷的含量最豐富。豇豆性平,不但健脾補腎益氣,而且有養胃的功效。而四季豆能滋五臟、補血補肝、明目,防治腳氣,亦可令肌膚保持光澤美麗。豆類的其他神奇功效,可以參看梁老的養生篇。薯類的養生功效亦在梁老先生的文章里介紹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張老長期食用這些集營養和藥效一身的蔬菜,對於他的健康長壽有著深遠的影響。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借鑒而行。2.睡眠是寶,泡澡更好 對於老年人而言,即使百事順心,而如果患上失眠或者睡眠不大好,他也會覺得痛苦或者煩躁。除了好胃口之外,張老的第二件法寶就是睡眠特別好。這也是他曾經引以為豪的生活長處。不但晚上的睡覺,張老的午睡也很好。午睡對老年人是一種有效的「健康充電法」,尤其夏天晚上睡眠一般不足時。午睡對防止中風及心腦血管疾病乃至抗衰、延壽、美容都有好處。對於張老這樣幾乎從不搞體育鍛煉的老人,飲食和睡眠都沒有麻煩顧慮,這的確是他生活的法寶。 睡眠不僅是人的生理需要,而且是維持生命重要的重要手段,這從時間也可以看出:人生1/3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良好的睡眠不僅能夠消除疲勞、恢復精力,促進生長發育、機體康復;而且對於保護大腦、增強免疫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睡眠對於長壽的重要性,其他任何方式都難以替代。難怪專家認為健康的三寶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以及適當的運動。 科學研究同時還表明睡眠的時間、環境、質量、姿勢都和長壽關係密切。根據美國和日本眾多相關研究發現:睡眠時間為7個小時左右的人最長壽,少於6個小時和多餘10個小時的都容易短壽;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有規律高質量的睡眠,這些乃是健康長壽的保證。這就要求做到:入睡快,睡眠深,無起夜;起床快;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果高,不睏倦。當然睡眠也和個人具體情況相關,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睡眠時間,應該根據個體情形決定睡眠時間。 而睡眠不足或者質量不好,則會給身心造成許多傷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覺力與判斷力削弱,容易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因為睡眠不足時,白血球的數量減少,對抗外來病毒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同時睡眠不足會影響內分泌失調:正常情況下,皮質類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會下降,使人很快入睡。睡眠良好的話,皮質類固醇的量在夜晚會慢慢上升,直至天亮達到最高。但是倘若連續幾天睡眠不足,皮質類固醇的量不能照常恢復到高峰值,人也會萎靡不振。睡眠不好還會導致中壯年人脫髮和白髮。中醫認為:頭髮的不良狀況都與腎虛有關,而造成腎虛的最大原因就是睡眠質量不高:如失眠症、睡眠淺易醒,不良的睡眠習慣等。 近年來,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者人數急劇增加,專家指出這與睡眠的關係也非常密切。睡眠不足會使中樞神經變得比較活躍,它會抑制胰臟功能,使胰島素的分泌量下降,從而容易導致糖尿病。熟睡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它不但是促進兒童成長的重要激素,同時也能控制人的脂肪與肌肉的調配水平;如果睡眠不足的話,就會抑制能感覺身體飽脹的雷普婷激素的分泌,人總是想吃東西,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食品,以致引起肥胖。而且科學研究還表明:失眠症一般伴隨有神經官能征、抑鬱症等更加嚴重的疾病。可見良好的睡眠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而根據俄羅斯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雅各布·列文先生的調查表明:大概有40%的人由於工作壓力以及感情問題導致睡眠質量不好;還有71%患有睡眠失調的病人認為白天遇到的各種壓力直接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而一般情況下,個體每天至少要休息5個小時,才能基本恢復體力。對此專家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有助於質量高的睡眠:早上按時起床,晚上睡覺前3個小時不進食,適量的體育運動,睡覺前洗個溫水澡;盡量保持最好的睡眠姿勢如頭卧東面西,人體右側卧;保持卧具的衛生合理;等等。 勤洗澡是長壽秘訣。因為洗澡不僅僅是為了衛生和舒服,更有利於保健:它能使身心放鬆,改善血液循環。泰國衛生部調查了該國150多位年齡超過100歲的老壽星後發現,他們都有每天刷牙兩次,洗澡兩次,而且保持室內清潔和衣物乾淨衛生;並且每天喝6至8杯水,每天有6至8個小時的睡眠。 經常去澡堂溫水泡澡的話,比在家裡洗浴功效更好。不僅能清除污垢,更能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北京以前澡堂林立,現在那種舊式的澡堂已經不多了。一般都是寬敞高大的公共浴室,裡面設有休息間,每位顧客都有小床和箱櫃,還有按摩師傅和修腳師傅為顧客服務。這種澡堂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愛,看過楊絳先生《洗澡》的人應該對這樣的澡堂子印象深刻。 張老大半生的住房條件都不大好,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雖然搬進了漂亮的大新居,但是張老多年的習慣一直沒有改掉,那就是到澡堂去泡澡。張老之所以喜歡到澡堂泡澡,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是洗完澡後可以躺在小床上靜養神氣,喝點熱茶出出汗;二是修腳師傅可以剔除腳上生的肉墊兒和繭子,走路就方便多了;三來泡澡可以享受足療、按摩之功效。張老九十多歲依舊去澡堂泡澡,由於去得多,澡堂那些師傅都認得他,得知他如此高壽,對張老也就格外熱情。長期泡澡對於張老的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中醫學認為,洗浴的機理在於助陽通陰,溫通經絡,使氣血得熱則行,以協調陰陽,恢復人體陽氣。長期溫水泡澡更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通則不痛」,而身體上許多的小毛病自然就小事化了了。腳部按摩或者足療對於身體的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古人云:「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中醫特別重視對腳的鍛煉保養,腳部號稱人體「第二心臟」,腳部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穴位,刺激這些穴位,不但消除疲勞、疏通血脈,調理內分泌系統,而且可以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對預防疾病和身體保健效果特別顯著。熱水泡腳是最簡便、最有效的保健法。如果堅持每天在40℃左右的水中泡腳一刻鐘,而且不斷按摩湧泉穴和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不但可以極大地緩解頭痛,而且對降血壓也很於益處。「天天泡腳,勝吃補藥」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現代上班族長期伏案工作和久坐辦公室的人很多,運動又不夠,身體經常不坐則卧的話很難恢復陽氣的溫養,容易疲勞、虛胖,陰陽不調。尤其體質偏陰的人,更應該多泡澡或足浴。 當然泡澡時也應當注意細節: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最好在38—40℃左右的水溫洗浴,並且應當避免澡後突然到寒冷的地方;血壓過低時不要洗澡,因為水溫較高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使人的血管擴張導致虛脫;酒後最好別洗澡,酒精會阻礙糖原的釋放;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低血糖昏迷;飯後不宜立刻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還有勞動後應當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昏厥。 3.生活好習慣終生伴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大多數老壽星共同的養生良方,張老也不例外,相伴他一生的好習慣有不少是值得現代養生族借鑒的。 張老的第一個好習慣就是勤於用腦,這是他自幼就養成的。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張老自幼就不大愛玩,連下棋都不喜歡;只是喜歡讀書和思考。張老自少年時就「靜默好深湛之思」,「每日晚上獨自沉思一兩個小時」,「思天地萬物之本原」,遂養成致思之習。張老曾對人說:「我從十幾歲的時候就這樣,如果有問題沒想清楚或是沒有想出答案來,就會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當然不是天天廢寢忘食,只是偶爾如此,天天廢寢忘食,人怎麼受得了。」這種勤于思考反覆思考的習慣張老保持了一生,他九十多歲時,依舊堅持每天看4個小時左右的書,並且以此為樂。長期堅持適度用腦對於大腦和人體健康大有裨益,這也是國學大師們共同的養生秘訣,在此我們毋須贅述。 第二是「一飽一倒」,這也算是張老逆道而行的養生小訣竅。常言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但是張老卻是飯後就卧床休息。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張老解釋說他躺著是為了養胃。原來進食後,人體全身的血液會流進消化器官以助消化。此時肝臟的血液流動趨盛,而腦部血液流動則趨緩。如果飯後稍卧自然對消化和血液循環有益。難怪張老的胃口那麼好,看來養生必須根據個人具體情況來實行。建議養生者飯後靜養半個小時後,再出去散步,對身體更好。 第三就是張老一生的生活很有規律,並且沒有任何不良習慣。張老既不喝酒也不抽煙,也極少熬夜工作。每天大約七八點左右起床,按時吃飯,也按時休息,很少打破正常的起居時間。除了看書讀報,做學術研究,感到累了就在屋子裡散散步;沒有特別的體育鍛煉或者健身運動,除了每天出去買菜走路。 第四是:「忘年忘壽,不刻意追求;任其自然,不貪畏生死。」這是張老的養生格言。他說這是儒道兩家對待生命的共同態度。張老有一個學生患上冠心病後,老擔心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張老開導他說:冠心病並不可怕,不必擔心,如馮友蘭先生早就心臟不好,但他一直工作到95歲的高壽,去世也並不是在心臟病上……就如我吧!我也早有了心臟病,但也活到這樣高齡了。所以只要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冠心病是不必擔心的。 張老的身體除了心臟比較弱,晚年聽力不大好之外,其他狀況一直不錯,平生只住過三次醫院:一次是60歲時在北大醫院,一次是90歲左右在協和醫院,這兩次都和心臟有關,但都平安痊癒;最後一次如果不是張老兩次摔倒,他肯定不會去世得這麼早。當別人問張老怎麼看待生死問題時,已經九十多歲的張老笑著回答說: 宋代有一個哲學家叫張載,他說:活著的時候,努力按著道理做事,死後就能得到安寧。我認為他這個思想很深刻。其實,也無所謂安寧,死了也就完了。有生必有死,這是一個必然,這是自然規律。莊子也說過,在生的時候儘力做好,死,順其自然。反正一個人無論活到多大歲數早晚要死。 而別人問他害不害怕死時,張老又一次笑著說: 我就是希望死不要太痛苦,平平安安地就死了,那就好了。北大有個老教授活了83歲,得了肺癌受了半年罪才死。我的老兄張申府死的時候什麼痛苦也沒有,得了感冒才兩天就死了,活了93歲。 由此可見張老對待生死的超然態度,大凡哲人智者對待人生生命都是以自然平和之心面對,既來之則安之;不會杞人憂天考慮生死,更不會有點病就擔驚受怕。這樣反而贏得了老年養生的最佳心態,哪能不長壽呢? 二、百年修得共枕眠:伉儷情深好得福壽 ◆ 伉儷情深相濡以沫,非常恩愛互相扶持幫助,成為張老身體健康長壽的重要保證。按照我國1982年的人口普查發現:當時上百歲的老壽星共有3700餘人,而其中的壽星鴛鴦約就有500多對,可見美滿婚姻早已成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根據日本對離婚人士的研究調查發現,和擁有美滿家庭的人相比,離婚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都比前者要少得多:男性一般少活12歲,女性一般少活5歲。與之相類似的,韓國最近的一項調查分析顯示:和沒有離婚的人相比,離婚男性的平均壽命要少10.2年,女性要少7.8年。看來要想延年益壽,除了注意飲食和鍛煉身體外,也必須維持美好的夫妻感情,才能擁有好心情、好身體,對於老年人尤其重要。從目前來看,長壽老年人除了在生活上具有良好的習慣之外,大多數夫妻和睦精神愉快。生活上的關懷體貼,精神上的安慰支持這對健康長壽本身就是一劑良藥。張老夫婦結婚七十多年來,伉儷情深相濡以沫,非常恩愛互相扶持幫助,成為張老身體健康長壽的重要保證。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張老和張夫人的婚姻是門當戶對。張老出生於翰林世家書香門第,而馮讓蘭女士也是國學世家的大家閨秀,其表兄正是我國大名鼎鼎的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張老當時曾同時被清華和北師大錄取,後來因為他不習慣清華的軍訓生活,就轉到北師大讀書;正好和當時在北師大就讀的馮讓蘭女士成為同班同學,巧的是他們倆正好又是同年出生的。1932年馮讓蘭女士畢業後在南開中學任國文教師,兩年後回到北京。張老由於不喜歡上課,學分不足所以比馮女士晚一年畢業,接著被清華大學聘為哲學系助教。1934年張老因慈父不幸突然去世,張老憂傷過度以致傷了身體;只得辭去清華教職,住在城內北京圖書館宿舍,用讀書來排遣憂思。此前,張老和馮女士在馮老和張老之兄的共同的撮合之下,倆人一見傾心定下婚約。 1935年,他們順理成章結為伉儷,此後的70年里,他們一直恩愛如初,琴瑟和諧,是別人眼裡艷羨的才子佳人。幸福的新婚生活使張老身心愉快,在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張老身體和精神很快康復,他一生里程碑式的著作《中國哲學大綱》就在此時完成。 談到愛情觀時,率直的張老說道:「我認為愛情首先是專一,你不能同時去愛兩個人,否則要鬧矛盾。一個人一生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學問和事業上。」 這種簡單卻又難以堅持的愛情,張老和他的夫人卻堅持了70年!這的確是一個不平常的數字:按照結婚紀念日的說法,60周年為鑽石婚;但是張老夫婦早已的愛情婚姻卻早已超過了鑽石的堅韌和寶貴,更重要的是,這也給他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愛是絕妙神奇的分子,它是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複雜化反映相聯繫的一次情感爆發。英國科學家發現,當人墜入愛河,愛人或被人愛時,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在愛人身旁會有一種幸福感,它來源於大腦和垂體分泌出的物質,這些物質令人有欣快的感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甜蜜的愛情,可以增強機體適應性,平衡各方面的生理機能,從而延緩衰老。而現代生理和心理學的家研究證明:夫妻恩愛,雙方幸福感強烈,心境開朗愉悅,可以減少惡性情緒的刺激,不但使有益人體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等物質分泌大量增加;還能將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及免疫系統的功能達到最佳狀態;並調節各個器官新陳代謝處於最佳狀態,自然有益健康。同時愉悅的精神狀態也能將身體內在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抵抗疾病的產生或者蔓延,有益於長壽。相反如果夫妻之間長期不和,老年喪偶或終身不娶嫁的老年男女,倘若心情經常鬱悶憂傷或者感到孤獨,不但會紊亂內激素的正常分泌功能,引起內臟器官功能失調,機體免疫力下降,而且會導致血壓升高,造成心血管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張老一直認為自己自結婚七十年來,能夠戰勝曲折的命運,走過人生的許多坎坷,取得學術上的輝煌成就;這些都是與他夫人真誠的愛和無私的奉獻密切相關。張老曾經臉色歉然地說道:老伴對我幫助很大,我寫起文章來什麼也不管,生活全靠老伴來維持。原先身體好時我還幫助買菜。這一點和馮友蘭不一樣,他一輩子沒有買過菜。他只看書、寫文章、上課,家務全靠老伴。現在我也買不動菜了,全靠老伴了。老伴和我同歲,可身體比我好。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完全可以寫文章和做學問。可她卻為我放棄了。為我犧牲了一切。 張老的學生、人民大學著名教授張立文先生對此曾經頗有感觸地說過:「做學者的夫人是非常辛苦的。」不但要承擔生活的重擔,而且可能還要忍受清貧簡單的生活,尤其在現代的物質社會裡,一般的女性恐怕難有能夠堅持70年的。張夫人的奉獻精神,不僅是她對張老一生的深情眷顧,也是她個人偉大人格的昭示。 天有不測風雲,1939年張夫人突患心臟病,從此一直在家養病很少出來活動。此時張老對張夫人卻非常照顧,自己親自上街買菜做飯堅持了半個多世紀,張老說:「我每天早晨我去買菜,菜市場就在下面,很近。早上、中午我做飯,兩個人的飯菜簡單。夜晚請了個鐘點工,每天2小時,幫我們做晚飯。」 鐘點工也是二老八十多歲後,在子女的一再要求下才請的。劉黃女士曾經多次勸說二老雇個保姆,以便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因為張老的房子比較小,後來其子沒有和父母住一起)。但是二老堅決不肯,他們也不是請不起,而是實在不願意麻煩別人;鐘點工只是做一下衛生;後來雇的鐘點工才給他們做飯。上了90歲後,張老的身體不行了,無法取奶買菜取報紙了;此時也是90歲的張夫人卻奇蹟般的可以出去買菜做飯了,一直堅持到她2004年年底摔倒之前。張夫人非常愛衛生,儘管只是給張老做一頓午飯,但是她會非常認真耐心地調配。據時常照顧張老夫婦的人回憶:一到備飯的時間,她(張夫人)就抓上兩把米,放在一個平盤裡,坐在桌前仔細地挑揀米中的沙子或谷糠,挑完再認真沖洗,然後用兩個小碗裝好洗凈的米,盛上水,放在籠屜上蒸熟。菜也是先摘凈,再洗好。每頓飯使用過的碗筷,都要用水煮一煮,代替消毒。張爺爺也特別愛吃張奶奶做的飯,而且從來不挑剔。 據張老的學生回憶,平時有朋友或學生來拜訪張老時: 岱老和師母雙雙站在門口,開門迎接。師母總是親自泡茶、端水,準備好糖果糕點。走的時候,師母總會將一把糖果放在我們的口袋,好像老奶奶疼小孫子似的。無論是泡茶的杯子還是切水果的小刀,師母總是先用開水燙過才使用。 張夫人一般從不參與張老與客人的談話,直到張老聽力有些問題時,張夫人才坐在一邊擔任雙方的翻譯。張夫人留給別人的印象是永遠賢淑優雅,笑容可掬十分慈祥。平時張老在書房看書,張夫人就在客廳戴上眼鏡看看報紙什麼的。 張夫人犧牲自我照顧張老的生活起居,而張老對自己夫人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有一次,張老先生參加一次宴會,最後上的面點是紅薯餅;張老夾起一塊,用餐巾紙小心地包好放到上衣口袋;有人好奇地看著他不知老先生要做什麼,原來是張老捨不得自己吃,他淡淡地說:「帶回家讓你師母也嘗嘗。」哲學大師一句普通的話令在座者感嘆不已。現在的夫妻大多不會這麼做,一則是想像不到做不來,二則恐怕也會覺得不好意思。而張老做起這樣的小事卻無比自然,又十分令人感動。他和夫人之間水乳交融的關係恐怕是別人很難學得來的。張老的孫女對一件小事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次奶奶說吃的葯苦,爺爺好像沒聽見,可下午我爺爺就不見了,回來的時候往桌上放了一包糖,是特別棒的巧克力,也不說話,後來奶奶自己看見了,問他買糖做什麼,爺爺說,你的葯苦。爺爺每次買東西都給自己買好多食品,可那次就買了一包巧克力。那天風特別大。 張老的侄女張燕妮女士也為張老夫婦間的深情感動,她說三叔三嬸結婚近七十年來: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到了晚年更是相濡以沫,感情彌篤。記得有一年到三叔家,我摸三叔的手有點涼,就問是不是感覺冷,三嬸在旁邊解釋說,三叔老了手老是涼的。三叔聽了跟我說:「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年輕的時候她的手總是涼的,現在她的手倒熱了。」一邊說一邊呵呵地笑。 這些點滴的生活細節,珍藏著張老與其夫人之間感人的深情記憶。兩位老人的確實現了中國愛情的最高境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不是山無棱天地合那種,也不是甜言蜜語縈繞耳邊的那種;由於張老生性比較木訥,他們之間更多的是默默相對無需言卻又充滿暖暖溫馨的恩愛夫妻。張夫人摔倒之後,只能躺在床上;此時張老特別著急,除了吃飯睡覺,平時就是在張夫人的床邊陪著她。2.人間至情,生死相依 只見張爺爺快步挪至她的床前,深情地問:「怎麼樣了,還好吧?」張奶奶一臉疲倦,沒有說話,張爺爺彎下腰輕輕地給她拉了拉被子,然後慢慢地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也不說話了。一個躺在床上,一個坐在椅上,兩個人都閉著眼,相伴著,沉默著,時間彷彿凝固了。 這種相依為命的深情之境,不能不令人肅然動容。據劉黃女士回憶: 兩個老人攜手走過70年風風雨雨相濡以沫的歲月,感情至深。雖然我公公已經95歲,但按照他的身體狀況,還是走得太突然了,他一直生活自理,拒絕別人幫忙。倒是我婆婆從12月26日摔傷後,一段時間裡一直卧床。從我婆婆病後,我公公每天都要坐在她的床邊陪伴。每天晚上臨睡前,他都要握握我婆婆的手,對她說「Seeyoutomorrow」。一次很晚了,張尊超勸爸去睡,他堅持要去我婆婆的房間,「我還沒和你媽道別呢!」有幾次,我婆婆的病有變化,他便憂心忡忡、焦灼不安。每次見到我們回來,第一句話就迫不及待地訴說,「你媽一天都沒睜眼」或「你媽一天都在昏睡」。表情很無奈和無助。 住在三院心臟監護室時,我公公一直要回家,他對我說:「我沒病,回家聽聽廣播、看看報、跟你媽說說話,我就好啦。」 趙詠華《最浪漫的事》曾經傳唱大江南北,張老和張夫人之間的感情正好對應歌詞里寫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張老和張夫人之間這種美好的感情不但成了他們的愛情佳話,同時也對兩位老人的延年益壽產生了重要影響。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年人不僅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也需要真摯深厚的愛情。老年人有自己的語言、愛好興趣和生活習慣,但是談情說愛,互敬互愛絕非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無論在生活還是精神上,都比年輕人更需要來自配偶的關心體貼,更需要夫妻間的情愛,相依相伴。愛情和婚姻不僅生活要素之一,也是決定人的健康的重要因素。愛情是永葆青春的靈藥,不會因年老而衰頹。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曾說:「多年來,醫學界忽視了愛情是防治疾病、助人長壽與健康的重要因素,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而且酒是越陳越香,經過長時間考驗的愛情,越發難能可貴。將年輕時的海盟山誓堅守到底,不僅令自己的配偶感動;也會使自己心神愉悅,使夫妻都能更加健康長壽。許多老年夫婦之所以高壽,夫妻相依為命是重要原因;而且夫妻共同生活時間越長,越有助於健康長壽。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對7000名居民長達9年的研究證實,孤獨或夫妻長期不和的人容易衰老。 有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也並非如此。張老和夫人的生活也極其簡樸,凡是到過張老家的人,無不震驚張老夫婦樸素簡陋的生活條件,感嘆國學大師的清心寡欲和安貧樂道。儘管別人一再勸說張老找領導換一套大點的房子,張老都從來沒有心動過;直到最後三年才搬進學校安排的新居。兩位老人從不為物質利益計較,對人友善;只要自己做得到的有求必應。張老和張夫人共同歷經滄桑磨難,經過大風大浪,能上能下,寵辱不驚。一輩子都是從從容容,過著單純的生活:高尚的精神,簡單的物質。這樣的人豈能不長壽?張老因為連續摔倒兩次過早地去世了,但是誰也不曾料到,2004年4月30日張老的追悼儀式剛剛結束之時,張老的夫人馮讓蘭女士卻在家中悄然逝世,享年也是95歲。 常在小說電影里聽新婚夫婦海誓山盟說: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沒想到張老夫婦如此深情,在一周內就相繼去世,實現了許多人羨慕卻難求的最美的愛情誓言婚姻夢想!張老的兒媳劉黃女士回憶說: 2003年底,婆婆因骨折卧床後,公公變得憂心忡忡。他對我說:「我現在做不了什麼了,給你媽治病全靠你和尊超了,不要怕花錢,好好給你媽治。」婆婆經常躺在床上安慰他別急。那時候我一直在擔心,萬一婆婆有什麼意外,公公怎麼承受得了?沒想到,他卻走在了前面。此後,我們對婆婆嚴密封鎖消息。然而,她還是緊隨著去了,前後相距僅一周。但願張老夫婦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他們美好的生活! 三、天地精神長壽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歷盡畢生心血研究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事業,樹立了他在學術上的豐碑,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張老學術常青、生命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他心中沒有負累沒有愧疚,加上他並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寬至此當然對身體健康自然是百益而無一害。 ◆ 張老仁慈寬厚的胸懷正好應了仁者長壽的古訓。 張老多次提到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得到發展延續的主要精神就是《周易大傳》所說的「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同時張老也認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必將是我們民族現代振興的基礎。對此,張老解釋說: 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對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向上。因此《易傳》一方面講厚德載物,一方面講自強不息,就是表示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同時又要有寬容的態度。我認為這兩種思想: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度在中國文化裡面起了主導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正確的思想。而在現實生活中,張老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行有恆」作為自己的自律格言。張老將中華傳統精神美德化為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修養,完善自我人格動力和要求。他曾經對學生說:「一個人的品質和感情是做學問的基礎,現在人們很少從這個基礎出發了」。但是張老自己卻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大家對張老的人師風範一致認可。 劉黃女士對張老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格修養體會很深: 我公公十分熱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古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僅成為他研究學問的主旨,更是他自己日常行為的準則。如果說,「自強不息」更多地表現在他對學術造詣的無止境的追求的話,「厚德載物」就更多地表現在他的品德和為人上。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處世的寬厚和實在,他待人極真誠,這不僅僅來自他的修養,也來自他生性的厚道。 可見張老的確將這種精神融入他的為人和工作、生活和生命追求之中,成為大師智慧和品德的楷模。張老在各種困難環境中,發憤圖強,堅持學術救國;歷盡畢生心血研究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事業,樹立了他在學術上的豐碑,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張老學術常青、生命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張老還十分偏愛張載在《西銘》中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發自內心對於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終極關懷更是將厚德載物發揮到更高一層境界。老子曾說:「德可以延年。」張老的長壽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因素。1.自強不息精神常在 與馮友蘭在一起張老很早就進入哲學之門,除了他的長兄張申府先生的引導,更主要的是他個人的好學勤奮。張老似乎是為讀書而生的,自幼年起沒有沾染任何惡習,對世俗娛樂一無所好。也不喜歡玩;只是一心一意看書思考寫文章,而且將此作為他畢生的事業奮鬥,永不疲倦的學術研究就是張老的生命脈搏。 1988年,與張老深交幾十載的馮友蘭先生在《張岱年文集·序》中評價張老說:「蓋張先生真正是一位如司馬遷所說的:『好學深思』之士,對於哲學重大問題『心知其意』。」 當張老還是一個高中生時,他就顯示了卓爾不群的智慧:他發表的長短不一的文章包含了他個人早期的哲學觀點,並引起了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馮友蘭先生等的密切關注。馮老先生以為他「必為一年長宿儒」,後來聽說是個學生時十分驚訝。張老在27歲時便完成了他一生里程碑式的大作:《中國哲學大綱》。抗日戰爭期間,蟄居北京的張老在極為艱窘的生活條件下堅持學術研究;由於長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後來不得不半途中止。 1957年,性情耿直、直道而行的張老不過說了幾句真話,就被帶上「右派」的帽子。但是張老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爭取在困境中尋找做點與學術相關的事。但張老也覺得他一生最為遺憾的事就是被冤枉的20年里沒有好好做學問。他感慨地說:「可惜呀!20年中我什麼工作也不許做。從50歲到70歲,20年里光陰虛度。咳咳……從70歲到90歲又做了20年的工作,可惜精力差多了。」但是在這20年里,張老不但要忍受遠離自己心愛的學術研究,而且還得忍受地獄般的煎熬:莫須有的罪名,同事、學生和不少小人的落井下石,朋友的疏離冷漠,被下放,被迫參加各種運動,被紅衛兵抄家,被人逼,被人整得要置於死地……20年里的辛酸苦辣沒有親身經歷的人難以體會!張老也想過自殺以死抗爭,但想到死也不容易:死了就成了「自絕於人民」,孩子還小,妻子又沒有工作;如果自己走了,一家大小就更慘了。所以張老惟有默默地忍耐,再忍耐。關鍵時刻先賢大師們給了張老生活的勇氣。張老的學生後來說:「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孟子,這時,他常常默誦孟子的話語。孟子高標的大丈夫之浩然正氣,給了他在絕境中活下來的勇氣。」 生性頑強的張老,在遭受苦難時不但會以自強不息的信念不斷自勉;而且胸襟開闊,虛懷若谷的張老,也不會將自己的委屈挫折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不休;宇宙的浩瀚無形,哲學家的睿智和超脫,使身處逆境的張老反倒心境開闊,超身境外。這可以從1969年9月張老在江西部陽湖畔的鯉魚洲五七幹校勞動回憶可以看出: 到鯉魚洲之後,哲學系與歷史系共組成第八連。住大草棚。初到鯉魚洲,參加運石子、編草簾、插稻秧、修水壩等勞動。因年過六十,遂編入老年組,從事種菜勞動……鯉魚洲土地是紅土,有雨是泥,無雨如銅,泥地很滑,我經常摔跤,有一次滑倒,傷了左脛,痛了一百天才好。八連常讓老年人值夜班,夜間坐在草棚外守望。我經常值夜班,夜闌人靜,萬籟俱寂,一片寧靜,頗饒靜觀之趣。仰望天空,星雲皎然。多年以來住在城內或近郊,房屋比櫛,很難觀到星斗,今一片空闊,仰望天空,北斗在目,另有一番情趣。 「四人幫」粉碎後,舉國歡慶,張老也終於在1979年得到精神上的解放。此時的他雖已經是古稀之年,但是20年來蘊藏在張老內心的力量似火山般爆發。短短7年里,張老共撰寫了200餘萬字的論文,進入他人生第二次學術研究的高峰期。對於一個耄耋老者而言,沒有非凡的毅力和恆心是寫不出來的。到了九十幾歲時,張老還每天堅持看書思考,難怪劉黃女士說: 從我結婚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公公的大書桌上,許多年如一日,永不間斷地堆滿了相識的和素不相識的人送來和寄來的書稿、論文稿,壓一把沉甸甸的黃銅尺,上面鐫刻著四個字:「自強不息」。他早早起來,就伏在那上面,用工整的蠅頭小楷批改文章,包括批改標點符號,改正錯別字,並寫出意見。曾經讀過一篇學生後輩寫的文章,說起我公公為他的論文作批點,贊道:「那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精到的學術論著! 張老不但做了一輩子學問,也教育了一輩子人。他對於學生關心照顧有目共睹,他對學生的負責更是為人稱道。張老教學非常賣力,有時真的可以用拚命來形容:張老會邊吃藥邊上課堅持幾個小時之久!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甚至是拚命精神,正是張老學術生命常青的緣故,也是他的生命精神支柱。同時一輩子都在從事著複雜的腦力勞動,由於鬆緊相宜,張老的健腦運動也可謂堅持了一輩子,直到張老去世時,頭腦思維還很清晰。這些都是他長壽的催化劑。2.厚德載物仁者長壽 1992年,張老與時俱進曾提出建設新時代道德規範的「九德」:公忠、仁愛(任恤)、信誠、廉恥、禮讓、孝慈、勤儉、勇敢、剛直。「九德」的基本內涵和原則是助人為樂、忘己濟人、捨己救人。張老一生都仁懷堅持著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張老的為人是有口皆碑,跟張老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張老不但是功底深厚的國學大師,更是言少德多、淳樸寬厚、以禮待人的謙謙君子。張老的老友馮友蘭先生曾這樣評價張老的為人:「張先生之木訥氣質,至老不變。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直道而行則『剛毅』矣。『近仁』之言,其意當哉。張先生可謂律己以嚴,高自要求也。」 孔子在《論語·里仁》里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張老是研究價值論的,他認為許多人孜孜以求的金錢財產之富、官位權勢之貴可稱之為「世俗價值」。而高於「世俗價值」的就是「哲學價值」,例如道德就屬於「哲學價值」之列。在張老看來,身體事小,失德事大。他在《中國哲學大綱·人生論》里說:「其身歿矣,其道猶存,故謂之不朽……夫形體故自朽獘消亡之物,壽與不壽,不過數十歲;德義立與不立,差數千歲,豈可同日言也哉?」但是德卻成全了張老的長壽。清代方苞在註解《論語》的「仁者壽」時曾說:「凡氣之溫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容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皆仁之端也,姑曰仁者壽。」這段話剛好可以作為張老長壽的一種註解:張老極少生氣,溫文爾雅;他待人平易近人,不論平輩晚輩一視同仁;他寬宏大量,對傷害他的人既往不咎;張老更是出了名的寡言少語,但常常一語中的。引用張老學生、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方立天先生的話說: 我想先生事業心強,事業有成,內心充實,喜悅;心態平和、平靜、平淡,精神健康、超脫、高尚;生活規律,飲食適度,無任何不良嗜好,這些可能是保持健康的主觀因素。 (1)不計名利直道而行——心寬益壽 張老一生蝸居陋室,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觀;而且他非常反感特權和過度的物質享受。生活中的張老是個恬淡平和、視名利和物慾於無的哲人。劉黃女士說:如果要我總結對我公公婆婆人生特點的感受的話,倒是有兩個字:「從容」。這種從容是一種心態,而非僅僅表現為行為作派,它來自無欲無求的單純。我很嚮往但發現自己學不來:他們對生活太缺少要求了。 張老對於吃不講究,對於穿更不講究。張老的朋友學生來看他時,時常也帶些高檔衣物;但張老要麼束之高閣要麼送人,他常年四季穿的是卡布料制的中山裝,還有北京人稱「大傻鞋」的棉布鞋。張老的住房在21世紀才真正得到改善,但沒過兩三年他就去世了。在此之前。張老的住房都極其狹窄,書堆得滿地都是,走路必須繞行;客人一多隻得站在門廊里。家裡的傢具也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20世紀80年代,也曾有領導為張老調整住房,但張老卻從沒動心過。在物質上張老吃的可謂是草,但他奉獻的精神食糧卻是牛奶。張老的一生可謂是富貴於我如浮雲。 張老淡泊明志,從不追求富貴利達。他早年的力作《中國哲學大綱》命運多舛,幾經波折歷經46年後也即1982年,才得以署上「張岱年」的真名;但是張老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他從不計較虛名。在生活中,他完全是直道而行,秉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責任來為人出世。「直道而行」出自《漢書》,指做人爽快、率真、坦蕩、正派,不曲、不掩、不假、不邪的態度。1957年,張老因仗義執言被打成「右派」,張老的愛子張尊超先生回憶說: 當「右派」後,不讓父親教學,做史料工作,同時卻被要求寫教材,還要「試講」以「接受審查」,他孜孜不倦地準備教案、寫出講稿,認真地為別人「試講」。看他熬夜寫教材,母親很不平,對他說,又不讓你上課,寫出教材也不讓屬你的名字,你這是何苦呢?父親說,我不要名,就是想把這個事情做好了,這是我的責任。 至於那些針對張老形形色色的批判,張老真的是懶得理會它們!他依舊是我行我素,管他春夏與秋冬,張老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直道而行的個性。正如他的學生所言: 先生的確有由「自知」而來的一份自信與傲骨。雖然他昔日的同事與學生寫了那麼多文章批判他,但是,他不僅一篇也不讀,連看一眼都不屑。北大的小報已經送到門口了,老伴已經讀了,但他還是不讀,一個字也不讀! 張老根本不去計較這些所謂批判,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他以超然的智慧保持自己內心的評判標準,所以他才不會被挫折擊倒,不會被整日挨罵挨批苦惱憂愁。相反張老以直率開闊的胸襟對待這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他始終保持著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批梁批馮之時,他沒有發表任何攻擊梁老、馮老等的言論,批孔時他講孔子時也是實事求是、沒有妄語。所以張老他能夠挺過生命的一劫,並且在「文革」後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文革」結束後,張老恢復了名譽和待遇。他的一位弟子談到經歷歷次政治運動的沖洗,感覺自己就像河床上的鵝卵石,「取象於錢,內方外圓。」張老聽後久久不語,爾後手書「直道而行」贈與學生,可見他的剛正不阿。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張老發表了不少論文,出版了不少專著;有人說張老這下可以發點財了。實際上。張老對於稿酬從來就不放在心上,有時他自己要求不要稿費,別人一定要和他商量,他就說按最低標準給吧。有人沒有和張老商量,就借他之名在外面為自己做事,張老知道後也並不追究。張老一生光明磊落,君子坦蕩蕩;沒有曲意逢迎、也沒有落井下石,只有厚德待人;他心中沒有負累沒有愧疚,加上他並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寬至此當然對身體健康自然是百益而無一害。(2)關愛世界寬容他人——德者延年 當別人問及應當怎樣為人處世時,張老答曰: 做人,應有獨立的人格,同時還要有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不僅僅是愛國,還要時刻想著對社會盡一定的義務。為人處世,不要老想自我,功名利祿如過眼煙雲,可有可無。張老覺得自己做不來政治上的事,所以青年時代就立下了學術救國的志向,他一生自願放棄了物質享樂的追求,只想讓他流淌不息的思想凝固下來化成巨卷,傳示後人,振興民族和國家。有學生曾問張老是否後悔解放後留在大陸、以致荒廢了20年學術生命,張老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金岳霖老先生的一個故事:1972年知道美國總統訪華的消息時,金老說我們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為了「重建文化,再鑄國魂」,張老盡心竭力,樂以忘憂,這種對國家民族的深情關愛是張老一生的奮鬥動力。 季羨林老先生曾評價張老說:「獨對先生的為人,則心儀已久。他獎掖後學,愛護學生,極有正義感,對任何人都不阿諛奉承,凜然一身正氣,又絕不裝腔作勢,總是平等對人。」只要張老在家,淳樸謙和的他不論誰來拜訪,都會以禮相待。張夫人會端上熱茶,告別時張老和夫人必送客人到樓下,揮手再見。由於張老的學術威望很高,但卻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也不知道拒絕別人;每天索序的人都是絡繹不絕,認真嚴謹的張老有時顧不得休息,趕著給別人寫東西。以前在北大哲學系時,為了不影響張老身體;系裡特別寫了字條請別人不要在休息時間打攪張老,但是張老一次也沒有貼過;張老的兒媳在家門上貼的字條也是形同虛設。有的人甚至不考慮張老的身體,提出一些對老人很荒誕的要求:例如有陌生人要求張老簽名後,還要把書寄回去。對此張老很著急,他沒能力寄回給別人,後來劉黃女士答應幫他去寄,張老還一再叮囑別把書弄丟了。對待素不相識的人尚且如此,更不必說對自己的朋友學生了。 張老對學生,不僅學習上循循善誘、嚴格要求,生活上更是問寒問暖、慷慨相助。他常留學生在家吃飯不說,如果學生給他送了東西,他必給錢還說謝謝,或者親自登門回拜、回贈禮品;即使是自己的兒媳幫張老夫婦買了東西,他也必會說謝謝。張老多次不聲不響地照顧家裡有困難的學生;以近茶壽的張老不顧自己年邁有心臟病的身體,冒著危險給學生送書;他搬家時再貴重的東西都捨得丟掉,但他學生送的一盆普通的海棠花卻捨不得丟,帶到了新家……難怪張老的學生感嘆: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張老仁慈寬厚的胸懷正好應了仁者長壽的古訓。 「反右」和「文革」期間,張老不少朋友、同事、還有學生要麼整過張老,給他安置各種莫名其妙的罪名;要麼落井下石、黨同伐異,見了張老如同逃避瘟疫一樣;除了金老先生、熊十力先生和周禮全先生等少數朋友還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張老招呼之外,其他的不乘人之危就不錯了。然而幾十年過去了,這些曾經傷害張老的人幾乎沒有人向他道歉過;但是張老並不在意。張老的學生曾建議:把那些對張老進行人身攻擊的文章,在《張岱年文集》里作個附錄;張老卻說,過去的事就算了。一句淡淡的話寬恕了傷害張老二十年的人,難怪有人說寬容是人間最偉大的愛!連這樣深仇大恨都可以放得下,又還有什麼放不下呢?張老開闊的胸襟,也是他長壽的火花石。如果張老沒有連續摔倒兩次,如果他住院的待遇更好一點,也許我們今天還能親身體會大師的音容笑貌,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惟願張岱年老先生千古!張岱年學術鏈接 張岱年先生(1909—2004年),我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31年以《關於老子年代的一個假定》成名,其後在《大公報·世界思潮》副刊上發表大量文章。1933年在北平師範大學畢業後,被聘為清華大學哲學系助教。抗戰全面爆發後,因與清華失去聯繫未能南行,遂應聘到私立中國大學哲學教育系任講師、副教授。1946年重返清華大學,在哲學系任副教授;1951年晉陞為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先生在北京大學任哲學系教授至今。「反右」鬥爭和「文革」中20年一直遭受政治迫害,1979年恢複名譽和待遇。從1980年起,在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還曾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倫理學會顧問,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孔子學會會長等職。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岱年先生的學術研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國哲學史的闡釋;二是哲學問題的探索;三是文化問題的研討。先生中學時代就立下了學術救國之志。大學時,他大量研讀羅素、摩爾、懷特海的哲學著作,同時也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等唯物主義著作。 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先後撰寫了《先秦哲學中的辯證法》、《秦以後哲學中的辯證法》、《關於新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等重要哲學論文,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唯物論思想,闡發了中國的辯證法思想,且作出了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解釋社會人生的嘗試。並提出將唯物、理想、解析綜合於一的哲學創新的新思路。在方法上,綜合唯物辯證法與形式邏輯的分析方法;在理論上,結合現代唯物論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1935—1936年,完成50萬字的《中國哲學大綱》奠定了先生在學界較高的學術地位,此書至今仍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必讀書目。1942—1944年間,先後著成《哲學思維論》、《知實論》、《事理論》和《品德論》等書稿,分別論述了對立統一規律、形式邏輯定律、唯物論和人生觀,初步形成自我完整的哲學結構。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完成《張載——中國十一世紀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兩本書。20世紀80年代,除了部分舊著再版外,先後出版了《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合著)等重要著作,對中國哲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化。 先生在文化內涵、文化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文化比較和建設新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他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主張綜合中西文化之長,創造新型的中國文化。其「綜合創新論」,得到學界的普遍贊同。張老一生執教前後近70年,他培育了大批人才,桃李滿天下。他的弟子如今都已是國內大學、研究機構的頂尖人物、棟樑之才。 張老的主要作品有:《張岱年全集》(共8卷)、《張岱年文集(共6卷)》、《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倫理思想發展規律的初步研究》、《中國哲學發微》、《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求真集》、《玄林評儒》、《真與善的探索》、《文化與哲學》、《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張岱年學術自傳》、《宇宙與人生》和《直道而行》等。 張岱年健康小辭典 泡澡法:一是洗完澡後可以躺在小床上靜養神氣,喝點熱茶出出汗;二是修腳師傅可以剔除腳上生的肉墊兒和繭子,走路就方便多了;三是泡澡可以享受足療、按摩之功效。 洗浴的機理在於助陽通陰,溫通經絡,使氣血得熱則行,以協調陰陽,恢復人體陽氣。長期溫水泡澡更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通則不痛」,而身體上許多的小毛病自然就小事化了了。中醫特別重視對腳的鍛煉保養,腳部號稱人體「第二心臟」,腳部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穴位,刺激這些穴位,不但消除疲勞、疏通血脈,調理內分泌系統,而且可以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對預防疾病和身體保健效果特別顯著。熱水泡腳是最簡便、最有效的保健法。如果堅持每天在40℃左右的水中泡腳一刻鐘,而且不斷按摩湧泉穴和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不但可以極大地緩解頭痛,而且對降血壓也很於益處。 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最好在38℃—40℃左右的水溫洗浴,並且應當避免澡後突然到寒冷的地方;血壓過低時不要洗澡,因為水溫較高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使人的血管擴張導致虛脫;酒後最好別洗澡,酒精會阻礙糖原的釋放;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低血糖昏迷;飯後不宜立刻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還有勞動後應當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昏厥。
推薦閱讀:
※『碎屑』關於張岱
※書成毀少作|從《陶庵夢憶》看晚明士人與劇曲——讀吳晗《晚明仕宦階級生活》
※張岱《夜航船》卷六 選舉部
※列傳第十三王琨張岱褚炫何戢王延之阮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