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交往距離的近與遠

交往距離的近與遠

「偉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為孤獨者——儘管他也多次為此命運而深感痛苦,卻又總是選擇它,因為成為孤獨者的命運,畢竟要比成為粗陋者的命運少一些痛苦。」叔本華在《論了解自我》中如是說。可是世界上能夠成為偉大人物的少之又少,可視為例外,何況叔本華也承認孤獨者也「為此命運深感痛苦」,可想而知,人都不希望孤獨,都需要交往。

人際交往既然是必須的,那麼交往的動機,和什麼人交往,如何交往,每個人必須做出選擇。這其中最難的還是如何把握交往距離的問題,交往的質量往往取決於此。

有一則故事說道,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群箭豬擠在一起互相取暖,抵禦嚴寒。但是很快它們因為刺痛而分開。對於溫暖的需要又使它們再次靠近。反覆的聚攏、分開,它們最終找到了獲取最多溫暖、忍受最小痛苦的最佳距離。儘管叔本華認為孤獨者比粗陋者痛苦要少一些,但他還是不反對交往,並對交往的距離有一番精彩論述:「獨處帶來的空虛和無聊使人們產生了對社會生活的需求,這使人們走到了一起,但他們身上眾多令人不快的特性和讓人無法忍受的缺點又迫使人們分開。他們最終發現,能讓他們共處的適宜距離表現在彬彬的禮貌和良好的舉止上。因為我們中間有這樣的距離,我們只能部分滿足自己對溫暖的需求,同時,我們還要忍受他人的刺痛。」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撇開孔子對女性的偏見,孔子也在說保持適當交往距離的道理。在任何人際交往中,必須有一個適合於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了這個距離,就會引起排拆和反感。

人際交往的最好定位,親人之間是雙螺旋線,同事和朋友之間是正弦曲線,知己之間是漸近線,與小人及別有用心的人之間是平行線。

交往距離的近和遠,須把握四點。

其一,近君子,遠小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君子擇善而交,良禽擇木而棲。」交友當然要擇善,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小人和別有用心的人比比皆是,避之不及。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遠離小人,和小人保持足夠的距離,以免陷入小人設計的圈套。小人多工於心計,一旦和小人走的太近,讓小人掌握了你所喜所好,尤其是你的弱點,難免不被小人所利用。

其二,少利益,多相助。

人際交往,無論是哪一種,都要盡量簡單化,踢除附加在親情友情戀情之上的任何物質的羈絆和負擔,利益面前,關係必備污染和扭曲。現實中很多的人際矛盾往往產生於此,友情、親情、戀情終結於此。馬德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費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機的交往,叫算計,陰。真正的交往,是至簡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門開了,一扇含笑的門闔上,然後,天地淡然。」

當然,親友之間、同事之間也是需要幫助的。在困難的時候,在無助的時候,在最需要你的時候,給以力所能及和對方能夠接受的幫助,也是增進親情友情的潤滑劑。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1%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0%要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在獲得幫助方面,親友之間的強聯繫常常是遜於散布社會之中的弱聯繫,弱聯繫帶來的信息資訊是你很難獲得的。

其三,戒無間,留空間。

王永在《論交往》中說道:「交往過度很致命。這有點像吃飯,無論多麼爽口的珍餚,是不能總吃的。你不要期待永遠的如膠似漆,只要能不斷的接近與契合就夠了。」在親友尤其是至交之間經常出現親密無間的情況,我對你沒有任何私密,你對我同樣如此,彼此知根知底,看似非常完美,實則難以長久。即便是夫妻戀人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適當的空間也是必須的。保持適度的距離之後,你會發現,你與那些有著不遠不近、不疏不密距離的親友之間,像風一樣清爽,像水一樣清澈。見則心曠神怡,別亦陽光燦爛。

現實中,還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忽視親情。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網路交流的發達和繁衍,衝擊著現實中的親情友情,割裂了真實的人際關係,這是一種危險的趨勢。

其四,己不欲,勿施人。

人之交往,絕不要勉為其難。己不欲,勿施人,體現的是一種交往的涵養,一種理解和寬容,更是對他人的尊重。強加於人的,必然引發對方的為難和不滿,對相互關係的損害極大。不要以為你們是親友,你們是至交,你們是要好的同事,你要求的,對方一定要滿足你,這種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想法極其錯誤,這樣的作為,出發點錯了,結果也是不妙的。要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沒有什麼是應該的。

推薦閱讀:

「我和你,隔著一個套的距離」
家不在於大小,在於溫馨;心靈不在於距離,在於相通!
話題 | 跨越距離去見你
【緣】人與人的距離,就是心與心的距離
【瀅馨】我和你只隔一朵花開的距離

TAG: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