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肩頸痛?推拿專家早就這樣做了,輕鬆解決!
范炳華
教授主任中醫師國家級名中醫
專長中醫推拿,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從事推拿醫療47年。擅長頸肩腰腿病,運動損傷,老年病及頭暈、頭痛、胃脘痛等疾病的推拿治療。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省推拿分會名譽主委,承擔省部級課題10餘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本文要向大家介紹一位頂有名的推拿專家。
他學識淵博、德高技精,奧運冠軍孟關良、羅雪娟都是找他推薦的;
他臨床與教學水平俱佳,從醫30多年,從教10餘年,如今既是全國「大醫精誠」優秀醫生,又是浙江省「教學名師」,在他的帶領下,浙江中醫藥大學推拿專業在醫、教、研方面的全國影響力,從原本的默默無聞一躍成為首屈一指。
他,就是國家級名中醫范炳華教授。
頸部保健練練「三三操」
捏三把、摩三下、扳三下
如今頸椎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常見病,低頭時間過長,手機不離身,不加節制地用電腦,時間長了,頸椎就會鬧意見:頸痛背脹,上班沒精神,頭昏腦脹,臂酸手麻,注意力不集中,頭痛耳鳴,記憶力減退,總而言之一個「煩」字,箇中滋味相必很多朋友都體會過。
「在我的門診中,50%以上的病人都有頸椎問題。」養生要從保養頸椎做起,范炳華教授自己也曾是一名頸椎病患者,後來通過自我調理,20多年沒發作,用的是什麼方法呢?
「很簡單,平時練練「三三操」,工作時把電腦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睡覺時選對一個好枕頭,墊對一個好位置。」
「三三操」是范教授自己發明的頸部保健操,簡單而實用。
捏三把:
手掌心放在頸後部,手指與手掌相對用力,把脖子後面的肌肉捏緊提起來,一捏一放,左右手各三把,能快速放鬆頸部肌肉,恢復頸部疲勞;
摩三下:
用手掌和手指面橫向緊貼脖子後面的肌肉,推過去再拉過來往返摩擦,左右手各摩三下,讓頸部肌肉發熱,促進頸部血液循環;
扳三下:
四指放在頸後部用力往前拉,頭緩緩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左右手各扳三下,改善因低頭過多而導致的頸椎曲度變直。
健康的頸椎從側面看有個前屈的生理弧度,這個弧度很重要!能吸收振蕩、緩衝承重應力,一旦曲度変直、消失、反弓,就可能引發頸椎病。
范教授說,頸椎發病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上頸段病變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後枕痛脹、目眩、視力模糊、耳鳴等頭面部癥狀;中頸段病變主要表現為頸痛、頸酸脹、頸僵、肩胛及上臂痛、背痛等症;下頸段病變主要表現為上肢前臂及手指痛、麻、脹等症;脊髓嚴重受壓則出現步態、大小便改變等症。
有症必有因,無因不成症,頸椎病反覆發作,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對因治療。如果肩胛骨內上角疼痛,那麼矯正肩胛提肌肉在頸椎的附著點是治療關鍵;不明原因的偏頭痛,70%是由枕大神經、耳大神經受壓或刺激所致,解除受壓和刺激是關鍵;椎間孔左右徑變窄、椎間孔上下徑縮短會導致手指痛麻,矯正椎間孔徑是關鍵。
對頸椎病,范教授採取的是五線五區十三穴基本推拿法。根據癥狀累及部位,選擇相應的操作部位和操作方法,效果很不錯。
頸椎病為何高發,這與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最常見的就是電腦的使用問題。「屏幕放太低,滑鼠放太遠,這樣手臂要伸直,脖子老低著,容易出現頸椎、肩周等問題。」
對於電腦的擺放,范教授有以下建議:滑鼠宜近不宜遠,滑鼠宜低不宜高,鍵盤宜低不宜高,屏幕宜仰不宜直,底座宜高不宜低。通俗地說,就是把滑鼠放得離身體近點,鍵盤放得低點,電腦底座下面可以墊兩本書,屏幕稍微調得仰一點。
此外,不要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或坐在床上玩電腦。長時間低頭,容易引起頸伸肌慢性勞損。手指的頻繁操作可使手臂、肩部及頸部高度緊張,引起肌肉疲勞。久而久之會發生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甚至反弓。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與枕頭打交道,所以選對枕頭也很重要。要選擇鬆軟、透氣、可塑性強的枕頭。枕頭高度與肩寬一致,睡下去後枕頭被壓實的厚度要在10厘米左右。枕頭不能枕在頭部。頸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弓時,可採用頸下墊高枕的睡姿矯正;頸椎向右側彎,可採用高枕側卧位睡姿矯正;頸椎曲度過大,可採用高枕仰卧位睡姿來矯正。
繁重的工作之餘,范教授也會搞點發明創造,淘寶、京東有款賣得很火的枕頭,叫做如意護頸寶,就是范教授的發明,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充氣式,可調節,用手捏一捏氣泵,枕頭慢慢鼓起,到了覺得舒服的高度,鬆開手,枕頭就成形了。配合頸椎生理弧度,讓頸椎間隙張開,給椎間盤減壓,枕著脖子下面,非常舒服。
什麼樣的眩暈可以來找范教授
多年前,有位病人,女兒陪著來看病,在診室門前大哭,怎麼了呢?原來是頭痛!病人問護士:要掛什麼科?挂號室「嚓」一下給了她一張神經科的號子。神經科醫生面對這樣的病人,會先讓病人去拍片,CT,核磁共振,看看腦子裡有什麼情況。很多時候,「一切都正常」。後來的情況是這樣的,神經科醫生診斷不出什麼毛病,剛好碰上范教授,就讓他看看是什麼情況?
范教授問過病人的情況後馬上判斷,可能是枕大神經痛,在走廊里就給病人做起了推拿。一分鐘後,他跟病人說:「你現在體會一下看看。」天哪,不痛了!剛才還在大哭的病人,竟開心地笑了起來。
話說,范教授可是治療眩暈的高手。有一年奧運冠軍羅雪娟因為訓練太過辛苦,一度被暈眩病困擾,是范教授的雙手,解除了我們這位冠軍的病痛,讓她又可以在碧波間馳騁。
不過,大家在找范教授推拿前,先要判斷自己是什麼類型的眩暈,耳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心源性眩暈、高血壓頭暈、腦源性病變眩暈、貧血性頭暈、顱腦外傷後遺症,這些原因引起的眩暈,統統都不行。
可以推拿治療的眩暈特指頸性眩暈,是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小腦平衡失調所致,頭暈常持續7天以上,伴有視物模糊、噁心/嘔吐、耳鳴/耳塞、後枕痛(4項中符合2項)。
為什麼會耳鳴(耳塞)?
是因為內耳道的血供是由椎基底動脈供應的,缺血時就會耳鳴、耳塞。為什麼會視物模糊?原來眼球的血供來自小腦動脈,供血不足當然會視物模糊,很容易被誤診為近視、視力減退、老花眼。有些患者還有偏頭痛、臨界高血壓、胸悶憋氣等癥狀。
范教授治療頸性眩暈的高招就是三部推拿法,是根據椎動脈各生理段的血管形態學改變,建立起來的一種頗具特色的推拿治療法,臨床效果非常好。
「曾經有一位67歲的頸性眩暈患者,患頭暈、視物模糊、耳鳴,時有噁心欲吐10餘年,被多家醫院誤診為腦動脈硬化、梅尼埃病、耳石症,久治不愈。
經范教授推拿3次後,兩側椎動脈起始段血管的痙攣、毛糙恢復正常,治療6次後,眩暈癥狀完全消失,治療15次後右側椎動脈血管管徑恢復正常。
3年後複發,經3次推拿至今一切正常。
產後腰骶痛也可以來做推拿治療
許多媽媽產後會腰痛,很多人不當回事,如果一個月後未見減輕,反而加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由於懷孕期間腹部逐漸增大,或胎兒過大,腹部重量超過脊柱的承重,迫使承重線前移,發生腰椎滑移,或產傷、姿勢不良、分娩後骨盆復原不好都會引起產後腰骶痛。影響到坐骨神經時還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
對於產後腰骶痛,范教授有一套成熟的治療方法——蛙式四步扳法治療。臨床證明效果非常好,其中髂後上棘隆起引起的腰骶痛有效率為100%,髂後上棘凹陷引起的腰骶痛有效率為98.52%。而且治療很快見效,很多腰痛嚴重的媽媽治療1次就痊癒。
有一位26歲的媽媽順產後腰痛不止,產後4個月未見緩解,經過范教授推拿1次後疼痛消失,隨訪10個月沒有複發。
有一位32歲的媽媽,產後5個月腰痛疼痛難忍,無法下床行走,在當地醫院做X片,顯示恥骨聯合分離。骨盆分離試驗呈陽性,「4」字試驗陽性,右側骶髂關節壓痛(++)。也是推拿治療1次後,就行走自如。
還有一位26歲的女性,產後28天還不能翻身,身體一動骨盆就咯吱作響,解大小便需要3個人幫忙,2個小時才能完成,非常痛苦。范教授根據她的恥骨聯合分離情況(圖1),指導患者左側卧位,在右側骶髂部用米袋加壓使其對合,治療2周後已能自行前來就診,拍片顯示恥骨聯合復原(圖2),經推拿治療3次後,基本痊癒。
圖1:治療前恥骨聯合分離4.76cm 圖2:矯正2周後恥骨聯合已基本恢復
「預防產後腰骶痛要加強自我防護。生產後可用骨盆帶加壓包紮,健康飲食防止過度肥胖,平時注意腰骶部保暖。出現恥骨聯合分離時,可自行取側卧位在髖部用米袋加壓矯正分離。出現腰椎向前滑移時,可取仰卧位在臀部墊枕矯正。腰骶痛反覆出現時要及時就診。」
范教授提醒,產後出現腰骶痛,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要在醫生指導下做必要的康復鍛煉,第一胎有腰骶痛的媽媽準備要二胎前要做必要的檢查評估。
2號線開通之後
你想到桐君堂中醫門診部
無論是武林館還是城站館
都能夠乘坐地鐵
步行路程5分鐘內到達
武林館:
地鐵2號線—武林門站—B出口—50米
武林館新館:
地鐵2號線—武林門站—B出口—50米
城站館:
地鐵1號線—城站站—A1出口—200米
監製:曹漪潔
主編:尉潔婷責編:陳雨笛
推薦閱讀:
※孝庄陵墓被盜,遺骨被盜墓賊羞辱,專家解釋:都是康熙做的好事
※陳圓圓最終結局如何?直到她去世300多後,專家才找到答案
※專家說:生氣有理!
※專家講糖:豆漿也能降糖,糖友試試吧!
※入園少生病·聽兒科專家說:多種原因導致幼兒園疾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