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弱點看透項羽不能成大業,轉投劉邦成大漢重臣,他卻未能善終
文|孫玉太
陳平, 生年不詳, 卒於公元前178 年。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貧,與兄嫂一起生活, 僅有薄地30 畝。但是, 陳平自幼胸懷大志, 酷愛讀書, 專心研習黃帝、老子學說, 探求治世之術。兄長陳伯為人寬厚, 自己勤懇耕田, 傾盡全力供養陳平四處遊學。其嫂對陳平雖已長大, 但不從事勞動,專心遊學, 很看不慣, 埋怨了幾句, 竟被陳伯休掉。這大概是因為陳伯篤信自己弟弟將來一定能成大器的緣故吧。
陳平也確實沒有辜負兄長的期望, 他身處窮巷陋室, 以席為門, 然而「門外多有長者車轍」 , 交往的都是當時當地的一些有作為的人。以至當地富人張負僅憑這一點, 就斷定陳平決不會長久貧賤下去, 毅然將自己五次出嫁皆喪夫的孫女嫁給了陳平。
看到項羽弱點,消除劉邦疑慮
公元前209 年, 陳勝、吳廣起義, 揭開了武裝反抗暴秦統治的序幕。不久, 陳勝部將周市略地河南, 擁立魏公子咎為魏王。次年六月, 魏王咎與秦軍戰於臨濟(今河南封丘東), 陳平辭別了兄長, 同幾個年輕人一起投奔魏王咎,被任命為太僕, 正式投入到反抗暴秦的時代洪流之中。
隨後, 陳平雖曾向魏王獻策, 但未被採納, 加之遭人讒毀, 受到猜忌, 陳平知魏王咎終非成大事之輩, 便毅然離開魏王咎, 投奔項羽。在項羽手下, 他先被封為信武君,後因戰功, 被拜為都尉。公元前205年, 項羽惱恨殷王司馬背楚降漢, 反覆無常, 以至要盡斬昔日參加平定殷王反叛的陳平等將士。陳平一則不願意在尚未乾出一番事業時即被殺, 二則逐漸看清了項羽的弱點, 料知項羽難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 遂再次仗劍而逃, 離開當時如日中天的項羽, 投奔到勢單力孤的劉邦麾下。
陳平到漢營之後, 立即求見劉邦, 兩人縱論天下大事, 十分投契, 劉邦感到非常高興,即刻按照陳平在項羽麾下的官職拜為都尉, 使其留在身邊作參乘, 並監護三軍。軍中諸將, 包括周勃、灌嬰等很不服氣, 認為劉邦得到楚軍逃亡之卒, 未知高下即授以重任, 又使他與漢王同車出入, 並監護三軍, 實在太過分了。
諸將反映, 陳平不過是一個反覆亂臣,而且還在軍中收受賄賂, 金多者得善處, 金少者得惡處。這些反映, 使得劉邦疑心重重。劉邦先是責怪推薦陳平的魏無知, 又親自質問陳平為何反反覆復, 陳平慷慨陳詞:說一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大道理,漢王聽後覺得有道理, 隨即重重地賞賜陳平, 並拜陳平為護軍中尉, 直接擔負起監督諸將的責任。諸將乃不敢復言。一場風波遂歸平息。以後, 陳平用反間之計成功地離間了楚國君臣關係, 致項羽骨鯁之臣范增遭讒憂憤而死, 鍾離味不得重用, 去掉了項羽的左膀右臂, 為消滅楚國, 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隨後, 陳平又協助劉邦完成了剪除韓信、臧荼、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事業, 鞏固了漢初統一的局面。
呂后亂政,用計明哲保身
公元前194 年, 劉邦死。臨終時呂后詢問後事:「陛下百歲後, 蕭相國即死, 令誰代任?」劉邦答道:「曹參可。」呂后又問其次, 劉邦答道:「王陵可。然陵少憨, 陳平可以助之, 陳平智有餘, 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 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可令為太尉。」(《史記·高祖本記》)劉邦這位傑出的皇帝,對深所器重的陳平的評價是有分寸、有保留的, 認為陳平智慧有餘, 難以單獨擔當重任。然而就是這個陳平, 後來成為拯救劉家天下的主要人物。劉邦死後, 惠帝年幼, 呂后擅權,陳平害怕讒言中傷, 堅決請求留在宮中宿衛, 得到呂后允許, 但僅被授以有職無權的郎中令, 主要任務是輔助教導皇帝劉盈。
陳平擔任郎中令後, 對朝中劉氏家族與呂氏外戚之間的鬥爭似乎視而不見, 只是全力輔導惠帝。陳平的這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忠臣形象, 不僅得到惠帝的信任, 而且也博得到了呂后的歡心。因此, 當曹參去世後, 王陵擔任了右丞相, 陳平擔任了左丞相。不過, 呂后始終對足智多謀, 屢畫奇策的陳平放心不下, 直至聽到呂須幾次三番地反映陳平「為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 戲婦人」(《漢書·陳平傳》)的話, 方才心中暗喜。呂后寬慰陳平儘管放心, 表示自己決不會聽信呂須關於陳平的壞話。陳平此後更加縱情酒色, 示呂后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 完全打消了呂后對他的戒備之心。
協助漢文帝開盛世,卻不得善終
呂后死後, 陳平認為反擊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聯合周勃、劉章等反呂勢力, 誅殺諸呂, 擁立文帝, 實現了安定劉氏天下的宏願, 從而維護了漢初的統一局面。
文帝即位之後, 陳平以誅殺諸呂功不如周勃, 請求文帝任周勃為右丞相, 位次第一。自己為左丞相, 位次第二。
文帝二年, 即公元前178 年, 陳平去世。陳平臨終時意味深長地說:「我多陰謀, 是道家之所禁。我這一生結束, 所有尊榮顯貴也就跟著完結了。我的後代終不會再被起用。因為我積下的暗中的禍太多了。」 這話顯示了濃郁的因果報應色彩, 透露了陳平的無奈和辛酸。然而世間自有公論, 司馬遷評價說:「陳平常出奇計, 求紛糾之難, 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 國事多變故, 然而陳平竟能夠使自己脫身其中, 並安定宗廟, 以榮名終其一身, 被稱為賢相, 難道不是一個善始善終的人?如果不是善用智謀, 誰能做到這樣呢?」司馬遷的評價是十分允當的。
推薦閱讀:
※略論《項羽本紀》中太史公對項羽稱謂變化之含義:項籍、項羽、項王
※項羽是誰?項羽活了多少歲
※我讀《綱鑒易知錄》18: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亭
※項羽:慶幸我們不是西楚霸王 | 帝王
※劉邦是穿越的么?為什麼他能突破階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