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推進民主並不必然導致社會秩序失控

俞可平: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教授,哲學、政治學雙學科博士生導師,著有《民主是個好東西》、《敬畏民意》等。

原標題:俞可平:如何實現有序的民主

「民主是個好東西」,指的就是民主能夠造福於民。民主要造福於民,其中一個前提就是社會秩序不能失控,不能給人民帶來痛苦。要是民主導致國家動亂,民不聊生,腐敗風行,誰還要民主?反民主的人往往拿這個來嚇人。事實上,更多的事實證明,推進民主並不必然導致秩序失控。相反,從長遠看,惟有民主法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那麼,如何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實現有序的民主?

1 要選擇正確的方向

民主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而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現在我們談論中國夢,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偉大復興內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

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潮流,不斷走向民主是不可逆轉的政治發展趨勢,無論對哪個國家都如此,中國也不例外。孫中山先生曾講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他講的世界潮流主要指的就是民族要獨立、國家要富強、人民要民主。我們講政治文明,最主要的兩個內容就是民主和法治。民主也是我們共和國的生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意義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十六大強調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十七大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民主已經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現在我們談論中國夢,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偉大復興內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其實就是三個統一,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三者之中核心的內容是人民當家做主。「人民當家做主」是主體,「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最終也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當家做主。十八大報告特彆強調,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不斷推動民主法治,是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這是我們的正確方向。

2 要選擇正確的時機

重點領域的改革不突破 非法腐敗可能轉化成合法特權

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設滯後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果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不突破,那麼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敗有可能轉化成合法的特權。

民主的實現有現實條件的要求,需要與社會的經濟、文化條件或現實基礎相適應,任何一種錯位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超前了不行,滯後了也不行。超前我們有過慘痛的教訓,如當年的「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設滯後同樣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我們深惡痛絕的腐敗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遏制,跟我們某些體制改革的滯後是直接相關的。如果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不突破,那麼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敗有可能轉化成合法的特權。與官員的腐敗相比,其特權更可怕,因為後者的危害更為嚴重,而且通常不被追究。還有,官員財產公開面臨的兩難困境、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等,都與制度漏洞和改革滯後有關。把握合適的機遇推進政治改革,是政治家的責任,也是政治家能力的體現,需要政治家高度的智慧和擔當。其中,擔當和責任比智慧和能力更重要。

3 要選擇正確的路線

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 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

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狀態是公民對各級政府都信任,但在現實中,民眾是對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對基層政府信任度則偏低。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進行政治改革必須設計一個理性的路線圖。我一直認為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是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這也是我們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堅持的,民主發展要選擇一條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路徑,而黨內民主就是一條這樣的路,黨內民主事實上是從核心向外圍的擴展。二是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中國的基層民主是可控的,代價小。一方面國家有足夠的力量管控地方民主實踐,另一方面基層民主直接針對老百姓,老百姓可以直接受益。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狀態是公民對各級政府都信任,但在現實中,中國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公民是對聯邦政府信任度很低;我們是對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對基層政府信任度則偏低。「基層不牢,地動山搖」,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高度警惕。三是從更少的競爭到更多的競爭。民主一定要有競爭,沒有競爭怎麼把優秀的人給選出來;我們的民主自然具有中國特色,但縱使最有「中國特色」,民主也離不開選舉和競爭。協商民主當然很重要,但協商不等於排除選舉。

4 要選擇正確的方式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兩種基本價值

需要做到六個方面的平衡: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既要協商又要選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既要效率又要公正,既要參與又要秩序,既要權利又要公益。

選擇正確的民主發展方式要做到六個方面的平衡:第一,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無論哪個政治學家講到民主都離不開法治。無論是西方的經驗,還是我們中國的經驗,無不證明如此;

第二,既要協商又要選舉。中國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協商性的,這有歷史傳統;選舉則是近代以後的產物。但既然是民主,就離不開選舉,二者要結合起來;

第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這又是民主政治的兩種基本價值,過去我們偏重於平等,後來搞改革開放對自由的價值更為強調,現在二者又處於高度的張力之中。

第四,既要效率又要公正,這兩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價值。改革開放初期,效率問題更加突出,現在公正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第五,既要參與又要秩序。亨廷頓說,政治現代化最大的挑戰就是處理好公眾參與和政治穩定的關係。這兩者之間的張力,我們也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現在我們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群體利益的多元化,公民的參與需求日益強烈,想阻擋參與是阻擋不了的。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和更通暢的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渠道,如果沒有足夠的合法渠道,那麼公民就勢必會利用非正常的,甚至非法的渠道,那就會帶來社會的動蕩,民主參與就有可能失控。

第六,既要權利又要公益。權利是個人的,公民的合法權利是憲法所保障的;但我們又要公共利益,因為國家和社會是一個共同體,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要有一個合適的平衡。

5 要選擇正確的策略

成功的改革經驗要上升到制度層面

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該抓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

首先,要有總體布局,按照主流政治理論來講,就是要科學發展,即經濟的發展要與政治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發展等結合起來。要做好頂層設計,拿出言之有據的合理方案;要有一個協調各方利益的綜合決策機構,尤其是在中央層面;政府改革應與黨的改革相配套。二是繼續加大試點,以點帶面,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我們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經驗,「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鍵在於,要總結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將之上升到制度層面加以推廣。我們現在的很多效果很好的改革往往沒有持續性,問題就在於人走政息,沒有上升到制度層面。三是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該抓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我們現在監督講得多了,制約講得少了,特別是對一把手的制約比較少。

總而言之,大家都擔心推進民主會使秩序失控,帶來社會動蕩;都希望在推進民主的同時保持社會的穩定。然而,在我看來恰恰只有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真正推進民主和法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才能使民主造福於人民。

□俞可平(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推薦閱讀:

張曉波: 暴力世界的秩序危機——電影《教父》系列的倫理解讀
本世紀下半葉的世界秩序
中國6月至11月開展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在旅行中,讓你最反感的不文明行為是什麼?
蔡霞等:權力活動沒有秩序,極大動搖統治的根基

TAG:社會 | 秩序 | 社會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