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物誌 | 第28期:施今墨——立志革新弘揚醫術的良醫

中醫人物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同疾病做鬥爭的歷史長河,我輩中醫人才輩出,群星璀璨。讓我們隨著「中醫人物誌」,追溯古代先賢之腳步,瞻仰近代前輩之風采,對話當代高手之思辨,感悟中醫人文之博大,塑造懸壺精神之高遠!(本欄目每周三/周五早晨10點在中醫家APP內獨家首發)

施今墨(1881—1969),浙江簫山人,我國現代著名的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民國初專業醫,致力於中醫革新,主張中西醫結合,為中醫學術發展和人才培養棗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現代中醫領袖人物之一,在國內外亨有很高的聲望。

新中國成立後受到毛主席接見,參加過最高國務會議並任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施今墨13歲從其舅父河南名醫李可亭先生學醫,後入京師法政學堂接受革新教育,成年追隨黃興先生參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淸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國民革命臨時政府,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黃興先生協助之。但多數官員仍似昔日之爭權奪利,不顧人民疾苦。施今墨深感夙志未酬,遂脫離宦海,專以醫為業。

施今墨一生志抱革新,業醫亦趨革新。他認為,中西醫應互相學習, 使其融會貫通。西醫有許多科學儀器輔助診斷,辨病明確,但治療方法不如中醫之多。故施今墨創立中醫醫院,採用西醫診斷手段結合中醫辨證治療,療效顯著,名聲大噪,許多疑難病患者經其精心治療後多獲顯效,開中西醫結合之先河,其革新精神實為可佩。

在學術上,施今墨認為中醫學理論必須與臨床實踐相結介,沒心臨床實踐只是空談理論,並非良醫。對古人之論述,必須付諸實踐才能深有體會。敢於從實踐中突破舊框框,方能推陳出新。歷代名名家著述,雖稱圭梟,亦須從臨床實踐中深入體會。施今墨經常告誠他的學生:「要戒主觀、戒機械、戒玄幻、戒泛濫、戒故步自封、戒空論侈說。」他既反對厚古薄今,亦排斥非理性的標新立異。

施今墨在辦學方面亦主張革新,不存中西醫門戶之見,大力提倡中西醫學教育應互相取長補短。1932年,由他帶領創辦的華北國醫學院,課程設置以中醫為主,兼設解剖、生理等西醫基礎課程,到新中國成立前,共培養了500多名中醫。

施今墨品德高尚,雖名揚海內外,但接人待褀謙恭誠懇,從不誹貶同道。遇到自己經驗較少的疾病,即推薦病人至有專長的醫生處沴治,甚至常常接受使用學生的治療經驗。

施今墨一位好友的兒子要從其學習中醫。施今墨讓其子女隨便在書架上抽取了一本《內經知要》,叫此人把書首薛生白的序言念讀一下。因為那本書是木版的,沒有句讀符號,所以他念不下來。施今墨婉轉地對他說:「你把中文再學上一段時期後,再來跟我學中醫,那就好了!」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施今墨對門生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

民國時期曾有廢止中醫之舉。施今墨聯合同道在南京組織請願,在報紙上大聲疾呼,迫使國民政府撤銷廢止中醫一案。1949年後,施今墨亦多次上書維護中醫事業,堅持從事中西醫結合事業,不遺餘力。1969年8月22日,施今墨在北京逝世,臨終囑其兒女、門婿等,必須將醫案整理出書。他說:「余雖身死,但我的醫術留給後人,仍為人民服務。」並囑將遺體解剖,為醫學研究做出最後貢獻。

私家先生

您的私人中醫溝通平台

推薦閱讀:

高適的人物背景是什麼?
現在仍然活著的可以稱之為大師的人有哪些?
你知道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主要內容是什麼?
可可·香奈兒語錄解讀(十七)
她是法式優雅的傳奇,聖羅蘭至死不渝的繆斯

TAG:人物 | 中醫 | 醫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