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兒童的心理輔導【整理備用】
多 動 症 兒 童 的 心 理 輔 導編輯 玫瑰多動症是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患病率高達3%~6%,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根據長期的臨床研究提示,教師、家長和專業人員的積極配合對於孩子的行為管理非常有效,在糾正行為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面對孩子的抵制、對立、不服從,如果一味責備、命令孩子,或者過分寵溺、縱容,都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也不會幫助孩子的行為得到有效的改善。可如何治療,目前仍存在不少誤區。很多人認為多動症到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痊癒的,還有的人認為治療多動症只是醫生的事,他人不必參與,還有的因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又因為心理治療不能堅持下去而導致貽誤最佳治療時機,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那麼,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是什麼呢?如何才能正確治療呢?一、案例介紹:小A是一位小學二年級的男生,今年八歲。自上學以來,與同學相處時經常發生衝突,表現出攻擊性強,衝動、任性等個性特點。同學們集體遊戲過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經常時而參與時而破壞,常常因未達到滿意而與同學打架。不能遵守課堂秩序和學校規章制度,上課時很難安安靜靜的坐著,常常玩弄手指和學具,或是老師在講台上講,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講個不停或是發出怪聲,小A在課堂上經常隨意離座走動;學習和玩耍時很難長久的集中注意力,總是虎頭蛇尾,寫作業時經常是寫一會兒玩一會兒,字跡歪七扭八,經常抄錯題,自己的學慣用品經常丟失。小A的學習成績落後,體育成績也很差,班主任說很難在他身上發現什麼優點。所有任課教師大都認為,對他運用了多種教育方法,但是,小A反覆無常、軟硬不吃。個別教師對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課時,他不嚴重破壞課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錯誤之後,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向被打的同學道歉,或者當全班同學的面做自我批評,然而,每次批評過後,他仍然故技重演。二、案例分析:小A的這種不良行為表現,是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bity Disorder)。這種障礙是一種發展性行為障礙,以注意力缺陷為最主要的癥狀,並伴有多動(活動過度),衝動、固執和自控能力差等特徵。這類兒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以至影響學習成績。在家庭及學校較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小A的行為表現符合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標準。即連續六個月以上,有以下行為中八條:(一)經常心不在焉的搖動手、腳或坐在椅子上也不安靜。(二)很難安安靜靜的坐著說話。(三)對外界刺激很容易分心。(四)經常提問還沒完,就搶著回答問題。(五)在遊戲和團體活動中,沒有耐心依次等待。(六)對於別人的指示,很難輕易服從。(七)學習和玩耍時很難長久的集中注意力。(八)通常一件事還沒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九)很難安安靜靜的玩耍。(十)經常多嘴多舌,喋喋不休。(十一)總是又參與又搗亂。(十二)常常反反覆復的自言自語,看起來好像心不在焉。(十三)對於在學校、家庭中的學習和活動的必需品經常丟失。(十四)做事不考慮後果,經常做出對身體有危害的行為。小A的行為表現(注意集中困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動作的精細與協調困難,情緒不穩定,經常發生攻擊性行為),已有連續兩年之久,目前國內外對此情況的歸因大致為:(一)腦組織損害,包括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及早產、難產、剖腹產等多種原因所至腦缺氧、腦損傷等等。(二)遺傳因素。(三)微量元素缺乏、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等。(四)家庭心理因素,家庭環境不良,教育方法不當。(五)有害物質中毒,如鉛中毒等。通過醫學排查及觀察分析,我們認為:其成因可以歸結為家庭心理因素。因為,小A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小A被判給了父親。他的父親總像是很忙的樣子,經常不回家,更沒時間管他。有一次,他一個多月才見到他父親,自從父母離異後,他的母親從未看過他。實際上,只能依靠祖父母生活。祖父母總擔心他受委屈,因此,給予他更多的是溺愛和袒護,只是一味地在物質上、行動上滿足小A的需要。由於,小A的父親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因此,在小A犯錯誤之後,僅採取高壓與暴力的手段,造成父子情感疏遠和對立情緒。這樣做的後果使小A非常崇尚暴力,認為暴力可以使人順從。這樣不協調的教育方式,造成小A衝動、任性、情緒不穩定。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以個人為中心,以至於不能跟同學和睦相處。三、輔導方法和過程:(一)建立諮詢關係輔導關係如何會直接影響到輔導效果。因此,在最初的幾次輔導中,我主要是同小A一起做做遊戲,聊聊天,不對小A作出的事情給予評價。這個過程中,我們之間情感融洽了,他逐漸消除了對我的抗拒心理。漸漸地,他願意把自己的事情向我訴說……(二)矯正錯誤認知小A表現出情緒外露、性情暴躁、情感多變、感情反常,他與教師、家長的感情常常是對立的,這種對立,影響到他對整個社會現實的感情、認識和態度。他經常遭到人們的批評、斥責和嫌棄,他對自己既自卑又自尊,自己有時瞧不起自己,又不允許別人蔑視自己。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常以粗暴的行為發泄自己受到的壓抑、煩躁、不滿的情緒。無論客觀如何,只要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立刻做出強烈的應答,為了取得他人尊重,採取以非存在的方式證明其存在。結合他的行為,有目的地給他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使他認識到自己做錯事是因為認知上的錯誤,學會檢查自身的不對,學會說「對不起、請原諒」,幫助克服情緒衝動、任性的毛病。每次輔導,我都細心傾聽他的意見,了解他的想法、心情,通過談話,讓他將心中不穩定情緒宣洩出來,並及時疏導,使他心理保持平衡。逐步幫助他分析、總結,過去幾天中自己認為做的好的和不對的地方,對他做得好的行為,及時加以表揚,進行強化。漸漸的,他越來越重視別人對自己積極的評價,特別是在自知有缺點後,表現出強烈的改正,請求原諒的想法。(三)強化行為小A注意力集中困難,活動過多,動作協調性差,情緒衝動,這些他都能認識到,但總是反覆,表現出自控力差,針對這些情況具體實施以下幾種方法:1、遊戲法:每次都做一些遊戲。每次在做新遊戲的時候,他都是很認真,注意維持時間能達到10分鐘,而對於玩過兩次的遊戲,興趣程度開始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對於每一種遊戲,玩過一次之後,我同他更改遊戲規則,這樣一種遊戲可以有很多種玩法,他對每種遊戲注意時間也就會逐漸延長。2、代幣制:為了強化他的良好行為,矯正不良行為,採用了代幣制的方法。將他的不良行為表現列出表格,如上課離座行為,攻擊性行為等,如果每天能減少一項行為可得到一朵小黃花,五朵小黃花可換一朵小紅花,兩朵小紅花可換一朵大紅花,一朵大紅花等於一個願望,如到動物園玩,買新玩具等等。當他達到一個容易達到的標準之後,就與其商定提高要求。經過採用這種正強化方式,小A不良行為得了到明顯的改善,他開始重視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指在不同情景下體現角色身份的不同行為。每個人都在嘗試學習某種社會角色,每一種角色都要求扮演者體驗一定的情緒狀態。在攻擊性行為中,攻擊者扮演著專制殘暴的角色,被攻擊者則體驗著恐懼、逃避、憤恨、馴從,甚至悲傷、委屈的情感體驗。為此讓小A與平時受欺負的學生一道排演小品,劇情中包含著人際衝突的情節,弱小的同學充當主動打人的人,小A充當受辱者,要求小A細心體驗角色要求,回憶自己被打後的表情和反應,並將之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練習,小A學會了從挨打者的角度想問題,意識到了打架、罵人給他人造成的心理痛苦,從而抑制了自己的攻擊性行為,逐漸減少了攻擊性行為的次數。(四)恰當宣洩消極情緒當消極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僅僅靠自我控制壓抑等方法是不夠的,而必須適當的宣洩消極情緒,用恰當的方式將憤怒不滿等消極情緒表達出來,否則,過度的壓抑會導致爆發性的情緒發作行為,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安排了幫助小A採取大聲宣洩法和體育鍛煉法宣洩消極情緒。1、大聲宣洩法 :當自己覺得很煩悶憤怒,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到空曠的地方,大聲叫喊,這樣即可以使煩悶憤怒得到發泄,又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2、體育鍛煉法 :一些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之所以發生大量的不良行為,是因為空餘時間多,精力過於旺盛造成的。過於旺盛的精力不能及時發泄,由於不斷積累,促使兒童躍躍欲試行為衝動,導致在情緒衝動時使用破壞性的行為發泄其旺盛的精力。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指導小A練習跳繩、踢毽子等活動,進而參與班級內各種體育比賽活動,使小A能經常保持一種平衡心態,逐漸減少攻擊性行為。(五)家庭輔導學校輔導時間有限,他絕大部分時間與家人共處,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與小A家長共同商定對他的輔導計劃,對家長提出建議,促使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幫助小A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對他微小的進步及時予以表揚、鼓勵,使他建立信心,減少對小A不良行為的懲罰。建議家長:1、幫助小A監控有效注意時間。2、增進與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3、多鼓勵孩子,關心孩子。4、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5、注意飲食營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四、效果和思考:經過近六個月的跟蹤輔導,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小A的自控能力明顯增強,注意力集中時間有所延長,其上課離座行為有所減少,攻擊性行為有所緩解,促進了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
(歡迎光臨: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732816)
推薦閱讀:
※美國人用一個餐盤定義了兒童營養標準,看上去好簡單
※讓孩子畫畫速寫,以後再也不會說不會畫了
※兒童房裝修,這幾樣東西必須選好!
※[童裝]超詳細的兒童開衫編織步驟!詳細圖解跟文字說明
※629.與喵共舞313~周末跳舞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