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你繳了多少「通脹稅」?
06-13
舒聖祥(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近期,隨著豬肉、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進而推高了CPI。於是市民對負利率的關注度提升。今年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超過國有大行上浮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緊接著2月又超過股份制銀行,這標誌著我國現階段已進入真實的負利率時代。對此,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10萬元存銀行一年凈虧537元。 報道中的負利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存款利率為負的負利率,而只是相對CPI而言存款利率偏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跑不贏CPI」。CPI已達2.3%,存款一年期定期利率,上浮之後也才1.75%(股份制銀行2.0%),所以,如果把錢存在銀行,相對於實際購買力而言,只會越存越少。但是,「10萬元存銀行一年凈虧537元」,並不是說一年後拿到手的反而少於10萬;你仍然能夠看見本金之外「錢生錢」的利息,「凈虧537元」是看不見的「暗虧」,因此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關於通貨膨脹,經濟學家有不同的解釋,比較統一的意見是,維持一個相對較低的通脹率,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經濟學家關注通貨膨脹,關注的是它如何影響資源配置,進而擴大社會總產出。這肯定是對的,決策制定者關注通貨膨脹,如果失去總目標,政策就會偏離准心,結果往往好心辦壞事。但是對普通公眾而言,我們必須明白的一點是: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隱蔽的稅收,你不應該無動於衷,而是應該儘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法。 失去控制的惡性通貨膨脹堪比惡魔,可以讓人們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辛巴威:如果一個辛巴威人在1980年有10億津元,那無疑是一筆巨款,可以兌換14.1億美元;但是到了2009年,他的10億津元卻只能兌換1000萬億分之一美元。因為通貨膨脹的風險,因為金本位的失去,紙幣嚴格意義上已不算財富,它的購買力會不斷變化,甚至變成廢紙——除了政府信譽,紙幣沒有任何抵押物,政府讓它值多少錢它就值多少錢。 當然,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決策者,也不會濫發鈔票讓整個經濟陷入奔潰。通貨膨脹下的錢不值錢,主要的意義是一種「新增的稅收」,它對一切手裡有貨幣、銀行有存款,以及將來有貨幣收入的人開徵。但是,「通脹稅」是不會讓你看見的,你不仔細計算,也不會知道自己被征了多少「通脹稅」。正如巴菲特所說:人們對120%的所得稅肯定感到氣憤,卻不會注意到6%的通貨膨脹率在經濟上就相當於120%的所得稅。2.3%的通脹率相當於多少所得稅?你不妨自己算算看。 「通脹稅」並不按財產的多少來征,而只按持有貨幣的多少來征。真正富有的人未必持有大量貨幣,他們的資產多半是股票,房地產以及各種實物。相反,「通脹稅」最不利於拿固定工資的人,以及只會把錢傻傻存銀行的人。「通脹稅」會改變財富存量分配,也會改變收入分配。所以,要想跑贏通脹,要麼通過自身努力讓工資收入增長超過通脹,要麼通過投資理財讓「錢生錢」的速度超過通脹,那種「存錢不如消費」的觀點,聽完笑笑也便罷了。 2016.5.17 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書生香評》視頻版在優酷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等上線,歡迎訂閱。 NO.11:警察蜀黍為什麼喜歡抓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這才是全球負利率的根源
※負利率時代,還在存錢?
※漫談負利率
※負利率時代意味著房產將成為重要保值品之一
※偷偷摸摸地,歐洲央行開始隱形tap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