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60doc 修心

共11912條結果按相關度排序|按時間排序《修心七要》耳傳略釋12-08-01平靜凝望其中的發心,又可分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華智仁波切曾說:「修心修心自修心,若以菩提心修心,無有一分身語善,解脫道外別無處。」意思是,我們一定要好好修心,而修心的關鍵就是修菩提心,只要相續中有了菩提心,即使身口一點善法也沒有做,這個人的結果除了解脫道外也沒有別的去處了,所以,菩提心是一切大乘教法的精髓,是一切大乘教法的核心,倘若退失了對修菩提心的歡喜心和信心,那說明我們的修行肯定是有問題了。修心七要10-07-04大卓瑪修心七要修心七要。"加哲"是菩薩之意,這位無著菩薩並不是印度的那位無著菩薩,他是《佛子行》、《入行論.善說海》的作者。《佛子行》中也是頂禮觀世音菩薩,尊者一生對觀世音菩薩具有不共的信心,有些史書中記載,尊者無著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因為《〈修心七要〉耳傳略釋》主要講了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這兩種菩提心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修行的必經之路,若想避開此路而成就佛果,自古以來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薩迦遠離四貪修心法要(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11-08-05harrychen.me薩迦遠離四貪修心法要(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薩迦遠離四貪修心法要(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2011-07-20 15:28:26)"遠離四貪修心法要"是薩迦初祖貢嘎寧波在十二歲閉關修文殊法的過程中,由文殊菩薩現身傳授的修心竅訣,指出了修行者應遠離的四種執著。貪戀自利非悲心。大乘佛法是能夠圓滿自他二利的成佛之道,成就的關鍵在於悲心。人天乘為求人天之福而行善,小乘行者為自己的解脫而修行,這些發心都不叫悲心。修心七要 慈誠羅珠佛教文化網11-07-25harrychen.me修心七要 慈誠羅珠佛教文化網修心七要。願諸眾生圓二菩提心!《耳傳略釋》此文,是因勝乘瑜伽行者扎巴江村的一再請求,而由無著尊者在寂靜聖地——額奇秋宗(水銀法城)圓滿撰著完畢。大乘菩薩的修心六度法12-04-17靠譜居士大乘菩薩的修心六度法。大乘菩薩的修心六度法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攝善法戒:奉行一切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指做一切善事造福人類世界;忍辱:他人對我的打罵、諷刺、誹謗、侮辱、冤屈等橫逆境界中,能忍受,不生嗔恨心、報復心、退悔心,是學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養功夫。禪定:禪定在佛學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無定不成佛,無佛不在定」之說,沒有定不能開發智慧,當然不能成佛了。如何修心?10-11-29智明在線如何修心?5.要有信仰心,有了信仰,為人才有目標、才有力量。7.要有柔軟心,柔軟才會包容,才能克剛。8.要有精進心,精進才能立志向前、向上。10.要有謙虛心,傲慢的人,永遠敵不過謙虛的人。13.要有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剛至大的力量。15.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個富貴的人。20.要有恆常心,有恆常心,才不會懊悔、猶豫。海靈格:如何修心?10-11-08老郝人寶海靈格:如何修心?文章導讀:只需要時常覺察,我們的身體與心靈是否合一,我們與我們的父母是否合一,我們與自己的家族關係是否合一,我們的言行是否與社會和自然和諧一致。"人,就是各類社會關係的總和。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無法靜心,無法做到真正的可以讓自己的內在獲得寧靜,其實根源就在那個人的定義之中。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上述的這些逐步合一之道,那麼我們的心靈回歸大道,而獲得真正的寧靜就不遙遠了。《修心七要》略釋10-03-01月上澄天《修心七要》略釋。其中最關鍵的核心就是,我們務必要了知,所有法都是我們內心的反射,而心的本性又是光明、清凈的,是佛的壇城,所以護法也不例外,也是我們自心的現象,所以無論再邪惡,也是心的反射,是佛的壇城,就是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這是依止護法最首要的條件,如果缺少了這一點,則不管依止什麼樣的護法都一樣有可能出問題,這不是護法在搗亂,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執著所導致的。菩提心分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修心七義講記(上)10-04-15萬象隨心一九九五年十月黃東龍夫婦及林耿如三位居士為主的法友團,在達隆沙拉旅館,依其所請,講授修心七義、修心八偈和心經等法。五、明修心之量。一個學佛法的人,有生之年要盡量起善心,而且常對三寶祈願,在臨終時粗識未滅前,就能令五力強烈的心態提起,依此強烈的五力心,臨死細識時也能住五力心,後世一定會得到增上生。如果遇到一些境,馬上又起貪心、瞋心,被境所轉的話,那修心之量尚未穩固,未得到修心之量,因此都要非常謹慎。修心七義講記(下)10-04-15萬象隨心修心是讓自心平靜安寧,若是生起比較心、瞋恨心,這好比良藥並未對症反成毒藥,不但醫不了病,反而喪命。有一種心,慈悲的力量不夠大,然後瞋心依止它,立刻生氣起瞋心,這時連慈悲心也消失了。修心前觀察自己的心態,修心後再觀察心的動向,兩者有何不同。以我來說,不是要主持校務,是想住持教法,有心保護教法,看到有些人,雖然了解佛法,但說的佛法不對,心裡不太高興,不忍心讓他損法,就會生瞋怒之心,這也是氣量狹隘。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優秀心理諮詢師的真相
【大學之道】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聞香打坐,對話內心世界重新認識自我
道家做事 儒家做人 佛家修心
先修心再修相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