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諸侯爭霸時代晉國歷任君王

晉國(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349年),國君姬姓,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號初為『唐』,晉國第二任君主子燮即位後改為『晉』。晉的國都見諸於史的先後有唐、翼、絳、新絳等名字。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北部、西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姬叔虞,字子於,晉國首任君王。其父是西周首任王周武王姬發,其兄是二任王周成王姬誦,其母就是姜太公的女兒邑姜。《史記·晉世家》中記載了周成王用桐葉封弟的故事:當周成王還是個孩子時,由周公攝政。此時唐國(今山西翼城西部)發生動亂,周公遂率兵討伐,消滅了原有的唐國政權。於是,周成王在與弟弟叔虞玩耍時,用桐葉削成圭的樣子遞給叔虞,並說用這個東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後,便請成王選擇吉日,分給叔虞封國。成王說那是說著玩不能當真的,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周成王就把唐國封給了叔虞,因此又被稱之為唐叔虞。當時的唐國地處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其局勢動蕩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據《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在王都鎬京舉行盛大的冊封儀式典禮上,成王封贈叔虞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之甲、沽洗之鐘等名貴器物,而這些器物大多是戰利品。近年在山西曲沃縣曲村西周晉國遺址出土的冪孳方鼎,可能就是武王克商時,掠去的殷器而又轉贈給叔虞的。成王賜叔虞懷姓九宗、職官五正等異姓貴族人口,助他去組織新政權。

唐叔虞來到唐都翼(即今山西翼城縣西24公里處)後,開始統治這個方圓不過百十里的小國。他按照『啟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既定國策,鼓勵民眾發展農牧業生產,興辦水利,使得唐國民眾逐步過上安定生活。後來,唐國附近原有的許多戎狄部落也都先後歸附。就這樣,唐國的疆土日漸擴大,在鄰國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數年之後,唐叔虞治理唐國的政績已是斐然可觀,田地上麥谷植株高大豐碩,處處呈現一派豐收景象。據《史記·魯周公世家》中記載:叔虞進獻嘉禾,成王與周公轉相饋贈,並為之賦詩唱和以頌禱誌慶,表示了對叔虞治唐的充分肯定和嘉許。然而,晉國自唐叔虞之後,父子相繼,歷晉侯燮父、武侯寧族、成侯服人、厲侯福、靖侯宜臼,這幾代的記載缺失,沒有年代和史事可據。後來,唐叔虞的兒子姬燮父遷都於晉水之旁,遂改國名為『晉』,其後代又遷都新田(今山西侯馬市西)等地,國名依舊稱晉不變。

周厲王三十七年(己未,公元前842年),周都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奔於彘(山西霍州)。

周共和元年(庚申,公元前841年),這年開始『共和行政』,也稱共和元年,這是中國有明確紀年的開始,也是晉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考古發現:後人為了奉祀唐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晉祠的創建年代,如今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有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並於天保年間擴建晉祠;隋開皇年間,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不但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且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都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反坐落在了旁邊,退處於次要位置。

姬燮,又為晉侯燮,晉國第二任君王。其祖父是周武王姬發,其父是晉國第一任王唐叔虞。晉侯燮為唐叔虞之子,在父親去世後繼位,並改國號唐為晉,立都為翼(今山西翼城縣)。此國號一直沿用了六百餘年,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趙烈侯趙籍、韓景侯韓虔、魏文侯魏斯為諸侯,晉國才被取而代之。然而,晉侯燮為何要改國號為晉?《漢書·地理志》中曾記載:「唐有晉水,叔虞子燮為晉侯,是燮以晉水改為晉侯。」此處的晉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一代,春秋以前那裡還是戎狄活動的地方,唐(晉)沒有在那裡建國的可能,而且這種說法在文獻上也沒有佐證。據《晉國史綱要》來看,燮父改國號是以唐叔虞曾晉獻嘉禾給周成王之故,改稱晉侯以志之,隨後將國號也改為『晉』。

晉侯燮在位期間,與齊國第二代君主齊丁公、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此三位諸侯以珍寶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繹卻無分。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0年,楚靈王仍忿然提起此事。晉侯燮去世後,其子晉武侯姬寧族繼位,是為晉武侯。

考古發現:一、晉姓,《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記載,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唐叔虞封為晉候,傳國二十七代,為趙、魏、韓所滅,其子孫以國為姓。《姓源》中也記載:唐叔虞之後,《通志·氏族略二》晉氏,三家分晉,靖公遷為家人,子孫為晉氏。傳說,晉靖公的正妃夏氏生三子姓唐,副配生二子姓晉。晉氏源流世系與唐氏相同。

二、楊姓,《新唐書·宰相世系》:周成王弟叔虞被封在唐國,並將商族遺民『懷姓九宗』賞賜給他做臣民。後來,唐叔之子姬燮繼位,因唐地有晉水,改稱為晉侯。就這樣,唐叔便成了周朝晉國的始祖。

姬寧族,又為晉武侯,其銘文中作曼期、曼旗,晉國第三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一任王唐叔虞,其父是晉國第二任王晉侯燮。晉武侯曾隨周王出巡並受到周王的賞賜,並為其父晉公燮父宗室作器《晉公奠銘文》。晉武侯去世後,其子姬服人繼承王位,是為晉成侯。其遺體葬於今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南的晉侯墓地。

考古發現:曲沃晉侯墓地是一處西周早期晉國王侯貴族墓地,其埋葬時代幾乎貫穿整個西周時期。現已發現8組17座晉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數十座,並探明車馬坑5座。其陵墓出土了大量華麗精美的玉器、青銅禮器等隨葬品;隨葬的玉器種類繁多、裝飾華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玉器。

姬服人,又為晉成侯,晉國第四任君王。其祖父是二任王姬燮,其父是晉國三任王姬寧族。晉成侯去世後,其兒子姬福繼承王位,是為晉厲侯。

姬福,又為晉厲侯,晉國第五任君王。其祖父是三任王姬寧侯,其父是晉國四任王姬服人。

晉靖侯元年(壬寅年,公元前859年),晉厲侯薨,其子姬宜臼繼承王位,是為晉靖侯。

考古發現:1992年,在中國山西省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西南,發掘了一處西周墓地,其中有晉厲侯墓。曲村即是晉國早期都邑,亦即始祖唐叔虞始封的唐地。

姬宜臼,又為晉靖侯,晉國第六任君王。其祖父是四任王姬服人,其父是晉國五任王姬福。

晉靖侯十七年(己未,公元前842年),周厲王因殘暴不仁,被人趕出鎬京,其國政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古書《尚友錄》和《元和姓纂》提到,羊舌姓起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候時被封在羊舌邑(今山西省洪洞、沁縣),故以羊舌為姓。另有《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孫賓的食邑是趙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欒城,其子孫以邑為氏,始有欒氏。故欒氏後人尊欒賓為欒姓的得姓始祖。

晉靖侯十八年(庚申,公元前841年),在位18年的晉靖侯薨,其子姬司徒繼承王位,是為晉僖侯。

姬司徒,又為晉僖侯、晉厘侯,晉國第七任君王。其祖父是五任王姬福,其父是晉國六任王姬宜臼。因晉僖侯名司徒,有避諱之說,便廢除當時的司徒官職,到晉文公時期稱中軍。史稱晉僖侯儉而不中禮,由是唐之變風始作。

晉僖侯十八年(戊寅,公元前823年),在位18年的晉僖侯薨,其子姬籍繼位,是為晉獻侯。

姬籍,又名蘇,又為晉獻侯,晉國第八任君王。其祖父是六任王姬宜臼,其父是晉國七任王姬司徒。姬籍在位時,周王東巡至晉國。晉獻侯曾率晉國軍隊跟隨,受王命征戰今山東夙夷。周王直接向晉獻侯下達指示,在取得二邑之後,周王親到戰場巡視,晉軍大獲全勝。班師回國後,周王特賜給晉獻侯香酒、弓箭、駟馬,異常高興的晉獻侯便將征戰的兩支隊伍駐紮在今南常、北常一帶隆重犒賞。晉獻侯為報答和頌揚天子的恩德,鑄造了兩套共16枚編鐘,還把天子的恩寵記載在鐘上。所鑄之鐘被稱為『王賜蘇鍾』,其鐘上銘文記載了這次戰爭的經過以及周王將晉國部隊誇為周王室的『宿衛軍』等文字。王賜蘇鐘被陪葬於晉獻侯墓地。『王賜蘇鍾』初露了晉軍的克敵鋒芒,晉獻侯也因此名垂青史。

晉獻侯十一年(己丑,公元前812年),在位11年的晉獻侯薨,其子姬弗生繼承王位,是為晉穆侯。

姬弗生,又名費王,又為晉穆侯,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晉國九任君王。其祖父是七任王姬司徒,其父是晉國八任王姬籍。

晉穆侯四年(癸巳,公元前808年),晉穆侯取齊女姜氏為夫人。

晉穆侯七年(丙申,公元前805年),條戎侵犯晉國,晉穆侯興兵討伐,結果大敗而歸。晉穆侯深以此戰為恥,適逢夫人齊姜生下第一個兒子,晉穆侯遂為此子其起名為『仇』,並立為太子,以示不忘條戎之恥。

晉穆侯十年(己亥,公元前802年),晉穆侯討伐北戎,戰於千畝並大獲全勝。恰逢此時夫人齊姜又生下第二個兒子,遂為其起名為『成師』。當時的晉國大夫師服認為,太子名仇,庶子名成師,這是嫡庶的顛倒,預示著晉國就要發生內亂。然而,這並沒能引起晉穆侯的重視。據《晉國史綱要》記載,晉國到穆侯時遷都於絳。穆侯是從什麼地方遷到絳?晉國的第一個都城在哪裡?絳在今天的什麼地方?至今都是一大公案,史學家們只能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掘,描繪出一個大概的輪廓:晉國最早的政治中心在翼城附近,而絳可能是位於澮水中下游(今天馬—曲村遺址一帶)。翼城因位於太岳山下的高地上,其交通十分不便,隨著晉國疆域的擴大,政治中心逐漸轉移到平坦開闊的澮水中下游,這是十分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晉穆侯二十七年(丙辰,公元前785年),在位27年的晉穆侯薨,其弟殤叔自立為君,是為晉殤叔。太子姬仇只得出奔。

考古發現:晉穆侯的墓地於1993年下半年被發掘,是晉侯墓地唯一的一組一夫二妻並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傳》、《史記》中穆侯夫人齊姜之墓,M63則據所出壺銘是另一夫人楊姞之墓。從寶雞楊家村發現的宣王四十二年佐鼎我們得知,姬姓楊國之封已到晉穆侯臨終,故楊姞的婚嫁在穆侯在位的後半,她生存到晉文侯在位時期。晉穆侯的墓地中,隨葬物品十分豐富,其中有套『楚公逆』的8件編鐘,上有銘文,記載著『楚公逆為紀念祖先出征,有所俘獲,作此編鐘』等內容。

楚國的東西怎麼會跑到晉穆侯墳墓里?專家們分析說,依據《史記·楚世家》相關記載,楚公逆在位的時間和晉穆侯幾乎相當,當時兩國的關係不錯,可能是楚公逆將編鐘作為禮物贈給了晉穆侯,晉穆侯非常喜歡,死了亦拿來陪葬。其大夫人齊姜墓中出土了一個『玉串飾』;從二夫人楊姞的墓中出土玉器來看,她平生就是一位玉器收藏家,不但有當時的玉器,還有商代的玉器,這說明二夫人在世時喜愛收藏前代的東西,甚至可以說,二夫人楊姞應該算中國收藏史上較早的、收藏較富的藏家。

姬殤,又為晉殤叔,晉國第十任君王。其祖父是七任王姬司徒,其父是晉國八任王姬籍,其兄是晉國九任王姬弗生。姬殤曾多次協助哥哥晉穆侯征戰,因此掌握了晉國的權力。

晉穆侯二十七年(丙辰,公元前785年),晉穆侯薨後,其弟姬殤發起叛亂,自立為君,是為晉殤叔。晉國嫡長子繼承製第一次被打破,晉穆侯的兒子太子姬仇只得出奔他國避難。

晉殤叔四年(庚申,公元前781年),太子姬仇率領其追隨者襲殺晉殤叔而立,是為晉文侯。這次內戰在當時似乎對晉國各方面並沒造成太大震動,但卻為晉國埋下了長達67年的內戰種子。

姬仇,又為晉文侯,晉國第十一任君王。其祖父是八任王姬籍,其父是晉國九任王姬弗生。

晉殤叔四年(庚申,公元前781年),太子姬仇率領其追隨者襲殺殤叔而立,是為晉文侯。此時,西周王朝已瀕臨亡國。

晉文侯十年(庚午,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姬宮涅因荒淫無道在驪山下被殺,其太子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並遷都洛陽,史稱東周。虢公郭翰另立王子姬余臣為君,是為周攜王。這時,晉文侯率晉軍入陝,與鄭武公、秦襄公聯合勤王,護衛平王東遷,維護了周王朝的統治。

晉文侯二十一年(辛巳,公元前760年),晉文侯執殺非正統的攜王,結束了周王室長達10年的二王並立局面,穩定了東周初期的局勢,史稱『文侯勤王』。晉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樣,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風,成為再造周朝的功臣。《國語·鄭語》中評價『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春秋左氏傳》隱公六年中也曾記載:「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這是對晉文侯協助東遷的功德予以褒揚。對晉文侯如此大功,《尚書·周書·文侯之命》即是周平王褒獎晉文侯時所作。當時,晉文侯在汾水流域開始擴張晉國疆土,並得到周平王的承認。由此可見,晉文侯在位期間,是晉國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期。

晉文侯三十五年(乙未,公元前746年),在位35年的晉文侯薨,其子姬伯繼承王位,是為晉昭侯。

姬伯,又為晉昭侯,晉國第十二任君王。其祖父是九任王姬弗生,其父是晉國十一任王姬仇。

晉昭侯元年(丙申,公元前745年),晉昭侯把曲沃(今山西省曲沃縣)一地封給自己的叔叔姬成師,即曲沃桓叔。曲沃大於翼城(晉國都邑),這為日後曲沃與翼對立埋下伏線。當時,很多忠誠明智之人都勸諫晉昭侯,但他卻不以為意。桓叔被封於曲沃時,已是58歲的老人,相比剛即位的晉昭侯,桓叔顯然政治鬥爭經驗更豐富。

晉昭侯六年(辛丑,公元前740年),晉國大臣潘父弒殺晉昭侯後,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晉,晉人發兵攻打桓叔,桓叔敗退返回曲沃。晉人共立晉昭侯之子姬平為君,是為晉孝侯,並將潘父誅殺。至此,絳與曲沃的對立完全公開化,晉國實際上已是兩個政權並立。

姬平,又為晉孝侯,晉國第十三任君王。其祖父是十一任王姬仇,其父是晉國十二任王姬伯。

晉孝侯八年(己酉,公元前732年),曲沃桓叔薨,其子鱔代桓叔嗣位,是為曲沃庄伯。

晉孝侯十五年(丁巳,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在晉國都城翼弒殺晉孝侯,晉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晉人又立晉孝侯之子姬郄為君,是為晉鄂侯。

姬郄,又為晉鄂侯,晉國第十四任君王。其祖父是十二任王姬伯,其父是晉國十三任王姬平。

晉鄂侯六年(癸亥,公元前718年),在位六年的晉鄂侯薨。《史記》記載:曲沃庄伯知道鄂侯死訊後,興兵伐晉,周平王派虢公率兵伐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晉人共立鄂侯之子姬光,是為晉哀侯。然而,《左傳》卻有不同記載:稱曲沃庄伯聯合鄭、邢伐翼(晉國都城),周桓王派兵支援曲沃,晉鄂侯逃到隨。後來曲沃叛周,周王在秋天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於翼。

姬光,又為晉哀侯,晉國第十五任君王。其祖父是十三任王姬平,其父是晉國十四任王姬郄。

晉哀侯八年(辛未,公元前710年),晉哀侯侵佔曲沃武公所屬陘庭(位於山西侯馬)田。

晉哀侯九年(壬申,公元前709年),陘廷與曲沃武公聯兵伐晉,哀侯被俘。晉人遂立哀侯之子姬小子為君,是為晉小子侯。

晉小子侯元年(癸酉,公元前708年),曲沃武公派自己的叔父姬韓萬將晉哀侯殺死。

姬小子,又為晉小子侯,晉國第十六任君王。其祖父是十四任王姬郄,其父是晉國十五任王姬光。晉小子侯即位時,曲沃日益強大。

晉小子四年(丙子,公元前705年)冬,曲沃武公誘殺晉小子侯。周桓王遂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立晉哀侯之弟姬緡為君,是為晉侯緡。

姬緡,又為晉侯緡,晉國第十七任君王。其祖父是十三任王姬平,其父是晉國十四任王姬郄,其兄是晉國十五任王姬光,其侄子是晉國十六任王姬小子。

晉侯緡二年(戊寅,公元前703年),周卿士虢仲與芮、梁(嬴姓國,在今陝西韓城南)、賈(姬姓國,在今山西襄汾西)、荀(姬姓國,在今山西新絳西,時為曲沃武公所奪)四國之君伐晉曲沃武公。

晉侯緡二十六年(壬寅,公元前679),曲沃武公伐打晉國翼城(今山西翼城東南),殺國君晉侯姬緡,盡以寶器賄賂周僖王姬胡齊求封,並自曲沃(今山西聞喜)遷都至故都絳城(翼城)。

姬成師,又為曲沃桓叔,晉國第十八任君王。其祖父是八任王姬籍,其父是晉國九任王姬弗生,其兄是晉國十一任王姬仇。

晉孝侯八年(庚戌,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薨,其子姬鱔繼位,是為曲沃庄伯。

姬鱔,又為曲沃庄伯,晉國第十九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九任王姬弗生,其父是晉國十九任王曲沃桓叔姬成師。

曲沃庄伯十五年(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姬鱔薨,其子姬稱繼位,是為曲沃武公,又稱晉武公。

姬稱,又為曲沃武公、晉武公,晉國第二十任君王。其祖父是曲沃桓叔姬成師(晉穆侯的次子,晉文侯的弟弟),其父是曲沃庄伯姬鱔。

曲沃武公六年(辛未,公元前710年),曲沃武公與陘廷聯兵攻晉,同晉國對抗。

曲沃武公七年(壬申,公元前709年)春,武公攻伐晉都城翼,久留在陘廷,以韓萬駕戎車、梁弘為車右,追逐晉哀侯到汾河,大敗晉軍。是夜,俘虜晉哀侯,後又指使韓萬將其殺死。

曲沃武公十一年(丙子,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誘殺晉小子侯。由於周桓王使虢仲出兵討伐曲沃,武公回曲沃。周桓王遂立晉哀侯之弟晉侯緡為國君。此次曲沃未能吞併晉國。

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壬寅,公元前679年),曲沃出兵滅晉。曲沃武公把晉的寶器獻給周僖王,遂被周王朝封為晉的國君,並列為諸侯。就這樣,曲沃武公才使晉國重新統一的基礎上,又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遂改曲沃武公為晉武公。至此,分裂長達67年之久的晉國,開始以一個大國的面目出現在了春秋歷史舞台上。

晉武公三十九年(甲辰,公元前677年),晉武公薨,其子姬詭諸繼承王位,是為晉獻公。

姬詭諸,又為晉獻公,晉國第十九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十九任王曲沃庄伯姬鱔,其父是晉國十八任王姬稱。

晉獻公五年(己酉,公元前672年),晉國伐驪戎。戰敗的驪戎獻上美女驪姬及其妹,二人深受晉獻公寵幸。

晉獻公六年(庚戌,公元前671年),曲沃代翼後,原曲沃桓叔、曲沃武公多用桓庄之族,致使這夥人屢立戰功,多有分封,其勢力越來越大。晉獻公雖與他們同族,但還是感到深為憂慮。大夫士蒍遂出謀劃策:「桓、庄之族與富氏子弟多有間隙,先除富子(所謂『富子』,應是指富氏的宗子,也有人解釋為群公子中富有的一家,但《左傳》中無此用法),再圖桓、庄眾公子,便可成功。晉獻公聽從士蒍諫言,於是吩咐他:「你去試試看!」士蒍遂與群公子合謀,離間富子與其餘公族子弟的關係,令他們相互自相殘殺。

晉獻公七年(辛亥,公元前670年),士蒍又蠱惑眾公子殺桓叔、庄伯後裔游氏二子後,士蒍進告獻公說:「可以啦!不過二年君必無患。」

晉獻公八年(壬子,公元前669年),士蒍唆使群公子盡殺游氏全族;又受命建都聚城(今絳縣南城車廂城),集桓庄之公族子弟居住。同年冬,晉獻公發兵圍群公子,兵刃車廂城,桓、庄之族多被殺,殘存者逃往虢國。

晉獻公九年(癸丑,公元前668年),士蒍官升為大司空。同年夏,士蒍受命擴建舊都,加大宮殿規模,並定名為『絳』,作為晉都。

晉獻公十二年(丙辰,公元前665年),驪姬生子奚齊,晉獻公有意立奚齊為繼承人,想將原太子申生廢掉。於是,他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山西聞喜),公子重耳居蒲邑(山西隰縣),公子夷吾居屈(山西吉縣)。

晉獻公十六年(庚申,公元前661年),晉滅霍、魏、耿。

晉獻公二十一年(乙丑,公元前 656年),驪姬設計陷害太子申生,申生逃到新城後,十二月自殺。驪姬又誣告重耳、夷吾,二人只好離開都城,退居蒲、屈。

晉獻公二十二年(丙寅,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惱怒重耳、夷吾二子不辭而去,認為他們有逆謀之心,遂派兵伐蒲邑,重耳又逃到白翟(陝西洛河中上游以東);獻公又派兵伐屈,卻未能攻克。同年,晉獻公向虞國請求借路討伐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警告虞公說:「不可以讓晉軍攻打虢國,因為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一定隨之而亡。」然而,虞公不聽勸諫,宮之奇便離開了虞國。同年冬,晉國滅虢國,回師時滅虞,並俘虜虞公及虞國大夫百里奚。這就是著名的『假道伐虢』的典故,為三十六計之一。後來,晉獻公把女兒許配給秦穆公,遂把百里奚當作陪嫁僕人送到秦國。

晉獻公二十三年(丁卯,公元前654年),晉獻公派兵再度伐屈,夷吾奔梁(陝西韓城)。

晉獻公二十五年(己巳,公元前652年),齊桓公在葵丘主持盛大盟會,晉獻公因重病纏身而沒有赴會。同年,驪姬之妹為晉獻公生卓子。

晉獻公二十六年(庚午,公元前651年),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輔助幼子姬奚齊繼位,是為晉奚齊。獻公死後,諸公子爭位,晉國開始大亂。姬奚齊被裡克所殺,荀息復立驪姬妹之子卓子,結果又被裡克所殺。後來,里克迎立公子姬夷吾為君,是為晉惠公。

姬夷吾,又為晉惠公,晉國第二十二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二十任王姬稱,其父是晉國二十一任王姬詭諸。姬夷吾之母為小戎子,與其姊大戎狐姬同嫁晉獻公為姬妾。大戎狐姬生公子重耳,而重耳又年長於夷吾。史書記載:齊姜夫人所生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皆有賢行,然而,深受獻公寵愛的驪姬為給自己兒子奚齊爭奪君位,屢次對他三人加以陷害,使他們先被父親疏遠,後遭致迫害。公子夷吾被封於屈(屈指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縣東北,南屈在其南),後在太子申生受驪姬誣陷自殺後,他便從絳都(今山西翼城東南)逃歸屈,整兵自守。其後,晉獻公派兵伐屈,夷吾不能堅守,只得逃亡到梁(今陝西韓城南)。

晉獻公二十六年(庚午,公元前 651年),晉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輔助幼子姬奚齊繼位。獻公死後,諸公子爭位,晉國開始大亂。姬奚齊被裡克所殺,荀息復立驪姬妹之子卓子,里克又殺卓子後,迎立公子夷吾。當時,夷吾心急當即就要啟程,跟隨他流亡的人覺得此事可疑,因為國內還有獻公的兒子可立為國君,反來迎接流亡的公子,怕其中有什麼陰謀,遂派人到秦國,請秦穆公發兵護送夷吾回國即位,並許諾事成之後,把晉國黃河以西之地割讓給秦;又派人給里克送信許願,說只要回國做了國君,就把汾陽之邑封給里克。就這樣,秦穆公發兵送夷吾回國,使其成立為國君,是為晉惠公。然而,晉惠公即位後就做了兩件背信棄義之事:一件事是背棄割地給秦的許諾。他派人到秦國致歉說:「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婉轉地表達了不能割地給秦的意思;第二件事是除掉里克、丕鄭等原來殺死奚齊另立國君的人。他最先對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給他原來許諾的汾陽之邑,並把他手中的權力也奪了。事後,還不放心的晉惠公,恐里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遂下令讓里克自殺。當時,晉惠公還對里克說:如果沒有里克,他當不了國君;但是,里克殺過奚齊,有這樣的人為臣,國君就沒法當。里克絕望地說:「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只得伏劍而死。除掉里克後,晉惠公因害怕其同黨會興風作浪,又尋機將那些當初與里克同謀之人一齊殺死。做完這兩件事,晉惠公雖然解除了自己的內憂外患,可是國內人心已經離散。

晉惠公四年(甲戌,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請求秦國賣給一些糧食。秦穆公聽從百里奚的建議,暫不計較晉惠公悔約前嫌,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糧食,由秦都雍(今陝西鳳翔南)至晉都絳;沿渭河入黃河轉汾河再轉澮河,運糧的船絡繹不絕,稱之為『泛舟之役』。誰知第二年,秦國也發生災荒,遂請求晉國交給一些糧食。晉惠公與大臣商議此事,韓簡等認為應該答允,秦國能不念前嫌給晉國運糧救災,晉國理應回報。但是呂省、虢射卻認為,沒有割地給秦國,兩家已成仇敵,現在給秦國救災,無疑是給敵人助長力量。惠公採納後一種意見,沒給秦國運糧。

晉惠公六年(丙子,公元前645年),秦國度過災荒後,秦穆公率兵大舉伐晉,晉惠公遂整軍抵禦。因他所做所為不合情理而不得人心,兩軍戰於韓原(舊說在今陝西韓城西南,清人考證在今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晉軍大敗。當時,晉惠公不想讓慶鄭駕駛自己的戰車,在打戰過程中,晉惠公的戰車陷入泥土,此時秦軍逼近,惠公叫慶鄭駕御戰車,但慶鄭置之不理。惠公遂改讓梁由靡駕車,虢射擔任護衛迎擊秦穆公。然而,晉國的士兵遠不是秦國勇士的對手,晉軍在節節敗退下,晉惠公被俘獲。秦國將要殺晉惠公祭祀上天。晉惠公的姐姐伯姬是穆公夫人,多虧她帶著一雙兒女以自焚要挾穆公,才使得秦穆公放棄殺晉惠公的念頭,並與他在王城結盟,允許他返回晉國。同年十一月,返回晉國的晉惠公,殺慶鄭後重新修整政務,並與大臣們商議說:「重耳在外,諸侯大多認為他有利而接待他。」晉惠公想派人到狄殺死重耳,聽到風聲後的重耳遂跑到齊國。

晉惠公八年(戊寅,公元前643年),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當人質。

晉惠公十四年(甲申,公元前637年),晉惠公生病。此時,太子圉還在秦國為質,十分擔心王后不保的他,遂從秦國偷跑國晉。同年九月,晉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是為晉懷公。

姬圉,又為晉懷公,晉國第二十三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一任王姬詭諸,其父是晉國第二十二任王姬夷吾,其母是梁國人。

晉惠公八年(戊寅,公元前643年),身為太子的姬圉在秦國做人質時,秦穆公將女兒懷贏嫁他為妻。

晉惠公十四年(甲申,公元前637年),姬圉得知父親晉惠公病重後,擔心自己的太子身份會有變化,遂拋棄懷嬴逃回晉國。同年九月,晉惠公薨,姬圉繼承王位,是為晉懷公。然而,他在秦國的不辭而別,令秦穆公十分生氣,遂把懷嬴嫁給晉懷公的伯父公子重耳。晉懷公得知此事後也十分生氣,要求跟隨重耳在外逃亡的大夫們立即回國,並且規定期限,下令不按期歸來的大夫將受到懲罰。狄國大臣狐突的兩個兒子狐毛和狐偃多年跟隨重耳,因他倆是重耳的舅舅,所以多年來一直隨著重耳四處逃亡。晉懷公向狐突要求叫兒子回來,狐突不願意,結果晉懷公把他殺了。秦穆公得知此事後,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晉懷公的心腹呂省和郤芮臨陣倒戈,重耳成功即位做國君,這就是晉文公。晉懷公抵抗失敗後被迫逃亡高梁,被重耳派人殺死。

姬重耳,又為晉文公,晉國第二十四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十八任王姬稱,其父是晉國第二十一任王姬詭諸,其母是翟國的大戎孤姬。

晉緡侯八年(甲申,公元前697年),姬重耳出生。他一出生就有些畸形,重瞳子且駢脅(肋骨緊密相連如一整體)。

晉武公三十九年(甲辰,公元前677年),重耳的祖父晉武公完成曲沃代翼使命後不久即薨,其子姬詭諸、重耳的父親繼承王位,是為晉獻公。此時,公子重耳已長成翩翩少年,其父晉獻公才把他與齊姜夫人所生之子申生從賈國接回。不久,申生被立為太子。然而,年輕且胸懷大志的公子重耳身邊也聚集了一批智囊,雖實權不大但幹勁十足,其中五人以狐偃、趙衰、先軫、賈佗、魏犨最為優秀,被稱作『五賢』。

晉獻公五年(己酉,公元前672年),晉獻公討伐驪戎。戰敗後的驪戎首領獻其二女(長曰驪姬、次曰少姬)於獻公,以此求和,晉獻公欣然笑納。回國後的獻公對二女十分寵愛,並一意孤行立驪姬為夫人、少姬為次妃。

晉獻公十二年(丙辰,公元前665年),驪姬、少姬姐妹倆皆有喜。驪姬生子奚齊、少姬生子卓子。二子皆得獻公喜愛,隱隱有廢申生而立奚齊之意。頗有心計的驪姬為其子奪嫡,勾結大夫梁五、東關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的勢力。梁五、東關五遂向獻公進言:「曲沃,晉之宗廟所在,當派太子鎮守。蒲城與屈為邊防要塞,當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時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為分封;分封則另立宗廟為旁支,基本喪失了對大宗的繼承權。

晉獻公十六年(庚申,公元前661年),獻公始作二軍,自將上軍,命申生將下軍,其意更為明顯『春秋非卿不將兵,獻公命申生帥下軍,欲立申生為卿,廢立之心昭然若揭。』然而,此次出師戰果輝煌,連滅耿、霍、魏三國,於是連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鄭父等重臣皆對申生有了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單獨率軍攻破皋落氏,這便令驪姬一黨感覺如坐針氈。

晉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驪姬在申生供奉於晉獻公的胙肉中下毒,獻公遂認定申生有弒父之心,有口難辯的申生只得畏罪自縊。公子重耳、夷吾聽聞兄長遭迫害後,怕下一個目標會是自己,遂悄悄返回到自己的封地。晉獻公見他二人不辭而別,固執的認定他們心中有鬼。於是派大軍兵分兩路,分別圍住蒲城與屈邑。不久,蒲城陷落,重耳越牆逃脫,投奔其母翟國。不久,他在翟國與狐偃、趙衰等人會合。就這樣,公子重耳在翟國一呆就是12年,好在翟君對他還不錯。有一次,翟國攻打戎族時,俘虜兩個貌美的女子季隗、叔隗獻給重耳。重耳笑納後,與謀士趙衰一人一個。後來,季隗為重耳生有兩子:伯鯈、叔劉;而叔隗則為趙衰生有一子,這就是未來半個世紀威震天下的趙宣子。

晉獻公二十六年(庚午,公元前651年),晉獻公薨,臨終前欲將王位傳於公子奚齊,並尊驪姬為國母。然而,里克、邳鄭父等聚眾作亂,殺死奚齊、卓子後,想擁立重耳為君。里克派遣狐偃之兄狐毛至翟國面見重耳,並向重耳說明來意。重耳問計於狐偃、趙衰,眾人覺得此事有些不靠譜遂沒贊同。里克聽到回報後,只了轉而又去招身在梁國的公子夷吾。就這樣,公子夷吾順利回國繼位,是為晉惠公。即位後的惠公,對於重耳沒有答應里克才輪到自己坐上王位一事一直耿耿於懷,遂派刺客前去刺殺重耳。於是,重耳只得帶著自己的一幫親信倉慌逃離翟國。自翟國一路往東,終於來到衛國境內。沒想到一生英明的衛文公一時犯糊塗,居然對重耳沒有給予一絲援助。因在衛國錢財、食物都沒得到補給,在衛國五鹿時,重耳終於忍不住放下架子向一個農夫乞討。那農民隨手從地上拾起土塊,調侃重耳:「拿去,吃吧!」飢餓難耐且近乎絕望的重耳,氣憤的舉起鞭子要抽打農夫。狐偃趕忙阻止道:「這是上天要賜給我們土地啊!說明我們復國在望。」並煞有介事地向農夫磕了個頭,接過土塊裝在車上走了。後來,為了讓重耳活命,從人介子推把腿上肉割下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才知道是他腿上肉,大受感動。後來,公子重耳一行來到齊國,得到齊桓公的厚待,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補給。然而,齊桓公在與重耳的交往中,感受到這個落魄公子氣魄宏偉,談吐之間志在天下,而他身邊的隨從也個個不凡,遂開始為自己的後人捏把汗。於是,齊桓公以其宗女嫁於重耳,盼望能將重耳捆在齊國。這位齊女不但美麗嬌艷還聰慧賢淑,果將重耳迷得團團轉。於是,在齊桓公的安排下,重耳盡享駙馬之貴,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

晉惠公八年(戊寅,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薨,齊國開始衰落。由此看來,以齊之力相國的念頭已無法實現。然而,正享受著優厚待遇的重耳,再也不願去過往日顛沛流離的生活,狐偃、趙衰等雖多次提醒他,他都充耳不聞。於是,狐偃、趙衰等遂聚在一起密謀,恰有一侍女竊聽到後報與齊女。齊女遂殺死侍女後與狐、趙合計,將重耳灌醉後拖上馬車,快馬出城離開了臨淄。就這樣,一覺醒來的重耳發現自己又在旅途上時,氣得操戈要砍狐偃,並大叫道:「如果不能復國,我吃你的肉!」狐偃邊逃邊半開玩笑:「如果復國失敗,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復國,晉國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無可奈何的重耳只得住手,硬著頭皮繼續上路。他們第一站來到曹國,曹共公因聽說重耳的生理缺陷十分好奇,居然在重耳沐浴時偷窺,想看重耳的駢肋到底長得啥樣。重耳知道後,暗自要報復曹國;離開曹國又步入宋國境內,此時宋、楚爭霸已到關鍵時刻,宋襄公依然奉重耳為上賓,令重耳對宋國之恩牢記於心;重耳離開宋國一行又來到鄭國,當時鄭文公的弟弟叔詹說:「重耳是晉國的賢公子,與君侯同宗,宜當結交!」然而,鄭文公拒絕道:「每年從我們這裡路過的諸侯、公子那麼多,如果每個都去招待,我們哪有那麼多錢?」於是,鄭文公催促著重耳一行趕緊趕路,不要在鄭國閑呆;從鄭國出來,重耳一行繼續往南進入楚國境內。楚成王早聞公子重耳是個賢人,便遠迎重耳安置其居住在郢都,並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與重耳共論天下。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問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道:「甚厚!」楚成王又問:「他日若你返國,將作何報答?」重耳思忖一會答道:「若返國,皆君之福。倘晉、楚對戰於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

晉惠公十四年(甲申,公元前637年),晉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親信往秦告知正為人質的公子圉。公子圉聞父病重,怕君位被奪,便不帶妻室偷偷溜回晉國。不久,晉惠公薨,公子圉順利繼承父位,是為晉懷公。懷公之才不及其父,更害怕重耳回歸,於是問計於冀芮、呂省等。郤芮說:「重耳若能得國,必賴於狐偃、趙衰之輩。今狐偃、趙衰之族皆在國內,可迫使其棄重耳。」晉懷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趙氏、畢氏族人招狐偃、趙衰、魏犨等人回國,其族不從。惱羞成怒的懷公竟逼死狐突等,再度大興黨獄,致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當初,秦穆公待時為公子圉的晉懷公為上賓,還將女兒懷嬴嫁他為妻。當日的不辭而別令秦穆公十分惱怒,以圖進取中原的他,重耳遂成為秦穆公的首選。於是,秦穆公派使臣公孫枝趕往楚面見重耳,並傳達幫他返國之意。喜出望外的重耳隨即辭別楚成王來到秦國。重耳面見秦穆公後,兩人協商好後,穆公想將早先己嫁與晉懷公的女兒懷嬴再嫁重耳為妻。當時,重耳有些尷尬,畢竟是自己的侄媳婦,好在博學多才的胥臣在一帝引經據典,才使得重耳勉強接受。秦穆公遂又將宗室五個女子作為懷嬴的陪襯一起嫁給了重耳。

晉懷公元年(公元前636年)開春,秦穆公委派公孫枝率兵三千,護送重耳渡過黃河。到此為止,重耳已闊別祖國長達19年之久。重耳回國後,立刻聯絡早已埋伏於國內的親信力量前來接應,欒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強族皆積極響應他的號召。於是,在眾人的簇擁下,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晉懷公則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殺。

晉文公二年(丁亥,公元前634年)冬,楚國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北上伐宋,兵圍齊之榖邑,威脅齊國。宋國抵擋一年之久,派公孫固向晉國求救。晉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將中原諸侯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然而,楚三王百年來強大的國力,已在中原滲透極深,文公又有些畏懼。其謀臣出計:「楚國新得曹,且聯姻於衛。若攻曹、衛,楚必救之。齊、宋之危可解。」

晉文公三年(戊子,公元前633年),晉文公拔擢六卿、攜諸侯,以荀林父為御戎、魏犨為車右,率領晉軍800乘南下。快到衛國境內時,晉文公想起二十年前窮困潦倒之時的往事,遂派使臣向衛成公借道,衛國害怕晉國重演『假途滅虢』之劇,拒絕了文公之請。於是,晉文公率軍從別處渡過黃河。晉軍兵臨城下時,衛成公如坐針氈,當時衛國內部親晉情緒很高,寧武子、孫昭子皆要求衛侯背楚附晉。衛成公也開始動搖,欲向晉國投誠,然而晉文公卻拒絕了。晉軍攻打衛國時。衛人將衛成公驅逐。對於衛國,文公只是略微教訓。不久,晉國主力南移至曹國。為報當年曹共公窺視之仇,晉對曹的攻勢甚猛。曹國聽聞楚成王已率軍前來救援,抗戰之心更加堅決。曹共公命士兵將晉軍陣亡將士屍體懸掛於城樓之上,對晉軍士氣極為影響。於是,晉文公來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治人之身,下令移師曹國墳地駐紮。就這樣,憤怒的軍士們將曹國祖墳全刨出暴屍軍前。曹國遂一片哀嚎,懇求並應允將晉軍將士屍首放置於棺材中,送歸晉營。就在曹國城門打開向城外運棺材時,埋伏在周圍的晉軍一擁而上攻破曹國都城,俘虜了曹共公。當晉文公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審問曹共公時,曹共公悔恨不已。後來,晉文公欲將其殺之,有人勸解道:「昔齊桓公會諸侯,復異姓;今君囚曹君,滅同姓(曹,姬姓),何以令於諸侯?」晉文公想了想,遂放過曹共公,並命之複位。至此,曹國附晉。子玉先派使臣向晉文公求和:要求晉國放過曹、衛,楚便撤宋之圍。狐偃、先軫集體反對,認為和解則楚國獲利,晉國獲利少;如果不肯和解,戰爭的罪責將由晉國來承擔。楚國見衛、曹皆歸附於晉,十分氣憤,令尹子玉命楚軍傾巢而出攻打晉軍。晉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遂命大軍撤退。手下軍士皆不解其意。晉文公說:「當年,我落難於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卻。我也曾許諾,若復國能與楚田獵於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報楚王之恩!」於是,晉國大軍撤退90里,至城濮安營紮寨。

晉文公四年(己丑,公元f前632年)四月,在城濮原野上,晉、楚兩國大軍集結完畢。這一戰足足打了四個月,才以子玉領著楚國的殘兵敗將匆匆撤退告終。當晉軍進入楚營,五萬將士吃楚軍留下的糧草,足足吃了三天。這場閃電戰席捲了中原大地,聯秦、合齊、逼衛、懾魯、敗曹、救宋、破楚,一氣呵成!霸業已成的晉文公率軍撤退,一路高奏凱歌。回軍途中,路過雍丘時還幫助周天子修築宮室,更加博得周襄王的好感。

晉文公五年(庚寅,公元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諸侯,晉文公代襄王命諸侯至翟泉面見周天子。周襄王特許晉國,以執政兼上軍佐狐偃代文公會盟。同年六月,諸侯之會如期舉行,周襄王面見晉國特使狐偃、宋成公、齊昭公、魯僖公、陳穆公、蔡庄侯、秦穆公會盟於翟泉。晉以臣面見諸侯之君,彰顯其高人一頭的優越感,也標誌著晉國霸業達到了巔峰。城濮之戰後,中原出現了新的格局----晉國獨大。此時,衛成公還在國都之外,處於流亡狀態,甚至連踐土之盟都不敢參加,派大夫元咺輔佐公子叔武與諸侯會盟。很快,衛成公又疑神疑鬼,懷疑元咺要擁立其弟頂替自己,便殺死元咺之子元角。叔武回國後,元咺卻並未篡位。衛成公一時性急,在兄弟重逢之時,誤殺其弟,明白真相後又悲慟欲絕。元咺因害怕衛成公便逃亡晉國,請晉文公主持公道。衛成公遂派寧武子、針莊子、士榮往晉,與元咺對質,結果成公敗訴。晉文公處死士榮,砍掉針莊子雙腳,並派軍隊去衛國逮捕成公至成周,釋放元咺回國。於是,衛成公淪為階下囚,元咺則擁立公子瑕為衛侯。

晉文公六年(辛卯,公元前630年)夏,晉文公欲通過給衛成公治病毒殺成公,幸好侍奉成公的寧俞機警,賄賂醫生在毒藥中減量,才使得衛成公逃過一劫。關鍵時刻,魯僖公為衛成公求情,並慷慨解囊,贈與周襄王、晉文公美玉各十塊,周襄王遂同意釋放衛成公。

晉文公八年(癸巳,公元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晉文公病重,年邁的身軀已經無法支撐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晉文公與世長辭,眾臣擁立公子歡即位,是為晉襄公。

姬歡,又為晉襄公,晉國第二十五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一任王姬詭諸,其父是晉國第二十四任王姬重耳。即位後的晉襄公本性寬厚,不像其父手腕強硬,因是父親打下了江山,晉襄公的任務就是『蕭規曹隨』。父親身前所用的重臣,襄公都讓他們官居原職,使晉國在核心領袖晉文公死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人員調整,也就不容易發生騷動乃至叛亂。晉襄公採用的垂拱而治,固然與其性格有關,但在當時政權尚未穩固的情況下,這本就是招妙棋,晉襄公基本得到了父親的所有遺產,包括霸主的權威與地位。當年,其祖父晉獻公滅掉虢國,據有崤函之地,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通道,使秦國不能出關到中原稱雄。然而挺進中原,還是秦人的長期打算。

晉襄公元年(甲午,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遂不聽大臣蹇叔的勸阻,執意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了不驚動秦軍,準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險地而圍殲之。同年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通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餚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餚山,因去時未遇敵情而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驚恐大亂,經過一天的惡戰,秦軍鬥志喪盡,全軍覆沒,崤山之谷屍橫遍野,秦軍三員主將盡皆被俘。這一仗被史家認作是『秦晉之好』的終點,此役過後,秦國徹底喪失了與晉國爭霸的資本。

晉襄公四年(丁酉,公元前624年),秦軍再次攻打晉國,並在渡過黃河後即焚毀船艦以示必死的決心。晉軍堅守不出,秦穆公率大軍攻下晉國的郊(今山西聞喜西)和王官(今山西聞喜)兩地,然後從茅津(今山西平陸縣茅津渡)渡過黃河,進入崤山谷中,掩埋了當年戰死將士的屍骨,秦穆公還發表了一篇深表自責的講話。這篇講話就是《尚書》中的《秦誓》。秦國由於東進道路被晉國阻塞,終春秋之世不能越崤函東進一步。經過與晉國長期的交手,秦穆公內心已對晉國的戰略目標發生了質的轉變,他決定放棄與晉爭霸的亡國之策,改而向西進軍,夯實國基,對晉國採取的則是戰術騷擾。這是秦國終春秋時代對晉國採取的最常規戰略,秦穆公務實的退出了爭霸行列。晉襄公六年(己亥,公元前622年),這一年時運不佳,晉襄公手下的中軍將先且居、中軍佐趙衰、上軍將欒枝、上軍佐胥臣幾乎同時死去。這是六卿的前四位重臣,雖過巧合,但從史料上品讀,似乎都是自然死亡。晉國六卿人員大面積缺失,內閣急需重組。由於事出突然,噩耗不斷的傳來,令晉襄公沒有一點心理準備,只得來年重新提拔人才擔任六卿。晉襄公七年(庚子,公元前621年)八月,晉襄公不幸病薨,他的英年早逝,宣告『文襄之世』終結。此時,晉襄公只留下一個還不滿十歲的太子夷皋,臨終前放心不下的他,將權臣趙盾招到榻前,並託孤於他。但是,晉襄公屍骨未寒,趙盾便公開違背他的遺囑。趙盾召集卿大夫開會,並宣稱:「晉國要維持霸業,必定要立長君,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當至秦迎立公子雍(晉襄公之弟)。且不論趙盾懷的是什麼心機,至少說明晉襄公死時,趙盾已完全具備了左右君權,廢立公侯的權利,這是晉國國君權威的第一次受到侵蝕。當時,太子夷皋還不懂事,可他的母親穆嬴深知事態的嚴重,於是在朝堂上與趙盾爭訟,趙盾對她卻置之不理。穆嬴有自己的鬥爭方式,親自到趙家求情,看趙盾太固執,就如同一個潑婦一般哇哇大哭不止……趙盾面對這個遠方本家婦女也是無可奈何,於是趙盾屈服了,擁立太子夷皋為君,是為晉靈公。自此,晉襄公死後的一系列變故得以平息。趙盾開始執政,晉國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姬夷皋,又為晉靈公,晉國第二十六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四任王姬重耳,其父是晉國第二十五任王姬歡。

晉襄公七年(庚子,公元前621年)八月,晉襄公病薨。此時,姬夷皋還不滿十歲。晉襄公臨終前因放心不下,將權臣趙盾招到榻前並託孤於他。但是,晉襄公屍骨未寒,趙盾便召集卿大夫並宣稱:「晉國要維持霸業,必定要立長君,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當至秦迎立公子雍(晉襄公之弟)。當時,年幼的夷皋還不懂事,可他母親穆嬴深知事態的嚴重,於是在朝堂上與趙盾爭訟,趙盾對她卻置之不理。穆嬴有自己的鬥爭方式,親自到趙家求情,看趙盾太固執,就如同一個潑婦一般哇哇大哭不止……趙盾面對這個遠方本家婦女也是無可奈何,於是趙盾屈服了,擁立太子夷皋為君,是為晉靈公。然而,年紀雖小的晉靈公,卻十分好聲色,後來漸長,寵任屠岸賈,不行君道,荒淫無道,以重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他在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一次因熊掌沒燉爛,就把廚師殺掉,還把屍體裝到筐子里讓宮女拿去扔掉。趙盾多次勸諫,反令他感到反感,暗中派刺客鉏麑刺殺趙盾。鉏麑因感嘆趙盾忠君愛民,自己撞樹而死。晉靈公又設宴招待趙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機殺死他。趙盾的車右提彌明得知此事,趕忙跑到宮殿,扶著趙盾退下。靈公唆使一條狗來咬趙盾,提彌明把狗殺死,提彌明後來被士兵所殺。

晉靈公十四年(甲寅,公元前607年),趙盾的堂侄趙穿攻擊靈公於桃園,趙盾派趙穿往周朝迎公子黑臀,是為晉成公。太史董狐寫道『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

姬黑臀,又為晉成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晉國第二十七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一任王姬詭諸,其父是晉國第二十四任王姬重耳,其兄是晉國第二十五任王姬歡,其母是周王室女子。

晉靈公十四年(甲寅,公元前607年),晉國大夫趙穿殺晉靈公,其堂兄趙盾遂讓他從周京迎來晉靈公的叔叔姬黑臀即位,是為晉成公。這時期政治清明,孔子曾評價趙盾:「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晉成公元年(公元前606年),晉成公賜趙氏為公族大夫。晉成公三年(丁己,公元前604年),鄭襄公剛剛即位,因歸附晉國背棄了楚國。楚莊王遂生討伐鄭國,晉國前往援救。晉成公六年(丙申,公元前601年),晉國攻打秦國,俘虜秦將軍赤。同年,趙盾去世。晉成公七年(辛酉,公元前600年),晉成公與楚莊王爭壓霸權,在扈邑(河南原陽)會見諸侯,陳靈公因畏懼楚而未來赴會。晉國遂派中行桓子(即荀林父)討伐陳國,因而救援鄭國,與楚國交戰,並打敗楚軍。同年,晉成公薨,其子姬據繼承王位,是為晉景公。姬據,又名獳、晉景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晉國第二十八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四任王姬重耳,其父是晉國第二十七任王姬黑臀。姬據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故事中的君主,因聽信佞臣讒言,無辜殺害了趙朔的家人趙同、趙括及全族。不過,晉景公在位時曾攻敗楚國,致使楚莊王、楚共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攻敗齊國。然而,晉景公即位前,國內矛盾重重,趙盾專政並弒殺靈公的舉動破壞了文、襄時代的和諧氛圍,君臣之間猜忌重重;加之晉景公本人又好結黨私營、排斥異己,令卿大夫之間互相勾心鬥角;對外方面,因晉景公貪賂失信,令各諸侯對晉國不滿,多有貳心,齊、秦、魯、鄭、宋、和陳、蔡等對晉也只是陽奉陰違,反而試圖拉近與楚國的關係。而此時,已從三十五年前城濮之戰的失敗中恢復過來的楚國開始再度挑戰晉國霸權,因此景公時代,晉國將為此付出代價。

晉景公十三年(甲戌,公元前587年),晉國權臣趙盾之子趙朔的夫人,是晉成公的長女,一說為成公之姊。據《左傳》記載,趙莊姬與趙朔的叔叔趙嬰私通,姦情敗露後,趙嬰被兩個兄弟趙同、趙括驅逐到齊國。

晉景公十七年(戊寅,公元前583年),對此一直懷恨在心的趙莊姬向晉景公告發趙同、趙括叛亂,晉國於是滅趙氏,史書稱之為『下宮之難』。就這樣,趙氏一家被滿門抄斬,其冤情在十五年後的晉悼公繼位時才得以昭雪。這場慘禍中,只有趙莊姬之子趙武因其母是王族的關係,幸免於難,而被接入宮中撫養。

晉景公十九年(庚辰,公元前581年),這一年晉景公夢見厲鬼,披髮垂地,以手擊胸,暴跳於地,身長高大,形狀非常恐怖,對著景公厲聲罵道:「無道昏君!我子孫何罪?你不仁不義,無辜枉殺,我已訴冤於上帝,請准來取你的命。」說罷,直對景公掐攫過來。景公大懼,遂往內宮奔逃,大鬼毀壞大門和正門而入;景公躲入室內,大鬼又破戶追入內室,景公恐怖,呼叫醒寤,從此一病不起。當時,桑田地方有一位神巫能占鬼神之事,晉景公遂召請入宮。神巫所卜和景公的夢境完全相同,景公驚懼地問道:「這個鬼能不能制服?」巫人說:「這鬼是先世功臣,有威德的大力鬼,又正值憤怒之時,制服不了。」景公又問:「那麼寡人的病體吉凶如何呢?」神巫說:「小人冒死直言,主公的病,恐怕不得吃新麥了。」時值晉景公的寵臣,也就是屠殺趙氏全族的兇手屠岸賈在旁,當即厲聲呵叱巫人:「妖言惑亂國君,主公若能吃到新麥,你當死罪。」說畢將神巫轟出宮外。神巫去後,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有一大夫進言:「秦國有良醫,是神醫扁鵲的高徒,有起死回生的醫術,秦國太醫若能請來,主公的病一定有救。」於是,晉國遣人往秦國求醫,秦桓公便派遣良醫高緩來晉治病。秦醫未到時,景公的病況已經危殆,又夢見疾病化為兩個童子,其中一個童子說:「高緩是良醫,他來治病,對我們很不利,恐怕會傷害到我們,我們躲避到什麼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個童子回答說:「我們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雖有良醫,能把我們怎樣呢?」兩個童子說完,就從景公鼻孔鑽了進去,景公遂驚醒,感覺胸膈間疼痛萬分,坐卧不安。不久高緩來到,替景公診病後說:「這病已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針也達不到,藥力又不能到達,不可得治了。」景公嘆道:「唉!太醫診病和寡人夢境相符,真是名醫!」同年六月,景公忽然想吃新麥,命甸地方上的人獻上,並吩咐膳夫煮好麥粥。他忽然想起神巫的話,立刻召其入宮,指著麥粥對巫人說:「你說寡人吃不到新麥,你看這不是新麥嗎?」於是,喝令左右將巫人推出斬首。但是,就在景公將要取麥粥吃時,頓覺腹部膨脹,急急起身上廁所,忽然一陣心痛,居然站立不住跌入廁內,陷於糞池中而死。此時,有個宦官夢見自己背著景公登天,於是在中午由他將景公從茅廁中背出,並用他來殉葬。好在,晉景公幾個月前就將國家大事交由其子姬壽曼打理,因此他的死亡並沒給國家造成混亂的局面。其子姬壽曼也順理成章的坐上王位,是為晉厲公。

姬壽曼,又為晉厲公,《左傳》記載其名為州蒲,晉國第二十九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二十七任王姬黑臀,其父是晉國第二十八任王姬據。

晉景公十九年(庚辰,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姬據離奇死亡後,其子晉壽曼繼承王位,是為晉厲公。晉厲公元年(辛巳,公元前580年),晉國在東邊打服齊國,西邊的秦國又想與晉國爭高下。於是,秦桓公與晉厲公約定在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相會。當時,晉厲公先到,秦桓公卻住於王城(今陝西大荔東,在黃河西岸)不肯渡河。兩國只好派使者往返於令狐和王城間訂盟約。因此,這樣的和約當然維繫時間不會長。晉厲公二年(壬午,公元前579年),秦人支持戎狄人向晉進攻。同年秋,晉軍在交剛(其地不詳,一說在今山西縣)打敗狄人。晉厲公三年(癸未,公元前578年),晉厲公遣大夫呂相赴秦國宣告絕交,並與齊、魯、宋、衛、鄭、曹、邾、滕聯軍伐秦,戰於麻隧(秦地,陝西涇陽)大敗秦軍。晉厲公六年(丙戌,公元前575年),晉國又與楚國爭霸。晉厲公率兵與楚戰於鄢陵(位於河南鄢陵西南)。這場戰役由於晉軍善察戰機後巧妙指揮,擊敗同自己爭霸中原的老對手楚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區的優勢地位。這場戰爭後,晉、楚兩國逐漸失去以武力爭霸中原的強大勢頭,中原戰場開始沉寂下來。這一戰,也是晉楚爭霸的最後一幕。晉厲公繼位後,還著手解除『侈卿』(即重臣)對公室的威脅。於是,大夫欒書利用晉厲公這一政策,消滅了自己的政敵郤氏。後來,晉厲公的寵臣胥童、夷羊五,長魚矯主張一併殺死欒書、中行偃,徹底肅清侈卿勢力。然而,晉厲公卻說『余不忍益也』,遂釋放此二人並恢復其職位。但是此兩人因疑雲難消,集仇於厲公。晉厲公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欒書、中行偃兩族經過密謀,趁厲公出遊於匠麗氏之際發動政變,出兵逮捕厲公並將其下獄。六日後,殺晉厲公於獄中,並以車一乘薄葬於舊都翼東門之外。晉厲公死後其侄孫姬周被擁立為君,是為晉悼公。考古發現:當時,晉與秦絕交時,呂相羅織了秦國對晉背信棄義的一大堆罪狀,這篇辭令有聲有色、膾炙人口的《呂相絕秦》。原文: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餚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淆之師。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盪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脩舊德,以追念前勛。』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吏。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榖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譯文:夏天四月初五,晉歷公派呂相去秦國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來明確兩國關係、用婚姻來加深兩國關係。上天降禍晉國,文公逃亡齊國,惠公逃亡秦國。不幸獻公去逝,穆公不忘從前交情,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回晉國執政。但秦國又沒有完成大的功勞,卻同我們發生韓原之戰。事後,穆公心裡感到後悔,因而成全了我們文公回國為君。這都是穆公的功勞。文公親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經歷艱難險阻征討東方諸候國,虞、夏、商、周的後代都來朝見秦國君王,這就已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鄭國人侵擾君王的邊疆,我們文公率諸侯和秦國一起去包圍鄭國。秦國大夫不和我們國君商量,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諸侯都痛恨這種做法,要同秦國拚命。文公擔心秦國受損,說服了諸侯,秦國軍隊才得以回國而沒受到損害,這就是我們對秦國有大恩大德之處。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懷好意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輕視我們襄公,侵擾我們的淆地,斷絕同中國的友好,攻打我們的城堡,滅絕我們的滑國,離間我們兄弟國家的關係,擾亂我們的盟邦,顛覆我們的國家。我們襄公因沒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卻又害怕國家滅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戰鬥。我們是希望穆公寬免我們的罪過,穆公不同意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老天有眼,楚成王喪了命,穆公因此沒有使侵犯中國的圖謀得逞。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靈公即位。康公是我們先君獻公的外甥,卻又想損害我們公室,顛覆我們國家,率公子雍回國爭位,讓他擾亂我們的邊疆,於是我們才有令狐之戰。康公還不肯悔改,入侵我們的河曲,攻打我們的涑川,劫掠我們的王宮,奪走我們的羈馬,因此我們才有了河曲之戰。與東方貴國的聯繫不通原因,正是因為康公斷絕了同我們的友好關係。等到君王即位之後,我們景公伸長脖子望著西邊說:『恐怕要關照我們吧!』但君王還是不肯開恩同中國結為盟好,乘我們遇上狄人禍亂之機,入侵我們臨河的縣邑,焚燒我們的萁、郜兩地,搶割毀壞我們的莊稼,屠殺我們的邊民,因此我們才有輔氏之戰。君王也後悔兩國戰爭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拋棄怨恨,恢復過去的友誼,以追悼從前先君的功績。』盟誓還沒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們國君才有了令狐的盟會。君王又產生不善之心,背棄盟誓。白狄和秦國同處雍州是君王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君王賜給我們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我們國君不敢顧念姻親之好,畏懼君王的威嚴,接受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然而君王又對狄人表示友好,對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狄人表面上答應你們的要求,心裡卻憎恨你們的做法,因此告訴了我們。楚國人同樣憎恨君王反覆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而來向我們要求結盟。他們向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當我們只關注利益。』我討厭他們反覆無常,把這些事公開,以便懲戒那些用心不專一的人。』諸侯們全都聽到了這些話,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來和我親近。現在我率諸侯前來聽命,完全是為了請求盟好。如果君王肯開恩顧念諸侯們,哀憐寡人,賜我們締結盟誓,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將安撫諸侯而退走,哪裡敢自求禍亂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諸侯退走了,請向你的左右執事布置清楚,使他們權衡怎樣才對秦國有利。」姬周,又稱為糾、晉悼公,晉國第三十任君王。其曾祖父是晉國第二十五任王姬歡,其祖父桓叔捷是晉襄公最小的兒子,根據驪姬之亂時所定的制度,除國君繼承人外,其餘的兒子都不得留在國內。因此,不是長子的桓叔捷只得避居於周室。桓叔捷後生惠伯談,惠伯談生有兩子,姬周便是其次子。晉悼公十三年(甲戌,公元前587年),姬周出生。史書記載,姬周從小就聰慧過人,曾師事單襄公,因此博文廣識,沉穩嚴謹,談吐不凡,名重當時。當時的人都說:「晉侯州蒲不似人君,唯周子才堪匹配。」其師單襄公也大讚他:「立如蒼松,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論敬必及上天;論忠必及心意;論信必及自身;論仁必及他人;論義必及利益;論智必及處事;論勇必及制約;論教連及明辨;論孝連及神靈;論惠連及和睦;論讓連及同僚。聞晉有戰亂,為之悲戚;有喜慶,為之高興。後來,單襄公將死時曾囑咐單頃公:「厚待孫周!孫周好學,威望日隆;晉成公之下公室單薄,論血統,孫周為至親;其重文德,具經天緯地之才。觀其站立如松、目視莊重、耳聞堅定、出言謹慎,具文德之才,實在難能可貴。況晉侯形象猥瑣,無威嚴而好高騖遠,三年內必然敗亡。孫周不棄根本,必為諸侯。不可慢待……」晉厲公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晉厲公被欒書所殺,兩人令荀罃與士魴迎身在周室的姬周,由於其兄愚鈍,五穀不分,因而只得立十四歲的姬周。姬周年紀雖小,卻非常聰慧,他對迎立之人說:「我原本不曾想過有今天,但時已至此,可能是天意吧!但人們之所以要有國君,是為了聽從他的命令。否則的話,立了國君又不聽從國君的指示,那還何需要國君?」當即下屬們皆表示接受,晉悼公便與大臣於清原結盟。正月前往曲沃朝見大臣時,悼公又當眾驅逐有不臣行為的七個臣下,以樹立國君的絕對權威。二月初一,晉悼公於國都新絳(今山西省侯馬)正式即位,是為晉悼公。晉悼公即位時雖只有十四歲,卻已深諳權謀之術。立足未穩之時,他遂不追究欒書,只歸罪於程滑、夷羊五。不久,晉悼公出台一系列新政:1.選拔有才能的賢者補缺,故朝政很快穩定;2.免除勞動者遭剋扣、剝削而拖欠的財物,保持勞動者的積極性;3.照顧孤老,凡70以上之老者,悼公親自接見,讓國人深感政府的關懷;4.起用因各種原因而被廢除、打壓的賢良從政,士人附悼公甚眾;5.匡扶窮人、援助災民、禁止姦邪,悼公行善,故國人皆效之而行;6.統治者降低賦稅、寬待罪人、提倡清廉、嚴禁貪污,官吏勤政廉潔;7.慎用民力,明令統治階級不允許侵農時,保障府庫充實。此政策因滿足晉國各階層的利益需求,所以一出台,便獲得所有人的支持。為挽回公族衰敗的頹勢,晉悼公一改獻公『不蓄公子』之國策,大力提升公族地位,強化公族力量。1.公子從軍:悼公不但使至親公族居於國內,甚至鼓勵公族從軍,建功立業。2.提拔公室:悼公對於祁氏、羊舌氏大力扶植,使兩大宗族在高層滿門朱紫。3.團結欒、韓:悼公對欒氏、韓氏的青睞極為明顯,維護甚至縱容不甚枚舉。4.囤貨居奇:悼公允許、鼓勵公族、欒、韓、羊舌、祁四族積財貨,募私兵。悼公新政的效果立竿見影,短短几月將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條,治國之道、御人之術駕輕就熟,令群臣瞠目結舌,諸侯競相歸附。這一年,晉悼公不滿十五歲。晉國在厲公時代,為了恢復晉國霸業,連年對外發動戰爭,令國人要負擔沉重的軍賦。悼公即位後,濟貧困,救災減稅並寬刑節儉。為保證農業的發展,只在家閑內起征農民。減輕賦稅是縮減開支,並免去以前的舊債,還拿出糧食帛布援助農民。他採納魏絳的意見,下令國君以下的貴族將屯積的陳糧賣掉,使得『國無滯積,變無困人』,同時還放寬對漁獵山林湖泊的禁令,令『公無禁利,亦無貪民』。景公時曾令士會重修法典,以強公室。悼公即位後,令士渥濁修改他的先祖范武子之法。這部法典較前者為溫和,其目的是為緩和與卿族的關係。晉悼公以前的晉國常自恃自力強盛,對諸侯小國隨意凌虐,完全不顧及他們的貴族尊嚴。晉悼公即位後,決定改變外交政策。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晉悼公即位後的幾件事,就能深切體會到他超凡脫俗的見識、手段、氣魄與人格魅力。晉悼公效仿成(即周成王)、康(即周康王),對眾諸侯一視同仁,使杞、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國與諸侯並列,如成康之世。終悼公一朝,晉國始終保持著海納百川的偉大胸襟。而後發生的戰爭,晉悼公擁有一呼百應的絕對號召力,率領諸侯聯軍南征北戰。相比於楚恭王使用武力驅使著鄭、蔡等國參加兵戰,悼公的心戰之策無疑棋高一著。晉悼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時年二十餘歲的晉悼公生病。同冬天,晉悼公病薨,其太子姬彪繼承王位,是為晉平公。姬彪,又為晉平公,晉國第三十一任君王。其祖父是晉襄公的孫子惠伯談,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任王姬周。

晉平公元年(甲辰,公元前557年),即位之初的晉平公與楚國發生湛阪之戰,獲得勝利。後來,令中軍尉祁黃羊舉賢。祁黃羊先後推薦仇人解狐和兒子祁午,留下了『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美譽。齊國順從晉,多半迫於晉國的威勢,因此一有機會就要同晉國相抗爭,以獲得大國的獨立地位。同年三月,晉平公召集魯、宋、衛、鄭、曹、莒、邾、薛、杞、小邾等國國君,在湨梁(今河南濟源縣西)相會。當時,其他國家都是國君與會,而齊國只派大夫高厚參加。接著,晉平公在溫(今河南溫縣境)宴請諸侯,讓各國陪同國君的大夫唱著歌和著節拍跳舞,並要求『歌詩必類』,即要表達本人的心意。齊高厚唱的歌與舞不相配合,晉中軍元帥荀偃生氣的說:「諸侯有二心了!」遂讓高厚同諸侯大夫結盟,高厚卻逃離會場回到齊國。諸侯大夫於是結盟,聲言『同討不庭』。晉本想把齊國包括在內,將中原諸侯團結起來。然而,這次盟會因出現分裂,成為討齊的一次聚會。

晉平公三年(丙午,公元前555年),齊國再次侵魯北疆,晉聯合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聯軍伐齊,連陷平陰(今山東平陰東北)、邿邑(今山東平陰西)。齊靈公率齊軍在平陰迎擊,晉、魯聯軍攻擊齊軍陣地防門,大量殺傷齊軍。齊靈公膽小,晉范匄就對齊大夫析文子說:「我們認識,不能向你保密。魯、莒兩國請各以一千輛兵車,從本國出發攻齊,這樣齊就要滅亡了,你先替自己打算一下。」於是,析文子將這個秘密報告了齊靈公。晉軍在各處插上旗充作陣地,還在戰車上作假人充當武士,並在車後拖上柴樹枝,揚起滿天塵上,造成晉軍人數眾多的假象。齊靈公登上巫山(一名孝堂山,今山東肥城縣西北),看到晉軍如此眾多,十分懼怕,就悄悄地帶領齊軍逃走了。晉軍分別攻下齊、魯邊界上的險要關塞後,直追齊軍到齊國都臨淄城下。齊靈公駕上車準備再逃到郵棠(疑在今山東平度東南),被太子光和大夫郭榮阻攔住。晉軍在臨淄城外燒搶一陣後,並未攻城,而又向東攻到濰水北,向南到達沂水。因此,平陰之戰齊雖敗但仍不服。

晉平公四年(丁未,公元前554年),晉聯軍攻齊還,與諸國君盟於祝柯(今山東濟南)。晉國士匄再次伐齊,到達谷地(今山東東阿縣南東阿鎮),聽到齊靈公去世的消息,遂退兵回國。同年八月,齊國誅殺了高厚。

晉平公六年(己酉,公元前552年),齊莊公到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同晉平公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結盟,承認了晉國的盟主地位。晉國霸業又得到恢復。

晉國有個樂師叫師曠,眼睛失明但善彈一手好琴,精於辨音。有一天,晉平公問師曠:「我已經70歲了,還想學習,恐怕已晚了,先生你看呢?」師曠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接過晉平公的『暮』字說道:「暮何不秉燭乎?」晉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著他。師曠於是進一步解釋說:「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陽光;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陽在中午時的光明;老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火把的光亮。』點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個更好呢?」晉平公聽後恍然大悟,於是開始了晚年的求學路。又有一次,晉平公和臣子們一起喝酒。酒興正濃時,晉平公得意的說:「沒有誰比做國君更快樂了!只有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晉平公說:「太師,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呀!」師曠說:「喲!這不是做君王之人應說的話啊!」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卻說:「放了他吧!我要把這件事當作一個警告。」

晉平公二十六年(己巳,公元前532年),晉平公薨,其子姬夷繼承王位,是為晉昭公。

姬夷,又為晉昭公,晉國第三十二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任王姬周,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一任王姬彪。

晉昭公三年(壬申,公元前529年),晉昭公為恢復霸業,召開了平丘(衛地,河南封丘)之會。會中,齊、晉二國發生衝突。齊國宰相晏嬰提出『盟無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晉將羊舌肸卻說:「德雖不足,而眾可用也。」同年,晉攻打鮮虞國(河北定州),大掠而還。晉昭公時,韓起為正卿,專管國事政務。

晉昭公六年(公元前526年),在位僅六年的晉昭公薨,其子姬棄疾繼承王位,是為晉頃公。據《史記》中記載:昭公死後,六卿強而公室弱,國家大權旁落至趙、魏、韓、智、范、中行六家手中。

姬棄疾,又為晉頃公,晉國第三十三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一任王姬彪,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夷。姬棄疾在位時期,六卿(趙、魏、韓、智、范、中行)逐漸壯大,並積極向公室奪權。

晉頃公十二年(丁亥,公元前514年),趙簡子聯合晉國的知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

晉頃公十三年(戊子,公元前513年)冬,晉頃公收全國生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銘鑄於大鐵鼎上,成為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刑鼎』。

晉頃公十四年(己丑,公元前512年),晉頃公薨,其子姬午繼承王位,是為晉定公。

考古發現:歷史上有名的『鑄刑鼎』有兩個:子產鑄刑鼎和晉鑄刑鼎。

1、公元前536年(鄭簡公三十年)三月,鄭國執政子產命令把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到鼎上,公佈於眾,令國民周知這是國家常用的法律,這也是子產對他從公元前543年以來所進行的諸項改革的總結,因為他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例如對鄭國的城邑與農村加強治理,要求君臣上下都盡職盡責,修好田地的封界和溝洫灌溉系統,對田野農舍重新規劃和改造,並確定賦稅數額。對於卿大夫忠謹儉約者獎勵提拔,玩忽職守、奢侈腐化者則撤職查辦等等。子產的改革成效是巨大的,給人們帶來了大大超過以前的實惠,但遭到了晉國叔向的指責及官貴的反對。子產『鑄刑書於鼎』是我國首次公布成文法,這是我國法制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

2、公元前513年(晉頃公十三年)冬,趙鞅和荀寅率領晉國軍隊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濱修建城防工事,同時向晉國民眾徵收『一鼓鐵』鑄造鐵鼎,並在鼎上鑄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引起國內外輿論一片嘩然,其中孔子和蔡史墨的責難最為尖銳激烈。晉鑄刑鼎畢竟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統治階級專斷刑律、任意處置剝奪百姓權利的不合理局面,像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一樣,它在開啟民智、喚醒人們自我意識,以至打破舊的政治格局、推動社會改革進步方面意義是不可低估的。晉國之所以在春秋時代霸業長盛不衰,主要原因不是國君代代都是明君,而是卿大夫中精明強幹者隨時推翻消滅專政弄權危及晉國以及多數卿大夫利益的豪門強族,三(卻)、欒氏、范氏、中行氏等的相繼滅亡削弱,都是這種新陳代謝的表現。而三家分晉,韓、趙、魏成為戰國時代法家的主要發源地,當與晉國的這個重視法制建設和普及的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

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書中說:春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認為刑律越秘密越好,決不能讓國人知道。這樣才有利於貴族隨意處置老百姓,增加專制的恐怖和神秘,這當然是一種古老專制時代的遺迹。子產決心打破這種蒙昧,他對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在這個基礎上主持編訂了三種刑法,並將其公諸於世,讓老百姓明白法與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這無疑是進步的法制理念,當然也打擊了貴族特權。子產這個做法,遭到很多貴族反對。晉國大臣叔向專門為此給子產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信中說『本來民眾懷著恐懼之心,不敢隨便亂來。你把法律公布了,民眾就會鑽法律的空子,爭相琢磨怎麼做壞事而不至於被制裁,這樣反而會導致犯法的事情越來越多,腐敗賄賂到處泛濫,鄭國也會因此而完蛋。子產給叔向回了一封信,頂著晉國壓力說:「我為的是救世啊!」表示要堅定不移公布法律。結果效果不錯,社會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減少了。再說,鄭國注重商業,過去貴族利用刑罰的隨意裁量權,壓榨商人和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對國家很不利。子產公布法律,限制了貴族特權,促進了鄭國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子產此舉,開啟了中國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時期,宗法貴族減弱了氣勢,新的地主階層興起,各利益集團、社會階層以及經濟條件都在發生變化,『鑄刑鼎』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在潮流推動之下,晉國在子產『鑄刑鼎』之後二十多年,也把刑法鑄在鼎上,向社會公布了。可是孔子認為這樣做不對,並在晉國公布法律之後說:「晉國大概因此要滅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條文而不看貴族臉色,怎麼能顯出貴族的尊貴?」孔子一向最重視禮不看重法律,他甚至認為法律是有害的,所以他對『鑄刑鼎』的態度並不奇怪。孔子認為,如果用法律治理國家,那麼人們就專註於法律,只求免於犯罪而失去內心的廉恥,這樣的社會未免太不理想,應該追求天下為公,人人講仁愛,家家睡覺不關門,根本就沒有盜賊才對。因此,孔子認為,在一個社會中,有事要鬧到訴諸法律的地步就不正常,最理想的就是全社會沒有一件訴訟發生。由此可看出,在當時公布法律,實在要面對巨大壓力。姬午,又為晉定公,晉國第三十四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夷,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三任王姬棄疾。晉定公即位不久,晉卿荀寅便趁此時機消滅趙氏。

晉定公十二年(辛丑,公元前500年),晉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築晉陽城,為太原第一座古城。

晉定公十五年(甲辰,公元前497年),趙簡子升任為晉國正卿,他遂向邯鄲同族趙午索要自己寄放在他那裡的500戶奴隸,準備充實晉陽。趙午雖然應允,卻遭到其父兄的反對。霸悍的趙簡子居然在一怒之下,將趙午誅殺,導致趙午之子趙稷與家臣涉賓的邯鄲叛亂。晉定公隨即派遣籍秦率兵前往征討。

晉定公三十年(己未,公元前482年),晉定公與吳王夫差爭長於黃池(今河南封丘)。吳王夫差說:「於周室我為長。」而晉定公卻說:「於姬姓我為伯。」

晉定公三十七年(丙寅,公元前475年),晉定公在位37年薨,其子姬鑿繼承王位,是為晉出公。

姬鑿,又為晉出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晉國第三十五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三任王姬棄疾,其父是晉國第三十四任王姬午。

晉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和晉出公十三年(公元前462年),晉國卿大夫智伯因兩次率師伐鄭,樹立起勇武善戰的形象,隨之壯大勢力使得智氏家族大權在握。後來居然欲圖滅韓、趙、魏三家而獨吞晉國,終因致命的性格缺陷導致身敗名裂。晉陽之戰的慘敗不僅造成智氏家族徹底崩潰,更使得晉國的分裂終成定局。

晉出公十七年(癸未,公元前458年),韓、趙、魏、智四家滅范氏、中行氏。十分憤怒的晉出公出奔齊國,後死於途中。四家遂立晉昭公姬夷的曾孫姬驕為君,是為晉哀公。

姬驕,又為晉哀公,晉國第三十六任君王。其曾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夷,其祖父是晉昭公姬夷之子姬雍,其父是姬雍之子姬忌。

晉出公十七年(癸未,公元前458年),韓、趙、魏、智四家逐走晉出公,結果晉出公出奔齊國途中薨,四家遂立晉昭公姬夷的曾孫姬驕為君,是為晉哀公,《世本》、《趙世家》中卻作晉懿公,《竹書紀年》中又作晉敬公。

晉哀公三年(丙戌,公元前455年),晉國四大家族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內部之間發生了一場兼并對手的戰爭,史稱『晉陽之戰』。

晉哀公四年(丁亥,公元前454年),智、韓、魏三家聯軍圍晉陽,並引汾水灌城,僅三板之差,未能淹沒。

晉哀公五年(戊子,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殺死智伯瑤,并吞並其土地。此時,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改由韓、趙、魏掌權。晉陽之戰歷時兩年,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因為在這場戰爭後,逐漸形成了『三家分晉』的歷史新局面,史家多將此視為揭開戰國歷史帷幕的重要標誌。

晉哀公十八年(辛丑,公元前440年),晉哀公薨,其子姬柳繼承王位,是為晉幽公。

姬柳,又為晉幽公,晉國第三十七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二任王姬夷之孫姬忌,其父是晉國第三十六任王姬驕。當時,趙烈侯,韓景侯,魏文侯雖然瓜分了晉國的一些領地,並不是諸侯國,然而晉幽公因恐懼三家權力,反而要朝見趙,韓,魏之君。

晉幽公十八年(己未,公元前422年),晉幽公姬柳淫婦人,夜竊出邑中,被盜所殺。晉幽公死後,魏文侯以兵誅晉亂,立晉幽公之姬止為君,是為晉烈公。然而,關於晉幽公的死,《史記》與《竹書紀年》的記載截然不同。《竹書紀年》中記載:(幽公)十八年,夫人秦嬴賊幽公於高寢之上,魏文侯立幽公子止。對此,我們可以推測為,晉幽公夜竊出宮淫婦人之事,令其夫人秦嬴深感氣憤與羞恥。最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秦嬴利用幽公『夜竊出邑中』之機,遣人將荒淫的晉幽公刺殺。

姬止,又為晉烈公,晉國第三十八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六任王姬驕,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七任王姬柳。然而,《史記六國年表》中卻將他記載為晉幽公之弟。

晉烈公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發生了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韓、趙三氏脫離晉國獨立,從此魏國、韓國、趙國成為諸侯國。而魏國則控制了晉國。

晉烈公二十九年(戊子,公元前389年),在位29年的晉烈公薨,其子姬頎繼承王位,是為晉孝公。

姬頎,又為晉孝公,晉國第三十九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七任王姬柳,其父是晉國第三十八任王姬止。《古本竹書》中又稱作晉桓公。晉孝公時,晉國大多領土已落入韓、魏、趙三家之手,因此屢被遷移。

晉孝公十五年(癸卯,公元前378年),在位15年的晉孝公薨,其子姬俱酒繼承王位,是為晉靜公。

姬俱酒,又為晉靜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晉國第四十任君王。其祖父是晉國第三十八任王姬止,其父是晉國第三十九任王姬頎。

晉孝公十五年(癸卯,公元前378年),在位15年的晉孝公薨,其子姬俱酒繼承王位,是為晉靜公,成為戰國時期晉國的最後一位君主。

晉靜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後,共廢晉靜公為庶民。至此,晉國徹底滅亡。


推薦閱讀:

曇花一現的繁榮:明末與如何大航海時代失之交臂
中華帝國的光輝時代
讀經明義丨《荀子》:看臉的時代如何制勝?
大正時代︱國內追求民主,國外繼續擴張
「一劇兩星」后土豪衛視走進獨播時代

TAG:時代 | 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