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起源與分布(二)

隴西李氏的四大房系

隴西李氏有四大房系,即武陽房,姑臧房,丹陽房和敦煌房。在繁多的隴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為興盛。這就是武陽(故城在今山東朝城縣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肅武威縣)房、丹陽(治今河南項城縣東北)房、敦煌(治今甘肅敦煌縣)房。唐朝時期,這四房出宰相十名,榮顯功高,流芳百世。

武陽(陵)房世系武陽房出自興聖皇帝第七子李豫之玄孫李綱。李豫,字士寧,為東晉西海太守。其孫李炎之,字景珍,為後魏侍中、文簡公。李炎之生二子:綱、慧。李綱,為宜州刺史,生充節、充信、充穎三子。李充節,為隋朝朔州刺史、武陽公,他生三子:大通、大辯、大亮。李大亮,為唐朝右衛大將軍、武陽懿公;李充穎,為後周滑州刺史、流江公,他生宣州刺史義本。李義本生(辶向)秀,李(辶向)秀,字茂實,武后時為相,他生子名俊。李俊為黃州刺史。

姑臧房世系姑臧大房出自興聖皇帝第六子李翻。翻,字士舉,為東晉祁連、灑泉、晉昌三郡太守,他生有三子:懷達、抗、寶。李抗為東萊太守,他生子思穆。李思穆,字叔仁,為後魏營州刺史、樂平宣惠伯,他生子獎。李獎,字道休,為北齊魏州尹、廣平侯,他生子壤。李壤為黃門郎,牛斌。李斌為散騎侍郎,襲樂平侯。李寶有七子:承、茂、輔、佐公、業、沖、仁宗。老大李承號姑臧。承,字伯業,為後魏滎陽太守、姑臧穆侯,他生有四子:韶、彥、虞、蕤。李韶,字元伯,為定州刺史,封姑臧文恭侯,他生有三子:(王興)、瑾、瓚。李瑾,字道瑜,為後魏通直散騎侍郎,文恭侯,他牛有二子:蓓之、行之。李菁之的兒子李蔓容,為北齊考功郎中,生有二子:元儉、武卿。李元儉生有五子:義(王壽)、義珙、義璋、義琛、義瑛。李義琛為工部侍郎。李武卿的兒子元德,為癭陶令,他生有三子:義炎、義罐、義(王進)。李義炎,唐高宗時為相。李行之,字義通,隋朝時曾為唐州下溠郡太守,封固始縣男,他生有二子:夷道、元道。李元道,為秦王學士、給事中、常州刺史,他生有二子:正基、雲將。李正基為太子合人,他的兒子李直,字景信,為給事中。李宣的兒子李成裕,為秘書監,他生子名揆。李揆,字端卿,肅宗、德宗兩朝為相,被時人稱為「唐第一人李揆」。李揆生有四子:興公、次公、幼公、佐公。李揆的弟弟名毖之。毖之的兒子上公,為秘書少監,生子景素。景素生蔚。李蔚,懿宗時為相,曾諫奉佛太過。李蔚有三子:李涯,為禮部侍郎;李洵,為福建觀察使;李說,字明(一作殷)澤。李元道次子云將,為尚書右丞,他生晏,晏生顏,顏生歸期,歸期生逢吉。李逢吉,字虛舟,唐憲宗時為相,他的兒子彥,字次仲,為後魏秦州刺史。李彥生二子:燮、爽。李爽,字明德(一作德明),生元相。元相五世孫乾升,為秦府戶曹參軍,他生水部郎中岑。李岑生二子:舟、丹,李舟為虔州刺史;李丹為豪州刺史。李岑弟李峰,為開州刺史。

丹陽房世系丹陽大房出自晉朝東莞太守李雍。李雍長子叫李倫,他的五世孫李文度,為西涼的安定太守,就在那時,他與族人一起人後魏,把家安在京兆山北(今屬河南省)。李文度生子李權,為後魏河、秦二州刺史,封杜縣公。李權的兒子崇義,為後周雍州大中正、五州刺史,封武康縣公。崇義的兒子李詮,在隋朝任趙郡太守,封臨汾襄公。李詮四世孫有四:端、靖、客師、正明。李靖,字藥師,太宗時為相,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廠平章事、司徒,封衛景武公,史稱他「兼資文武,出將人相」。李靖生二子:德謇、德獎。李德謇,為將作少監,封衛國公。李靖兄李端,字藥王,為梓州刺史,封永康公。李靖弟客師,為右武衛將軍,封丹陽郡公,年九十猶馳獵,人謂之烏賊。李客師孫令問,官至散騎常侍。李靖五世孫彥方,為鳳翔司錄參軍。李靖叔父傳(一作偉)節,為司隸州刺史,他的兒子乾佑,為唐朝刑部尚書。乾佑的兒子昭德,武后時為相。

在閩李氏的其他幾個支脈

李氏宗族人閩還有其他幾個支脈。李氏入閩,實際上不止李火德家族這一支。據《漳州府志》載:唐高宗時,泉、潮間蠻獠嘯亂,朝廷任命光州固始人陳政,掌管嶺南軍事,時有偏稗將領132員,隨之人閩,而這些將領之中,已有李氏。另據《燕樓派家譜》載:其先世唐時居燕京東角樓,宋元間,有李善浦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今屬福建泉州)。這就是李氏燕樓派,因做官而遷居福建,成為第三支入閩的李氏宗族。然而,更多史籍所載的,主要是李火德家族人閩。《崇正同人系譜·氏族篇》載:唐末,有宗室李孟,因避黃巢之亂,由長安遷到汴梁,繼遷福建寧化石壁鄉。台灣《李氏大族譜》載:唐江王李元祥之後李綱,南宋高宗時封相,為天下重望,他的孫子李珠遷住福建寧化。又載,景仙李氏自稱「宋邵武李綱之後,再三世而避泉州之安溪」。這幾則記載,實際都是說的李火德家族。因為前文已述李綱為77世,李孟為80世,李珠為81世,李火德為82世。所以,並不是李綱與李孟兩支李氏入閩,而是說的同一宗系,即李火德宗系入閩。只是上文所說的李元祥,據考,是唐宗室的另一支系(據說為唐高祖第二十子),他於唐貞觀十一年(637)皇封「閩越江王」,分派入閩時年僅10歲。在他35歲時(662),到福建省永安縣大湖鄉開基,珠公不屬於元祥之後裔,因而作為唐朝宗室的二支後裔,元祥與珠公先後入閩(唐、宋)實則兩回事。所以,一共有四支李氏宗族入閩。前述李珠在宋代遷住福建寧化後,生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遷居福建上杭。李火德生有三子,長子朝文(三一郎)這一房,傳至慶三郎,遷居福建永定,為湖坑開基祖,再傳至孝梓,分居福建平和,其後人仲宗分傳福建南靖;仲儀分傳福建晉江;仲信分傳福建詔安青龍山;仲文分傳福建同安兌山保;嘉龍分傳福建安溪仙景,並立為各地之開基祖,其後分傳廣西、江西等地。火德次子朝宗(三二郎)先移居福建長汀、連城,其後遷住廣東嘉應州梅縣、廣西等地。火德三子朝美(三三郎),仍住上杭,後人遷往廣東程鄉、梅縣、大埔和江西、浙江等地。據永舂縣《官林李氏七修族譜》載:李唐後裔江王李元祥封於閩越後,其後裔或居南安(今福建南安),或遷尤溪沙縣(今福建省內),至18世有一支派徙於永春縣(今福建省內)。而卜居官林鄉之時間,則遲至明太祖洪武初年,開基祖名祖友。官林鄉舊屬福建永春縣九十都,今名獅峰。族譜載,官林李氏子孫到台灣去的甚多,至民國十七年(1928)第七次修譜時,見載的赴台子孫已達二百人左右。綜上所述,李氏宗族入閩,以唐朝江王李元祥一支為最早,其次為李伯瑤一支,此後兩支則為宋時遷閩的李珠(包括李火德之裔)及元代李善浦的一支。四支李氏宗族入閩,標誌著李氏宗族已大規模地深入沿海。福建,這個在李氏宗族遷徙史上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地區,在明。清時期已成為李氏宗族向海外遷徙的基地,大凡今天居台灣及東南亞,甚至遠至大洋彼岸的李姓家族,多是當年由福建遷入。尋根問祖,飲水思源,福建把海內外的李姓子孫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高山大河、風波險阻都隔不斷他們同宗同源的相思之情。

海外李姓

李姓在海外的布局涉及到十幾個國家,每30個人中就有一個姓李的。據台灣《李氏源流》及大宗祠《李氏史記》等有關資料記載,李氏在海外的分布極廣,涉及到亞洲、美洲、歐洲等十幾個國家,初步統計,這些國家是:美國各埠、泰國、菲律賓、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朝鮮,歐洲各國、加拿大各地。當然,還有一些國家沒有統計進去。但僅從上述各國來看,李姓在這些國家中都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統計說,海外每3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姓李的。以上可見李姓在海外的人數之多、分布之廣、作用之大。另據台灣《李氏源流通訊錄》所載,世界各國擁有「宗親會」、「親睦會」、「隴西堂」、「隴西公所」、「宗親總會」等74處李氏宗族組織。王泉根《華夏姓名面面觀》專門談到宗族組織的問題。其中說:「所謂宗親會,就是集合同姓人士,不論親疏,不分派別,建立宗祠,共祀其受姓之始祖,用以聯絡同宗感情。早期的宗親會稱為『食祖公會』,其宗旨是宏揚祖德,敦睦友誼,團結互助,以發揚民族精神;其活動包括建祠,祭祀,修譜,獎學,以及舉辦各種慈善事業、公共福利事業等。」這裡把宗親會的作用及任務,作了概括性的闡述。現台北市的「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是現今李氏宗族中規模最大,組織設置最完整的世界性的李氏宗族組織。它正式成立於1973年3月15日,在此之前進行了認真的籌備,先由發起人李石會、李嗣聰、李品仙、李宗黃、李建興、李朴生、李英、李峻峰、李鴻儒、李雅仙、李繼淵、李儒聰、李普同。李丙心、李開忠、李潔、李士賢、李寶淦等,在台北市中山南路13號召開"世界李氏宗親懇親大會。發起人會議,從而產生了籌備委員會。經過一段積極的籌備工作,於1971年10月29日召開國內外宗親懇親大會,會址設在台北市南京東路309號李氏宗祠。會議召開之時,有22個國家、地區,77個宗親團體及600餘位宗親出席大會,真是盛況空前。會議通過了各種議事規程,並通過了《世界李氏宗親懇親大會組織章程》及《世界李氏宗親聯合總會組織章程》。這個命名為「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的世界性李姓宗族組織,終於宣告成立。除了台北的「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外,還有不少李氏宗族組織分布於世界各地,他們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共同傳統,在思祖尋根的共同精神之下而建立。世界各國李氏,通過各個李姓宗親組織把李氏宗族的榮耀昭顯於世,把李氏宗族的門風發揚光大。每個李姓後裔,無論他走到世界的哪一國,他都能尋找到自己的血緣裔親,沉浸於同宗同源的親情之中。

趙郡李氏

趙郡位於今河北趙縣。趙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戰國名將李牧,他曾率兵兩次擊敗秦國。趙郡,其初建置於後魏,此後各朝有沿置,其治在今河北之趙縣。趙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曇的次子璣。璣,字伯衡,在戰國末,拜為秦國太傅,功名顯著。璣有三子:雲、牧、齊。老二李牧為當時趙國的國相,被封為武安君。從他開始,把家定居在趙郡。當時七雄之一的趙國,其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及河南省黃河以北之地,今河北之趙縣正屬於當時趙國境內。趙郡李氏的邕祖李牧,是一個十分卓越的人物。作為趙相,他足智多謀,治國有方,又長於用兵,抵匈奴,打東胡,屢有戰功,甚得軍心。曾於公元244年,率軍伐燕,使秦國不敢輕易侵伐趙國。公元233年、234年,李牧兩次擊敗秦軍。秦國懼怕李牧,就收買趙王嬖臣郭開,誣李牧造反,趙王優柔寡斷,聽信讒言,終於在公元248年殺害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始皇的大將王翦立刻率大軍消滅了趙國。可見李牧在趙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李牧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之前,在河北開創了趙郡李氏之族,因而河北李氏歷來人口眾多。其後世子孫支庶繁多,現以其繁衍的大致情形,敘述如下。在秦末漢初,趙郡李氏向河南和江南發展。廣武君李左車出有三子:李常、李伯、李遐,這三兄弟為趙郡李氏第四代,此時已經是漢高祖一統天下時。老三李遐,字伯友,是漢朝的涿郡守,生了四子:李岳、李德、李文、李班。老大李岳,字長卿,官拜諫議大夫。李岳之了李秉義,字世范,當上了穎川太守。穎川在念河南境內,出於任職之便,李秉義把家搬到了潁川,從而,使原來在河北的趙郡李氏,分出一支到了河南,成為河南趙郡李氏的開端。穎川的趙郡李氏自其開基始祖李秉義之後,不斷發展。李秉義有三子:李翼、李協、李敏,老三李敏官至五大夫將軍,他又生有三子:李謨、李道、李朗。李謨,字道謀,為臨淮太守,有哆華、旭三子。老大李哆,字子讓,官至上黨太守,其子李護,官至酒泉太守。李護生有三子:武、昭、奮。老大李武,字昭先,曾任書郡太守、太常卿,他生有四子:贊、修、奕、龍。老二李候船,字伯游,為後漢的太尉,又生有四子:李諒、李叔、李訓、李季。老大李諒,字世益,是後漢時趙國相,其子李膺,字元禮,為東漢大臣,其品行高雅,被稱為「天下楷模」,先後任青州刺史、度遼將軍、河南尹,官至司隸校尉,因謀誅宦官事敗,而死於獄中。李膺有三子:壤、瓚、瑾。老三李瑾為東平相,後來為避難復居於趙。李瑾生有李志、李恢、李宣三子。老二李恢又生四子:定、壹、獎、碩。老大李定,在曹魏時任水衡都尉、漁陽太守等職。李定有李伯括和李機叔二子,李機叔先後任太學博士、臨江及樂安二郡太守,他有五子:群、壤、密、楷、越。李楷,字雄方,在晉朝先後任司農丞、治書侍御史。時趙王倫自稱皇帝,引起宗室諸王的兵討,戰亂空前。李楷為避戰亂,帶領全家,渡過長江,徙居於浙江的常山。於是,趙郡李氏的一支又擴展到了長江以南,李楷便是江南的趙郡李氏之開基始祖。趙郡李氏的南遷始祖李楷,生有五子:李輯、李晃、李芬、李勁、李睿,這五個兒子形成三大房系,從而使江南的趙郡李氏分而成三流,即南祖房、西祖房、東祖房。

福建寧化石壁:客家南遷的中轉站

福建寧化石壁本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它在隴西李氏的遷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寧化石壁,地處閩西粵東邊界,它作為客家人的大本營,是在唐宋之間形成的。今天散佈於福建、廣東、台灣及海外各地區的各姓氏,他們的族譜中所記載的有一個十分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這些不同姓氏的祖先,幾乎都是從寧化石壁村搬遷出來的。有人認為:客家先民自永嘉南渡(307)後已在贛南安居樂業了十幾二十代人,到了唐末,規模宏大的黃巢起義(875),使贛南成了兵戎相見的戰場……據著名客家史學者羅香林教授分析:戰亂居江西以虔、信兩外偽最甚,在福建則以建州、福州為甚。閩西的寧化,正處建、信諸州之南,虔外,之東,未受兵禍,故成了當時避禍樂土,於是贛南的客家先民紛紛從石城過大畚橋,翻越嶺隘,進入寧化石壁村,在此休整一段時間後,再散布閩西各地或從永定、上杭遷往粵東。「小小石壁村,子民近半億」。石壁村成了閩西粵東客家的搖籃和繼續遠遷的中轉站。李珠的子孫們是從寧化石壁向外遠遷的眾多姓氏中的一支李姓大軍。李氏宗族的南遷

南方李氏宗族主要是唐末農民戰爭之後南遷的李唐宗室子弟。自唐朝中後期以來,先有安史之亂,後又有黃巢起義,再遭唐朝亡國,唐朝宗室不斷流亡。其流亡方向,主要是渡江而南,既而遍布全國。李氏宗族向南方的流動,在元、明、清三朝,明顯地以江西、福建、廣東、浙江四省為主要流向。而明末清初,則主要表現為由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向台灣和東南亞的流向。在今天南方李氏宗族的族譜中,都共同記載著一個南渡的始祖--李火德。

南渡的唐室宗系歸宿在福建邵武。宋著名抗金良將李綱便是邵武李氏的一員。隴西李氏人閩始祖,是大唐宗室的後裔。根據《大唐帝國族譜》記載,李氏後裔是在宋代傳到福建的,而實際上早在唐朝武后之亂時,就有唐宗室為避難人閩的。據載,至宋朝,隴西李氏家族出了一位偉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綱。據考,李綱的祖上是唐朝宗室,從隴西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貞算起,至李綱為77世。從李綱上溯至唐朝,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即唐高宗。李治為隴西李氏的58世,也就是說,李綱與李治之間相隔20世。李綱,字伯紀,生於宋神宗元豐六年癸亥歲(1083)。《宋史·李綱傳》載,李綱籍貫是邵武人,即今福建邵武。那麼,李綱的祖先是什麼時候遷居福建邵武的呢?翻開今福建上杭、連城、武平等地的李氏宗譜,其氏族譜繫世代井然,上溯隴西李氏之始,下訖火德公,每世記功詳盡。現依福建上杭李氏火德公總祠李氏史記編輯小組所編撰的《李氏史記》,將隴西李氏入閩的情形介紹如下:

推薦閱讀:

川普家族星盤探密
[轉] 宋氏家族(1) [圖片]
本人27歲男,是同性戀,家裡一直催婚,家族是比較封建思想,該怎麼辦,現在不敢回家?
柯林頓VS奧巴馬:兩個家族的戰爭
中國最強時代有一個最牛家族,父親、母親、兄弟都換著當皇帝

TAG:家族 | 分布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