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論 | 建築】(五)遠古巨構:阿蒙神廟
阿蒙神是底比斯(Thebes)的地方神祇。
那時底比斯還是尼羅河東岸一個不起眼的小鎮,
而今天這周圍的區域被卡爾納克神廟(Karnak)佔據著。
第十一王朝起源於赫門泰特(Hermonthite)州(或者可能就在底比斯本地)的一個家族,
他們將神廟用雕像裝飾起來。
阿蒙的名字被複合進了第十二王朝創建者的名字Amenemhe中,
後來這個名字又被他的三個繼承人所繼承。
中王國時期的幾位國王也採用了相同的名字。
當底比斯的第十七王朝趕走了希克索人(Hyksos),
阿蒙作為皇家城市的神祇被重新突顯出來。
然而,直到第十八王朝的統治者們把他們勝利的軍隊
從各個方向開往邊境的時候,
阿蒙才開始成為埃及普遍承認的神,
排擠著埃及的其他神祇,
甚至走出埃及成為宇宙之神。
法老們把自己的一切勝利都歸功於阿蒙,
並在阿蒙的神廟上耗費著財富和勞力。
阿蒙被描繪為人形,
頭戴一個頭箍,
由頭箍上筆直伸出兩根平行羽飾(這可能象徵著鷹的尾羽)。
阿蒙有兩種常見的形象:
一種是坐在王座中;另一種是站著,手持一根鞭子,
很像Coptos和Chemmis(Akhmim)的神祇敏(Min)。
後者可能是他的原始形象,生育之神。
國王在他面前隆重地耕耘將要播種的土地或收割成熟的穀物。
他的配偶有時被稱作埃莫奈特(Amaunet,Amon阿蒙的陰性詞),
但通常稱作穆特(Mut);
她長著人類的頭,頭戴上、下埃及的雙冠(double crown),
他們的兒子是孔斯(Chons)。
陽神拉(Ra)的名字有時會與阿蒙的名字結合起來,
特別是在他作為「眾神之王」的時候。
在埃及,天堂的統治權屬於太陽神,
而阿蒙就是最高神,
因此從邏輯上說,
阿蒙就是拉,
阿蒙被稱作「王座與兩陸之王」,
或者更驕傲地稱作「眾神之王」。
古埃及人主要信奉太陽神阿蒙,
在首都底比斯為阿蒙神建造了盧克索神廟和卡爾納克神廟。
阿蒙神廟阿蒙神廟(The Amun Temple of Karnak)
位於盧克索鎮北4公里處,
是卡爾納克神廟(Karnak)的主體部分。
許多遊客都把阿蒙神廟當作卡爾納克神廟的全部,
其實卡爾納克神廟共有三部分
供奉太陽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廟,
供奉阿蒙妻子戰爭女神穆特(Mut)的神廟,
以及孟修神廟,兩旁滿是獅身人面像的甬道則直通盧克索神廟。
阿蒙神廟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
始建於三千多年前的十七王朝,
在此後的一千三百多年不斷增修擴建,
共有十座巍峨的門樓、三座雄偉的大殿。
阿蒙神廟的石柱大廳(如圖)最為著名,
內有134根要6個人才能抱的巨柱,每根21米,
頂上據說能站百來個人。
這些石柱歷經三千多年無一傾倒,
令人讚歎。
廟內的柱壁和牆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鮮艷的彩繪,
它們記載著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和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此外,廟內還有聞名遐邇的方尖碑和法老及后妃們的塑像。
神廟內部的聖地放置著聖船,
外面有一個聖湖,祭司在行禮之前先在聖水中洗滌。
聖湖旁有一座倒下的方尖碑和金龜子形狀的雕刻,
據說未婚女子繞金龜子雕塑跑上七圈,
很快就會出嫁了。
卡納克神廟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
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
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佔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
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
那裡另有一座阿蒙神廟。
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
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
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
這裡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歷史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
至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
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續有增修。
到新王國末期,
它已擁有10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1座門樓),
各座門樓又有相應的柱廳或庭院。
全廟平面略呈梯形,
主殿按東西軸向布置,
先後重疊門樓6座,
又從中心向南分支,
另列門樓4座。
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
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柯恩斯神和阿蒙之妻穆特神的廟宇。
沿革
在眾多柱廳中,
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
拉美西斯一世、
謝提一世
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
鼎力修造,
面積達103米×51.8米,
共有134根圓形巨柱,
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徑5米,
柱頂呈蓮花狀,
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石柱。
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
既表現宗教內容,
又歌頌國王業績,
並附有銘文。
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迹。
神聖的神廟柱廳埃及卡納克神廟柱廳(公元前14世紀~前13世紀),
古埃及人由於崇奉阿蒙神,
所以,各地為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
位於今開羅南面約六百多公里的卡納克阿蒙神廟,
便是其中最著名的。
阿蒙神廟佔地24.28公頃,
由許多部分所組成。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廳。
該廳長366米,寬11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
有六道大廳,134根石柱,分成16排。
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
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
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
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
在柱頂的柱帽處,
可以安穩地坐下近百人,
其建築尺度之大,實屬罕見。站在大廳中央,
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
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
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
雖然由於年代的久遠,
致使神廟已破敗不堪,
然而,透過那僅存的部分,
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和想像到卡納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
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前1303年~前1213年)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279年~前1213年在位),
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法老塞提一世之子。
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
以恢復埃及對巴勒斯坦的統治。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強大的國王,
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
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
頭頂著這些光環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
在位約67年(統治時間1279 BC~1213 BC),
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這些盛譽。
敵人懼怕他,臣民愛戴他,神靈保佑他。
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
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7年,有8個皇后,
嬪妃不計其數;大約有100個兒女,
其中12個有合法繼承權的兒子都早他逝世;
在當時古埃及人平均壽命僅有40多歲的情況下,
他活到90多歲高齡;
喜歡將自己的經歷誇耀後雕刻在建築物上,
時刻不忘將自己神化了的雕像矗立在埃及各地,
並且與神並列在一起。
卡迭什之戰使它成為臣民心目中百戰百勝的將軍;
他施展外交才能與赫梯人簽訂合約;
作為古埃及極富盛名的建築家,
他為世人留住時代的輝煌。
這些傳奇經歷和鮮明的個性,
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被歷史學家譽為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方尖碑著名的方尖碑
眼前的這座方尖碑是
世界上第一位女王、
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
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
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
也是現在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
是開創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一代盛世的
圖特莫斯一世法老的女兒,
圖特莫斯二世法老的同父異母妹妹兼王后,
圖特莫斯三世法老的姑姑、嫡母和岳母。
女王自幼志向遠大,秉性剛強,
立志要當全埃及的最高統治者,
在輔佐丈夫圖特莫斯二世法老執政期間,
即熱衷朝政,覬覦國家統治權力。
當二世去世以後,
迫於女子不能當法老的世俗壓力,
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
年僅9歲的圖特莫斯三世當了法老。
無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
當年事稍長,
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動。
女王於心不甘,
於是廢黜三世並把他趕到卡爾納克神廟裡來當了一名普通祭司,
自己這才加冕登極。
為了應天順人,
女王花了7個月的時間從阿斯旺採下石料
製成當時全埃及最大最高的兩座方尖碑,
沿尼羅河長途運輸150公里,
立在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聖的神廟裡,
獻給太陽神阿蒙,
並在碑上刻下銘文稱自己為阿蒙神的女兒和兒子,
以此證明自己承繼大統的合法性。
感謝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使得我們在3400多年以後,
還能夠讀得到方尖碑上的銘文:
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大方尖碑,它們的表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
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讓我統治黑土地和紅土地,作為一種獎賞,在整個土地上沒有人反對我。所有異國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將天的邊際作為我的疆界,太陽環繞的一切都為我勞作。他將這一切給予他親生的人,他知道我將為他統治這一切。我確實是他的女兒,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從我父親那裡得到的賞賜就是生命、永恆和統治,在萬物的荷魯斯王座上,象拉神一樣長久。
自古以來,人類歷史總是不乏戲劇性的場面。
22年後,被女王貶到神廟裡當祭司的圖特莫斯三世依賴神廟祭司集團的勢力,
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王位。
三世痛恨女王廢黜自己,
在全國範圍內對女王進行了全面的清算,
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統統抹掉,
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築統統毀掉。
極其有意思的是,
圖特莫斯三世沒有摧毀女王在尼羅河西岸為自己建造的神殿,
也沒有推倒女王在這裡建造的兩座方尖碑,
而是砌起高牆把它們遮擋了起來,
只在最頂端留下了4米高的一段,
上面刻的是歌頌阿蒙神的文字。
結果是,高牆的遮擋反而更好地保護了女王的方尖碑,
當後來高牆倒了以後,人們發現,
女王的方尖碑沒有風化,沒有破壞,幾乎完好無損,
而且在頂端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當時高牆遮擋的印記。
只是另外一座方尖碑已經斷裂,
倒在神廟裡的角落裡,
無言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充滿愛恨情仇的歷史。
盧克索神廟盧克索神廟,
埃及中南部城市,
坐落在開羅以南670多公里處的上埃及尼羅河畔,
位於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
歷史
盧克索神廟(LuxorAmonTemple)證明了盧克索輝煌過去。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個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諾菲斯三世為祭奉太陽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兒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後期,又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形成現今留存下來的規模。
在盧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卡爾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殘存的古代最偉大的神廟群,這條排列著獅身羊頭像的公羊大道,是進入卡爾納克神廟的必經之路。
通過公羊大道,是一座宏偉城門,門前立著八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雕,他的兩腿之間鐫刻著王后的雕像,一大一小,和諧地融為一體。面積為6000平方米的石柱大廳,共排列著134根巨大石柱,中間的兩排柱子最為粗大,重達12噸。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埃及的歷代國王和權貴在此大興土木,建造了宮殿和神廟,據說,這段建造時期堪稱埃及建築藝術的高峰,神廟將埃及人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點,而盧克索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就是宮殿之城。
太陽與尼羅河代表著埃及這個古老民族對生與死的全部思考,尼羅河給予了他們生命的源泉,也孕育了世代不衰的燦爛文明。
隨著千年歲月的流逝,盧克索大多數宏偉的建築已經破敗淹沒,當年被視為太陽升起的東方——尼羅河東岸「活人城」的宮殿群,如今只剩下卡爾納克和盧克索兩座神廟,而河西——太陽歸宿之處的「死人城」,祭祀亡靈的神廟所剩無幾,大多數的陵墓被偷盜一空,但這裡劫後餘生的許多古迹,仍使盧克索以「埃及歷史博物館」的美譽而名揚天下。
阿頓神廟
在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時曾出過一個與眾不同的叛逆法老埃赫那頓。他可能是因為與阿蒙神廟祭司集團矛盾尖銳,在位時競以強制手段在全國禁止崇拜阿蒙神,下令以阿頓神代替阿蒙神。
阿頓神的形象是一個太陽圓盤,放射出帶有許多人手的光芒。一時間阿蒙神廟被關閉,他就以在露天建造的高台來代替神廟,讓人們在陽光下進行祭拜活動。但在他死後埃及又恢復了對阿蒙神的崇拜,底比斯的神廟又開始香火旺盛,頌歌不絕。
我是Sujay Wu
一個學英語專業卻妄想成為「下一個馬雲」的
蹩腳設計師
只為圓夢
考
研
設計史論資料冊
推薦閱讀:
※【盤點】北京朝內81號降租金,有哪些傳說中的「凶宅」?
※軟體SU:基本工具介紹(二)
※走讀杭州丨探秘江南第一鉅賈豪宅,解讀杭州最豪華私家園林及其背後的商業奧秘
※如何打造《紀念碑谷》的建築奇觀?
※【木種故事】橡木 | 名貴紅酒為何使用橡木桶?歐美人為何偏愛橡木地板?勞斯萊斯內飾也離不開橡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