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篆刻簡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篆刻藝術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一批在民國時期有影響的篆刻名家進入了新中國。如沙孟海、朱復戡、錢瘦鐵、鄧散木、陳巨來、諸樂三、來楚生、韓登安、謝梅奴、陳大羽、頓立夫、羅福頤、單曉天、錢君匋、方去疾等,這是新中國成立第一代篆刻名家。由於「文革」十年浩劫,使篆刻藝術的 發展停滯不前,一批篆刻家相繼去逝。
也有一批篆刻家劫後餘生,對八十年代初篆刻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如沙孟海、朱復戡、諸樂三、羅福頤、頓立夫、方去疾、錢君匋、陳大羽、劉江等。到了八十年代末篆刻藝術出現繁榮活躍的景象。名家輩出,如韓天韓、石開、王鏞、陳茗屋、熊伯齊、李剛田、童衍方、黃惇、林健、劉一聞、崔志強等,成為新中國第二代篆刻藝術名家。
有了這一批中青年的崛起,全國掀起了「篆刻熱」,據《中國印學年鑒》(西泠印社出版)統計,僅1986年至1992年的5年間,全國性篆刻展共65次,國際性篆刻展55次,地區性展覽達330多次。其繁榮景象及盛況可見一斑。
篆刻藝術教育由過去的師承關係,到院校招收篆刻藝術專業。如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南京藝院、復旦大學、無錫藝專等。
(1)錢瘦鐵
錢瘦鐵(1897-1967),名厓,字叔厓,江蘇無錫人,篆刻得吳昌碩親授,蒼勁拙樸,險峻奇崛。與苦鐵(吳昌碩)、冰鐵(王大炘)同譽「江南三鐵」,有《瘦鐵印存》行世。
(2)鄧散木
鄧散木(1898-1963)號糞翁,別號鈍鐵、老鐵,自署一足。楚狂人、無外居士、山人居士。篆刻由浙派入,力追秦漢璽印,早歲得李肅之發矇,壯年師事趙古泥。復從封泥、陶文、瓦甓文字汲取營養,章法多變,印風雄奇朴茂,對當代印壇影響較大。著有《篆刻學》。
(3)沙孟海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別署石荒、沙村、蘭沙。浙江鄞縣人。早年從馮君木學習古文,篆刻師趙時棡,1925年師事吳昌碩,對金石、文字學頗有研究。他的篆刻以秦漢為本,取古璽之法,參以秦權量詔版的瘦硬與明清流派印的清穆穩健相結合,印風雄強奇崛,曾任西泠印社社長。著有《印學概論》、《印學史》、《蘭沙館印式》、《沙村印話》、《近三百年的書學》等。
(4)來楚生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勛,字鳧,又字初生,號負翁、然犀、一支、非葉等,浙江蕭山人。寓居上海,書畫印皆精,他的篆刻以雄厚的古璽漢印為基礎,輔以對晚清流派印及吳昌碩的篆刻研究較深。能融會貫通,自出機杼,乍看似粗頭亂服,實則美不勝收。刀法多變,不拘小節,通過破殘斑駁來表現古樸渾厚,開一代印風。其肖形印得漢畫像之堂奧,多作佛像,大都粗獷洗鍊,突出意和神。行草印款施刀如運筆。有《來楚生印存》、《然犀室肖形印印存》、《來楚生印譜》行世。
(5)陳巨來
陳巨來(1904-1984),名斝,號縞齋、又號安持,別署安持老人,浙江平湖人。刻印以工細精緻雅潔而著稱。初從陶惕若,旋入趙叔孺門下。早歲對程邃、汪關、巴慰祖的印下過功夫,後致力古璽和秦、漢印,尤以元朱文儘力最多。印文娟美,分朱布白規矩工穩,用刀勁拔而極盡細緻。趙叔孺譽之為:「篆書醇雅,刻印渾厚,圓朱文為近代第一」。一生治印不下三萬方。國內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收藏印多出其手。他的印章清雅明快,秀挺綽約,流轉圓美,婀娜多姿。70年代以後,凡作圓朱文印者,莫不以陳氏為楷模,上海印壇尤為顯著。著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話》、《安持精舍印冣》等。
(6)韓登安
韓登安(1905-1976),原名競,字仲錚,別署耿齋,浙江蕭山人。少年時受其庭訓,熟習《說文解字》,1930年拜王福廠為師,篆刻由徐三庚一路入手,後專攻浙派,汲取秦漢古印及明清各家,搏眾家之長,法度嚴謹,典雅工穩,細朱文印,人稱絕藝。
(7)羅福頤
羅福頤(1905-1981),字子期,又署紫溪、梓溪,浙江上虞人,為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之子,少得家學,18歲出版《古璽漢印文字征》,他的篆刻宗秦漢璽印,風貌挺秀有致,典雅古樸,工整而不板滯,著有《漢印文字征》、《古璽文編》、《古璽彙編》、《古璽印概論》。
(8)錢君匋
錢君匋(1906-1998)原名瑭,號豫堂,別署冰壺、冰壺詞客。浙江桐鄉人。擅書畫、篆刻、文學、音樂、書籍裝幀,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篆刻曾師從趙叔孺,以秦漢為宗兼師清末諸家,善作巨印。刀法爽利,筆勢酣美,印風得力商周青銅器,古樸典雅。邊款真、草、篆、隸兼備,喜作長款,其狂草邊款,刀味、筆味並存,獨具面目。曾為西泠印社副社長。有《錢君匋印存》、《錢君匋篆刻選》、《錢君匋刻書畫家印譜》、《中國璽印源流》(合作)、《長征印譜》、《魯迅印譜》行世。
推薦閱讀:
※聶錦芳 | 當代中國主要的哲學思潮及其社會效應
※【獨家首發】「巾幗印人」——當代女性篆刻家20強
※盤點當代中國所謂的大師們的騙財騙色迷信活動
※當代固齋山水手卷
※【任強:中國法傳統在當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