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角:互聯網語境下兩代人的溝通無能 | 七夕話題

編者按:今天是七夕,或許財記君想跟大家聊聊愛情和婚姻這個話題,說起婚姻,就不得不提相親角:北京中山公園、上海人民廣場、深圳蓮花山......都是有名兒的相親好去處。然而,父母們樂此不疲、為子女婚姻而戰的相親角,卻被媒體和網路貼上「催婚」、「瞎操心」、「只問物質,不問愛情」等不良標籤,當父母把兒女們的照片、身高、三圍、房產、戶口、學位等資料貼在樹上任人觀看挑選和檢閱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同樣是煎熬和難過的。《透明人》這個節目則通過一種並不溫和的方式,使人們對相親這個備受爭議的活動,實現智性的,而不是道德上的理解,並指出,幫子女相親是「沒有自我卻要容忍子女突然有了自我」的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需要。如題——互聯網語境下兩代人的溝通無能,幾乎都濃縮在相親角,文末有視頻,推薦你看一看,財記君祝每一個用心生活的人能夠家庭和睦、婚姻幸福。

文|吳懟懟,原載於吳懟懟(微信號esnql520),原題《《透明人》:互聯網語境下兩代人的溝通無能,幾乎都濃縮在相親角》

人民廣場相親角,已經成為上海新的風景線,全國各地也有各式各樣的相親角。可以說,這裡匯聚了兩代人的情緒,同時也是一個傳統與現代衝突最激烈的地方。

「催婚」,「瞎操心」,「只問物質,不問愛情」,這些是媒體、網路加諸於「相親角」的標籤。而反「相親角」,尤其是反對父母擅自到相親角幫自己相親,則是年輕人的「政治正確」。有人反的是相親角「買賣人口」、物化一切,有人反的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老舊思想。

就彷彿,父母開出的條件、提出的問題,我們自己一點都不想要、不想問,彷彿大齡未婚青年自己就真的一點不著急、不擔心。

自我定性是先鋒前衛的《透明人》,他們最新一期把視線投向了「相親角」里的爸媽。從奇葩說里走出來的辯手姜思達,在這一期節目里,採訪了三位為子女相親的老人家。但這期節目看起來很不「奇葩說」,姜思達的表現,顯得很不「姜思達」。

父母在代替子女「接受審閱」

在節目開始時,姜思達說:「沒人想接受審閱,而大爺大媽把自己的孩子拿出去接受審閱,他們舒服嗎?」

實際上,在「相親角」的真實戰場上,在把我們拿出去接受審閱之前,爸媽得首先把他們自己拿出去,「接受審閱」。

相親角的一條基本邏輯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根據一項對人民廣場的調查,爸媽們的第一策略是「遠觀」,「觀」的不是紙牌上的年輕人,而是舉著牌子的父母。「首因效應」疊加「暈輪效應」,相親角里,為人父母的氣質舉止特別重要。

「接受審閱」這個動賓短語本身就帶有位階之差,你是台下努力展示自己的士兵,迎接一個個來自高台的目光,他們則試圖極力揪出你的短處。父母,就代替子女承擔了這樣一件事情。

《透明人》節目里,第一位接受姜思達採訪的東北阿姨,跑了好幾個城市給兒子找結婚對象。「女方家長過來第一句就問,買房了沒,我說沒,那沒買往一邊兒吧。」

「那沒買往一邊吧」,想像坐在那塊紙牌前的是我們自己,有點受不住吧?

除了接受審閱,父母還代替我們問了一些難以啟齒又不可不知的事情。知乎上貼出了很多相親角的奇葩要求:

「處女優先」

「無房勿擾」

「不考慮非滬人士」

還有很多常見問題:

「房子在哪個區呀?「

「車子幾萬買的?「

「小姑娘以前談過幾個朋友呀?「

「處女」這種要求先不說,就說房子、車子、戶籍,我們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是真的不在乎的?

婚姻觀、戀愛觀一定會有代際差異,比如「處女」這件事。但這種差異能有多大呢?能夠超越婚姻制度的本質嗎?要知道,「婚前財產公證」可是2000年以後才有的。

據傳馬克思對婚姻有一個比喻:「婚姻就是變相的賣淫嫖娼」。在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都被異化為財產和生育的工具,只是不同時代下異化程度與性別之間的關係有所差異。

爸媽問的問題也許過於直截了當,但我們自己也確實想知道,因為需要知道。只是當有爸媽幫我們開口,我們就可以說自己其實並不在乎這些了。做子女的有一個口頭禪——「您凈瞎操心」,但當爸媽真的不再操心的時候,我們自己就開始慌了。這是作為子女的「偽善」。

爸媽代替子女接受審閱,問出那些難以啟齒又不得不問的問題,最後,又被站在道德高地的我們嗤之以鼻,說媽,我要的是愛情。

沒有比「相親角」相親更好的方式嗎?

當然,「相親角」作為一種男女交友形式確實有些落伍,效率太低。爸媽在相親角轉悠一個月,就那麼一圈人,我們早就微信陌陌「約」人無數了,世紀佳緣上的信息量還能不如中山公園嗎?

這是由於技術迭代導致的代際信息獲取能力的差異。另一個更重要的差異是,跟在婚戀網站上註冊相比,我們會覺得在相親角掛牌更丟人。

相親角跟婚戀網站都是一個信息資源平台,差異在於前者發生在一個實體空間,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後者發生在一個虛擬空間,這造成二者在「用戶體驗」上的差別很大。

首先,婚戀網站不要求雙方同時在場。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必看到每個「對方」在瀏覽我們求偶信息時的表情、反應,一旦有覺得我們還不錯的,自然會收到系統的反饋。被「審閱」後的負面評價被技術機制自動過濾了。這也同時避免了我們的某些要求傷害到對方。

而相親角里,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會通過父母這一對中間人傳遞過來,(儘管有時候他們不是故意的)。

其次,使用互聯網相親,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更私密,不必被周圍的人觀看、評價。

「相親角」作為一個公共實體空間,則會被無數「他者」觀看,比如你家對門和樓下的鄰居,比如跟爸媽一塊打牌的大爺大媽,由此,你努力維持的「不是找不著,是我不想找」,這個姿態就不成立了。

「相親角」相親對自尊心的傷害確實更直接,而且還容易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父母會在相親陣容的對比中,對自己的子女進行再評價,就像小時候開家長會,一旦這個評價是負向的,互相之間就會產生怨懟——我們埋怨爸媽不夠有錢,爸媽埋怨我們不夠優秀。但是心裏面,我們怨懟的確實是爸媽,而爸媽怨懟的,卻是他們自己。

《奇葩說》的辯題經常瞄準一些「中國特色」人際情境,黃執中在其中一期節目里提到,說中國人不喜歡把自己的內心全部表達出來,而且越是面對親近的人,越是如此。也許他們嘴上說的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心裡說的卻是「爸媽沒買上房子對不住你」。

幫子女相親是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需要

《透明人》的製片人兼主持人姜思達是《奇葩說》殺出來的黑馬,他看似蠻不講理、傲嬌任性,言辭之間卻透露著一種對人情、人性的通透。

第四季《奇葩說》有一個主題,「該不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馬薇薇有幾句話觸動了不少人:

「我們的父母是怎樣一代人?他們講究的是集體主義,為他人犧牲了一輩子,他們沒有自我,卻要容忍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了自我。」

對於爸媽那一代人來說,生活就是工作和孩子,活了五六十年,他們的生活里不會再突然多出一個「自我」來。退休之後,「工作」沒了,「孩子」就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全部意義和價值。

要知道,自我價值感往往就來源於一廂情願式的付出,父母唯一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這聽起來很道德綁架,我們並沒有要求甚至並不需要父母這般付出,但道德綁架之所以叫道德綁架,就是因為你不接受綁架,就必然會傷害到愛你的人。

在這期節目的結尾,大屏幕上出現了很多姜思達式金句:

「婚姻,是我們想聊又怕聊,又不想被別人聊的」

「父母,是我們想親近又排斥,總是希望他們有忙就幫,沒事別煩的」

——他依然能用最易懂的語言,一擊擊破我們每個人的假面。

在各種都市雞湯的滋養下,我們彷彿都越來越相信不結婚生子也能幸福一生,「孤獨是一種修養」、「在單身中做更好的自己」,他們這麼說,我們也就信了。

有人說,李銀河老師都在《奇葩大會》上論證了「婚姻制度終將消亡」,但李老師說的是一種趨向,這個命題無法計算出在今天、當下的中國,拒絕結婚生子的人一生會面臨多少困境。

記得李銀河提到的一個原因是,婚姻制度要求從一而終,這與人性情感的流動性相悖。我不知道李老師是如何定義這種流動性的,但從經驗層面,從每個人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人類情感是不是也有對相對穩定性的渴求呢?

社會學家可以從宏觀角度論證婚姻制度終將消亡或必不可少,但是在具體時空下的個人,真的,局限性太大了。我不知道如何讓我媽相信不結婚生子也能幸福一生,連讓我自己對這一點的信任都是間歇性的。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我們也不過是在自己的固執里,自以為開放地狹隘著。每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有一種理想的愛情,也都有一種理想的自由,我們能做的只是懷揣著這些信念,基於周圍的一切,做出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決定。

達成一種智性的,而不是道德上的理解

這期節目最後,姜思達希望大家借這期節目,跟父母嘗試著聊聊婚戀這事,有點像地方電視台的生活類節目,非常不「奇葩說」,非常不姜思達。

但就是這種形象反差,再加上整期節目所呈現的內容,這個如此俗套的建議擲地有聲,不再是一句無關痛癢的結束語。

其實從這期節目最開始,姜思達就一改《奇葩說》中的人設,鋒芒全數收斂,他坐在路邊,抱著舊紙板寫自己的相親條件,「我就想按照他們的方式來」,從不忌諱高調的姜思達竟然囑咐節目組「低調點低調點,全程低調」。

事實上,一直看《奇葩說》的觀眾,會發現每每話題觸及到父母,姜思達都會變得柔和。

這也是為什麼姜思達的犀利任性,不會惹人厭煩,反而很吸粉。他的任性從來不是無知地孩子氣,而是在認識和理解一切之後,所做出的選擇,這個選擇里有他堅持自我的部分,也有他妥協的部分。

這種智性的「作」,就很惹人愛。

算上「相親角」,《透明人》到現在共上線七期,受訪對象包括:TF Boys土豪粉絲、鹿晗經紀人、王者榮耀大賽冠軍、Sunshine少女組合、網紅製作公司、貴族禮儀培訓師以及相親角里的爸媽。

他們的第一個共同點,都是大眾日常吐槽的對象。節目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在大眾面前變得「透明」,看看我們的槽點到底是不是那麼回事。而達成目標的方式,主要是姜思達直擊槽點的問題。

《透明人》採用短視頻的形式,每期節目都不超過15分鐘,犀利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看完一期就覺得小爽一下。

這些人的第二個特點,都是普通大眾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或接觸不深的人群,他們僅僅是我們議論的對象。也因此,這個短視頻節目提供給我們一個機會,與某個日常以外的世界快節奏交互,每期節目都是一個新領域。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看幾期《透明人》你會發現,明明姜思達的問題都那麼犀利,明明我在開始時還為採訪對象的尷尬暗爽,怎麼看完就覺得好像理解了他們一些?

因為這些人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他們往往相對極端,而極端的人往往執著,當我們有一個機會與他們兵戎相見時,就會看到他們在戰鬥中,眼神里、話語里的那種信念感,人是很容易被這種精神氣質打動的。

於是,姜思達的問題最終成為為他們刺破刻板印象的匕首,成為信念的埠。《透明人》這個節目,通過一種並不溫和的方式,實現智性的,而不是道德上的理解。寬容的基礎不是道德,而是認識。

不炒股,也可以利用股票賬戶賺大錢!

作為聰明的投資者,即便不炒股票,也是要開一個股票賬戶的,因為股票賬戶不僅僅可以炒股,還可以做其他的投資操作。關注「多多說錢」,多多老師教會你如何不炒股,利用股票賬戶賺大錢!

多多說錢

ddimoney

推薦閱讀:

不求財色只求品位 80後"剩女"曬相親經歷惹爭議
小伙相親因鞋被拒:牽強附會就是不喜歡
你能通過相親定情嗎?
相親男最抗拒的5種外貌
中國式相親,能否幫我們成就愛情與高質量的婚姻

TAG:互聯網 | 溝通 | 相親 | 七夕 | 相親角 | 聯網 | 語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