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憶練拳六十年

回憶練拳六十年(摘錄自《武功薪傳》) 張義尚中國武術包括拳術、氣功和各種器械。拳術是人類在原始蒙昧時期就用以禦侮自衛的鬥爭技術。在長期生活實踐中,人們深知體弱力薄,難以征服自然,赤手空拳,難以戰勝強敵,因而逐漸積累了鍛煉體力和利用器械的經驗,這就是武術的起源。中國拳術是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它源遠流長,門派複雜,功深莫測,各有千秋,在歷史上名揚四海,功績卓著。今日來談拳術,從禦侮方面講已經過時,但從健身方面講仍不無價值。這裡將我練拳六十年的經歷和感受作一概略記述,敬請有關行家批評指教。我幼年時體弱多病,受業師啟發,嚮往拳術和氣功,當時苦於無處問津,深感遺憾。十四歲那年,我進入縣立高小讀書,訪知本縣南岸王場(現屬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拳師王魯璠,並拜其為師,開始練拳。師擅長字門拳,主張練拳多不如專,貴在精鍊實用,在教授套路方面,只是一個正樁十六手;在教授裁手(亦稱散手)方面,也只有五六個動作。我練了半年,兼習少林深呼吸法,竟使我那病弱的身體強健了起來,這真是一個奇蹟。開始練拳後,我接觸了一些人,看到會拳術的人總比不會拳術的人強,與人較量起來總是佔上風。我悟不出其中的科學道理,就決心對它作一些探討。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我終於弄清楚了一般人所以敵不過會拳術的人,是因為他們的力氣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受指揮,所以動作遲鈍,當然也就談不上如何制人、如何防護了。學有心得,使我對技擊產生了興趣,勤奮練了兩年字門拳後,我不僅身體強壯了,技擊本領也有了很大進步。原來班上我戰勝不了的同學,可以一一制服了,即使受到三五個人圍攻,我也可以從容應付了。然而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我的一點功夫在強手面前不堪一擊,對力大漢子粗的人也難操勝算。因而我亟欲繼續提高拳術。十八歲那年,我有幸認識了梁平縣的周之德先生,我真誠拜師,當即被列入門牆。周老師是內家拳法形意支派的金家功夫第五代正宗傳人,我虛心受教,潛心鑽研了七載,費了不少精力和金錢,終於把功夫學到了手。我對金家功夫的總結是五個特點、兩個秘密和兩個缺點。五個特點是:第一,進攻如走路,自身隨隨便便,不擺任何架式,對方一點也看不出形跡;第二,打人不現形,對方儘管挨了打,甚至被擊倒,但卻不知道是怎樣被打的;第三,逢人須奪位,以攻為守,守即是攻,不象其它拳種,把攻守分成兩截;第四,拳出不空回,出手過後,如未能達到目的,不是收回再打出去,而是立即因勢變換攻擊手法,不給對方以喘息反撲的機會;第五,拳法變換無窮,不拘什麼動作,都可以隨對方的情勢而不斷變化,一直到對方徹底潰敗為止。兩個秘密是:第一,練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疲勁[2]、抖鬆勁、急勁、靈急勁到快利粘連隨合勁,一氣貫串,自然而然,練出真功。對於外家拳法利用外物,如插沙、舉重、打樁板、摜沙袋等,則認為是吃人飯做牛活路,它雖然可以增長蠻力,但卻把本身的靈活力練僵死了,於身體的健康與技擊的巧妙都是南轅北轍、有損無益的,因而不採用那種使蠻力的練法;第二,教氣功只有一開一合兩個動作,但內中包羅萬象,所有金家功夫的各種奧妙都含攝在內,隱而不發。但這個功夫也有兩個缺點:第一,不容易學習,難得真實受用,動作雖然簡單,做得是否正確,外形上難以判斷,任你怎樣聰明,如不虛心接受名師真傳,只能是有外無內,沒有真功;第二是這個功夫技擊性太強,真正練到了家,出手就會傷人,導致不良後果,歷代傳授,慎之又慎,故功夫難以廣泛流傳。我在初中階段,就開始看太極拳譜,當時我對那讀起來還感到高深的論述卻很感興趣。初中畢業後,我到上海去讀復旦大學預科(即高中部),恰好學校請了楊澄甫先生的嫡系傳人吳雲倬先生作太極拳教練,我當即參加了學習。由於我已有了一點兒內家功夫的基礎,學習起來接受得快,領會得深。練了半年,腳下很明顯的有了根勁,每盤架子後,身體非常舒適自在,精神特別清爽愉快,有即將乘風飛去、飄飄欲仙的感覺。這一時期,我的拳技進展很快,功夫一天比一天不同。一年過後,老師就要我作助教輔導別人練拳。那時,我與人推手,已可以輕巧地把人平空拋出了。不幸抗日戰爭爆發,我與吳老師分手後就音訊隔絕了。我除了自己重點地鑽研太極拳,對形意、八卦也作了一些研究。此外,又學了一些其它的東西。這就把勁路弄亂了,自己明知不對,但總找不出科學的道理。直到1942年,從李雅軒老師學習,費了一年左右的探索,才又走上了正路。現在,人們都知道太極拳是很好的養生健體運動,但相信太極拳有技擊作用而且是高級技擊的人是不多的。根據我現在的體會,太極拳不僅是技術,而且是藝術,它和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軍事科學、唯物辯證法等,都是息息相關的。絕大多數拳種,用於與人搏鬥時,都難免有盲目僥倖的地方。然而以太極拳與人較量時,人則是清醒的,能知己知彼,根據客觀情勢的變化採用合理的戰術,沉著地利用對手的缺點和自己的優勢集中力量,在最恰當的時機制伏對手,沒有絲毫盲目的動作。並且出手或輕或重,一任自己權衡,完全可以隨心所欲。這就是所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的太極拳技擊的妙諦。這種技擊本領是憑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松凈、輕靈、緩慢、不斷」等特殊練法,長時間磨礪出來的。太極拳講「極柔軟,然後極堅硬」,練時緩慢,而用時反而神速。它尊重客觀法則,否定主觀唯心,有深奧的哲理依據。但它和人們的普通常識一一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不同,所以能夠真正了解太極拳,練好太極拳的人世不多見。假如有人問我,太極拳與金家功夫比較,哪一個最好?我說:從養生角度上看,各有千秋;從技擊角度看,太極拳比金家功夫更細微高妙一些。但要練到有一定水平,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不可諱言,太極拳也比金家功夫更難。今天,武術在技擊作用方面的價值已大大縮小,所以從技擊作用著眼去練高明的內家武術如金家功夫和太極拳的人,可說是絕無僅有了。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如棋藝、書法、球賽等一樣,你如傾心地去研習它,欣賞它,其中自有特殊的樂趣,使你得到人生稀有的享受。這也就是我已屆八十歲高齡,還堅持不懈地練習和鑽研拳術,並不斷總結經驗的原因。我練拳六十年,只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忠縣時,於1938年在當時的縣國術館表演過太極拳、劍和槍的技術,那是忠縣武術界第一次見到太極拳的真面目。當時有不少人求教,但我沒有大批教人。解放後,我也只是偶然當眾表演過拳術,仍未大批教人。但現在忠縣內家拳的學人,大都或多或少和我有一些瓜葛。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徹底放下?
張國榮十年祭: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組圖)
匯改十年再邁步 市場化之路仍漫長
聆聽列維納斯二十年

TAG:回憶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