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解酒藥」提高酒量靠譜嗎?

又到春節了,走親串友,難免要喝上兩杯。但人的遺傳基因不同,酒量差異較大。酒量大的一瓶不醉,酒量差的沾酒便倒。那有無一種療效好的「解酒藥」解決酒量差人的煩惱呢?


先來普及一下乙醇在人體的代謝過程。酒精吸入人體內的代謝, 是由肝臟所承擔的。當酒精進入肝內的最初階段, 則由肝臟細胞中的細胞質里的乙醇脫氫酶作用, 將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在乙醛脫氫酶作用下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


據研究, 人與人之間的乙醇脫氫酶差別並不懸殊, 而乙醛脫氫酶則相差甚大, 是酒量不同的重要原因。人體中乙醛脫氫酶高的人, 因為它能將體內乙醛迅速分解, 所以其酒量大。反之, 其酒量就小。


那能否補充一些乙醛脫氫酶來提高酒量呢?大家都知道,酶是一種蛋白質,口服後進入人體要分解成氨基酸,如同胰島素不能口服降血糖一樣,乙醛脫氫酶也不能通過口服發揮解酒作用。


市場上熱銷的所謂解酒「葯」,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藥品」,都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但宣傳中大多提到乙醛脫氫酶。既然不是藥品,當然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療效。這些保健品大多含有一些中草藥成分,比如葛根、枳椇、水飛薊/奶薊草等,的確葛根有護肝功效,水飛薊有保肝降酶作用。但其治療效果因人而異,絕對不可能有宣傳中的「分解酒精,可提高酒量」及 「徹底解決酒精殘留問題」的功效。


國外醫學專家也不認同「解酒藥」的功效。早在2005年,英國、荷蘭就聯合進行實驗來驗證常見解酒法的功效。這些辦法包括止痛藥托芬那酸、神經阻斷藥物心得安和治療噁心、眩暈的托烷司瓊三種藥物,乾酵母、琉璃苣提取物、洋薊和仙人掌果四種食物,以及果糖解酒法。實驗發現,乾酵母、琉璃苣提取物和托芬那酸對部分受試者的某些癥狀有緩解作用。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說服性證據」證明這些物質確實可以防止喝醉或治療醉酒。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半島醫學院的醫學專家指出,醉酒是個人基因、體質、環境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找到一種有效的解酒方法幾乎不可能實現。


既然這些「解酒藥」並無解酒功效,那為什麼有人服用後再飲酒,感覺不那麼容易醉,第二天也不會頭疼呢?。事實上,感覺精神振奮、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廠家添加了利尿劑、興奮劑、激素等。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短時間內感到清醒、亢奮、食慾大開,但長期服用將傷及身體。


最後提示:對身體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少喝酒。如果實在無法避免,一定要先吃些食物墊墊肚子,空腹喝酒對食道、胃的刺激最大。那些寄希望於「解酒藥」增加酒量、保護肝臟的辦法不靠譜,最終只能是喝傷肝,喝傷胃。


推薦閱讀:

酒量能否越練越大?
蘇東坡的酒量如何?
三杯酒量:草根成功學
男人喝酒 酒量能練出來嗎?
酒逢知己千杯少 成龍大哥酒量好

TAG:酒量 | 提高 | 解酒 | 解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