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徽省阜陽市

安徽省阜陽市轄1市4縣 安徽省阜陽市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
初置 秦置汝陰縣 西漢置富波縣 西漢置細陽縣、新郪縣。
先秦 先秦屬楚地:先後屬商朝王畿地、胡國、楚國。鬍子國:故址今阜陽市西北二里。前495年滅於楚。 先秦屬楚地:先後屬宋國、楚國。 先秦屬楚地:先後屬宋國、魏國、楚國。
秦陳郡汝陰縣:治今阜陽市。秦置汝陰縣。 秦屬陳郡 秦屬陳郡新陽縣
西漢 西漢豫州汝南郡女陰縣:治今阜陽市。 西漢豫州汝南郡富波縣:治今阜南縣東南王化鎮附近。西漢置富波縣。 西漢豫州汝南郡細陽縣:治今太和縣東南。西漢置細陽縣。西漢豫州汝南郡新郪縣:治今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西漢置新郪縣。
東漢 東漢豫州汝南郡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東漢豫州汝南郡富波侯國:治今阜南縣東南王化鎮附近。 東漢豫州汝南郡原鹿侯國:治今阜南縣西南公橋集東五里。 東漢豫州汝南郡細陽縣:治今太和縣東南。東漢豫州汝南郡宋公國.:治今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建初四年徙宋公於此,新郪縣改為宋公國。
三國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富波縣:治今阜南縣東南王化鎮附近。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原鹿縣:治今阜南縣西南公橋集東五里。 三國魏豫州譙郡宋縣:治今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魏宋公國改為宋縣。
西晉 西晉豫州汝陰郡轄8縣:治汝陰縣。泰始二年置汝陰郡。西晉豫州汝陰郡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西晉豫州汝陰郡原鹿縣:治今阜南縣西南公橋集東五里。 西晉豫州汝陰郡宋縣:治今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
東晉 東晉豫州汝陰郡轄8縣:治汝陰縣。東晉豫州汝陰郡治汝陰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 東晉豫州汝陰郡原鹿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西南公橋集東五里。 東晉豫州汝陰郡宋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
南北朝 南朝宋豫州汝陰郡轄4縣:治汝陰縣。南朝宋豫州汝陰郡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南朝宋豫州汝陰郡宋城縣:治今阜陽市境。 南朝宋屬豫州汝陰郡治汝陰縣 南朝宋豫州汝陰郡宋縣:治今太和縣北六十里倪丘鎮。宋、齊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汝陰郡轄5縣:治汝陰縣。大業初置汝陰郡。隋汝陰郡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隋汝陰郡清丘縣:治今阜陽市東南口孜鎮北古城孜。開皇十八年置清丘縣。 隋屬汝陰郡治汝陰縣 隋汝陰郡潁陽縣:治今太和縣東北三里。開皇十八年置潁陽縣。
唐河南道潁州汝陰郡轄4縣:治汝陰縣。武德六年置潁州。唐河南道潁州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唐屬河南道潁州治汝陰縣 唐屬河南道潁州治汝陰縣貞觀元年潁陽縣併入汝陰縣
五代 五代[梁唐晉漢周]潁州轄3縣:治汝陰縣。五代[梁唐晉漢周]潁州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五代[梁唐晉漢周]屬潁州治汝陰縣 五代[梁唐晉漢周]屬潁州治汝陰縣
北宋 北宋京西北路順昌府轄4縣:治汝陰縣。本潁州,政和六年升順昌府。北宋京西北路順昌府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北宋屬京西北路順昌府治汝陰縣宋屬京西北路潁州,廢永安縣入汝陰縣,設焦陂、永安2鎮。 北宋京西北路順昌府泰和縣:治今太和縣北舊縣集。開寶六年由汝陰縣百尺鎮析置萬壽縣。宣和元年改名泰和縣,徒治沙河北岸(今舊縣鎮)。
南宋 金南京路潁州轄4縣:治汝陰縣。 金南京路潁州治汝陰縣:治今阜陽市。 金屬南京路潁州治汝陰縣 金南京路潁州泰和縣:治今太和縣北舊縣集。
元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轄3縣元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治今阜陽市。至元二年汝陰縣併入潁州。 元屬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 至順元年劃潁州南部(今地里城)設潁水縣,至正十一年廢潁水縣,縣境併入潁州。 元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太和縣:治今太和縣。至元二年省泰和縣併入潁州,大德八年復置,改名太和縣,徙治今太和縣。
明南京鳳陽府潁州轄2縣明南京鳳陽府潁州:治今阜陽市。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明南京鳳陽府潁州太和縣:治今太和縣。
清安徽省潁州府轄1州6縣:治阜陽縣。本潁州,雍正十三年升潁州府。清安徽省潁州府治阜陽縣:治今阜陽市。雍正十三年置阜陽縣。 清屬安徽省潁州府治阜陽縣 清安徽省潁州府太和縣:治今太和縣。
民國 民國安徽省笫3區轄6縣:治阜陽縣。民國安徽省笫3區治阜陽縣:治今阜陽市。 民國屬安徽省笫3區治阜陽縣 民國安徽省笫3區太和縣:治今太和縣。
當代 安徽省阜陽市轄1市4縣安徽省阜陽市:1975年12月19日設立阜陽市,1992年11月20日撤銷阜陽縣併入阜陽市。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1949年6月30日由阜陽縣潤河以南趙集、苗集、於集、公橋4區及臨泉縣方集區、潁上縣黃崗區析置阜南行政辦事處,治薛集。1950年6月改為阜南縣,1952年5月阜陽縣柴集、許堂、朱寨3區劃歸阜南縣,2006年10月10日阜南縣袁集鎮劃歸阜陽市。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
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
初置 秦置新陽縣 秦置寢縣。西漢置鮦陽縣。 西漢置慎縣
先秦 先秦屬楚地:先後屬陳國、沈國、蔡國、楚國。西周北部屬陳國,南部屬沈子國。 先秦屬楚地:先後屬沈國、蔡國、楚國。 西周時期,境北部屬陳國,南部屬沈子國。 先秦屬楚地
秦陳郡新陽縣:治今界首市北小黃尹城子。秦置新陽縣。 秦陳郡寢縣:治今臨泉縣。戰國楚寢邑,秦置寢縣。 秦屬陳郡
西漢 西漢豫州汝南郡新陽縣:治今界首市北小黃尹城子。 西漢豫州汝南郡浸縣:治今臨泉縣境。西漢豫州汝南郡鮦陽縣:治今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西漢置鮦陽縣。 西漢豫州汝南郡慎縣:治今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鎮。西漢置慎縣。
東漢 東漢豫州汝南郡新陽侯國:治今界首市北小黃尹城子。 東漢豫州汝南郡固始侯國:治今臨泉縣境。東漢浸縣改為固始侯國。東漢豫州汝南郡鮦陽侯國:治今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 。東漢鮦陽縣改為鯛陽侯國。 東漢豫州汝南郡慎縣:治今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鎮。
三國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新陽縣:治今界首市北小黃尹城子。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固始縣:治今臨泉縣境。三國魏固始侯國改為固始縣。三國魏豫州汝南郡鮦陽縣:治今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 三國魏豫州汝南郡慎縣:治今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鎮。
西晉 西晉南朝宋分屬宋縣、鮦陽縣。 西晉豫州汝陰郡固始縣:治今臨泉縣境。西晉豫州汝陰郡鮦陽縣:治今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 西晉豫州汝陰郡慎縣:治今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鎮。
東晉 東晉南朝宋分屬宋縣、鮦陽縣。 東晉豫州汝陰郡固始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境。東晉豫州汝陰郡鮦陽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 東晉豫州汝陰郡慎縣:治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鎮。
南北朝 南朝宋分屬宋縣、鮦陽縣。 南朝宋屬南北朝時,此處為南北戰爭要衝,平輿、鯛陽兩縣先後廢止。 南朝宋豫州汝陰郡樓煩縣:治今潁上縣境。南朝宋僑置樓煩縣。
隋分屬潁陽縣、鮦陽縣。 隋淮陽郡鮦陽縣:治今臨泉縣西五十里鮦城鎮。 隋汝陰郡潁上縣:治今潁上縣南。大業二年置潁上縣。
唐分屬汝陰縣、沈丘縣。 唐河南道潁州沈丘縣:治今臨泉縣。 唐河南道潁州潁上縣:治今潁上縣。武德四年徙治今潁上縣。
五代 五代[梁唐晉漢周]分屬汝陰縣、沈丘縣。 五代[梁唐晉漢周]潁州沈丘縣:治今臨泉縣。 五代[梁唐晉漢周]潁州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北宋 北宋分屬泰和縣、沈丘縣。 北宋京西北路順昌府沈丘縣:治今臨泉縣。 北宋京西北路順昌府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南宋 金分屬泰和縣、沈丘縣。 金南京路潁州沈丘縣:治今臨泉縣。 金南京路潁州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元分屬太和縣、沈丘縣。 元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沈丘縣:治今臨泉縣。 元河南江北省汝寧府潁州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明分屬太和縣、潁州。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明初沈丘縣併入潁州,西部姜寨、瓦店、鯛城屬汝寧府。 明南京鳳陽府潁州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清分屬太和縣、阜陽縣。 清屬安徽省潁州府治阜陽縣 清安徽省潁州府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民國 民國分屬太和縣、臨泉縣。 民國安徽省笫3區臨泉縣:治今臨泉縣。1934年9月由阜陽縣析置臨泉縣。 民國安徽省笫3區潁上縣:治今潁上縣。
當代 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1947年10月中共甴太和、臨泉二縣析置界首市。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

推薦閱讀:

徽商為何沒落?
安徽省女子詩詞學會第十一期
安徽唯一的佛教石窟里500尊佛像,為啥499尊被古人割掉頭部!
簡體注音《月老禳婚真經》(安徽葉光鑫)
安徽相法江湖絕學過三關之兄弟關

TAG:安徽 | 阜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