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關閉在華工廠引供應商反彈
作為對價格極為敏感的一個行業,阿迪達斯的工廠一直像候鳥一樣在四處遷徙。阿迪達斯近日公布了一項決定,關閉其在蘇州的工廠,這也是阿迪達斯在華的唯一直屬工廠。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解,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員工數和自有產能雖都可忽略不計,但占其在華銷售約60%訂單,長期以來一直是通過這一工廠分包出去的。而隨著其蘇州工廠的關閉,這一部分的生產業務將直接併入阿迪達斯的國際採購部門。
觀察人士稱,阿迪達斯在架構上的這一項重大調整,能體現出其對中國製造業優勢的擔憂,這不僅是因為中國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還涉及服裝鞋帽行業的進出口稅率、人民幣匯率等多項問題。從趨勢上看,中國製造的優勢在逐漸被蠶食。
阿迪達斯在關閉直屬工廠的同時,還解除了該工廠下屬供應商的合作合同,這也激起了供應商的激烈反彈。在關閉工廠的同時,其還將面臨可能的訴訟及社會責任方面的指責。
終止多家供應商合作
4月26日,上海漫浪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孫英莉接到阿迪達斯公司的通知,要求到蘇州的一個賓館裡開會。與其同行的,還有另外5家阿迪達斯供應商的負責人。
作為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主要供應商,這6家代工企業每年從阿迪達斯接到的服裝訂單數超過1200萬件,約佔阿迪達斯在中國年銷售服裝總數的60%。這6家代工企業中,有5家為成衣加工商,1家為針織面料供應商。
孫英莉的企業擁有6家代工工廠,員工人數從300至1200人不等。即使在2009年和2010年阿迪達斯中國庫存居高不下的時候,其也從該公司獲得了超過120萬件服裝的訂單。
「待我們到蘇州後,被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負責人逐一地拉到一個小會議室里,告訴我們由於蘇州工廠將關閉,雙方的代工合同也將被終止。」孫英莉說,對於這些供應商而言,這無疑是一聲晴天霹靂。
「阿迪達斯在中國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我們就在合作,現在對方單方面終止合同,我們的員工怎麼辦,我們的設備投入怎麼辦?」孫英莉說,在2006年時,阿迪達斯與幾家主要的供應商簽訂了長期的加工合作協議,讓每家供應商每年都必須制定且不斷更新3年戰略規劃。
當時的合同中,有一項被供應商們認為是「霸王條款」,即阿迪達斯如希望解除雙方的合作,只需提前6個月盡到告知義務即可。
7月25日,阿迪達斯給本報的書面回應亦表示,「關於終止業務合同,阿迪達斯已對我們的供應商合作夥伴做出了公正和適當的法律告知。阿迪達斯遵守我們書面協議中的所有承諾,但沒有法律義務進一步承擔損失。」
孫英莉表示,事實上,在2010年時,阿迪達斯將關閉蘇州工廠的消息就已經傳出。為了打消供應商的顧慮,阿迪中國財務運營總裁兼阿迪蘇州工廠直接負責人erick haskell甚至專門找供應商座談,希望他們在設備和軟體系統上繼續支持該工廠的訂單,並口頭承諾在2015年前不會終止合同。
吃下「定心丸」的供應商們,回去後多數與員工續簽了勞動合同,並將勞動合同的時間節點放在了2015年。「最近阿迪達斯的社會責任部門駐廠幫我們算過,僅解聘員工這一項的損失,就超過3000萬元。」孫英莉說,何況任何一個當老闆的,都不願意看到大規模解聘員工的狀況發生。
成本候鳥釋放遷徙信號
7月25日,阿迪達斯向本報證實了將關閉蘇州工廠的消息。阿迪達斯方面表示:「中國仍是阿迪達斯一個重要的採購市場,我們目前與中國超過300家供應商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一個區域市場。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保持不變。」
阿迪達斯還表示:「本次重組的最終結果不會影響阿迪達斯在中國產品生產的總量。」雖未正面回答本報記者提出的問題,但這句話的潛台詞應該是,關閉蘇州工廠是其重組在華生產業務的一部分,蘇州工廠的產能還將來自中國,只是更換一批供應商而已,而非外界傳言訂單已轉移至東南亞國家。
有供應商向記者介紹,關閉蘇州工廠前,阿迪達斯在華的生產及採購業務分作兩塊,一部分通過蘇州工廠將訂單外包給代工廠實現,這部分訂單主要用於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約佔中國市場總需求的約60%。另一部分則由阿迪達斯公司的國際採購部門完成,該部門的採購及供應均覆蓋其全球市場。此次重組後,所有的在華訂單全部被轉移到其國際採購部門。
為何有此變動,阿迪達斯不惜裁撤與其共同成長的供應商?阿迪達斯僅表示,將為這部分供應商在溝通計劃和過渡工作等方面提供相應的諮詢幫助。有供應商猜測,這與阿迪達斯部門之間的鬥爭有關,也有其希望更換一批更為弱勢的供應商,以便中國製造的成本到達一定臨界點時,可以更為便利的撤離。
作為「成本候鳥」最為核心的一個部門,阿迪達斯國際採購部一直密切關注著全球各地的成本變化和趨勢。
「關閉蘇州工廠,將在華採購集中到國際採購部門,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即阿迪達斯至少已經作出判斷,中國製造的綜合成本已經不是最低,而且有大幅攀升的趨勢。」UTA時尚管理集團中國區總裁楊大筠表示,這也意味著阿迪達斯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如感到中國製造的綜合成本達到其能夠承受的臨界點,它可以毫無羈絆的「飛走」。
孫英莉曾橫向對比過,中國工廠與越南及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同行的綜合成本。「中國工人的月薪平均為3000元,越南為1800元,柬埔寨為1200元。」孫英莉表示,生產環節上,人力成本為最大的支出。但相比之下,中國工廠的面輔料配套最為完善,員工的生產效率也最高,還遠沒有到必須進行產業遷移的這一步。
但亦有業內人士指出,阿迪達斯在國內生產主要以代工形式,而代工廠沒有銷售權,故其產品在國內銷售需要出口轉內銷,不僅繳納增值稅,還有關稅。進口東南亞國家生產的鞋子,在成本上並不會因為關稅而變高。這也是近年來中國製造失去人口紅利之後,阿迪達斯及耐克對中國生產熱情減弱的重要原因。
楊大筠表示,阿迪達斯的決定應該是從多方面考慮的,如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低,已經使得很多歐洲的在華企業不斷減少人民幣資產的投入。若歐元的弱勢還將持續,便難保歐洲在華企業的生產線不再遷走更多。
而早在2009年,阿迪達斯的老對手耐克,也已關閉了在華的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
推薦閱讀:
※美食供應商中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2006-09-26急尋中國供應商 採購大戶「亮牌」
※什麼樣的供應商不受美國歡迎
※2017年華為手機50家核心供應商
※乾貨丨你的供應商不是那個對的人?採購秘密大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