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我們有使命、有義務、有責任好好的教下一代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12-04 15:16:57關鍵字:災難,招感,教育好下一代,培養人才,紮根,戒律,功德,文鈔,三昧,讀經
【 點擊數:97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26集 2013年12月2日講於馬來西亞

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異常是人類造作罪業感得的

  我們這一代人,煩惱習氣嚴重,無量劫帶來的煩惱習氣,不但業障重,說得不好聽是罪障太重。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這一些罪業所感得的就是今天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異常。我們在傳播裡面得的信息,最近這個半年來,很多地方氣候溫差異常、反常,這不是好事。氣候反常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們人勉強能承受;要知道,植物不能承受。植物裡頭最重要的我們的糧食,糧食必須在正常的氣溫之下它才能生長,氣候變化不正常,它不能生長,不能生長,我們將來吃什麼?這就是所謂的糧食危機。這個麻煩大,我們曉得地球上的人口年年在增長,糧食如果欠收,不能增長,怎麼辦?決定有不少人餓死,這就是災難。除這個,風災、地震、大面積的土地忽然下陷了,這都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那麼還有瘟疫,所以說,我們的罪業很重。

  佛菩薩慈悲,教導我們、勸導我們要回頭,要接受聖賢教育,要接受佛菩薩的教育。真正懺除業障,改過自新。大小乘的經論,宗門教下、顯教密教,處處勸導我們斷惡修善,改邪歸正。

  後面我們很快會學到「端正心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是佛教我們怎麼回頭、怎麼改過。道理跟方法說的非常詳細,我們認真的干,救自己。接受凈宗法門,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一生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功德也就圓滿了。

  福慧莊嚴我們可以在一生當中證得,問題就是要真干。真干必須具備的條件,是真正了解、真正明白,佛在經上所說的道理,理明白了,自然就曉得怎麼做法。

我們有使命、有義務、有責任好好的教下一代

  小朋友、底下一代的人,要重視!我們這一輩子錯了,希望下一輩子能糾正過來,不犯我們的錯誤。他們那一代就比我們這一代殊勝,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決定不可以疏忽。如果疏忽,我們的罪過就大了。孩子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有使命、有義務、有責任好好的教他。

  我們發心要教人,先要把自己學好,自己做好了,給下一代做一個好樣子。學習,決定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落實在「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生只讀一門,就不會有妄想,不會有雜念,契入一定的深度,他會得定,他會開悟,我們學習的目的真正達到了。

真正想學、想修,下手處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

  真正想學、想修,從哪裡下手?最方便、最得力的、最殊勝的,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要深入去研究,要理解它。要奉行,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行為,那是什麼?那是聖人,是賢人,那是佛菩薩。可不能小看它,不能疏忽它,從這個上面疏忽了,一切就完了。這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地基疏忽了,蓋再高、再華麗的房子,禁不起風吹雨打,它就會倒塌掉。「儒、釋、道」三個根是基礎。基礎要堅固,認真扎這三個根,縱然沒有建樹,來生的福慧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這一生的根基堅固,沒有什麼建樹,來生建樹了。不會白學,管用,有真實的利益。我們到老了才完全覺悟、明白,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沒有重視,這根扎得不好。我們自己感到欣慰的,現在明白了不遲,這一生沒有成就,來生決定有成就,這是有把握的。

  最聰明、最有智慧的是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了不起的,無比殊勝莊嚴。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比聖賢高出太多,真正能往生,也要靠基礎,佛念得很好,我真信,真願,《弟子規》做不到,《感應篇》不能完全相信,這就可能障礙你往生,你在往生最後的時候,會遇到障礙,為什麼?你的基礎不穩固,你的冤親債主他看到了,他就有方法來障礙你,讓你最後一口氣不是阿彌陀佛,是雜念,是妄想,於是,你又去搞輪迴了,由此可知,三個根的重要!三個根是做人是根本,佛經上,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它的標準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十善業》。這三樣東西我們真正建立了,做到了,你的根本堅固。臨命終時,有善神保佑你,冤親債主不得其便。他沒有機會下手。你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

  ……

我們今天為什麼學不好?基本的戒律沒做到

  「下曰:『功德辯才』,表菩薩具種種其他功德,與種種無礙之辯才。」

  哪些是功德?佛陀教導我們的,「三皈」,「五戒」,「十善業道」,這是基本的功德,我們要下功夫,要真正得到。真正得到,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表現在你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如果我們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裡頭包含著「三皈」,「五戒」,統統做到了,這是大德,種種功德;再往前進一步,提升一級,自自然然出現了,「六和」、「六波羅蜜」、到「普賢十願」,那是大菩薩的功德。「普賢十願」,法身大士,圓滿具足。所以一般教學,不講「普賢十願」,那些向上一著。只講到菩薩,菩薩是「六度」,「六和敬」,六和,六度菩薩的種種功德。

  開悟之後,就得種種無礙辯才,不但過去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典籍你沒有障礙,一聽就懂了,一看就懂了,為什麼?你見性了。一切法全是自性流出來的,見性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沒有見性的人不知道。不學不知道,見性的人不學也知道。見性的好處在這裡。大乘佛法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你見性。要真正想見性,佛法裡頭沒有秘密,絕不吝法。諸佛菩薩怎麼見性的?一條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一條路。這一條什麼?成佛之道。

  要怎麼樣成佛?持戒,修定,開慧。「戒、定、慧「三學。學好「儒、釋、道」的三個根是屬於戒律。而且是戒律的基礎,基本的戒律。我們今天為什麼學不好?基本的戒律沒做到。

  ……

讀經、不讀經的時候都沒有妄想、雜念,這叫得三昧

  所以知識分子喜歡讀書,用讀書作手段,作修定的手段,那就是讀經。讀經是修定,為什麼?讀經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有雜念,有妄想你就念錯了。所以心不在焉,你會念錯。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這就得專心。把心專在讀經上,要讀多少呢?不算多少,算時間,一天最好有十個小時。有十個小時的時間在讀經。好!就是你每天有十個小時修定,這樣長年下去,修個三年、五年得三昧了。三昧就是禪定,不讀經心也不散亂了。讀經的時候沒有妄想雜念,不讀經的時候也沒有妄想雜念,這就叫得三昧。我們要是讀《無量壽經》,這個讀成功了,無量壽三昧;你要讀《金剛經》,就金剛三昧;要讀《華嚴經》,叫華嚴三昧。一定要有這個效果出來,就是讀與不讀心裏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清凈心、平等心現前,這叫得三昧。三昧成就之後還繼續不斷,功夫一直用下去,再用個一、二年,不定什麼因緣,豁然開悟。開悟你學佛就算畢業了。為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得三昧是菩薩;往上升級,成佛了。雖然成佛,是剛剛成。功夫還不圓滿,所以他會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他住在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在一起修行。一直到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他回歸常寂光了,這就圓滿了,真正圓滿了。常寂光是《華嚴經》講的,妙覺的果位。在等覺之上,真正是無上菩提,你就圓滿了。

  只要得三昧,無礙辯才就出來了。得三昧,得定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心是清凈的、平等的,不會受染污,不會被外頭環境擾亂,他有這個本事。清凈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心見色就明了,聞聲就明了。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他見色聞聲生智慧,不生煩惱。生的智慧,真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沒有人問他,他在定中;有人問他,向他請教,他從定中流出智慧來幫助人解答,一定契機,一定契理。

  ……

一門沒有學好,同時學兩門,兩門都不能成就

  一門沒有學好,同時學兩門,兩門都不能成就。那麼現在的學校就麻煩了,這一個星期裡頭,同時學好多個課程。我們看一般的小學,學語文、學數學、學歷史、學地理。每一天,第一個小時學語文,第二個小時學數學,語文還沒有吸進去,換了題目了。所以,每一樣東西都學一點常識,不能深入。這教學法的問題,如果學校六門功課,一年專學一樣,效果肯定不相同。學生的頭腦里只有一樣東西,單純,沒有雜念,把六年的語文在一年教完,第一年專門教語文,第二年專門教數學,第三年專門教外國文,你這一年一樣,肯定成就非常優秀。六門東西同樣學完,教學的方法不一樣,讓學生能專註。如果他一生專註一門,那還得了嗎?肯定得三昧,肯定開悟。道理很簡單,沒有人能做這個嘗試,你實驗看看,你看它的效果。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汪雨木居士書(附來書)

  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竊謂靈峰,夢東諸大師,及我師文鈔,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婦通途立說。若吾輩能通文字,心思複雜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婦之念佛方法,斷斷不能往生凈土。鄙意以為念佛求生之人,當先求知念佛的是誰,蓋既見主人翁,則念佛方有用處,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應當如是,即念經持咒,亦何莫不然。今人動謂老實念佛,死心念佛,即可往生。不知苟不能識得念佛的是誰,則念佛何能老實,何能死心。縱使日夜十萬聲,於生死有何相干哉。有以古人多專主持名,不參是誰相詰者,雨木曰,此乃古德罷參以後之事,初心非可效法也。雨木見今日念佛之人,十九不明此旨,實可哀愍。嘗時時苦口勸人,而居士中竟有謂我為邪見者。佛法真義,沉晦至此,曷勝痛嘆。茲特披陳所懷,敬求印證,並乞詳加闡示,眾生之幸,非僅雨木一人之幸也。)

  詳觀來書,不勝欽佩。閣下欲令一切人親見本來,直登上品,觀經所謂讀誦大乘,解第一義,發菩提心,勸進行者,其閣下之謂乎。雖然,說法當須觀機,若不察機,妄投法葯,則與庸醫以葯殺人無異。須知禪凈二宗,歸元是一,修法各別。禪以徹見本來面目為宗,凈以信願念佛求生為宗。使世皆上根,則閣下所說,誠為有益。而上根甚少,中下甚多,不教以信願求生,而教以參究是誰,參而得之,固為大幸,尚須重發切願,以求往生。若參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誰不能往生之念,則斷無與佛感應道交,親蒙接引之事矣。而今之參者,其能真到大徹大悟地位者有幾。夫知念佛的是誰者,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勿以餘人論,即閣下亦未曾到此地位。何以知閣下未到,以到則決不敢說靈峰夢東為就愚夫愚婦立說,而不知是誰,即老實念,死心念,亦不得名為老實死心,縱使日夜十萬,於生死有何相干,及謂古人專主持名為罷參後事,初心不可效法等語。由是言之,閣下之心,實欲自利利人,閣下之語,實為自誤誤人矣。切請緘默莫說,否則如來普度眾生之一大法門,被閣下關塞錮蔽,莫由開通,其罪當與謗佛謗法謗僧相等,可不慎乎。閣下之見,以不知契理契機之所以然,妄執利上根之法,而普勸一切修習,遂成偏執謬見。以不合機之法,妄行勸修,謂為佛法真義。光雖庸劣,敢與閣下同陷謗佛謗法謗僧之咎,而妄為讚許乎哉。如謂不然,祈付丙丁,各行各道即已,光豈能強閣下舍己所學而從我乎。不過以閣下見問不得不直貢愚誠耳,祈洞察是幸。(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註解:

  ①竊(qiè):謙詞,指自己。

  ②鄙意(b ǐyì):謙詞,我的意見。

  ③詰(jié):問;追問。

  ④晦(huì):昏暗不明。

  ⑤曷勝(hé shèng):何勝。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勝。曷,何;什麼。

  ⑥緘默(jiān mò):沉默寡言。

  ⑦關塞錮蔽(guān sài gù bì):邊關禁錮不通。關塞,邊關;邊塞。錮蔽,禁錮蔽塞。

  ⑧丙丁(bǐngdīng):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屬天干,五行屬火;「丁」屬地支,五行也屬屬火,因稱「火」為「丙丁」。

  ⑨愚誠(yú chéng): 謙指己之誠意、衷情。

推薦閱讀:

培養責任感的四句妙語
百分之百的恩典意味著百分之百的責任 -
傳送帶是三不管地帶?乘客丟行李機場航空公司互推責任
論孔子的責任倫理思想
學者:香港對中央負有國安政治責任

TAG:責任 | 凈空法師 | 義務 | 法師 | 凈空 | 使命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