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看武俠小說14  飛狐的故事

演講人:孔慶東

講師簡介: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樓207》、《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

內容簡介:在金庸15部小說中《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這兩部姊妹片儘管篇幅不長,但它的影響力卻超乎尋常,《雪山飛狐》是第一部被翻譯成英文的金庸小說。金庸也坦言,飛狐是他最喜愛的人物之一,那麼,雪山飛狐究竟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在他的身上,金庸到底賦予了他什麼樣的魅力?又是什麼使讀者對他始終難以割捨?「北大醉俠」孔慶東為大家講述飛狐的故事。

全文:

  《雪山飛狐》字數不到20萬,可是容量仍然很大。怎麼樣做到的?它寫了一百年的故事,可是,把這一百年的故事,濃縮到一天中來寫,這是《雪山飛狐》一個相當大的結構上的特點。我們知道,在戲劇界有一個規律,叫做三一律。這是西方古典主義戲劇定下的一個創作規律,它要求一部優秀的戲劇作品,應該把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內,一天之內的時間,講一個故事,最好集中在一個場景。這樣做是有它的道理的。這樣做便於展開尖銳的衝突,把一種事都給你弄到一天來。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家裡邊,在一天之內,吵得不亦樂乎,,這就叫有戲。

  金庸的《雪山飛狐》就是這樣的。它表面上的故事只有一天,一天中發生了很多事,但是,背後的故事是一百年。

  《雪山飛狐》故事發生的背景是闖王李自成兵敗亡國之後,他手下的四大侍衛,胡、苗、范、田,因誤會而相互殘殺致死,從此他們的後代結仇,而闖王留下的寶藏,也成為江湖中爭搶的目標。事隔一百年,胡姓侍衛的後人被人稱為雪山飛狐胡斐,為給父親胡一刀報仇,與殺父仇人苗人鳳相約在雪山的一個山莊來決鬥,而為了尋找寶藏,江湖上的各色人馬,也都集中到了這個山莊里。在這裡,即將到來的胡斐和已經死去的胡一刀,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

  這個小說的第二個特點,是小說的人物,分為明和暗的兩組。一條明線,是表面上的故事在進展,好像是一個汽車在馬路上開,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還有一條暗線,你是看不著的,通過開的這輛汽車,講的可能是汽車發明史,汽車改進史。這完全是新文藝小說的寫法,以前的武俠小說也好,其他的通俗小說也好,是做不到這個程度的。以前的小說都是我們知道,是章回體,一回一回的,一旦它說出兩件事的時候,要講兩件以上事的時候,它就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咱們剛才說的諸葛亮,現在回來說說趙雲。這是章回體小說的方法,它不會只講諸葛亮,把趙雲放在後面來暗示。而金庸的《雪山飛狐》在藝術形式上這種大膽的突破,其實放在新文藝作品中也是很少見的。

  我們再看,它已經分成了明暗兩組的這些人物,其中暗線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又是由多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講,在一天的故事中,有很多人,這些人在講另外一個故事,講我們看不見的故事。而且是由不同的人來講。暗線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胡一刀,明線主人公是胡一刀的兒子胡斐,胡斐的故事是表面的,很清楚,而他的故事是很晚才展開的。胡斐他的外號叫雪山飛狐。

  在小說中,雪山飛狐這個名字對於據聚集在山莊里的人們來說是神秘的。但是,他們對於雪山飛狐的父親胡一刀卻很熟悉。因為當年胡一刀被殺時,這些人中有很多人在場。在等待雪山飛狐到來的時候,他們開始紛紛談論起當年胡一刀被殺的真相。

  而作品的很大篇幅,用不同的人,通過他們的嘴,在講暗線的,胡斐的父親,胡一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講得撲朔迷離。為什麼呢?是因為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講每個人講的不一樣,張三講一樣,李四講一樣,約翰講一樣,湯姆講一樣。這裡面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歷史真實。比如今天咱們大家在這裡聽課,大家打開電視,孔慶東在這裡講武俠小說,聽完了,把電視關上,每個人講一遍,你今天聽到了什麼?我們假設大家都是真誠的,沒有人撒謊,假設大家的智力都差不多,沒有人記性特別不好,每個人寫一份交上來,肯定不一樣。肯定是不一樣的。那麼,哪一個是真實的?哪一個是不真實的?假如隨著時光的流逝,大家的答案也相當一部分流逝了,保存下來一份兩份,這一份兩份就成為歷史了。他可能就被500年以後的人稱為是真憑實據,這裡面就包含著很深刻的歷史觀的問題。真實到底是什麼?追問下去有真實的東西存在嗎?

  我們今天去回顧,去講所謂歷史的時候,依據是什麼?其實依據的就是回憶。你說我看了史書了,史書怎麼來的?你說我看了當年的報紙了,當年的報紙怎麼來的?當年的報紙是當年的記者寫的,你怎麼能夠保證那個記者他沒有偏心?你怎麼能夠保證那個記者不是個弱智的人?追到最後一切都是有疑問的,所有的回憶都是有具體的回憶角度。有回憶立場。

  通過不同當事人的講述,胡一刀被殺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原來當年胡一刀發現,世代激烈的夙仇是由於一個誤會導致的時候,原本想要化解開四家的仇恨,但是,田家的後人田歸農,卻設計,迫使他與當時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苗家後人苗人鳳決鬥。在打鬥的過程中,田歸農又暗中在他們的兵器上下毒,致使胡一刀被誤傷而死。儘管胡一刀被殺的真相大白天下,但是,由於苗人鳳對胡一刀的死亡有直接責任,作為兒子,胡斐終究不能放過苗人鳳。

  所以他在《雪山飛狐》里採用這樣的講故事的模式,是別開生面的。而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我們以前的文藝作品中,是很難見到的。因為我們的文藝作品是有一個無所不知的作者在控制所有的信息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他雖然可以控制懸念。最後他讓你真相大白的時候,原來是張三殺了李四。然後我們就相信,事情本來是這樣的。我們看看《雪山飛狐》的開頭,它的開頭仍然是一個戲劇化的場面,是充滿感動的。

  嗖的一聲,一支羽箭從東邊山坳後射了出來。嗚嗚聲響,划過長空。穿入一頭飛雁頸中,大雁帶著羽箭在空中打了幾個筋斗,落在雪地。

  西首數十丈外,四騎馬踏著皚皚白雪,賓士正急。馬上乘客聽得箭聲,不約而同的一起勒馬。四人眼見大雁中箭跌下,心中都和一聲彩。要瞧那發箭的是何等樣人物。

  我們看這個開頭是乾淨利索,鏡頭隨著一支箭射中大大雁然後馬上鏡頭葯到下面上的雪地上的四匹馬,故事就這樣展開。但是這個開頭很利索,但是,人們往往忘了這個開頭。因為《雪山飛狐》更精彩的是它的結尾。

  細說的結尾是胡斐與苗人鳳在雪山上相遇。一場決鬥即將展開。這時候,胡斐突然發現,他一直深愛的女孩苗若蘭,原來是苗人鳳的女兒。一方面是殺父仇人,一方面又是心上人的父親,手握尖刀的胡斐開始猶豫了。

  我們知道這個模式並不新鮮,這個模式太常見了。就是仇恨的後代又相愛了。很經典。關鍵是怎麼樣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它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有羅米歐與朱麗葉那樣一個方法,我們今天還可以編出其他的模式來。這樣就給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提出難題,就是如何超越以前的作品,你還能翻出什麼樣的花樣?而金庸他有自己的獨特的解決辦法。小說的結尾胡斐在一個懸崖絕壁上,跟自己的殺父仇人比武。最後,兩個人相互逼迫到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

  這時候,小說這樣寫到:

  霎時之間,他的心中轉過了千百個念頭,這人曾害死自己父親,叫自己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氣干雲,是個大大的英雄豪傑,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這一刀不該劈將下去。但若不劈,自己絕無活命之望,自己甫壯年,豈肯便死?倘使殺了他吧,回後怎能有臉去見苗若蘭?要是終生避開她不再相見,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苦,生不如死。

  那時候,胡斐十分為難。實不知這一刀該當劈是不劈。他不願傷了對方,卻又不願賠上自己的性命。

  他若不是俠烈重義之士,這一刀自然劈了下去,更無躊躇。但一個人再慷慨豪邁,卻也不能輕易把自己的性命送了。當此之際,要下這決斷實在是千難萬難。

  然後鏡頭一轉,和開頭差不多的,鏡頭轉了一下,回到山下,他的意中人苗若蘭這裡。

  苗若蘭站在雪地之中,良久良久,不見二人歸來。當下緩緩打開胡斐交給她的包裹。只見包裹是幾件嬰兒衣衫,一雙嬰兒鞋子,還有一塊黃布包袱。月光下看得明白,包上綉著打遍天下無敵手七個黑字。正是她爹當年給胡斐裹在身上的。

  她站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著那嬰兒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萬種,不禁痴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歸來和她相會,他這一刀到底是劈下去還是是不劈?

  小說到此戛然而止,結束了,下面沒有了。於是整個香港一下子沸騰了。香港人天天都在看這個小說,天天看,天天看,看到這一天沒有了。小說後邊一個括弧完。這一刀到底是劈下去還是劈?所以整個香港都在議論,到底劈還是不劈。金庸以不解而解。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結局,沒有答案的答案。所以很多人要給金庸寫信,一直到今天還有人給他寫信。就問求證到底怎麼樣了?這一刀到底劈下去還是沒劈下去?

  那麼這個結局到底如何?金庸自己是不知道的。這個文學不同於歷史,不同於哲學,最後到探究一個答案,文學是可以沒有答案的,它也不解決,它不解決,自然有人替他解決。就不斷地有人來寫續集。替他寫續。續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劈下去了,一種是沒劈下去,沒劈下去或者他死了。或者兩個人和解了,怎麼怎麼樣。有一個意外的因素插進來。但是,所有續集其實都沒有必要寫。那不過是安慰人,給人吃一個定心丸而已。因為劈下去不劈下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寫出了人,在很多人生的關鍵時刻,就是要面臨一個痛苦的選擇。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有的時候,我們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自己也活著,又不叛變,即幹革命由沒有生命危險,可能會找到這樣,但是有時候你就找不到,要麼你為革命壯烈犧牲,要麼你貪生怕死出賣同志,成為一個不光榮的叛徒。人生是沒有辦法兩全其美的,就是要選擇,而選擇就是要受傷,選擇就要承擔這已經一個哲學上的問題了。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在《雪山飛狐》中,金庸努力刻划了一代大俠胡一刀的形象,在這裡,什麼是天下無敵?我們該如何理解俠義?金庸心中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子?在胡一刀的身上,這些都有了答案。

  下面再看《雪山飛狐》中的人物。小說中暗寫的那個大俠胡一刀,要比明寫的胡斐重要得多。這個胡一刀可以說是金庸所有的小說人物中,最高大,最感人的形象之一。雖然寫得不長,但是,他完全拿出來,可以跟蕭峰,可以跟令狐沖,跟張無忌,跟郭靖這些形象放在一快來比較。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人。因為金庸在胡一刀這個人物身上,它寫出一種真正的大俠精神。

  胡一刀他的對手叫苗人鳳,苗人鳳有一塊布,這布上寫著打遍天下無敵手,他號稱自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讀了這個小說之後,我們可以感到,雖然胡一刀最後死在苗人鳳的刀下,但是,胡一刀才是真正的打遍天下無敵手。

  苗人鳳是李闖王手下四大侍衛中苗侍衛的後代。因為懷疑自己的父親被胡一刀殺死,而四處尋找胡一刀復仇。最終,他找到了胡一刀,這時候,胡一刀已經想化解四家的怨仇。所以,託人把事情的真相轉告苗人鳳。但是由於存心不良者從中作梗,和解的願望不能實現。兩人仍然免不了用刀刃來決雌雄。

  兩個人要比武,看看天下誰最厲害,包括苗人鳳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他也是故意要激怒胡一刀,我已經是天下第一了,你能不能咽得下這口氣。他倆一方面要比武,看看誰的武功最高,同時,他們兩人之間還有化解不開的冤讎,當然這個冤讎是一個誤會,但是兩個人並不知道,兩個人深仇大恨又要比武。但是,兩個人怎麼比武呢?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兩個人白天比武,晚上睡在一鋪炕上。晚上睡在一個炕上。胡一刀的妻子給他們做飯,他們酒足飯飽之後,天一亮,酒足飯飽開始打。打一天,累了,晚上沒分勝負,鋪上被子睡覺。睡覺第二天繼續打。絕不擔心對方會施展陰謀詭計來加害自己。絕不擔心對方會做什麼手腳,自己不做,也絕不擔心對方做。你愛做你做,這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好漢之舉。而且在比武之前,胡一刀就說好了,我如果死了,我的孩子你負責養活因為孩子這麼小,什麼叫豪氣干雲?在這裡就是體現出這樣精神。如果你對對方不信任,那你就不是英雄及你不信任他,你還跟他比什麼?他不配做你的對手。

  兩個人在比武的過程中,是越來越彼此敬重,說對方是跟我一樣的英雄。甚至不次於我,比我更英雄。其實中間有幾次機會,兩個人可以把冤讎把解不開的冤讎都說清楚,把它化解開。但恰恰因為兩個人都是英雄好漢,不屑於說那些事,話題剛一沾到那個問題上,就溜開了。所以,把機會都錯到了。錯過了大好的機會。就是兩個人雖然都是英雄,世界上的人不一定都是英雄,看熱鬧的人很多小人,小人要利用他們之間的這種英雄情懷,利用他們的肝膽相照,結果,被小人陷害,鑄成大錯。胡一刀就死去了。

  死去之後,胡一刀的妻子胡夫人,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給苗人鳳,讓他來照顧這個孩子長大。然後自己橫刀自刎。她說,我信得過你,我也就不再為這個孩子再受20年的苦了,這孩子就交給他了。這胡夫人這個形象,也寫得非常好,她的橫刀自刎,是不是封建禮教提倡的殉情,殉夫,就是丈夫死了,妻子就不能活著,是不是封建觀念?我們看不是。他寫的是一種很具有現代意義的愛情,因為這個胡夫人和她的丈夫胡一刀兩個人是真正的知音,她也是一個武林高手,比如說夜裡有一些小人來搗亂,企圖干擾胡一刀的睡眠,她出去輕輕地把他們都收拾掉了。然後把他們的武器都掛在檐上。讓他們白天來丟臉。她是非常理解他的丈夫,也理解苗人鳳的。但是,他們這樣的愛情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比如說書中有一個壞和尚,叫寶樹和尚。他心裡就想不通。寶樹和尚心想。

  這位少年婦人千嬌百媚,如花似玉,卻嫁了個胡一刀這麼又粗魯又醜陋的漢子,這本已奇了,居然還死心塌地地敬他愛他那更是叫人說什麼也想不通。

  那麼我們想,依照這位和尚的看法,凡是美貌的少女,就不應該嫁給粗魯醜陋之漢。而應該嫁給奶油小生才對。即使迫不得已嫁給了胡一刀這樣的粗魯醜陋的漢子,也不應該敬他愛他。而應該暗算他,經常鬧他,或者是給他戴一頂小綠帽子之類的。否則便是豈有此理,叫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可惜客觀世界是不以和尚的意志為轉移的。金庸在通過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愛情,又寫出愛情在於和而不同。這兩個人不一定要相同,關鍵要在於和諧。可能一個急性子人,就愛一個慢性子的人。一個機靈鬼,他可能就愛上那個馬大哈了。他不見得兩個人一樣,關鍵是要和諧。不和諧的話,兩個人都一樣,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恐怕也無趣。

  寶樹和尚認為,胡一刀很粗魯,很醜陋,胡夫人心未必是這樣看的。在她心中,丈夫是豪邁英勇,頂天立地,真誠質樸之人。又威猛也不乏溫柔,他是講心意,重然諾,英雄豪傑,又憐妻愛子,同情貧苦人,所以她覺得嫁給他是最大的幸福。所以,她才甘願在他死後自殺殉情。所以她的死是非常剛烈,非常豪爽。所以她這一死也感動了苗人鳳。苗人鳳一生都敬重胡一刀夫婦,他也感慨自己找不著像胡夫人這樣好的女子。

  在《雪山飛狐》這部小說裡邊,暗線所寫的胡一刀的形象,這麼高大,這麼感人,而明線所寫的這個胡斐這個形象,卻很不飽滿,不夠。雖然結尾很好,可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胡斐的成長過程是沒有的。他所遇到的事情也是很簡單的。所以,《雪山飛狐》它有點名不副實,你名字叫《雪山飛狐》可是《雪山飛狐》這個形象寫得不夠立體。所以為了彌補這一點,金庸又寫了一部《飛狐外傳》。在《飛狐外傳》中,補寫了胡斐的形象。

  當人們熱衷於談論胡斐的那一刀,究竟劈還是沒有劈下去的時候,金庸又推出了另一不小說《飛狐外傳》。《飛狐外傳》不是《雪山飛狐》的續集,金庸始終沒有告訴人們,那一刀到底是劈了還是沒劈。而是時間前移,寫胡斐的成長曆程。在《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與苗人鳳比武時,託付給苗人鳳的嬰兒就是胡斐。當胡一刀夫婦相繼死去之後,不明真相的胡一刀的僕人乘亂抱走了胡斐,這也成為《飛狐外傳》的起點。那麼,一個失去雙親的孩子,在腥風血雨的江湖,會遇到怎樣的事情?他又是如何成為一代大俠的呢?

  由於這兩部小說不是統一構思的,不是一開始想好的寫,而是先寫了《雪山飛狐》,後來再寫《飛狐外傳》,所以,兩部作品在情節上,在人物上不大統一,並不完全統一。有一些矛盾的和對不上的地方。如果我們嚴格地要求他,會說你兩個有矛盾,你怎麼不把它修改過來呢?金庸後來修改的時候,也沒有強求統一。這部小說的感人之處是寫胡斐為了素昧平生的窮人,報仇雪恨,不為金錢,權勢,美女和面子所動,寫這樣一個故事。金庸曾經說過,《雪山飛狐》的真正主角是胡一刀,而胡斐的性格到了《雪山飛狐》中才成型。他到底在《雪山飛狐》中,到了《雪山飛狐》以後,又寫了《飛狐外傳》中,要寫出一種什麼的俠客呢?他要寫一個急人之難,行俠仗義的俠士。金庸認為,中國有很多武俠小說,但真正寫出大丈夫氣概的俠客,這種形象不是很多。很多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只注重他的武,沒有注重他的俠。所以,金庸的小說為什麼能夠獨樹一幟,鶴立雞群,就是因為他想寫出一個孟子所提倡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一個大丈夫。

 他就為這個《飛狐外傳》的主人公胡斐定了幾條標準。要求他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懇所動,不為面子所動。這個是很難的。一個人當英雄豪傑,入門並不難,但是,當了英雄豪傑之後面臨考驗,人們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像書中胡斐有一個心上人叫袁紫衣。

 惡霸鳳天南,為霸佔窮人鍾阿四的田地,無端殺害了鍾阿四一家。這一事情剛好被已經長大成人的胡斐遇見,為了給鍾阿四一家報仇,胡斐開始追殺鳳天南。在追查過程中,胡斐遇到了袁紫衣。善良美麗的袁紫衣,深深吸引住了胡斐,但是,好景不長,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胡斐發現,自己一直苦苦追殺的惡霸鳳天南,竟然是袁紫衣的父親。

 所以袁紫衣就求他饒過自己的父親,你跟他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他跟你不沾邊,你只是為別人打抱不平,你非要殺我爹爹。我跟里感情這麼好,你怎麼就不能饒了老人家呢?但是,胡斐拒絕了。一般的英雄好漢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人家求你,你應該答應,但是,胡斐他過了這一關。包括這個鳳天南動用所有的社會關係,給他贈送金銀,贈送他豪宅,他都不重視。江湖上最講究面子,所有的人給足了他面子,要求他饒過鳳天南,他就是不答應。所以這個就聯繫到我以前所講的武俠小說的中俠義的問題。窮人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跟你素不相識的人為你打抱不平,那麼這個的人,怎麼能不受到群眾的擁戴?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說他是英雄,如果有一群這樣的人,有幾十萬有一百萬這樣的人,那這一百萬人就是人民的大救星。他們就會開天闢地,就會成為新的執政黨。這也正是我們共產黨得到天下得到民心的原因。如果我們黨里有幾十萬,十幾萬胡斐這樣的人,為素不相識的老百姓打抱不平,怎麼能夠不得天下呢?所以說,你看他寫的是武俠小說,不是革命文學,他跟革命文學又有相通之處。因為他講的是人間一些很普通的道理。

  儘管在《飛狐外傳》中,胡斐遇到的問題與《雪山飛狐》中他所遇到的問題相似,但這一次他沒有手軟,最終,胡斐殺死了鳳天南,為鍾阿四一家報了仇。也完成他成為一個大俠的歷程。

  故事進到這裡,似乎已經接近尾聲,但是,人們依舊關注著他與袁紫衣的愛情。這個頂天立地的大俠,能否江山于美人共得?失去父親的袁紫衣,又該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呢?

  就是金庸的小說的開頭結尾都是值得專門研究的。《飛狐外傳》的結尾是這個袁紫衣她愛情也沒有圓滿,心情很鬱悶,她最後已經出家了。出家之後她有一個法名,叫圓性。她最後和胡斐告別的時候,她念了一首佛偈,就是佛家的一首短詩。胡斐本來還想跟她續一續舊情,希望她能夠回心轉意,因為胡斐心中一直在苦苦地追求著她。可是這個時候,已經叫圓性的袁紫衣不理他。雙說合十,輕輕地念著佛偈。是這樣念的。

  一切愛恩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因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念畢,悄然上馬,緩步西去。

  胡斐追將上去,牽過洛冰所贈的白馬,說道:你騎這了馬去吧,你身上有傷,還是,還是圓性搖搖頭,縱馬便行。

  胡斐望著她的背景,八句佛偈,在耳際心頭不住盤旋。

  他身旁那匹白馬望著圓性漸行漸遠,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這是結尾。這個結尾是非常有詩情畫意的。非常深的。一個長長的鏡頭把人送走,送到鏡頭深處,然後一個畫外音念著佛偈。我們看這是非常純熟的電影手法。那麼,圓性所讀的佛偈,這八句詩包含著佛家的思想。它的意思是說,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從哪裡來的?都是由於愛而產生的。都是從愛而來的。一切因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都是由於愛,這個愛不是我們今天很狹窄理解的男女之愛的愛,這個愛是你對一切東西的喜愛,是你的慾念。為什麼古人經常說,愛就是貪小便宜的意思呢?愛不是一個好詞呢?除了愛異性之外,你愛財,愛桌子,愛手錶都是愛,這個愛好像是好東西,但佛家的眼裡看來不是好東西,因為它是慾望,有了慾望,你就有了擔心,就有了恐怖,就有了畏懼。因為慾望不一定能夠實現,我們每天很多的憂愁恐懼從哪裡來的?不就是因為你擔心失去什麼,你擔心損害掉什麼,你擔心缺少時間,你擔心不能佔有什麼。所以這是我們憂愁恐怖和畏懼的來源。

  即使是愛情的愛,我們狹義理解的男歡女愛的愛,也不能逃出這個規律。因為你愛一個人,你就怕她不愛你,你就怕不成功,你怕你的愛付諸東流,一旦成功了,你把她追到手了,上午追到手,下午倆人去登記去了,這就能保證嗎?還是不能保證,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你又怕她紅杏出牆。你又怕他半路變心等等,所以,只要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擔憂,恐怖。按照圓性所讀的佛偈的觀念,立場來看,如何才能離開這些擔憂,消除這些恐懼呢?最後兩句說的是,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就是只有離開愛,只有捨棄愛,你不愛了,不愛了,所有這些擔憂都沒有了。就好像有一個段子裡面說的,有一個人買了一支羚羊角,這個角怎麼洗都洗不幹凈,特別發愁。想什麼辦法都沒用。最後一個人說你乾脆把它扔了不就完了。不要它了,所有這些煩惱都沒有了。我不要了。離開了愛就一切煩惱,憂愁,都沒有了。這是佛家給我們提供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我讀了它之後,我仍然不能完全解脫,不能完全通達,我知道,如果不愛了,就什麼擔憂,什麼畏懼都沒有。可是我想,既然是愛,那又怎麼能夠割捨得下呢?比如說我們出家了,出家了就能夠割捨得下這份愛嗎?好比我們現在在看電視,看節目,看孔老師講武俠小說,你把電視關上了,你換了一個頻道了,你就可以忘掉我剛才所講的這一切嗎?未必啊。


推薦閱讀:

讀《紅岩》,第一次觀甫志高
如何評價台灣作家九把刀的作品?
古風小說:亡國恨,來世再也不要遇見你!
2017最新古代言情小說排行榜前10名有哪些?
毛澤東最看重的一部民國小說

TAG:小說 | 故事 | 武俠 | 武俠小說 | 孔慶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