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詹天佑故居

武漢詹天佑故居

21日參觀過「抱冰堂」才下午4點多,本來還可參觀相距不遠的「辛亥革命紀念館」,覺得一天跑下來腿腳有些酸軟,便駕車去找賓館休息。剛駛到民主街便看到一家「7天連鎖店」,便停下車來登記住宿。

第二天早晨起來用過早餐,決定先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按照導航儀的指引,汽車駛過首義廣場地下通道,導航儀報:「目的地在道路左側」。但此時既不見景點,也無法停車。猶豫間汽車駛上了長江大橋。上了長江大橋就只能朝前開,過了大橋就是漢口區。於是想,既然到了漢口就遊覽漢口的景點。在路邊一處空地上停好車,打開導航儀上搜索漢口的景點,發現距離「詹天佑故居」僅500多米,便驅車經過兩條老街來到詹天佑故居門前。

停下車來看,臨街有道大鐵門,門旁掛著一塊大理石牌子,上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詹天佑故居」;大門的另一側掛著門牌號「洞庭街65號」。

走進虛掩著的鐵門,一位近60歲的老人在院子里掃地,見我們進門,便抬起頭來說:「展廳的門開著,你們進去看吧。」謝過老人,朝院子後面走去。迎面是一幢歐式建築,二層樓,坐北朝南,門頭掛著一塊金屬橫匾,上面寫著一行大字「詹

天佑故居博物館」,由盧嘉錫先生題寫。門前擺滿了綠色植物,在初冬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盎然。

走進故居大門,門廳牆上掛著一幅《詹天佑故居平面圖》,從圖上看,底層是客廳、書房和餐廳;二層是三間卧室。現底層布置為詹天佑生平事迹展廳。走進序廳,迎面是一尊詹天佑半身雕像,他有一付寬大墩實的臉龐,上嘴唇留著短須,兩眼炯炯有神,眉間有股剛毅之氣,身穿筆挺的西裝,胸前別著一枚民國時期的獎

章。橙色背景牆綴著一行大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牆上掛著展覽《前言》: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偉人,是一代工程大師,是中國鐵路建設的開拓者,在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的年代,他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為中國人民爭了氣,振奮了民族精神。詹天佑生命的最後七年與武漢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此期間他主持修建粵漢、川漢鐵路,創建中華工程師學會,培養工程技術人員,主持全國交通科技工作,他以先進的創業思想,宏遠的奮鬥目標,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為中國工程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詹天佑是中國的光榮,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為中國的富強而努力奮鬥。

接下來是介紹詹天佑的出身: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其曾祖父詹萬榜是徽州婺源的茶葉商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移居南海。其祖父詹世鸞因兒子回籍鄉試困難,遂入南海籍,至其父親詹興洪時,以為人代寫書信、刻印章謀生。詹天佑幼年在南海私塾啟蒙,同治十一年﹙1872年﹚,愛國思想家容閎條陳清政府選派幼童留洋,獲准後在香港招收幼童120名,詹天佑為

首批赴美30名幼童之一。到了美國先後進威士哈芬小學、紐哈芬中學學習,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鐵路工程。畢業回國後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後學堂學習輪船駕駛。光緒十年﹙1884年﹚任福州船政局後學堂教習,因教導出色,獲清政府

五品頂戴獎。10月,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邀,回廣州任博學館外文教習。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天津中國鐵路公司幫工程師,參與塘沽至天津鐵路的鋪軌工程。之後又參加塘沽至古冶、古冶到山海關鐵路工程。其中古冶至山海關鐵路灤河鐵橋工程最為艱巨,全橋17孔,總長640米。原由英、德、日等工程師承建,因水流湍急,地質複雜而告失敗。詹天佑仔細調查河床情況,採用壓氣沉箱法施工,終於奠定橋基,完成大橋工程,由此詹天佑入選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光緒三十年﹙1904

年﹚詹天佑被中國鐵路總公司聘為工程顧問,次年聘任為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總工程師兼會辦局務。

記得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篇課文叫《詹天佑》,介紹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後面對外國工程師對中國人的蔑視,頂著巨大壓力,衝破重重困難,獨立完成京張鐵路的設計和施工,大長中國人的志氣。文章寫道: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

二百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他們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我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建橋,哪裡要把陡坡剷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和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兩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北東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

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了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京張鐵路的修築,極大地鼓舞了各省自建鐵路的熱潮。1908年10月,四川總督趙爾豐奏請清廷派詹天佑為商辦川漢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四川人民踴躍認購鐵

路股票,支持川漢鐵路建設,抵制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鐵路權;1906年5月,廣東商辦粵漢鐵路公司成立,1910年全體股東選舉詹天佑為總經理兼總工程師;1912年,民國政府確定鐵路國有政策,任命譚人鳳為粵漢鐵路督辦。7月,推薦詹天佑為該路會辦。1914年6月,詹天佑升任粵漢鐵路督辦,主持修築粵川鐵路、川漢鐵

路、粵漢鐵路。但當時各地修路經費捉襟見肘,詹天佑提出「就款計工」方法,集中經費趕修粵漢路湘鄂線武昌至長沙段,川漢鐵路漢宜線漢口至皂市段,並著後測定宜夔線﹙湖北宜昌至四川奉節﹚。

在漢口工作的七年時間,詹天佑一邊致力於鐵路建設,一邊從事鐵路技術的研究,先後編輯出版《京張鐵路紀略》《京張鐵路標準圖》,及我國第一部工程技術詞典《華英工學字彙》。1913年,詹天佑任交通部技監,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為統一全國交通法規做出了突出貢獻。在詹天佑的建議下,全國統一採用4.85英尺標準軌距,並推廣使用火車自動掛鉤﹙詹天佑在其編寫的《華英工學字彙》中譯作

「姜尼」鉤﹚。詹天佑在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期間,還雄心勃勃計劃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並組織力量繪製了大橋藍圖。規劃中的長江大橋結構精巧,氣勢雄偉。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英法日等組成特別委員會,在海參威﹙後遷至哈爾濱﹚召開會議,陰謀共管原屬中俄合辦的中東鐵路﹙遠東鐵路經過我國東北境內段﹚。1月底,詹天佑任中國代表團技術代表,冒著嚴寒赴會。會上與其他代表力爭中東鐵路沿線由中國軍隊護路,防止列強以護路為名武力奪取中東鐵路,並爭得我國工程師在中東鐵路的工作地位。因兩個多月緊張的工作,致舊病腹痛複發,

不得已請假就醫。4月20日回到漢口,21日入住仁濟醫院,24日逝世,終年59歲。臨終遺囑語不及私,陳述三件事:一、振奮發揚工程師學會活動,以興國阜民;二、慎選人才管理鐵路,以揚國光;三、「就款計工」,唯力是視,腳踏實地建成粵漢全路。詹天佑逝世後,北京、漢口、廣州、上海、天津各界舉行公祭,遠東鐵路會議全體代表靜默致哀。新中國成立後,將詹天佑在北京的墓地和銅像修葺一

新,並在八達嶺長城腳下修建詹天佑紀念館。
推薦閱讀:

武漢遊玩微攻略:來啊,造作啊
2018武漢買房條件、首付、貸款買房政策匯總!
鬼知道冬天的武漢人都經歷了什麼!
90後少女30天打造日式雜貨風民宿,蜷身落地窗前可坐看整片江景 | 房東idol

TAG:武漢 | 湖北 | 故居 | 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