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粵語保衛戰」之我見(原創)
廣州市有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提高普通話在廣州電視節目中的播出比例,於是引發了關於「粵語存廢」的激烈討論,為聲援反對此提案的人,廣州掀起了一場「保衛粵語運動」。7月19日,廣州市委副書記不得不出面澄清,稱政府從未有過「廢除粵語」的想法。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激起了全國各地針對地方語言的討論:有人認為「推普」能減少溝通成本、是「海納百川」的表現;有人認為使用普通話不利於地方方言生存保護、威脅地方文化的傳承。但在我看來,這場「普語和方言之爭」,純屬「豆腐楔牙——找話說」,誰說「方言與普語」只能「非此即彼」?荒謬!於是決定不參與,實話說也感到不屑參與。
但今晚在網易微博看到有網友發表了這樣的一句話:「來了廣州就要學他們的話,有朝一日消滅他們,這就是我的理想。」這就嚴重了,使我想起抗日戰爭前,一個叫「禾久田」的日本人來到廣州,他不但學會講廣州話,還進了廣州最高學府中山大學讀書,以中大學生的身份活躍在各文化娛樂圈子。抗日戰爭爆發,人們才發現他原來是日本間諜,廣州淪陷後他的身份是省、港、澳地區的「文化司司長」。
幾十年後,我們的同胞竟然有著與「禾久田」同樣的理想,這不僅讓我感到萬分驚訝,而且億分痛心。難道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歷史還不足以教訓今人,非得要打到亡國亡族才罷休?難道中國人的智慧就那麼淺薄,心胸就那麼狹窄,素質就那麼低下?
廣州在中國並非特富地區,廣州人的平均年收入僅3萬多元,在全國排至第六位,夠不上「上海,北京」人平均收入的一半。而且目前廣州的富人絕大多數都是外省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全廣東省、全廣州市各戰線的黨政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外省人。
再說,粵語不單純是廣州話,還有客家話、潮州話、雷州話、四邑話、番禺話、南海話、黎話、瑤話、瓊話等等,同是廣東人,甚至同屬廣州地區,說的都不是一種語言,誰能消滅得了?二戰時希特拉要消滅猶太人,什麼殘忍的手段都用齊了,但種族滅絕的「美夢」始終無法實現,可見要以「消滅廣州人」為理想是危險的,逆情逆理逆天的,因而也註定抱有這理想的人只能痛苦一生,失敗告終的。
許多人都誤以為廣東因得改革開放之風在先,所以才有後來的富裕,這未免有失偏頗。古云:「近山窮,近水富」,為什麼?因山有局限,水能四通八達之故。
廣東近海,佛教禪宗中國第一代宗師「達摩」就是從水路來至廣州上岸的,「達摩」登陸之處後來被命名為「西來初地」保留至今;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先於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來到中國,也曾在廣州黃埔港留下不少遺迹,他的一個黑人船員感覺黃埔港風景很美,便於船上拿來波蘿種子在黃埔種植,怎知返回海邊船已啟航,任他怎樣大聲呼喊那船也聽不到,從此他便留在黃埔,天天至海邊眺望「馬可波羅」有沒有回來接他,因此黃埔港至今還有「番鬼望波羅」的雕像矗立海邊。
廣東位於珠江口,上臨獅子洋,下達中國南域海疆要塞虎門,只要一出珠江口便可去南海各國,比上海黃埔江更為便捷,是古時中外通商的必經水路。聯合國於上世紀曾派員視察,認定這是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有此地理之便,鴉片戰爭後廣州便形成「十三行」商埠,為緊扼這交通咽喉要地,英國和葡萄牙先後強佔香港和澳門,後來英國更強行「租借」連接廣東大陸的九龍城寨,形成背靠大陸,面朝大海的地利局面。這樣一來,廣州與外洋便連海上屏障也拆除了,門戶早就開放,經商和出國謀生的人不斷增多,進出口貿易額劇增,使內河航運和輕工業得到長足發展。
作為廣東省會的廣州,不僅是廣東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外國使館雲集之地,也是進出口貿易中樞,因而經濟也比內陸城市發達,這是歷史和地利造就的客觀存在,並不如某些網友所說的:「廣東佔盡改革開放的便宜才有富裕的今天。」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策真正傾斜的點是上海,而不是廣州。
古語云:「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就算同屬廣州地區,也是各鄉各村都有不同語言。中國已有幾千年歷史,各地方言能流傳至今,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價值,縱使「霸」如秦始皇,也只統一中國文字,從沒提過要統一中國語言。過去老蔣曾把「北京話」定為「國語」,但事實上無法推行。毛爺爺廢除「國語」的提法,改稱之為「普通話」,因認識到語言是人類最簡便的溝通工具,只要有利於「普及溝通」就好。何況北京話也是方言,如果一個地道的北京人操著地道的北京話,相信也沒幾個北京外的人能全部聽懂。而現在人們所說的普通話,也夾雜著東南西北各地不同的方言雜音,這就是毛爺爺稱之為普通話的理由。
其實,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語言也隨著人類的發展須要而不斷改變,比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男人稱妻子為「內子」;中國女人稱丈夫為「外子」,現在大庭廣眾喊「老公」、「老婆」;以前講到男、女性事,人們都隱晦地說「行房」或「同房」,現在眾目睽睽之下也毫不臉紅大講「造愛」;以前喊陌生女子為「靚女」便是「調戲」,現在喊所有女子為「靚女」都是「褒獎」;以前喊人「同志」是「尊重」,現在喊人「同志」是「侮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如今,廣州繼深圳之後,也已成為移民城市,酒樓茶館商場食肆車站機場,服務員和管理人員講的幾乎都是普通話,所以廣州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講上幾句普通話以應出入之須。廣州人有個好處,就是敢於面對,講得好不好一回事,但都敢講肯講,不會如一些外省人那樣,在廣州呆十幾年,竟連半句廣州話也不會講,或者中肯些說是不肯講,至於為什麼不肯講?這裡面就有很大的學問了。
本來中國古語又云:「入鄉隨俗,入水隨灣」。外省人既然來廣州工作或定居,就應入鄉隨俗,學幾句廣州話也無妨的吧?為什麼只能是人家學你的,你就不能學人家的?難道同是華人,口語卻有貴賤之分么?
也許是歷史形成的慣性思惟,廣州人從不排外,現在廣州常住人口已接近一千萬人,外地人比原居民多,但從沒聽到有人埋怨被外地人搶飯碗,也沒人埋怨出外要講普通話,甚至還會把一些講歪普通話產生的誤會編成娛樂節目演出,以鞭策大家學講普語。那為什麼一些外省人對廣州話那麼輕視甚至仇視?難道消滅廣州話,甚至消滅廣州人會對外省人有裨益嗎?不會的,廣州現狀的形成是歷史,歷史已然過去,任何人也不能改寫,廣州十戶九僑的現實也無可替代。
其實無論仇富也好,仇官也罷,都與廣州人沒太大關係,因廣州人既不愛聯幫結派,也不愛當官稱霸,習慣各安本份,隨緣度日,說是胸無大志也好,不求上進也罷,政治時事,只能充作廣州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付諸行動是絕對沒有的事。所以千百年來廣州人沒幾個當大官的,也沒幾個真正的大富翁,真的是你有你的偉大,他有他的安樂,廣州人的習性是追求清閑,有些散慢,講究飲食,不懷野心。因此外省人來到廣州本可以長補短,各得其所才對,為何反要排斥廣州人呢?要知道現實是外省人來廣州,不是廣州人去外省搗蛋嘛,想去想來,這些排斥廣州人的外來者豈不太野蠻,太霸道了嗎?
如今已是什麼年代了?世界各國都紛紛組成什麼「共同體」,什麼「西盟」、「東盟」了,我們同為一國之民,還分什麼東南西北,天天在網上互相口誅筆伐,就不覺得可笑可悲么?前些時因為一個趙本山,東北人和南方人就天天對罵,現在又弄出個「粵語」、「普語」大混戰,真是無聊透頂,有這樣的精力和勇氣,何不去南海把侵佔我們利益的外國人打跑,倒反過來自家人打自家人呢?莫明其妙!
我也要奉勸廣州人,應相信輕視或仇視廣州人的外省人畢竟極其少數,而且一種語言的興衰更替也不是一時半日的事,更應知道廣州人其實絕大部份是從北方遷徙而來。秦始皇建國後,派大將任囂和趙陀南征百越,他們帶來幾十萬的秦兵進駐廣東。之後,秦始皇還將五十萬民眾遷徙至嶺南。秦亡,任囂委事於趙陀,趙自立為南越王,那幾十萬秦兵和被遷徙嶺南的五十萬秦民便在嶺南安家繁衍。時至今時今日,誰還說得清自己本來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呢?史學家們能稽考的只是粵語才帶有中原的正音,而北京話反已被滿州語音侵雜了。
只學家的說法是與否我們都不必深究了,只須抱著同胞骨肉,根血相連,不管講什麼話,帶什麼口音,都是我們的族人,都應互相愛護,互相尊重的理念就好。更要懂得在國際形勢如此複雜的今天,保得民族團結才保得國家立於不敗之地,不要重陷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可恥覆輒。
新時代的人要用新時代的心智建就我們新的長城,別再提什麼消滅廣州人,保衛廣州話這般無聊的口號,保國興家才是我們應有的理想,應舉的大業,應有的方向。當然,也無論北方人或南方人,廣州人或外省人。
推薦閱讀:
※縱談《易經》研究史(原創)
※【合作原創】鄉村朋友對對聯(384)
※藏頭詩——賀放飛夢想建圈三周年【原創】
※也說上海小偷(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