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扇面中,傳承海派顏色繪畫
《御風逍遙——蕭海春扇面展》8月5日—8月15日亮相朵雲藝術館,展出的60幾幅扇面,是畫家蕭海春最近兩個月趕出來的。
洞庭秋月。
丈二匹、丈六匹、五米、十米……過去,蕭海春一般都創作大畫,江山眼底,丘壑萬千,讓山水不只是中國文人傳統雅玩,也可以走入大的展廳,供更多人欣賞。把山水畫大,可以像壁畫一樣展示,豐富了現代視覺,但扇面卻是蕭海春平常較少涉足的創作形式,尺幅雖小,卻全部是大構圖,小中見大,難度並不低。《千壑松風》《時有落花青溪長》《一汀煙雨杏花寒》《山從雨後妍》《瀟湘夜雨》……一幅幅扇面將宋人丘壑、元賢筆意浸透紙間,在炎炎夏日給觀眾帶來清潤涼意,同時扇麵價格親民,也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接地氣。
懷素書蕉。
這些山水扇面中,也浸透著蕭海春對中國畫的思考。他一直呼籲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反對沒有根基的創新。「在中國畫里,看事物的視點、角度很重要。西方繪畫講究透視、光感、顏色,用科學方法表現藝術。但我們的平遠、深遠、高遠是沒有辦法用科學來講的,正如在山水畫里,沒有開始和結束,所呈現的是你認為最美的那一段,它永遠是在幽遠、飄忽、若隱若現之間。」他認為,江南的山水的意蘊從五代的董源開始,一直到元明清沒有中斷,包括在謝稚柳、唐雲等海派畫家手中依然延續。「中國畫傳統是不能丟的,丟了文化特色就沒了。堅持海派傳統,就是堅持江南的山水文化。」
古人以欣賞山水畫代替遊玩,稱為「臥遊」。「臥遊」也影響了山水畫的創作,臥遊所產生的作品是對自己內心的記錄,而不是實地的記錄,因此山水畫相比真實的山水往往更為精彩。如今蕭海春也喜歡「臥遊」,沉醉於董源、趙孟頫、元四家的山水圖景。「書畫可以愉悅人心,讓人慢慢緩下來,中國書畫是可以養心養身的,讓人在流暢、愉悅、詩性的情境里得到自己的陶冶。」同時,他也不斷用畫筆記錄下自己心中的山水世界,在繼承前人中也有對傳統的轉換。「如果讓我的每一筆都像文徵明是不可能的,環境和文化已經發生轉換,我接觸的和思考的東西和他不同,但是那種文人雅緻的生活是要有的,任何東西一定要有品味。」
以顏色為主,是這批扇面作品的另一大特點。蕭海春介紹,因為唐代的金碧山水已經將顏色做到極致,再往前發展很難。宋元以來的文人山水畫提倡文心、文人氣韻,以水墨為主,也給人造成了山水畫中少顏色的誤解。其實,宋畫、元畫中也有不少「顏色」,它和水墨是並進的。到了海派繪畫里,吳湖帆、謝稚柳等名家都是以顏色來表現自然世界的高手,他們把古法繼承過來加以發展。 「我們繼承文人傳統的時候,水墨和金碧輝煌要同時繼承,不能因噎廢食,同時也要研究顏色怎麼弄才好看。像是吳湖帆的顏色已經用到了極致,他畫的山水,有一種剛柔相濟、纏綿悱惻之美,海派顏色繪畫也要繼承下來加以推廣。」蕭海春說。
推薦閱讀:
※寧瑪傳承上師多芒楊塘仁波切圓寂朴告
※傳承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十大言語
※雪漠:辯證地看宗教傳承
※陳氏小架 靜悄悄傳承
※中醫傳承人推薦《黃帝外經》第五十一章:五運六氣離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