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觀音》第7課丨怎樣才能隨時隨地感應的觀音菩薩?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段經文到底是什麼含義呢?我們再來看一下。把經文給大家解構一下,整個經文分十部分以上的內容。

第一,「佛告無盡意菩薩」,是立信——其實觀音法門不是觀音菩薩的法門,而是觀音菩薩按照佛陀成就的方法去修行,也成就了——立信包括兩點:一,菩薩可信;二,菩薩所對於眾生的承諾可信,這是一個信任背書。

第二,「善男子」,是對誰說的?是對於無盡意菩薩說的,這字裡行間當中對於修行人所提出了的一個很高的要求。就是成為菩薩的前提。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修善,可是為什麼善因得不到善果?或者說,為什麼沒有能夠如期地得到解脫?因為雖然我們懂得了眾善奉行,現在還有人每天放生,每天做好事,但是他忘記了一個問題,眾善奉行前面還有一句話,諸惡莫作。你不能做好事,又做壞事。或者,你不能覺得做點壞事沒關係,到時候洗洗手再做好事就好了。善是純善,這個善,應該是佛陀在早期經典當中說的:一個人修行他所做的事情應該像一根好的甘蔗,從頭吃到尾巴都是甜的,沒有一口是苦的。如果有一口是苦的,那甘蔗就壞掉了。

本經的重點是在於,第一,「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這是說,所有的眾生。佛陀或者觀世音菩薩所面對的不是哪一類眾生,不是哪一些人的特權,而是所有眾生,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之所在,就是眾生平等。一切離開了平等的法門,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再接下來,「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這是聽法。聽法者有要有聞法的因緣和弘法的契機。眾生聞法的因緣是什麼?受諸苦惱。他沒事的時候,如果你去幫他,他是不要你幫忙的。所以如果有人煩你,有人要找你,那是需要你挺身而出去幫助他的時候。眾生受苦的時候,則是我們弘法的時候。

那這一句「聞是觀世音菩薩」,這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是持菩薩的名號。這是法門,是與你生活當中完全不同的文化標籤。在佛法以外的世界當中,所有的生活方式與佛法所導引的人生觀都是不一樣的。這裡首先是聞觀世音菩薩名號,然後是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聞名」是知其人、知其德,學習這個人,以及要成為這樣的人的起點。這是持佛名號的意義。常常有人把起點當終點,起點不是終點,這是現實佛教當中需要做出很大改變的。

接下來,觀世音菩薩是說法者,她這個人物的特性,要去充分的理解。特別作為一個信仰者來講,你對信仰的對象、你對你的導師,或者你對心中的女神,要有所了解。對很多人來講,觀世音菩薩就是我們心中的女神,此女神非彼女神。在現實的信仰生態當中,在現實的佛教生態當中,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出在信仰者對於信仰對象的迷惑無知。

這無知有兩種,一種,他覺得不需要去知道,信就好了,別當真。另外一個,信就好了,菩薩太遙遠了,不是我能達到的。由信產生了極大的自卑。儘管他在信上是信的,可是信仰的潛在是自卑。還有一種信,特別對於西方神教來講,信就意味著你不能達。在神教當中有一個不可知論:「我是凡人,信仰對象是聖人,凡人怎麼能跟聖人比?請問,聖人有沒有凡人的屬性?沒有。那我凡人怎麼能知聖人?用凡夫的心怎麼能知聖者之心?」不可知,這是不可知論的源頭。

佛教的原理不是這樣的,可是,人的潛在心理是這樣。所以對法、對信仰對象,要有很深刻的認知。所謂學佛,佛教與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是,其他是講信佛、信神,信者得救。而我們昨天也講了,信只是解脫的開始,而解脫的過程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丈量。而不但是去行動,而且是如法如理地丈量。

所以對於我們來講,信只是開始,要真正地學,而學,就需要對你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對象有充分的認知。但是一般的有信仰的人,他們的心理是惰性心理——我都已經相信菩薩了,還叫我學?學不了,除非真正想成為菩薩那樣的人的人,才能夠真正發動、真正啟動自我學習模式,否則信仰本身不會給別人帶來學習的動力,反而會讓人的自我學習能力銳減。我說這話的意思並不是聳人聽聞。你們會看到很多人有了信仰之後,學習能力一下沒有了,他的腦子變成一根筋,這就是這個問題。

那「即時」是什麼意思?當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時候,觀世音菩薩馬上就加持,不需要等到以後,也不需要菩薩夢中再託夢給你。這個「即時」是非常的意味深長的。對我們修行者、弘法者來講,眾生有苦,馬上要去幫,你不幫或者以後來幫、過一會來幫,那時機將錯過。

而對於我們學佛的誦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我們內心當中是如何能感知到觀世音菩薩及時的幫助?這是一個宗教修行體驗,你把這個弄明白了,靈感隨時現,如果這個弄不明白,你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念了很多,但是不知道感應在哪裡。這是「即時」。

觀世音菩薩是怎麼幫助眾生的?通過「觀其音聲」,這是我們後面要講的,所謂的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所以,聽其言,觀其行,知其人。了解一個人,一定要了解他在說什麼,了解他由語言所展示出來內心的實際需要,然後最終使他能夠得解脫,最終圓滿。

也就是說,這裡我們提出來問題是什麼?是修行的起點到修行的終點到底是多遠?經文是這樣說的:「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名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段經文在文字的理解上,我們很容易理解成,只要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馬上就來了,幫助我們解脫。實際上,經文是「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然後「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就會幫助我們,乃至一直會陪伴著苦惱的眾生到解脫,所以是從「觀其音聲」到「得其解脫」。我們都跟那些難以相處的人相處過,你要改變那些難以相處的人,特別是跟你們家的「冤親債主」相處的時候,你能改變他多少?極其之難。可是觀世音菩薩能觀其音聲,用她的慈悲心,用她的智慧,一直伴隨著這個受諸苦惱的人一步一步走向解脫,這是何等的耐心。她是伴隨著一個學佛的人從初發心一直到解脫,保駕護航。

還有,「一心稱名」,是這段話語是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希望觀世音菩薩能夠度我們出離苦海的一個核心條件、必要條件。很多人把一心忘記了,就跟把《彌陀經》當中的「心不顛倒」忘記了一樣,故意忽略,選擇性遺忘。為什麼?他想只要他念名字,菩薩就會來幫。可是事實上要一心稱其名字,什麼叫一心?禪定,功夫成片,是講這個呀。在一心的時候,在禪定狀態的時候,你是不是百千萬億受諸苦惱的眾生?一心的時候,你的苦惱已經消失了。一心是這裡的「觀其音聲」到「皆得解脫」中間的重要環節,是眾生是如何得解脫的——由一心。這也是禪宗行禪打坐特別重要的一個核心,這才是真正的般若之舟。

上面我們講了,觀世音菩薩是如何幫助眾生的?經文當中表現出來就是這句話:「有苦有難不要怕,有人幫。」誰來幫?觀世音菩薩會來幫。

推薦閱讀:

何謂「菩薩」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36
十二屬相有靈性,菩薩保佑大吉祥。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TAG:菩薩 | 才能 | 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