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處在崇禎帝的位置 清朝根本沒有崛起機會
1644年,以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為標誌,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滅亡了。人們在為曾經輝煌無比的大明王朝扼腕嘆息時,不免設想:如果是明太祖朱元璋處在崇禎帝的位置上,大明王朝還會滅亡嗎?
我先說答案:不會。
一、朱元璋面對的敵人,遠超崇禎帝面對的敵人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元時,面對三大勁敵。一是陳友諒,二是張士誠,三是元朝統治者。
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是從亂世中殺出的一代梟雄,戰鬥值爆表,不在李自成和張獻忠之下。元朝統治者是著名的蒙古「黃金家族」,其統治的領域幅員遼闊,橫跨亞洲、歐洲。元朝只是其龐大帝國的一部分。此外,元朝統治者兵多將廣,能人輩出,武將如王保保,文臣如脫脫,都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然而,他們在朱元璋面前,都是渣!陳友諒和張士誠在朱元璋的攻擊下,一敗塗地,輸得心服口服。強大的蒙古「黃金家族」,不需要朱元璋親自出馬,就被徐達、常遇春趕得屁滾尿流。元朝末代皇帝被迫帶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出中原,回到草原吃草。
不僅如此,朱元璋及其後代朱棣,持續對殘元勢力進行窮追猛打,直至將其徹底消滅!
相比之下,崇禎帝面對的敵人就不是一個檔次了。
崇禎帝也面對三大勁敵,一是李自成,二是張獻忠,三是後金政權(清朝)。
如前所述,李自成、張獻忠,與陳友諒、張士誠基本可以打平。主要差距體現在元朝和後金政權上。
相比而言,後金政權就弱爆了。一直到1636年清朝立國,後金政權的地盤都小,局限於黑龍江一帶。如果不是明朝兩次抗倭援朝,國力消耗巨大,無暇顧及東北,根本就沒有後金崛起的機會。
及至後來,後金威脅到明朝的生存時,他們也存在兩個致命的缺陷。一是部落人口少,無法維繫一支龐大的軍隊。八旗軍的規模一般只有幾萬人。到1644年入關時,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也僅僅只有10萬人。二是生產力水平很低。明朝已經到了封建社會的鼎盛階段,而後金還處於奴隸社會,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水平低,根本就支撐不了長期戰爭。所以,後金往往採取南下襲擊,搶一把就跑的作戰方式。
連這樣的敵人都應付不了,崇禎帝不亡,誰亡?反之可以大膽設想,假如朱元璋處在崇禎帝的位置上,後金基本上不可能崛起,能夠活到1636年就算他輸了。
二、朱元璋是一個用人的高手,崇禎帝則除了自己誰都不信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通過著名的「洪武四大案」,殺掉了許多威名顯赫的開國功臣,為世人所詬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至少在打拚江山時,朱元璋還是給部將們充分的信任。
朱元璋知人善任,將每一名人才都用在恰當的位置。徐達、常遇春都是衝鋒陷陣的猛將,便大膽讓他們到前線行軍作戰;李善長是一位指派調度的高手,朱元璋便讓他坐鎮後方,負責後勤工作,「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劉基足智多謀,時人比之諸葛亮,朱元璋便請他做軍師,參與制定平定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北伐中原等重要軍事計劃。
可以設想,如果朱元璋處在崇禎帝的位置上,一定會大膽使用盧象升、孫傳庭、袁崇煥等頂樑柱,絕不會因為他們犯了一點小錯,就大開殺戒,干下「親者恨仇者快」的傻事。
其實,崇禎帝手下從來不缺乏精明能幹的文臣武將。如祖大壽、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曹文詔、周延儒、徐光啟等,如果運用得當,或能力挽狂瀾,延綿國祚。可是,偏偏崇禎帝剛愎自用、猜忌多疑,大臣稍微犯了過錯,輕則被他怒斥、問罪,重則砍頭、凌遲。崇禎帝在位短短17年間,一共就殺掉7個總督、11個巡撫。
若是在國家堅如磐石、穩如泰山之際,殺幾個大臣也沒啥了不起。畢竟,當年朱元璋一殺就是幾萬人頭落地。可在內憂外患不斷的時候,一年殺一個部級高官,難道不是在自毀長城?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人人自危,如履薄冰。誰也不願意為崇禎帝做事。反正做多錯多,不如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因此,朱元璋處在崇禎帝的位置上,自可充分調動文臣武將的積極性。後金那幾萬人馬。根本就不夠打。
【參考資料:《明史》等】
推薦閱讀:
※皋魚之泣:錯失了三次盡孝的機會
※學會和女孩調情,才會有機會碰觸她!
※10萬人口特大鎮將升級為市!浙江哪些鎮有機會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南下資金兇猛,炒港股的機會來了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