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培養孩子這些好習慣,以後後悔就晚了~
06-13
陶行知說: 「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有些小習慣看起來微不足道,背後卻反映出很多東西。從孩子的一些小習慣,從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方式,就可以預見他們的未來。小事平凡卻意義非凡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轉發了特級教師吳非的一篇博客。他寫道:對孩子的觀察,我注意到的都是平凡小事。比如下面這些:做事有計劃,想好了再做;講話前能迅速擬出簡要提綱;生活有規律,按部就班,能從容應對意外事件;零碎時間不浪費,有統籌意識;不遲到;記憶力強,不完全靠天賦,使用記事本,有隨手記錄思考碎片的習慣;東西擺放有規律,使用草稿紙也整整齊齊;總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尊重他人,有傾聽意識;說話和寫作,有聽眾和讀者意識,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遇事做決定之前能三思,儘可能周密地考慮細節,預見有可能的突發情況;遵守公共規則,在有可能發生危險和傷害的地方,小心謹慎;不做有可能發生危害他人的事;對妨礙他人的行為表現出厭倦,對破壞規則的行為不寬容。總結下來就是,未來發展比較好的孩子一般具有以下行為特點和習慣:學習和生活有規律、有計劃;擁有組織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有隨手記的習慣;面對困難,有膽魄和方法來應對;有共情能力;有規則意識。怎樣幫助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習慣?1.養成規律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一大早,鬧鐘響翻天,媽媽「起床了」的叫聲快要衝破耳膜,孩子還是皺皺眉,接著睡。遲到?他才不在乎!啊?真的要遲到了!媽媽急的恨不得長雙翅膀出來,孩子呢?悠閑地享受美味早點。實在逼急了,他有一千個理由不去學校。晚上磨磨蹭蹭寫完作業,22點了,匆忙洗漱完,小屁孩兒不急不慌地拿出了心愛的玩具;你把他塞進被窩,無意中發現他在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擺弄手機或者IPAD。……......為什麼在他眼裡,從來就不知道時間有多晚?那是因為他沒有養成規律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事沒有計劃性,這樣的孩子一般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無感型。這些孩子對外在比較沒有感覺,不太在乎別人的感受,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要擔負起哪些責任。逃避型。他們愛找借口逃避責任,很容易與父母引發對立與衝突,導致親子關係不佳。敷衍型。典型特點是粗心大意、拖拖拉拉。他們的生活永遠在惡性循環中,一家人跟著身心俱疲。家長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對無感型孩子:目標設定在「習慣改善帶來的好處」。把溫馨早餐變成孩子期待的事,當他能準時起床、上學,就有充裕時間享受晨起的早餐約會。對逃避型孩子:營造「那是我想做的」氛圍。這類孩子主觀意識強,必須讓他知道這件事很棒,而且是出自他的意願。父母需獎勵他的改變,引導他說出改善方式,能讓他發現問題,主動變好。這類孩子習慣一旦養成,就很容易持續下去。對敷衍型孩子:目標設定在「明白事情輕重緩急的順序」。例如:之所以會晚起,是因為昨天太晚睡;會晚睡,是因為作業寫太慢。追根究柢,孩子會發現沒規律的主因是手腳慢吞吞。接著,讓孩子學會在腦海里分配工作,決定順序,決定好了說給父母聽,並且每天練習,讓孩子漸漸掌握做事的順序與技巧。2.鼓勵孩子學會表達自己,並善於傾聽別人。有位媽媽在孩子一年級上學的第一天,就教給她一個魔法:在課堂上一定要多舉手,老師提問也好,自己有聽不懂的地方也好,都要第一個舉手。就這樣,這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養成了積極表現自己的習慣。以至於在後來的哈佛大學面試環節中,哪怕大家的分數相差無幾,她還是以優秀的表達能力和大膽地自我展現,受到了在場面試官的一致青睞,成功進入了哈佛大學。舉手發言,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能鍛煉孩子的專註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運轉大腦、組織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孩子能在其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家長在平時也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建立一種好的朋友關係,讓他相信你、願意和你交流。家長對孩子想做的事不要一味阻撓,也不要一味縱容,要尊重他的想法,當意見產生分歧時,和孩子靜下心來好好交流,甚至可以辯論,發現各自的問題,確定最終的方案。認真傾聽孩子說話,不僅可以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孩子組織語言表達自我的能力,還可以教會孩子學會傾聽,心平氣和地接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聽得進意見和批評。3.強化應對困難的能力。「媽媽,你怎麼也得幫我找個理由呀!」假如女兒在懇求你,「我沒時間寫周記。但是,如果我不交一篇上去,老師就不允許我去參加夏令營活動。」你會怎麼做?很多家長當然不忍心孩子獨自面對這種折磨,一定出手相助。學習哥建議不如換個方式來幫助孩子,不要讓她習慣於你代勞。下次遇到麻煩,你應該問她:「告訴我,怎麼啦?」接下來,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讓孩子去參考而不是強制孩子去執行。告訴他,你相信他能渡過難關;對他說:「我知道你會沒事的。」然後鼓勵他開動腦筋想辦法:「想想看,上次隔壁的小宇遇到類似的問題,他是怎麼做的?」一旦他掌握了這個技巧,你還可以考考他,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答案。這個有趣的方法能調動起他的積極性,讓他投入地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坐以待斃」。4.培養規則意識。社會上總有一些人,視規則如無物。他們從來不排隊,插起隊來理所當然。過馬路從不看燈,反正車也不敢撞。他們不信法律,維權方式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們不喜按套路出牌,嘲笑守規矩人的呆板,為自己的小聰明暗自竊喜。事實上,每年因為超載發生數千起交通事故,每年因為闖紅燈發生數萬起交通事故。現實生活中,心無規則這頭「老虎」每一天都在吃人。唯有遵守規則,才能鞭策自己老老實實奮鬥,也佑護我們平平安安回家。它讓我們每一餐都吃得安安心心,每一覺都睡得踏踏實實。這條路看上去最長最遠最累,可是這一路沒有密布叢生的荊棘,也沒有暴風驟雨,更沒有不懷好意的狼外婆。所以,一定要教給孩子規則意識,不僅為了讓孩子不因「漠視規則」被吞噬,還為了在別人破壞規則、危害公眾利益時,他們敢於挺身而出,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戰,而不是忍氣吞聲、任人踐踏!文|學習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小孩子一定要被強制叫人么?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對決」?
※【朱株專欄】致父母:孩子青春期,你在做什麼?
※關注孩子高危「性格信號」
※親子依戀與孩子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