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八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八集)  2016/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9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二十二頁第六行:

  「《會疏》曰:是則第十八願成就。一部宗歸,唯在於斯。所以者何?雖四十八願皆殊勝,以念佛往生為最要。雖一一成就皆難思,而此成就為不共,故諸佛讚歎。」《會疏》裡頭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讚歎阿彌陀佛,把這個因緣說出來了,四十八願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底下這兩句話說得好,一部宗歸,這一部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部《無量壽經》的宗歸,宗是主要的意思,尊崇的意思,一部經就歸這一句話,第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這還得了嗎?《無量壽經》無比殊勝,就是在這一句十念必生。有人給我們做樣子,前些年劉素青她給我們示現,念佛是不是真的生凈土。她念多久?一個月,她的壽命還有十年,十年壽命不要了,來試驗試驗第十八願是不是真的。給我們做出來了,讓我們看到了。在最近,我們說農曆是今年,驪靬古城楊紅梅居士的往生,四十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稱讚就是這個,這個太殊勝了,找不到第二個人,找不到第二家,這是我們必定要認識的。

  下面為我們解釋,所以者何?為什麼是這樣的?雖然四十八願皆殊勝,願願都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那個時候是法藏比丘,是法藏菩薩,他的大願是想普度十法界苦難眾生,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請教,修什麼法門,怎麼個修法,能滿他的大願。佛非常高明,叫他去參訪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他用了五劫的時間,很長,大劫,不是小劫,然後總的結出四十八願。諸佛如來道場殊勝的他都記住了,極樂世界全有,十方世界有些缺陷的地方,極樂世界全沒有。他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的大成,集一切諸佛剎土的精華,成就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圓滿自性的呈現,沒有絲毫欠缺,所以十方諸佛共贊。如果說智慧、神通、道力,一切諸佛是平等的,可是談到願,願就不一定平等。智慧、神通、道力,阿彌陀佛能做到的,一切諸佛都可以做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一切諸佛沒注意、沒想到,阿彌陀佛他有意,他去考察,他真正把它落實,這個太不可思議了,值得一切諸佛讚歎。這個成就,其他的成就跟諸佛共同,這個成就一切諸佛沒有,沒想到這個問題,所以諸佛讚歎。

  「聞彼佛名」,這一句念老用《教行信證》上文字來解釋,《教行信證》是日本的法師(凈宗的祖師)非常有名的著作,也是為我們介紹彌陀凈土。這裡頭說,「言聞者」,聞彼佛名,聞這個字的意思,「眾生聞佛願」,怎麼會聞到的?因為諸佛宣說,諸佛介紹。我們能夠聽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的,世尊要不說,不給我們介紹,沒有人知道。所以我們頭一個要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他的介紹,我們才知道有這樁事情。這樁事情我們可以做到,佛一生講那麼多法門,未必我們能做到。為什麼?門門都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煩惱不容易斷,不說別的,講最粗顯的煩惱,最粗最明顯的,你試試看這個身見能斷嗎?從哪裡斷起?從這裡開始。

  什麼是身見?以為身是自己,身是我。你想想看,六道的眾生,十法界的眾生,哪一個人不把身當我?身不是我誰是我?什麼是我?頭一條。佛怎麼說?佛不說身是我,佛說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這件衣服,衣服不是我,大家知道,這衣服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佛把這個身體就看作一件衣服,這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叫我所。真的我是什麼?真的我現在我們忘掉了,迷了,真的我叫自性,佛法叫自性。

  你看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他向五祖做了報告,報告很簡單,只有二十個字,那二十個字就是他修行成果的證明。五祖聽了,行了,衣缽就給他,給他證明他真的開悟了,開悟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成佛了。雖然不是圓滿佛,他是分證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講得好,他把佛說為六種,叫六即佛,即,就是。第一個是講理,「理即佛」,理即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從理上講。一切眾生範圍大了,不是說一切人,人當然包括在裡頭,所有一切的動物個個都是。比動物範圍更大一點的就是生物,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生物,包含細菌,它是不是佛?是。惠能大師最後說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全宇宙,宇宙裡頭一樣也沒有漏掉。從哪裡來的?自性現的。《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一真,一切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是心現的,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十法界六道從哪裡來的?識變的。識是什麼?阿賴耶。什麼叫阿賴耶?現在我們講一個很粗顯的話,大家容易懂,就是念頭,你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它起的作用。阿賴耶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把十法界又變成六道輪迴,這統念頭變的。所以佛講我們這個世俗,一切法從心想生。

  諸位要知道,一真法界不是心想生,是自性遇到緣自然呈現的。自性有隱現不同,它隱,隱就沒有了,不能說它滅,不能說它沒有,它現相,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生,隱現是緣,有緣就現,緣缺了它就不見了。它在哪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統統在自性裡頭,沒有離開自性,自性是真我,身不是,身有生滅,自性不生不滅。惠能大師第二句,第一句說自性清凈,第二句說的是不生不滅,「本不生滅」,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樣樣無量,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頭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識變出來的,還是靠自性,沒有自性它拿什麼變?迷了自性就出現這些幻相,十法界幻相,不是真的,六道輪迴幻相也不是真的,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能夠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叫智慧,這叫覺悟。不明白、不清楚,迷在這裡面,這叫凡夫。凡夫跟佛是一回事情,不是兩回事情,覺悟了叫佛,迷惑了叫凡夫。真相,在自性裡面覺跟迷都不可得,覺跟迷是釋迦牟尼佛教學方便起見建立的名詞術語,叫名相。所以名相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佛法是什麼?佛法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那個東西會變十法界,會變六道輪迴。我們現在把假相當作真的,真相忘得一乾二淨,問題就在此地,我們要明了。

  講得最清楚,又簡單又容易明白的,就在這部《無量壽經》裡頭。《無量壽經》經文不長,現在我們總有一卷,古大德稱這部經為中本《華嚴》。《華嚴》說得細,過去我們學過,內容實在太豐富了,整個宇宙方方面面統統都說到了。方東美先生把這部經介紹給我,他老人家稱這部經,這是佛學概論,全部的佛教都在這部經裡頭,叫概論,所有一切經都是從這部經裡頭的某一部分細說,好像一棵樹一樣,《華嚴》是全部的,一切經是裡面的一個枝,一片葉子,一朵花,一個果。這部《無量壽經》,古德稱之為中本《華嚴》,說明它的內容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上講的它這都有,《華嚴》說得詳細,它這個地方說的,掌握到總持的法門一、二個字,一、二句,在《華嚴》上就是長篇大論。好!容易受持。還有小本的,小本就是《阿彌陀經》,便於讀誦,便於修行。《彌陀經》、《無量壽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部經,細講、略說,略說就是《阿彌陀經》,細講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無量壽經》稱為中本,便於日常讀誦學習。

  這個經不能不讀,讀的遍數愈多愈好,遍數多了會開悟,自自然然就明白了。為什麼?因為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相,道理就是這個。念多了,心地清凈,把染污,染污是煩惱,把染污念乾淨了。要怎麼念法?念是方法,讀書千遍。目的呢?目的是其義自見,就開悟了,用讀誦的方法。最善巧方便的,讀了之後要落實。落實什麼?落實在清凈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得力。有沒有見性?沒有。為什麼沒見性?你心上還有阿彌陀佛,還有《無量壽經》。怎樣見性?心裡什麼都沒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心裡還有那怎麼行?你成不了佛,但是有一個好處,你可以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再把阿彌陀佛、《無量壽經》放下,那就入常寂光了。那什麼?法身如來。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不起作用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一片光明,起作用的時候什麼都有,那才是真我。

  身是假我,我們現在執著這個我是我,所以真我那種無量智慧、德能都不見了,不是沒有了,不現,它這障礙。要知道這就叫染污,心不清凈了,清凈心裡頭連佛都沒有。一切法門裡頭誰修這個法門?禪,禪是佛心,禪是最高,不是假的是真的。禪怎麼樣?禪是完全清凈平等覺,那是禪。我們今天修什麼?我們今天跟禪是一條路,是一個方向。我們在這個世界證不了果,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得到了。禪在這個世界不能證果,他就還要搞六道輪迴,那個麻煩大了。

  早年念老在世的時候,我每年都要到北京去個二、三次,去看老人家,向老人家請教。念老告訴我,這個世間修行成就難。禪,他告訴我,有得定的,像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有沒有開悟?沒有。難,太難了!虛雲老和尚到什麼地方?他在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將來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成佛,他跟他一起來,是彌勒佛身邊的大弟子,像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一樣,龍華三會,他參加這個活動。所以不容易。密,修密的,念老告訴我,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是那個時候,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告訴我的,六十年,六十年來,中國有十億人口,學密成就的人多少?六個人。你知道多難!但是修凈土念佛往生的人多,不敢說一萬以上,成千成百有,肯定有。他就教給我,一定要放下萬緣,死心塌地一句佛號念到底,念老教我的,那個時候我講《華嚴經》。

  所以我到八十五歲,這種年齡隨時可以往生,不能說哪一年哪一月,不能,隨時可以去。我就想到,我心清凈平等覺沒得到,不容易,身心世界沒有完全放下,要想成就只有靠凈土,只有此地講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也要放下,不是將第十八願放下,也教我們要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這個放下有兩種,一個是事上放下,一個是心上放下。事上放下沒關係,能放下很好,不能放下也行,最重要是心上放下。往生不是這個身往生,這個身要丟掉的,靈性往生,不是靈魂,靈魂是迷而不覺,所以我叫它做靈性,覺而不迷,這就往生了。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惡法要斷,要斷得乾淨,別放在心上,一切善法要修,認真努力去修,修好了也不要放在心上,總歸結在一句佛號上,我心裡頭只有這句佛號,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除《無量壽經》、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保證你往生,這個重要!

  修行,真正修行人,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眼看,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起作用。要怎樣?看得清楚怎麼樣?不受境界干擾,美好的境界沒有貪心,不會起貪心,沒貪念,邪惡的境界現前也不干擾我,我也不瞋恨它。換句話說,統統別放在心上,若無其事,見而不見,不見而見,這個妙,這就是真正修行,這就是真正用功。用功在哪裡?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頭,在待人接物。這叫用功,不能不知道,這真功夫。讓我們自己得到什麼?得到清凈,得到平等,得到覺,《無量壽經》經題,清凈平等覺,這是因。清凈平等覺生什麼?清凈平等覺是花,開花了,後面一定結果。果是什麼?大乘無量壽莊嚴。這一句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人有福,大富大貴,富貴第一德就是長壽,壽命不長,有福也等於沒有,所以是長壽。莊嚴,莊嚴就是極樂世界依報正報。凈土宗修因證果都在經題上,人家問凈土修什麼?修清凈平等覺。平等心有什麼好處?好處在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壽命到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功德就圓滿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叫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是真正彌陀弟子,將來在極樂世界成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智慧跟阿彌陀佛一樣,德能跟阿彌陀佛一樣,相好跟阿彌陀佛一樣,神通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兩樣。到那個時候,我想大家的願望是相同的,會常住在常寂光中。

  常寂光是自性,自性是一,沒有二,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一片光明。所以經上也用大光明藏來形容,大光明藏。密宗裡頭有修大圓滿覺,就是大光明藏。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到最後,最後的目的地就是常寂光凈土,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一片光明,就像燈光一樣,我們這個攝影棚十幾盞燈光,每一盞燈光,光光交融,融成一體,沒有分別。雖然融成一體,各人是各人的,我們熄掉一盞燈,這個光沒有了,打開來之後,它跟所有光融成一體。所以成了佛之後樣樣圓滿,為什麼?每尊佛所修學的,到最後融成一體,不會再分你的我的,一切諸佛所修的功德,在我這全部能顯現得出來。

  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連一多這個念頭都沒有,無念。遇緣現前,緣是什麼?緣是起心動念。自性不起心動念,怎麼會起心動念?一念不覺。為什麼會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就怎麼樣?現相,現整個宇宙。好像我們一般人,晚上睡覺會作夢。夢從哪裡來?也是一念不覺,意識一念不覺就發夢了。自性一念不覺就現宇宙,全宇宙。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有想到自性能現宇宙。完整的宇宙是自性現的,所以見性之後,這個宇宙裡頭樣樣事情統統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他會說,我什麼都知道,現前的事情知道,過去的事情知道,未來的事情也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只有自性是真的,不生不滅,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自性變現的現象,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有隱現不同,十法界、六道輪迴有生滅不同,一真法界沒有生滅,有隱現。我們的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就在一真法界;斷乾淨了,一真法界不見了,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了。

  常寂光土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身。大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是什麼關係?一體。一體你能不愛嗎?一體你能不關懷嗎?一體你能不照顧嗎?自然的。關懷到極處,甚至於舍這個身命成就別人,我捨身命的時候能救一個人,我就捨身命去救這個人。你要問我為什麼?我跟他是一體,他活著就是我活著,是一不是二。那是什麼人乾的?真正明白人乾的,迷惑顛倒的人他做不到,他執著它是我,這個身體是我,明白的人知道整個宇宙是我。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本來的,原來就是這樣的。現在這個心量這麼小,小氣,不能包容,這就是凡夫。菩薩一個階級心量比一個階級大,到法身境界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但是極樂世界很特殊,叫我們很不容易理解,很不容易相信。為什麼?他們的同居土、方便土,統統是這麼大的心量。這什麼緣故?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不可思議,所以諸佛讚歎。

  聞彼佛名,這是聞名得福願。我們眾生沒福,在中國過去,不說太長遠,一百年前,滿清末年,那個時候人還不錯,雖然社會動亂了,比起現在來說,那時候人有福報。為什麼?聽到佛生歡喜心。什麼原因?世世代代老祖宗教導我們,儒釋道,三寶。不信的人也敬,聽到佛名他也恭敬,不信也敬,他有德行,自己雖然不信,祖宗信,父母信,親戚朋友當中,外祖父、外祖母信,舅舅、阿姨他們信,他們信,做晚輩的縱然不信,也不能反對。為什麼?不孝,他還要盡孝道。所以聞到佛名都生歡喜心,都生恭敬心,這個社會就有福報。現在不行,丟久了,疏忽了。外國人相信科學,中國人相信外國人,不相信中國人。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老教授寫的,題目是「近代我們的教育跟著西方走」,這錯了,把我們傳統的東西丟掉了。他寫得非常好,錢穆寫的。提醒我們,現在逐漸逐漸西方人對中國傳統的東西研究的人多了,研究的結果,對中國傳統文化讚歎,也學習,這是非常好的開始。今天習主席領導我們,用什麼領導?用老祖宗傳統文化來領導,真難得!我們從小把這樁事情疏忽了,課程現在要補出來。

  這些年我們想到漢學,漢學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我們的心量要擴大,要救全世界。所以疏忽的這些東西現在要補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要常常拿來念念。補什麼課?補私塾初學的課程。決定有好處,沒有壞處。要想扎中國傳統的根,行門的根,也就是道德的根,儒家是《弟子規》,道家是《感應篇》,佛家是《十善業道》,這是道德的根,根之根。學問上的根,每一家都有代表的。儒家的代表《四書》,分量不多,過去千百年中國人必讀之書,從小念書沒有不念《四書》的,大概五、六歲就開始念了。佛教的就是《無量壽經》,我們現在學的這個本子,它代表佛法。為什麼?佛法里,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它統統包括,都講到了,好!它是佛教概論,《四書》是儒家的概論,道家的就念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夠了。就是說,中國人這三種書至少要多念幾遍,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有這三個根,大致上我們的人生方向目標不會走錯。

  方老師告訴我,「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可以享受得到。為什麼要學這個?果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像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學這個你快樂,悅是喜悅。學佛法,佛說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心情愉快,一生當中未曾丟失,這個人的一生幸福美滿。能得到,真能得到,你把這兩樣東西學會了,你就會得到,不騙你。孔夫子得到了,所以《論語》把這句話擺在第一位。為什麼要學?學而時習之。習是什麼?你把你所學到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會非常歡喜,習是落實。

  現在學術有沒有研究古典的?有,我們看到很多大學裡頭開這些課程。我在年輕的時候,非常希望到大學去旁聽,因為自己學業沒完成,我只念到初中,高中念了半年,以後再沒有機會上學了,所以非常希望能到學校去旁聽。我找到方東美先生,他老人家不讓我去,告訴我,這六十五年前的事情,他說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老師說的話是真話,當時我聽不懂,我以為老師完全拒絕了。老師看到我真的想學,所以就告訴我,你真的想學到我家裡來,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講兩個小時,我的哲學是在他家裡學的。感恩老師,要不感恩老師,我現在早就過世了,這一生苦不堪言,沒有人教我,遇到這麼個好老師,他願意教,我願意學。為什麼老師說出這個話?現在學校,我以後在香港講經,完全明白了,因為在這邊接觸很多大學教授,完全明白了。大學裡面教的是什麼?儒家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沒有實行,沒有篤行。換句話,教給你了,不教給你怎麼落實,不教給你怎麼融到工作裡面去。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要不融入進去的話,沒有智慧,待人接物,不會做人,這學的白學了。

  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麼提倡《弟子規》?我說我自己沒有那種聰明智慧,我是人家打上一鞭子有反應。早年王財貴先生到香港來看我,那個時候我住在跑馬地,來問我一個問題。他在當年提倡兒童讀經,我知道這個事情,我也非常讚歎,也喜歡。可是教了五、六年之後,出了問題,他來找我,他說出問題。我說出什麼問題?小孩四書五經讀得很好,很多能背誦,但是回家,父母不懂,沒學過,瞧不起父母,在學校裡面,老師沒有學過,瞧不起老師。這個麻煩可大了!他來問我,我就給他建議,小朋友要從德行教起。學什麼?學孝親尊師。所以我就想到《弟子規》,學了《弟子規》,孝跟敬這兩個字就學會了。孝以父母做代表,敬以老師做代表,小孩對大人都要懂得孝敬,這個孩子好,人人讚歎。

  至於讀經,我知道古時候私塾裡面,小朋友讀經大概什麼時候?十歲,十歲到十五歲這五年是他讀經的時候。三、四歲到七、八歲,這個時候是教洒掃應對,教孝敬,是教行,沒有教讀書的。讀書那就是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這一類的,容易記,重要的是要教他做到,篤行。所以我才明了,現在學校裡頭是博學多聞,也就是儒家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搞這個,沒有篤行,沒有教你怎麼樣用在生活上,怎麼樣用在工作上,沒有講這些,不講這個,所以他不落實。這就是我體會到,方老師當年教我,跟我說到學校去旁聽會大失所望,我就明白了。

  儒家這五個層次是不能少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落實,不落實不等於零嗎?所以老師在家裡教,學生就我一個,就不一樣了,講了之後會教我怎麼用,那叫修行,修行就是落實,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念頭錯誤,把念頭修正過來,修正思想行為,言語說錯了話,修正過來,叫正語,身體做錯了,修正過來,叫正行,身口意三業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個管用。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把它當作學術,像花瓶一樣擺在那裡欣賞的,不是,是要踏踏實實去做到,這就對了。

  所以我一生感恩老師,一生感恩父母。父母非常辛苦,那種辛苦現在人無法想像,把我們養大,我只有弟兄兩個人,真難得!我在戰亂的時代,先到台灣,然後是周遊列國,居無定所。共產黨對我有恩,因為我們是貧窮,真的是沒飯吃,真正是無產階級,共產黨培養無產階級,我弟弟那時候念初中,高中畢業把他送到復旦大學,復旦畢業之後在復旦教學。所以晚年生活過得不錯,那是共產黨給予的,我們一家人感恩。

  今天大家都重視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怎麼學起?要認真學,光喊口號沒用處。認真學,那就是從娃娃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學的時候,那叫半路出家,他沒根。所以我們想到要辦漢學院,辦漢學院用意在此地,漢學院一定要附設幼稚園,附設小學、中學,然後讓他就升大學。那根呢?根在幼稚園、在小學,這個要重視。教什麼?教過去私塾裡頭教的教材。我們先要求老師做到,不是博學多聞,要老師把它做到,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老師真正做到了,用他的愛心、用他的智慧去愛小朋友,把小朋友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要這樣的感情去教導他。孩子的心很純很乾凈,老師的心也純正,心心相印,把孩子教好,孩子回家永遠能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我們的教育才成功。

  孩子教他認字,文字,叫方塊字,認字。用什麼教材?用《說文解字》,把每個字,古人為什麼要這樣造法,為什麼這麼寫法,為什麼要讀這個音,很有味道,講故事,每個字都有故事,小朋友聽的時候他很歡喜,他就會記得,就認識中國字。到什麼時候才教他念《四書》、念《無量壽經》、念《老子》,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到什麼時候?十歲,十歲開始念這個。他的記憶力好,我相信半年,這三部東西他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再有十年,這都是他光陰最好的時候,老師要教導他專攻一部經。根有了,三個根有了,再深入,深入可以就這三種東西用一部來深入,可以,來幫助他開悟。

  要講求,中國老祖宗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十歲到十五歲,這時他智慧開了,他理解了,但是還是要著重讀誦,讀誦的遍數至少要滿三千遍。為什麼?他一輩子不會忘記,他會開悟。遍數愈多愈好,根深蒂固,無師自通,他才能成為聖賢。所以中國教育是聖賢教育,佛陀的教育也是聖賢教育,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阿羅漢是中國人稱為君子,中國跟印度稱謂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

  所以,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往生一定要專註。

  昨天堪布在此地,我是建議,希望堪布給我們大家講密教講的前行,大概也是太長了一點,時間不夠,他沒有講。前行是什麼?主要是講生死心切,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而且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凈土求往生是大障礙。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正常的活動就夠了,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把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一意求往生,密宗的前行就說這些。

  為什麼放不下?也算是知道了,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我們都沒有想想,死了以後怎麼辦?人生老病死誰也逃不了,不必忌諱。死了以後到哪去?如果再搞六道輪迴,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印光大師每天,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個字,掛在佛像後面,「死」字。這一個字就是密宗裡頭所說的前行,生死心切,天天看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凈土法門。

  這個地方,祖師大德也說,這是日本的凈宗祖師,念老告訴我們,「聞名得福,故能生凈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像海賢老和尚,不能丟失,不能把名號丟掉了、失去了。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不能丟失。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要生凈信,凈信就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底下說,「清凈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凈心也」。垢是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這些東西全放下,心清凈,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凈心。只要你得清凈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下面舉《勝鬘寶窟經》上卷,這經上說:「清凈心,凈者信也。起凈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嘆」,嘆是讚歎,也就是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夾雜煩惱,這個叫「凈心」。把凈心的標準給我們說出來了。「憶念受持。受者,信受」,受是接受。「持者,堅持」,不放鬆。「憶者,憶佛功德,念者,念佛名號」。想什麼?想阿彌陀佛的功德,怎麼想法?四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如果不能想,你就想一願、想二願,都是的。想一願,想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最好是想善導大師給我們舉出來的,最真實的五願,第十二「定成正覺」,第十三「光明無量」,第十五「壽命無量」,第十七「諸佛稱嘆」,第十八「十念必生」,這五願是四十八願最重要的五願。最簡單就是這一願,第十八「十念必生」,這就是想阿彌陀佛的功德,十念必生這個功德,是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不共的功德,不是共同的,只有阿彌陀佛有,其他的沒有。這個五願,其他的四願諸佛也都有,唯獨這一願諸佛沒有。這個要知道,要堅持。

  「憶念受持」下面,「歸依供養」。皈依,要真的皈依。我們今天皈依,念念三皈依,有口無心,不是真的,真的皈依,「身心歸向,依止不舍」,這叫皈依。身心,歸是回歸,身跟心都不再想六道輪迴,都不再想十法界,只想皈依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依報,對阿彌陀佛是正報,我們要依止不舍。我這一生靠什麼?就靠的極樂世界,就靠的阿彌陀佛。所以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想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都是真正皈依。怎麼想法都在經上,所以這部經你要念一遍,這都有了。

  「供養」,《玄贊要集》裡頭說:「進財進行,名供。有所攝資,名養。」下面有註解,念老給我們註解,「所言財行,指二種供養」,第一種財供養,譬如「香花、飲食、湯藥、財物、頭目腦髓」,頭目腦髓是內財供養,「大地山河等等器物」,是外財供養,身外之物,頭目腦髓是自己的身心,這屬於財供養。為佛法,為眾生離苦得樂,要干,盡心儘力去做,就是圓滿功德。第二種重要,「法供養」。什麼是法供養?「如說修行,以為供養」。由此可知,我們念佛,我們發願求生凈土,真信真願念這句佛號,求生凈土,真供養,法供養。我們自己做出榜樣給別人看,自己天天這樣做,老老實實,對人誠誠懇懇的,財行也干,法行也干,好!這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如說修行的供養,持戒是供養。

  我們凈宗同學用什麼來持戒?三十年前我們在美國,美國第一個凈宗學會在聖荷西成立的,美國凈宗學會,會長楊一華,現在會長還是他,他到我們此地來過。當時我寫了個緣起,提出五個科目,凈宗同學一定要遵守、要共修,這五條就是戒律。第一條凈業三福,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頭一條,人天福報。第二條是學佛了,前面那一條是學佛的基礎,沒有那一條學佛學不到,所以第二個是從第一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的,「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前面還沒有受皈依,沒有皈依,善男子、善女人,到這個地方,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是三寶弟子了。在家的、出家的,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業道,在家弟子,學沙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這是出家弟子,這個不能缺少的,戒在先。然後第三福,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到讀誦大乘,這都是自行,勸進行者,這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要注重,特別在現代的社會,身行言教,我們要做給人看,不光說,說了沒用,大家不相信,要做出來給人看,真干!這是第一個科目,凈業三福,不管修學哪個宗、哪個派,只要是學佛,都不能離開這個。這個後頭經文又說,這是「三世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修行證果的「凈業正因」,多重要!我們用這個來做我們的指導原則,修學的原理。原理原則抓到了,永遠不能夠離開,不能夠偏了,不能夠邪了。

  三福下面就是六和,現在對這個社會特別重要,大家不和,整個世界都在搞分裂,家庭裡面父子分裂、兄弟分裂,社會上朋友分裂、主伴分裂,這怎麼得了!今天社會亂成一團,沒有六和敬。所以我們第二個科目,六和。第一「見和同解」,我們的想法、看法一致,那就要學習,學聖賢教誨,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個戒是守規矩,到人家道場,要守人家的規矩,到人家家裡,守人家家的規矩,到哪個國家,遵守哪個國家的法律、風俗習慣,這都屬於戒和同修。

  下面,「身和同住」,身同住在一起,這個同住在一起,古時候道場比現在簡單,住眾是睡通鋪的,不是一個人有一個寮房,寮房只有什麼?執事,他在寺廟裡擔任著工作,像住持、當家師、知客,這些人他有一個房間。清眾沒有,清眾所住的是通鋪。為什麼?依眾靠眾。晚上睡覺要規規矩矩的,不能妨礙別人,大家互相監督,總像個樣子,沒有個人自由。身這樣叫同住,才能成就道業,睡在一個房間。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跟寺院裡面大家講這些問題,我們主張一個房間住四個人,四個人是一眾,就可以擺四張床鋪,四個人住在一個房間,各個看著各個,好!不能胡思亂想,不能胡作非為,身和同住。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都提升了,不像從前那麼苦了,從前是四個人睡一張床,現在可以一個房間擺四張床,用這個方法。

  「口和無諍」,決定沒有爭論。口是用來念佛的,不是用來批評人的,不是用來說瞎話的。學著拓開心量,不見世間過,六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過失沒看見,不放在心上,好,口業清凈。「意和同悅」,意是念,心,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生什麼?生快樂,就是《論語》上第一句話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生喜悅。喜悅,悅,這個樂是從內往外發的,像泉水一樣,它不斷往外流。流出來什麼?快樂,這真正幸福。樂,樂是從外頭來的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是外面來的。這個悅是從內裡頭生的,真喜歡,法喜充滿,這是意和同悅,法喜充滿。要用孔子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有法喜,常生歡喜心。

  最後一個,「利和同均」,利是供養,十方供養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分,住在這個寺廟裡頭他都有分,所以是均等的。錢怎麼用都要做羯磨,羯磨就是作法,今天這個錢怎麼用法,要向大眾宣布,今天我要用一筆錢,怎麼用法。大眾都同意了,不說話,就通過了;有不贊成的,有意見的,就提出來,然後再討論,再表決,羯磨就是表決的意思。很平常的事情說一次就夠了,沒有人反對,就通過了;重要的事情,說二遍,說三遍,最重要的,說四遍,四遍都沒有反對,就通過了。這是佛陀給我們制定的規矩,這個也重要!

  我們今天對內,是想把佛教興旺起來,把佛教八個宗派都興旺起來。能不能?我想能。但是堪布在此住的時間太短,沒有長談,將來有時間再來的時候,我要跟他談,要把八大宗都興起來,他的功德就無量了。龍樹菩薩是大乘八宗的共祖,八個宗都承認他是祖師,我希望堪布是今天的龍樹菩薩,他有這個緣分。現在在五明佛學院裡面,我們漢族的學佛的同學,在家、出家的,我聽說有一千多人。那個環境好,戒律的根扎得好,守規矩。要聽經,他講經,要聽經,要學教,復講。聽經,研究討論,復講,我們古時候老祖宗教的方法,他都用上了。我在台中學經教就是復講,聽李老師講經,第二天我找同樣的時間,他講一個小時,我也講一個小時,他講兩個小時,我也講兩個小時,把它重複講一遍,講給大家聽。我復講的時候,六個同學,我們七個人,好像一個小組一樣,十年,很有受用。他那個地方也就是研究討論、復講,跟我們用的方法完全相同。著重背誦經論。所以同學當中有優秀的,真正發心的,我要興賢首宗,那就學《華嚴》,復講《華嚴》,學天台的就學《法華》,把每個宗主要的經論,都有人認真負責,用十年時間把它學透,大乘八個宗就興旺起來。他的年歲很好,五十才出頭,好像是五十四歲,年齡好。我沒有辦法了,我今年九十了,只能自顧自了,沒有辦法顧及到別人。所以,我跟他講,我看到你,我看到佛教的希望,希望他好好保重身體。

  真正發心,佛菩薩加持,壽命自然延長,不求也延長了。為什麼?佛教需要這個人,佛弟子需要這個人,需要一個善知識教化,是這個原因。所以壽命短的可以延長,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現在延長一倍了,兩個四十五。往後,我自己是念念想求生凈土,如果佛要我延長,我也願意,多吃一點苦頭,只要對佛法有利益,對眾生有好處,受苦受難我還能忍,我還能包容,這是我唯一的一點長處,其他的長處沒有。一生不怨恨人,不跟人對立,別人爭我會讓,你進我就退,我不跟人作對,決定不毀謗人,只有讚歎,只有歡喜。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造作不善是他一時迷惑,那不是他的本性。我們要從本性上看,人性本善,歡喜心就能生起來,度量就大了,自然就能包容,這個很重要。

  相信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道家講的,講得有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相信。行善決定是好事,作惡決定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咱們不幹,好事多干,我們就常常能保持住歡喜心,就法喜充滿,天天高興,天天歡喜。人雖然老了,還是快樂,一切還能夠自理,這是什麼?這是法喜充滿,你才做得出來。如果你有煩惱,你有憂慮,你有牽掛,老人衰相就現前了,你就得要有人照顧,就不能自理了。我還能自理,還不需要人照顧。李老師在世也是很堅強,好像他在九十五歲,都還自己照顧自己,他九十七歲走的,九十五歲還照顧自己,接受別人照顧只有最後兩年。

  「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即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宗旨,就是主要的。《疏鈔》說,蓮池大師講的,「往生凈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一千個往生,萬信一萬個往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你看看這兩句重要,諸,不是阿彌陀佛一個人,你信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三世所有諸佛都救你,所有諸佛都保護你、都保佑你。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心常憶佛,口常稱佛(稱佛就是念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愈是有出離心,跟西方就愈接近,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閻浮就是六道輪迴。「此策發信心」,策是鞭策,警策,教我們一定要發真實的信心,「最為切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干。我們這次是第四次學習《大經科注》,比過去是認真了不少,也詳細多了,追根究柢,檢討自己,改往修來,能夠獲得真實利益,這不是白講的,每次所講的都有真實利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無論哪個宗,走到最後統統歸凈土
蓮花生大師與時輪金剛(香巴拉凈土)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00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七四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九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