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月食表

日食的基本原理與現象日 食

晴空中的太陽正在被月亮圓圓的黑影侵蝕,日食發生了。早已得到消息的人們拿出黑膠片或熏黑的玻璃,觀察著,議論著。黑影逐漸變大,然後又逐漸退出,日食結束,一切復原。日偏食並不罕見。地球上平均每百年發生240次日食,在很大的範圍內都可以看到偏食現象。對於地球上的任一地點,平均3年左右就能見到一次。日全食才是真正的奇觀。月亮的黑影越來越大,太陽只剩下蛾眉似的彎鉤。天空迅速變暗,氣溫明顯下降。由於太陽對地面各處輻射加熱程度的變化,有時會颳起一陣陰風。飛鳥、家禽和家畜面臨突然到來的黃昏,不安地返回巢舍。「蛾眉日」越來越細,終於完全消失。在最後一剎那,「黑太陽」的邊緣出現一串光亮的顆粒,稱為「貝利珠」。這是因為月亮邊緣有高低不平的環形山,最後幾縷陽光留在山谷低處,在黑暗的背景上閃亮如珠。突然降臨的黑暗恍若深夜,星斗燦然出現。由於全食區範圍有限,遠處天邊還留著一帶霞光。月影周圍顯出平時看不到的日冕,它蒼白的輝光向外逐漸減弱,這是太陽的高層大氣。日全食只能持續幾分鐘(最多7分半),接著是另一邊的貝利珠,然後是蛾眉日。月影逐漸退出太陽,天空快速轉亮,人們彷彿從夢境中走出。日全食是很罕見的現象。對於地球上某一固定地點,平均大約300年才能見到一回。但是對於整個地球,每世紀平均發生60餘次。月球的影錐尖以每秒1公里的速度自西向東從地面上掠過(由於地球自轉,地面各處的相對速度不一),地球上只有窄窄的一條帶上的地方才能看到全食。因此,熱情的天文發燒友們不遠萬里來到預計發生全食的地點,以一睹這曠世美景為樂。有時,旅遊公司會包租豪華游輪,載著一船「追星族」到海上去跟蹤月影,來一次浪漫的日食游。日全食對於天文學研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因此幾百年來,天文學家幾乎不放過任何一次日全食,有時甚至包乘飛機在天空追趕月影,以延長全食的時間,獲取更好的觀測資料。當月亮離地球稍遠的時候發生日食,較小的月面不能將日面全部擋住,這時就發生日環食。這時太陽像一個閃亮的金環掛在天空,神奇的情景令人驚嘆。有時,日食帶上的一部分發生全食,另一部分發生環食,這樣的日食稱為全環食。

日食原理

在地球繞太陽公轉和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當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如果三者排成一條直線,在地球上的一部分地方就會看到月亮擋住太陽,發生日食。因此,日食只會在陰曆朔日(初一)發生(每逢初一,日、月、地大致排成一線)。月亮在太陽的照射下,在背光的一面產生影子,如圖1-1所示。圖中A稱為月亮的本影,B稱為半影,C稱為偽本影。顯然,觀察者位於A處看到日全食,B處看到日偏食,C處看到日環食。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儘管太陽直徑是月亮的400倍,比月亮大得多,但它與地球的距離恰恰也是月地距離的400倍,比月亮遠得多。這樣,從地球上看來,太陽和月亮的圓面幾乎一樣大。由於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是橢圓,日地、月地距離不斷變化著,因此從地球上看來,日面、月面直徑都有微小的變化。日面直徑從31′28″ 到32′32″,月面直徑從29′22″到33′26″。在這種情況下,不難想像,日食發生時,地球處於圖1-1中本影錐尖(即A區和C區的交界點)附近(當然,隨著地、月的運動,B區還要掃過地球)。全食時,觀察者位於錐尖左邊一點,月面略大於日面;環食時,觀察者位於錐尖右邊一點,日面略大於月面。當地球特別接近本影錐尖時,它的一部分落入本影,見到全食;另一部分落入偽本影,見到環食。全食、環食和全環食統稱為中心食。

圖1-1 月影與日食

本影錐落到地面上最大直徑可達270公里,這是全食帶的寬度上限。當然,月影會傾斜地投在地面上,造成更寬的食帶,尤其是高緯度地區。

地球公轉軌道(黃道)和月亮公轉軌道(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5o度的傾角,因此並不是每個朔日都發生日食。在地球上看來,太陽在黃道上由西向東運行,每年一周;月亮在白道上同方向運行,每月一周(恆星月27.32天)。月亮每月(朔望月29.53天)都會趕上太陽一次(合朔)。只有當太陽在黃白兩道的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前後18o以內被月亮趕上,日食才可能發生(在前後15o以內必定發生)。這個範圍稱為食限,如圖1-2所示。

圖1-2 日月在黃白交點附近的視運動

圖1-2是白道升交點的情形。圖的左側顯示月面和日面剛好相切,看不到日食,這是地心的情景。顯然,在地心以北,是可以看到日食的。合朔時太陽若在右側一點,地心就可以看到;再向右,更南的地方也可以看到。顯然,日食的情況與合朔時太陽在食限中的位置有關。最左邊發生地球北極附近看到的偏食,靠右是北極附近看到的中心食,合朔時的太陽位置越靠右,食帶越靠南。當合朔時太陽在交點附近時,中心食帶就在地球赤道附近。食限的右側則出現南極附近的中心食,南極附近的偏食(這時太陽在食限的最右側)。在白道降交點附近,情況剛好相反;從左到右,先後是南極偏食、南極中心食、赤道中心食、北極中心食和北極偏食。太陽從西向東經過這段食限大約需要36天,比朔望月長一些,所以這段時間內最少發生一次日食,最多發生兩次。這段時間稱為一個「食季」。半年之後,太陽到達另一個交點附近,又發生另一個食季。由於黃白道交點在黃道上緩慢移動,太陽兩次通過同一交點的時間間隔,即一個「交點年」,為346.62天,比回歸年(365.25天)稍短。一個回歸年最少有兩個食季,每個食季最少發生一次日食,因此每年最少有兩次日食。由於交點年比回歸年短19天,一年中最多可以有2.5個食季,發生5次日食。實際上平均每年發生日食2.4次。連著兩個月發生日食,必然是兩個日偏食,一個在地球北極,一個在地球南極。這一點,通過圖1-2不難理解。因此,在地球上任一地點,都不可能連續兩個月看到日食。表1-2給出一個一年五食的例子,它包含兩對「比月而食」。表中gamma表示月影錐軸到地心的最近距離,詳見後文。最右一列對於偏食表示食分,對於全(環)食表示延續時間(分:秒)。兩對比月而食顯示出上面指出的特徵。


推薦閱讀:

【HT024】谷歌街景帶你漫步空間站;NASA將測試小行星防禦系統;Vector發射小型火箭;8月8日全國月偏食
月食或月圓
如何科學地觀看與拍攝月全食
別等你的蛙了,它去看月亮了
如何拍攝月亮

TAG:月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