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截圖
China abandons one-child policy, allows two kids for all couples
#五中全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獨家解讀]人口學者:普遍二孩後人口結構合理也要100年
《新聞極客》:學界認為5年後中國各種人口問題要爆發,十三五規劃會調整人口政策嗎?
郭志剛:我覺得現在應該推進調整生育政策。中國生育率太低,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比以前人口規劃快了很多。新一屆中央領導層決定放開單獨夫婦生育二孩,實施已經一年半了。從結果看,很多人認為遇冷,主管部門卻說申請生二孩的大頭還沒來,但從他們公布的統計情況看,已經十分平穩,沒有出現過大的波瀾。
這表明,總體上確實是遇冷的,根本沒有出現曾經預期的大規模蜂擁申請的情況。生育政策需要進一步調整,因為單獨放開不是最終目標,讓生育率得到適當的提高,達到一對夫婦生兩個小孩的水平才是比較理想的。單獨放開只是調整的頭一步,從人口正常化和長期均衡發展的角度需要再調整。
《新聞極客》:繼續調整就是普遍放開二孩?
郭志剛:從人口發展來看,進一步調整是亟待要做的。剛提出單獨放開時,我就說單獨放開只不過是第一步、一小步,如果有條件就趕快繼續放開。人口領域改革要服從人口大趨勢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這是大目標。
《新聞極客》:「小步快走」這個頻率夠嗎?
郭志剛:顯然不夠。符合單獨放開的人有一千多萬,估計不會都來申請繼續生育。有的婦女年紀比較大,有的暫時還不允許她這麼急著生,所以不會出現一年好幾百萬人申請。許多調查研究表明,現在群眾生育意願很低。單獨調整是頭一步,沒有實踐過,不知道結果到底會怎樣,有一定不確定性,需要通過實踐看情況。
我們本來就估計不會有很多人申請,但實際情況比我們估計的還要少。這回公布的申請數不會有假,你請人家生,人家都不生。這表明生育意願確實太低,低生育的問題很嚴重,遠不是調整政策就能解決的。
改革要動真格,獨生子女政策應退出歷史舞台
《新聞極客》:單獨放開一年多,申請生育的情況怎麼樣?
郭志剛:今年7月,主管部門報的數據大概是150萬,只佔12%,太少了。我們原來預期應該有二三百萬。100多萬人申請,到實際生育結果還會打折扣,有懷不上的,有放棄的。現在還有很多人沒認清,說這1000多萬人如果不申請、不生是不是最好?那就壞了,說明問題很嚴重,少子化想改還改不了。
當然,解決生育率過低的問題也不光是生育政策的事情。現在婦女生孩子,在社會上到底被當作好事還是壞事?30年計劃生育養成一種社會觀念,好像多生一個孩子就不是好事,這觀念必須要改。另外,還要解決婦女生孩子面臨的其他問題,有人生孩子可能會丟工作、影響晉級、還需要產床、以及隨之而來的託兒所、幼兒園,都要解決。這不僅是生育政策的問題,是人口發展和整個社會慢慢走向正常化,生育這個事應該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和支持。
《新聞極客》:全面放開二孩,能扭轉人口老齡化趨勢嗎?
郭志剛:儘快放開,當然有好處。人口學者常說,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這是對的。但有人以此證明調不調政策無所謂,是根本錯誤的。我建議還要加上另一句話:儘快調整政策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緩解就是將人口老齡化速度減慢,使老齡化最後所達到最高程度降低。從另一角度說,多生一些孩子也改變不了未來人口負增長,但可以放慢人口縮減速度。
現在符合普遍二孩再生育條件的婦女很多,約1億人左右,數量非常大。放開後會有多少人來申請,現在不能確定,但放開對緩解人口老齡化的作用更大。改革要動真格的了。預示著獨生子女政策從此不復存在,退出歷史舞台了。這也是人口走向正常化和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你想想,其他國家像歐洲、韓國、日本,我國的台灣,大力鼓勵生育也沒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提升比抑制難度更大。你不能逼著人家生孩子。這需要整個社會關心婦女、兒童、生育,這有好多事要做。光調整政策恐怕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
改變畸形人口結構需要100年時間
《新聞極客》:當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達到什麼程度?有學者預測到2050年,65歲以上的人口可能達到4億,佔總人口的30%,這意味著什麼?
郭志剛:未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差不多接近4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可能接近5億。當下中國60歲以上老年比例大約15%,老齡化程度在世界上還排不上號。但我國老齡化速度非常快,2050年時60歲以上老年比例約35%,前提還得是生育率過低得到部分解決。解決得更好些,可以降到30%左右,解決得不好有可能接近40%。
老齡化雖不可逆轉,但還有緩解空間。2050年時的老年人口,正好是現在20歲到60歲的,存活到那時候可能性很大。我們現在的人口金字塔上邊少、中間特別鼓、下面又瘦,這些人口正是中部鼓脹出來那一大塊,到那個時候都在老年,現在死亡風險下降、壽命延長,所以4.5億人肯定打不住。這沒法改變,問題是誰來支撐那時的老年人口,有多少勞動年齡人口。
隨著這一大塊逐漸進入老年,老年人會越來越多,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凸顯,到2030年時這個問題就相當突出了,在2050年時將接近老齡化最高值。我們若能順利渡過2030年到2070年這一段,中國的人口轉變就基本勝利結束了。如果挺不過去,那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就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會造成很大困難,因為人口是社會的主體。
《新聞極客》:怎麼樣才算平穩渡過?
郭志剛:跟今天的生育政策調整有關係。今天生的小孩到2035年就是20歲,正好開始勞動了,假如要能多生一點,在2035年以後就有更多人處於青壯年,能來支撐老齡化,相對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一些。
《新聞極客》:要改變現在不合理的人口結構大概要多少年?
郭志剛:這是非常大的問題。30多年前有些學者說中國人口7億比較好,但當時很多人口學家反對,說不能把7億當做一個目標,降到更替水平就可以了,慢慢把這個人口先穩定住。其實,長期穩定在更替水平的目的之一是保證人口轉向不增不減的發展趨勢,目的之二就是在及時調整人口結構,不要再追求更低生育率和更少的出生了,因為那樣人口結構將更畸型,未來人口縮減也過快。
中國人口總量一旦在2030年甚至在此之前就達到最大值,以後人口會減少,我們就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期,人口結構慢慢變化,如果現在能將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並大致穩定下來,我估計100年可大體形成均勻的年齡結構吧。
《新聞極客》:100年?
郭志剛:對,因為人口變化是個長周期過程,從前老說基數大、周期長、慣性強。慣性就是現存人口及其結構的影響,這決定了人口未來的發展趨勢。要使人口結構從現在畸形外廓恢復到均勻狀態,出生數要長期穩定,還得等現有人口大體退出,現在人壽命有七八十歲的,一百歲的也有,所以我說一百年。
人口問題真的很需要前瞻性。經濟出了問題有時候兩三年就緩過來了,人口一旦出了問題很難調。從老齡化角度,大勢不可逆轉,但一定要想盡辦法緩解,使老齡化進程慢一點,少子化不那麼嚴重,使將來老年人口最多的時候也有好多新的接班人。這一人口過程是統一的。在這個人口階段,你還在那津津計較一年多生了幾萬人,就很不明智了,是不是?
公開質疑生育率數據,有人說我腦子進水了
《新聞極客》:之前你為什麼懷疑官方的生育率數據?
郭志剛:嚴格地說,我主要懷疑的是以前計生委對形勢的判斷。主管部門有將近二十年都堅持說生育率在1.8,這不可能。從他們的數據和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來分析,生育率一直在下降,遠低於1.8。調查結果跟政府宣傳口徑相差太大,比如我們普查是1.2,多次人口調查也就是1.3、1.4,可他們總說1.8,差距極大,這很危險。
我應該算是比較早意識到中國生育率可能真的很低的。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總和生育率還在2.3以上,到了1995年只有1.3幾。1980年到1990年生育率上下徘徊,幾乎沒降低,所以那時大家都承認降低生育率挺難,需要長期努力。到1990年才2.3。沒想到,1992年計生委調查的時候生育率1.6都不到了,那時候大家第一次看到生育率一下到了更替水平(2.1)以下,一對夫婦生兩個都不到了,只有1.6,所有人的反應就是這個調查搞糟了,出錯了。大家就等後來的調查,想等真實的統計出來,結果一等就是十五年、二十年,其間有20多個全國人口調查,但再也沒有等到「真實統計」。其實我們看到的就是真實的。統計數字早就反映出來生育率過低了,但大家反應不過來,都覺得有問題,是出生漏報瞞報導致的。
我在9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生育率,越發感覺不對勁,這麼多調查的生育率總是很低,會不會生育率真的很低?認識新事物有個過程,我就擔心大家這麼多年都沒有意識。所以我斗膽在一次學術會議公開提出這個問題。一開始認真對待這個問題的不多,有人認為我腦子進水了,壓力挺大的。最近幾年,說中國的生育率過低好像沒有異議了,特別是2010年的六普以後,總和生育率太低了,放在全世界都可能最低。不過,在具體生育率估計上仍有挺大爭議。
《新聞極客》:為什麼要在生育率上做文章?現在出現的人口問題與這個有關嗎?
郭志剛:生育率上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急速和巨大的下降。1990年以前,生育率比較高,1990年普查還是2.3。之後,生育率迅速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而且還一路下降,越來越低。這就說明,我國人口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跟以前很不一樣。
我認為,進入90年代以後,人口轉變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但問題是我們對此沒有反應,或者說政府和人口學家們反應太慢了。另外,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出生漏報問題確實挺嚴重,就形成一個說辭,生育率低是因為漏報,所以這事一直不被認真對待,一擱就擱了二十年。人口學者和官員都不是神仙,形成正確認識需要一個過程。但即使從提出這個問題到大家正式認可來看,花的時間是有點太長了。
慣性思維、經驗之談影響太大,總說從前做計劃生育有漏報、瞞報,要將生育率調到主觀上能接受的水平,再通過政府部門正式發布,權威性很大。其實,進入低生育時期,好多情況與以前不一樣,現在改革開放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好多變化是真的,不可能整個社會都在變,生育率一點不變。2000年以後,一部分人口學者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當時就很嚴重很急迫,拖到今天就更嚴重更急迫。當時如果早一點開始解決,損失會更少一點。
新時期,人口結構問題越來越凸顯,變成主要矛盾。今後主要風險不是總人口數超過15億的紅線,而是老齡化程度過於嚴重。由於以前計劃生育的首要任務是控制人口增長,但既有的政策、觀念、工作重點和範圍已經不適應當前人口形勢了。比如,老齡化有沒有設一個紅線?沒有。也沒有明確哪一個政府主管部門對此負責監測和管理。
人口政策調整不等於不要計劃生育
《新聞極客》:你2011年發表文章說前20年政府發布的生育率過高,如果調整政策更早些,會是什麼樣的形勢?
郭志剛:我2003年在會議上提出中國生育率很可能真的很低,2004年發表了論文。那時我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不久,我知道這話說出來有人會不高興,而且我也沒太強的底氣,能完全確定自己的認識是正確的。但如果這是個真問題,大家又都意識不到,本身就是大問題,況且我也儘可能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我就提了。其實,我思想鬥爭是很激烈的,在心裡想了不止一年,不敢說,因為壓力會很大。
2004年國家計生委進行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研究,我當時提出的看法是希望大家做人口戰略研究的同時,考慮下生育率過低也是個問題。總課題組沒有接受,最後研究總報告的調子是穩定計劃生育政策,即現行生育政策30年不動搖。
《新聞極客》:早走那一步,現在局勢不會有特別大的轉變,但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嚴重。
郭志剛:對。2004年,20個國內頂尖的人口學者向中央和主管部門提交建議書,大家正經簽字的,說現在應該調整生育政策,寫了多方面的研究報告,提出了實施建議,要求開展相應的調研,搞一些試點。
《新聞極客》:既然有那麼多頂尖學者進言,為什麼最後沒有改變呢?
郭志剛:這好像不應該問我吧。當時已經啟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這些學者中很多人都直接參加這個研究,提出的建議是希望研究能體現一下這個思路,就是生育政策有必要調整。但沒被接受,還要穩定30年不變。為什麼要提30年不變呢?因為當時估計中國人口達到最大值在30年之後,就是2035年左右,說人口絕對數開始下降的時候咱再開始考慮調整政策。
這個研究爭論挺熱烈的,2006年計生委搞了一個全國計劃生育調查,結果挺嚇人,說最近兩三年生育率嚴重反彈,估算出來2006年總和生育率是1.87。雖然政府一直都說1.8,但沒有直接證據,現在冒出個1.87,還是實際調查的統計數字,那不是挺嚇人嘛!於是計生委給中央打報告,中央就擔心了,計劃生育成果要付之東流,兩三年之內就從1.5跳到1.87,所以中央當時做了第二個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的決定,提出要「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 。
主管部門大造輿論,說人口形勢嚴峻,生育率反彈是現實風險。文件、報紙上都是這個,又是失控,又是回升,這種情況下誰還能談調整政策?後來學者們搞明白了,生育率根本沒有反彈。2009年第二個調整政策建議就出來了,參加簽字的學者更多,呼籲更加急迫。
不是說不要計劃生育,現在生兩個,不還是在計劃嗎?讓普遍生兩個,老百姓高興,能減少社會中獨生子女家庭比例,宏觀上緩解人口老齡化,對國家的人口發展走向正常化和均衡化有好處,何樂而不為?所以某些部門別擔心自己以後沒事幹,這麼多工作要做,監測和緩解老齡化這塊還沒人做呢!
0 0 0 0
分享我的態度到微博 我等233人 頂 了這篇文章
快訊:中央又出一重大利好
全面解讀每日財經資訊 精準預判行情
※新婚姻法和開放二孩有什麼關係?如何評價這些政策?※雖然全面開放二胎,但是很多人也不願意要,是否意味著中國向邁向發達國家又近了一步?※你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生了二胎?※如果生育率持續低迷,人口持續降低,過200年我們中華民族豈不要滅絕?※有因為不願生二胎而打算離婚的女同胞嗎?
TAG:政策 | 二孩政策 | 新華社 | 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