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做人求拙,做事求缺

古訓:做人求拙,做事求缺!

「抱朴守拙」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所謂「抱朴守拙」「大智如愚」。就是,一個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想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很多人所追求的「樸拙」的境界,這其實是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

佛經上說,人生本來就是殘缺,命運將我們分成兩半;拋散於人海,只要有緣,註定相愛的人才能相逢;做人求拙,做事求缺,在小地方守心,最終才能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但過程很疼。拙是一種樸素,一種實在,一種平淡,一種簡單。

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老子說:「大成若缺。」《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說:天地本不全。曾國藩一直用這個道理告誡自己,「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為此,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以警示自己萬事求缺,「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太陽一到中間,馬上就會偏西;月圓,馬上就會月虧。所以,有缺憾才是恆久,不完滿才叫人生。要知道,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完整的人生。


推薦閱讀:

知人性,明事理
做人家「二奶」的女人找到了愛她的男人啥辦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但不能跑調
做人不能太計較

TAG:做人 | 做事 | 古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