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為匯_SEO_培訓班_學習_百善孝為先★武夷山seo
06-13
利為匯SEO培訓班學習百善孝為先 上周,我們一起學習了:「教育本質」和「善惡標準」「教育本質」——長善 救失;「善惡標準」——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主題是:「百善孝為先」 當我們翻開《弟子規》第一眼看到的是「首孝悌 次謹信」,就是告訴我們要「百善孝為先」。今天我們圍繞主題一起學習三方面內容: 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質1,行孝先知恩(父母十大深恩)2,行孝是美德二, 行孝的果報三,如何行孝 下面先學習第一個問題: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質首先講一個【拜白骨的故事】(——想知道拜白骨故事的請打1)古印度有位聖賢老師,教了很多學生,大人小孩都有,大人為主。有一天老師觀察發現,這些學生懂事了要教孝道了,君子務本,一個好老師一定善於觀察什麼階段要教孩子什麼內容。於是這個老師帶這一幫學生去郊遊,走到荒郊野外,看到很多皚皚白骨曝屍郊外。這位老師走到骨頭面前三跪九叩地拜了下去。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學生過來問:「尊敬的老師,您是大家的老師,國王都向您學習,您為什麼拜骨頭啊?」老師心想,我拜下去就是等著你來問,一個好老師善於創造這種情境,讓學生髮問。他說:「同學們,過來,老師為什麼要拜這個骨頭?老師不單單是拜這個骨頭,這個骨頭是天下父母的骨頭,他們一生辛苦,到了垂垂老矣,曝屍郊外,我拜這個骨頭拜的是天下的父母,父母恩德重如山。同學們,老師布置一個作業,我們以後看到所有的骨頭曝屍郊外,都要讓它入土為安。現在請你們把這些骨頭分成父親的骨頭和母親的骨頭,按照儀式掩埋。」同學們說:「老師!這個作業真難,人活著按照衣著打扮能分清男女,變成骨頭怎麼能分清男女啊?」這位老師說:「同學們過來,先上一堂課,怎麼分清父親的骨頭跟母親的骨頭呢?觀察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重量:拿在手上拈一拈,比較重的那是父親的骨頭,比較輕的那是母親的骨頭,這是第一個指標是重量;第二指標是觀察顏色:一看顏色比較白,那是父親的骨頭,顏色比較黑,那是母親的骨頭。」同學們七手八腳,就把這些骨頭分開,男的骨頭在這裡,女的在這裡,入土為安。把手洗好後,又有一個同學來問:「老師,為什麼母親的骨頭顏色比較黑,重量比較輕?」老師說:「同學們,為什麼母親的骨頭是這樣?我們只有微塵那麼小,變成幾斤重,我們要長骨頭,長肉長頭髮長皮膚。我們不會吃東西,母親一個人要吃兩個人的分量。大家摸摸肚臍眼,這裡有一個臍帶接到母親的身上,母親吃下去的營養,變成鮮血通過臍帶輸送給我們。我們越長越大,我們長骨頭,母親體內的鈣質不夠了。這個時候,偉大的母親,她會把自己骨頭裡的鈣質分析出來,再分析出來,變成血液營養輸送給我們。我們越長越大,母親的鈣質流失越來越多,母親由於鈣質的流失,骨頭變鬆了,重量輕了,鈣質的流失顏色變黑了。因為鈣是白色的。這就是母親的骨頭之所以變成這樣的原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們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媽媽做出來的。今年10月,末學在廈門會展中心參加為慈濟演出「親恩浩連天」做義工,與幾個參加演出的小孩子聊天,我問:小朋友你們喜歡什麼?答案很多,也有的說:是生日。問:為什麼?答:因為有蛋糕。問:生日首先感謝誰?答:媽媽。我心想,真好,這麼小就知道感恩媽媽。問:感謝媽媽什麼?答:媽媽會買生日蛋糕呀。大家想想,如果孩子知道了《拜白骨的故事》後他們絕對不會說,只是感謝媽媽的蛋糕,對吧。下面講「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質」的第一小點:1,行孝先知恩當我們的學習進入主題時,現在可以要告訴大家,以上故事主人公「古聖賢老師」實際就是釋迦摩尼,當釋迦摩尼為學生講完母親骨頭輕又淺色後說:「同學們,父母恩德重如山,我們都住在母親的肚子里十個月,母親對我們有十月懷胎守護恩」。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其中他講了一部《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不朽的經典,詳細記述了婦女從懷胎一月至十月所經歷的辛苦,胎兒吸收母親精華生長的情況。佛闡述父母對兒女的恩德,特別是以母親為例,說出父母對子女的十種深厚恩德: 第一、懷胎守護恩。胎兒在母腹中,逐漸長大,使母親有山壓下來的沉重感; 若胎兒在母腹中亂踢亂動,使母親有地震風災的感覺;母親心驚肉跳,擔憂腹中的胎兒,沒有心思打扮自己,連梳妝鏡和漂亮的衣服都閑置一邊了。鎮江江科大附中老師為了讓孩子體驗母親懷孕的艱辛,在母親節這天讓初二八(4)班的48名學生,每人腹部綁個裝了10斤米的布袋一天,包括體育活動、和上衛生間都不能脫,開始還覺得挺好玩,到後來就累得不行,這只是重量的拖累。還沒被踢的感受呢。 第二,臨產受苦恩。十月懷胎之苦總算熬過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滿床,疼痛難忍,我太太從早上8點到醫院,晚上8點才大功告成,這期間12小時疼的她把床後的木頭油漆都抓掉了。但是母親還是牽掛祈禱著讓小兒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憂恩。母親生育都要經過一道鬼門關,血流成河。特別在古代,多少個母親因為生育過世了。即使到現在,醫生常常會給爸爸一個選擇題:「對不起先生,你的孩子難產了,保的住大人就保不住孩子,你要選一個。」爸爸說:「我兩個都要,拜託你,求求你,醫生。」醫生說:「我們會儘力的,但是你必須選擇。」這是人世間多難的選擇題,父親擔憂,母親受難,那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今天我們要如何過好我們的生日,一定要把這個道理告訴孩子。兒女生下來了,母親即使痛得暈了過去,面色蒼白,只要一醒來,第一個問題很多母親都會問:「孩子怎麼樣了?」當她聽說孩子很好,馬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完全把前面生死危險都丟一邊了,這是什麼?就是生子忘憂恩。可是有幾個知道我們的生日是「父憂母難」之日,父親擔憂,母親受難。這句話末學也是當爸爸後才知道,我們為人老師,一定要把「父憂母難」這四個字告訴給我們所有的下一代。把過生日改為慶祝和感恩日,慶祝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女養這麼大沒有出事。感謝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這才真正叫過生日。第四,恩哺乳養育恩。我們生下來以後,母乳餵養那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我們算過沒有,我們這輩子喝過母親多少奶水?大家一天可不是三餐,我估計有十幾餐。我們算一下,少一點,三斤好不好,一個月九十斤,一年呢?一噸。我們一年將近要喝母親一噸奶水。貪吃的朋友們,喝了三年,三噸。一斤多少錢?算一下。我們要長骨頭,母親乳汁里的鈣質是不夠了,母親還要把骨頭裡的鈣質分析出來,再分析出來,變成甘甜的乳汁餵給我們。大家知道母親甘甜的乳汁是什麼變的嗎?山東電視台拍《天下父母》節目里有個嘉賓,是著名的翟導演,30多年前,他把太太給兒女餵奶的乳汁裝在三個瓶子里放在箱子里,準備兒女結婚的時候一人分一瓶,他自己夫妻倆一瓶。兒子結婚時,當他拿出來一看,變成了血紅的顏色。什麼原因?母親的乳汁喝進去是潔白無瑕的,可是它本來就是母親的鮮血變成的。我們喝了三噸母親用血換來的母乳,可見父母恩德重如山還能用經濟賬算的清嗎!,這一輩子怎麼報都報不完,怎麼能夠不孝順父母呢? 父母十大重恩,父母對兒女的愛叫「慈」,為什麼叫慈呢?這種愛是毫無條件的愛,無緣大慈,緣就是條件。剛剛已經學了四大恩德,還有咽苦吐甘恩。吃進去是苦的,吐出來的是甘甜的乳汁。回干就濕恩,我們尿床了,母親會把乾的地方讓我們睡,她自己睡濕的地方。洗濯不凈恩,柔滑的雙手因為幫我們洗尿布、洗衣服,變得很粗糙。遠行憶念恩,母親的天氣預報一定先看看兒女那個城市是多少度,然後要打電話給兒女,要加衣服。父母天天想念著我們,兒行千里母擔憂。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愍恩,等慈母之十大深恩。而父親同樣對我們恩重如山啊!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間二十四萬人就這麼沒了。一家三口還在熟睡當中,房子塌了,父親醒來的時候一摸,幾噸重的建築物把雙腿壓住動彈不得,再一摸他太太,已經氣絕多時,女兒一歲多睡在中間幸免於難。可是女兒哭啊,肚子餓。這一位中國的父親伸出他的胳膊狠狠地咬下一塊肉,放在女兒的嘴巴里,女兒以為還是母親甘甜的乳汁,一歲多的孩子知道什麼?後來父親把他的傷口放在女兒的口裡,用自己的鮮血維持女兒的生命。解放軍叔叔救出他們的時候,女兒伏在父親的臂彎安詳地睡著,父親已經奄奄一息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父親,中國的母親。其實天下的母親何嘗不是如此?天下的父親何嘗不是如此?他們只要有一杯水喝,一定給我們一口奶喝。60年困難時期妹妹每餐定量一兩米媽媽三兩合在一起頓飯罐,妹妹吃乾媽媽吃稀。父母的雙腳踏出了我們兒女的前程,卻送走了他們自己的青春。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第一個問題,報恩先知恩。面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那麼我們該如何報答的呢?下面進入第二個問題:2,行孝是美德首先要知道孝是講道德的需要。或者說是做人的需要,我們知道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之後,就要知恩報恩,我們常說「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報恩,行孝是美德。如果知恩不報就是沒道德。用罵人的話是:「不是人」。其次要知道什麼叫道德?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何謂「道」?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這個叫道,何謂「德」?順從這個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地做人,這叫德。大家看「德」是雙人旁的,把人與人的關係處理得合道,那就叫德。倫理道德,倫理就是五倫。道: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德:相處就要以體諒、包容、寬恕、不傷害對方.父子關係是道,父母跟兒女,關係處理得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這就是有德。君臣關係是道,就是領導跟被領導的關係,道自然就有了,一個總經理下面部下、員工,關係處理得君臣有義,君仁臣忠,領導跟員工都講道義,這是有德的部門。夫婦關係是道,是五倫當中最重要的一倫擺在中間,夫婦有道,如果做到夫婦有別,這是有德的夫婦。別在哪裡?別在一男一女組成一個家庭,對家庭的責任有區別,分工很明確,這個家道必定承傳。兄弟關係是道,做到長幼有序,兄友弟恭,那是德。朋友關係是道,朋友有信是德。 什麼叫倫理道德,我們把道德的五倫關係搞清楚了就名正則言順。何謂「道」?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這個叫道,何謂「德」?順從這個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地做人,這叫德。大家看「德」是雙人旁的,把人與人的關係處理得合道,那就叫德。 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孝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中華民族的深層心理、行為模式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孝,這種家庭中自然的倫理道德與我國古代的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制社會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孝道。從西周開始,孝就開始規範化、具體化、制度化,成為一種政治倫理,一種社會規範,得到國家禮法的維護。二,行孝的果報行孝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質。為了明了行孝的果報,我們先用反響思維來考證行孝,假設有人說:我不孝又能怎麼樣?那我們就舉兩個例子來說吧:找對象,結婚是人生一件必然大事。假如我們不孝,對方會說,你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愛,你能愛我一輩子嗎?你愛的是美色,明天我老了難看了,你就會一腳踢掉我,不如現在就拜拜。提拔幹部,提拔幹部必須是德才兼備。很多公司已經把「孝順」作為德標誌。對父母不孝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強也不要。為什麼?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才能愛公司、愛顧客、愛員工,他一定也是忠誠的人。因為忠誠是一種情愛的發揮,如果他沒有基本的愛心,連父母都不愛,他也不可能對公司、對顧客、對員工有起碼的忠誠。過去選拔人才就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之說。也就是說,做領導的人應以孝子之心來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僕,不違背人民的意願,不違背公司的原則,不違背顧客、員工的意願,這樣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2008 年 11 月 13 福建日報日,河南孟州市的衛某成了當地的「新聞人物」,原因是他不贍養83歲的老母親,被開除黨籍。衛某蓋好新房,拒絕老母親搬回來住,還將老母親帶的被子扔到門外,且態度惡劣,拒不認錯。據新華社報道,江蘇省阜寧縣作出幹部考察工作補充規定,首次將是否遵守「孝道」 作為幹部社區徵詢意見範疇,凡是不孝敬父母的幹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孝道治於天下。孝,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表現,不孝就是大逆不道。以孝道治天下,是促進國家和諧強盛的重要因素。只有孝敬父母,才能熱愛國家,整個民族才能繁榮昌盛。因此,江蘇省阜寧縣這種閃現著人性光輝的舉動,有助孝行、孝義的提倡以及社會風氣步入良性循環,是值得肯定的。這只是舉兩個例子,人的一生有很多要去面對的:不僅是找對象和提拔,先是畢業找工作、創業、做生意等都會遇到的,所以我們只要記住一條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面我們再從正面看行孝的果報。 中國是個倡導孝道的國家,歷史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美談讓我們感動。《郯(Tan)子鹿乳奉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縱觀古往今來的國家棟樑之材也都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縱觀上述,孝順父母的果報是:不但孝名遠播,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讚譽,而且 孝順父母的人未來福報轉是無量的:因為「種好因,自然得善果」。 三,如何行孝首先看「孝」字主要內涵 就知道《弟子規》為什麼把孝放在首位:我們來看「孝」字怎麼寫?金文「孝」字,子承老形,意思就是兒女背著父母,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本意叫「善事父母者」此之謂孝。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篆體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兒子背著老子,「老」代表上一代,「子」代表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而且他們一定表示父子有親,老子跟兒子是一體的,父慈子孝。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條件的大愛,叫父慈。因為父母無條件的愛兒女,兒女回報父母的也是無條件的順從父母,那叫「孝」,這樣代代承傳。那麼具體該如何行孝面對恩重如山的父母,我們是如何報答的呢?我們一歲的時候,母親要給我們添輔食,煮了一碗營養粥,我們的報答可能是一手把它打翻,父母沒有抱怨再煮一碗。我們讀小學了,吵著媽媽要看電影,要看演出。父親母親可能排了很長的隊,買了兩張電影票,我們可能說:「媽媽你到後面去坐,我要跟同學坐前面。」母親沒有怪我們,坐到後面去,我們當時說這種話的時候我們有體會到父母的心境嗎?我們讀中學了,父親高興送子上學,多少次走到校門口,我們的回報可能是:「爸爸您回去吧,不要送我到教室門口了,同學都會笑我。」可是如果有一次,我們回頭遙望校門口的父親,會看到老父飽含著熱淚送我們進入教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赤條條,什麼都沒有帶來,可是等我們有一點大的時候,有思想了,我們就怪別人的父親為什麼當官有錢,我的父親為什麼沒錢?可是我們可曾記得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赤條條的什麼都沒帶來,哪一個父母會怪兒女說:「你個臭小子,怎麼不帶把金子生下來」?沒有這樣的父母。父母都沒有怪我們什麼都沒有帶來,等我們大了,我們怎麼能怪父母沒有錢呢?天下有兩樣事是不會變的,故鄉不能變,父母是不變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孝順父母,無怨無悔,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是做人。我們高中畢業,我們大學畢業,父母為我們慶祝畢業,兒女終於長大了,煮了一桌豐盛的晚餐,要給我們慶祝。我們可能跟同學在外面狂歡到深夜,孤燈下,卻讓老父老母苦苦等候。我們大學畢業、我們工作了、我們談戀愛、我們結婚,二老雙親可能用一生的積蓄為我們操勞了一場很圓滿的婚禮。可是哪一個兒子他會記得拿起這第一杯酒,拿到佝僂的父親面前,先敬老父親一杯?哪一個女兒還記得拿起這第一杯飲料,敬一敬兩鬢斑白蒼的老母親?我們可能都忘了,我們跟親朋好友慶祝新婚,二老雙親還在操勞忙裡忙外,這是我們做的嗎?不應該啊!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間第一事。那麼,奉行孝道,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 《弟子規》教孝(入則孝)里教我們行孝有24則, 最重要的是做到三個孝養: 1、孝養父母之身 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讓父母吃好睡好,保證他們身體健康,是我們做兒女孝順的目的。孔子的學生子路,出身貧寒,經常吃野菜度日。但是為了讓父母能吃到飯,他不辭辛苦,走到百里之外買米,背回家,奉養雙親。後來雙親去世了,他周遊列國,在楚國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積如山,隨從的車輛數以百計,吃飯時,山珍海味擺滿桌子,可是子路卻很傷感雙親已去,再不能承歡膝下,雖想報父母之恩也不能了啊!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周文王在年輕的時候,就對父母就由衷的敬愛。每日三次問候父親從不間斷。早晨雞初啼時,即整理衣裝,去向父親請安,中午又去問安,晚上再去問安。聽到父親安康,就心中歡喜。若知道父親欠安,就很擔憂,並想方設法,幫助父親解除不安的因素,然後才放心。對父親的飲食,也十分注意,對飯菜的冷熱,父親飯量的多少,都關心入微。這就是 『入則孝』篇中說的『晨則省,昏則定』。早上起來,先看望父母,向父母問好,晚上回家後,亦復如是。有些人,覺得周文王一日三次問安,是很簡單的事啊,可是就這麼簡單的事,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現在父母關心獨生子女,確實做到了早晚的呵護,關心入微,可是反過來,以這樣的愛心體貼入微對待父母的,卻只有周文王啊!周文王以孝著稱,以德治國,自己成為全國人民的表率,而且以德教化四海百姓,開創周朝八百年基業,是我國歷史上最長久的王朝。 漢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他是嬪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後因孝順賢能,而被群臣擁之為皇帝。漢文帝即位之後,沒有一點驕慢之氣,侍奉生母薄太后非常殷勤體貼。薄太后一次生病,一病三年不起,文帝盡心儘力在床前照顧,幾乎沒有很好地睡過一覺。有時連衣服也不解開,以備母親隨時召喚。每當湯藥煎好了,給母親喝之前,文帝都要自己先嘗一嘗,體味葯的火候是不是適中,會不會太苦,或者是太燙,然後才送給母親服用。薄太后看在眼裡,很感動,也很心疼自己的兒子,就說:『宮裡這麼多人,都可以照顧我,你不要這麼辛苦操勞了,而我的病又不是三兩天就能好的。以後叫宮女們服侍我就可以了。』漢文帝跪下來對母親說:『如果孩兒不能在您有生之年,親自替您做點事,那要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漢文帝雖貴為天子,卻成為久病床前的孝子。他的耐心、他的柔和、他的勤勞、他的體貼,真正做到《弟子規》的『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示範久病床前有孝子!漢文帝的仁孝,傳遍了四方,感化所有的官員、百姓,為政不在多言,《論語》中說『己身正,不令而從』。當時天下大治,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正是說的漢文帝開創的歷史時期。 2、孝養父母之心 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要讓父母開心,每天都有愉悅的心情。悅親是孝養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弟子規》說:「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切不可讓父母為我們擔憂而影響他們的健康。平時我們要真正做到弟子規要求的: 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 須順承這是孝敬父母應該有的態度,切不可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我行我素以至於傷了父母心。同時要關心體父母,父母人老了,說話要近一些,要溫柔一些。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姓萊的人,年紀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萊子。老萊子的父母還在,都是九十多歲的人了。老萊子很孝順,每天給父母提供的飯菜,都是柔軟可口,便於老人食用的。老萊子很體貼老人的心,從不說自己老,怕父母傷感自己的老邁。為了娛樂雙親,他常常穿起色彩鮮艷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邊玩耍,甚至翻跟斗逗父母開心。有時讓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3、孝養父母之志 《弟子規》說:「親所好 力為具 」一個孝子要努力實現父母的志向。俗話說: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鳥要緊的是翅膀,人要緊的是理想。胸無理想,枉活一世。【孟母三遷】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就是孟子沒有負母親的栽培。孟母不辭辛苦,三次搬家,從墳場附近,遷到市場附近,再搬遷到學校(私塾學堂)附近,使孟子從小受讀書人的影響,熱愛學習。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斷機杼zhu教子』,把織了一半的布匹剪斷,孟子看了嚇一跳。孟母以此告誡兒子,你中斷學習,就如我剪斷這未織完的布匹一樣,是一事無成的,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繼承孔子的儒學,而成為亞聖(孔子是至聖)偉人。孟母有志培養兒子成為出色的人,而孟子不負母親的栽培,果然光宗耀祖,大孝顯親,這是養父母之志。現代的父母,也都是望子成龍,希望我們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種發憤精神,成為對社會、對人類有貢獻的人,以養父母之志。 以上說的就是三個孝養,實際上,三者是融合一體的。這裡再舉一個例子:古時候有一個孝子叫崔沔(音免),他母親雙目失明,他到處為母親求醫治療,不惜傾家蕩產。他事奉母親三十年,總是那麼恭敬真誠。晚上,不脫帽子和外衣,以便聽到母親召喚就馬上提供服務。每當過年過節,或遇良辰美景,大家相聚時,崔沔(音免),一定扶著母親赴宴,讓母親開心,和大家有說有笑,讓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母親過世了,崔沔非常傷心,祭祀母親,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他做官,收入很豐厚,慷慨地幫助他的哥哥、姐姐、侄子、外甥。崔沔(音免),說:『母親已經過世了,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了,想到她老人家在生的時候,心裡懸掛的就是哥哥、姐姐、侄子、外甥這幾個人。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啊!』後來,崔沔官做到中書侍郎,他的兒子崔佑甫,成為賢明的宰相。以上都是說遠的,我們還是繼續回到父母身邊來說吧。為人子女要知恩報恩。當我們人子之身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衰老。當我們的老父老母顫抖著雙手把菜湯灑在衣服上的時候,我們趕緊往前為父親母親擦乾菜湯,趕緊再裝一碗,照顧好老人家。當父親顫抖的雙手不會系鞋帶的時候,我們趕緊跪下來幫他系好,我們可能記得我們咿呀學步的時候,父親為我們系過無數次鞋帶。當二老雙親一直要嘮叨重複著,很嘮叨的話的時候,我們不能怪老人家,我們要很耐心的,面帶微笑,怡吾色,柔吾聲,聆聽老人家的嘮叨。我們一定記住:當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暮年。這時,他們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金錢、升遷、名利之類,錯過了還可以再來,而未及盡孝便失去了父母,就會遺憾終身。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父母的卧室不再像以前那樣齊整,老人們的腿腳不再象過去那樣利索,思維和記憶不再象過去那樣清晰;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父母喜歡絮叨陳年舊事,總是談起遠方或已故的親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而是吃煮得稀爛的飯菜;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不再愛說笑。那麼,那就是父母真的已經老的表現,身體的器官已經老化到危險的程度,需要兒女細心照料了。這時,你不要把他們當年輕人對待,更不要看著他們遲緩的一舉一動而煩心。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凡人之境界。孝敬普天下的父母,這是賢人之境界。視一切眾生為自己前世的父母,永久孝敬,不惜身命,這是聖人之境界。一個稍有良知的人,都應該把孝敬父母當作為人處事、立於人世間的最基本的生活準則。 每個人都有衰老的時候,如果你不想讓自己老年孤苦,那就趕緊孝敬父母親。想想父母是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撫養成人的至親,他們年老的時候,正是最無助的時候,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共同渡過暮年的歲月。記住,不管是逢節過年,還是雙休時間,只要有機會,就常回家看看,及時孝敬父母,讓他們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千萬不要等年邁的父母百年後再悔恨交加。因為孝敬父母的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再來,那樣,留給自己的只有千古的遺憾!只要是炎黃子孫,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我們從小可能都會立下孝的諾言:我要努力工作,衣錦還鄉,孝順父母。可是我們人常常是是健忘的,我們忘記了小時候的諾言,以為親情可以天長日久;我們忘記歲月的殘酷、生命的脆弱,以為父母一直會健在。突然有一天,二老雙親要老去的時候,要走的時候,我們可能突然記起來,我答應父母做的事情還沒有做。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會痛啊!所以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件行善不能等,趕緊去行善;第二件行孝不能等,當我們還有二老雙親給我們孝順的時候趕緊行孝。末學在在參加《弟子規》師資培訓班後再次給90歲老母親洗腳的時候,止不住內心的痛苦,淚流滿面。一是,想到雙親都在多好,父親為了培養我們兄弟幾個勞累成疾才50歲就辭世,「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而且當時部隊執行一號戰鬥命令我不能與父親臨終見面導致終生遺憾。二是,想到老媽媽這雙腳過去很能走,我每次讀書上學或者工作出外她都要送我到馬路上車,而今不能獨走要我們攙扶,身體每況日下…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想哭,此時也是這樣,我已經說不下去了。今天就學到這裡。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百善孝為先(錄音)三個問題: 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質 1,行孝先知恩;2,行孝是美德二,行孝的果報 三,如何行孝最重要的是做到三個孝養: 孝養父母之身, 孝養父母之心 ,孝養父母之志 本文來源於武夷山seo http://www.seowys.com/ , 原文地址:http://www.seowys.com/post/30.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GSP培訓試題
※暗道星光
※北京德育女學館的培訓目標:嫁個有錢人
※倫敦大學學院UCL2016年部分專業截止日期
※【螃蟹公考】關於一個面試100%崗位第一的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