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有3歲以上的孩子,請注意培養TA的自制力
以下內容根據育兒優道兒童心理專家王老師12月18日和22日在微信群「育兒優道大家庭」的專題分享而整理。
昨天傍晚家裡來了一群「熊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孩子班裡的同學。在他們玩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中孩子存在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孩子的自制力。
現象1:
在爭搶玩具的過程中,因為玩具是我家孩子的,他有自主權決定給誰或者不給誰,因為有個男孩沒得到,當時就趴地上哭起來,他媽媽過來講道理時,這個孩子把我家茶几上的所有東西都撲棱到地上,任憑媽媽怎麼說都不行。
現象2:
另外一個女孩在看書架上的書,臨走時,她媽媽提醒好幾次要回家了,走的時候女孩要帶著正在看的書,於是我徵求孩子意見:把這套書借給同學,但是我的孩子沒同意,這個女孩子死活不幹了,她母親請求我說明天看完一定還回來,最後我答應孩子今天再給孩子重新買一套,讓這個女孩把書帶走了。
在「愛和自由」的理念的倡導下,中國的很多家長開始學習國外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做主,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更不干涉孩子,於是就導致了很多孩子:任性、不畏權威。
孩子未來優秀與否,到底跟什麼有關?有無秘密可言?當然有。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自控力。關於自控力的重要性,我們還是先來看兩個有名的心理學實驗: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曾經做了一項規模和深度空前的長期研究。在紐西蘭選取了1000名兒童,從他們出生一直跟蹤調查到他們32歲,每個孩子都測了自控力,測評方式多種多樣(綜合考慮了研究者的觀察以及父母、老師和孩子自己報告的問題行為),這樣得到的分數比較可靠。
最後,研究者發現:
自控力強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身體更健康、患肥胖症概率更小、患性傳播疾病概率更小,連牙齒都更健康(顯然,自制力強的人,刷牙潔齒更勤快)。自控力強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婚姻穩定、與配偶一起撫養孩子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而缺乏自控力的人更容易出現酗酒和吸毒問題,進監獄的可能性更大。自控力差的孩子長大後經濟狀況更差,工資相對更低,更容易成為單親父母,因為其不夠自律,很難維持長期關係。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呢?大家有沒有好的方法:
寶媽1:我個人認為,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並且嚴格按照規則執行,簡單的說,一定要說到做到,比如大點孩子看動畫片,每天只看一集,看完就得關電視,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孩子就能做到看完自己關電視了
寶媽2:孩子想吃零食,我告訴他要吃飯了,他鬧,我就耐心蹲下來告訴他:吃飯後過一段時間給他吃,媽媽說話算數。
一、媽媽們必須要放棄做「完美好媽媽」的幻想
訓練孩子自控力的過程中,媽媽的情緒很重要。想要孩子有控制好自己情緒、行為的能力,媽媽最先要做到情緒平穩。
很多媽媽很難做到控制情緒,尤其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
孩子們哭鬧,往往會導致媽媽們的情緒失控,可是當媽媽們情緒失控之後,很多媽媽就感覺愧疚,發誓不再對孩子吼叫,要做個好媽媽。
想要走出這種困境,媽媽們需要重新設定一下:用「享受做父母的過程」,替換掉「我要做個好媽媽」。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其實是個完美但含糊的目標,少有媽媽真能做到;一旦做不到,媽媽就會有憤怒——意識到自己無法做到一個好媽媽,會讓我們很難受,非常有挫敗感,這憤怒原本是指向自己的,但最後卻把孩子當成了出氣筒,從此陷入了不良循環。
但是「享受做父母的過程」則一個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它未對媽媽們提出任何「應該」、「必須」的要求,也因此不會引發不良情緒。相反,它能給媽媽們埋下一個暗示:大喊大叫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沖孩子大喊大叫,其實不過是在沖無能的自己大喊大叫而已。釐清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保持冷靜似乎變得容易得多了。
二、父母要給夠孩子情感支持與接納
擁有強大自控力的前提是,孩子有足夠的心理能量。而為了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和高質量的陪伴非常重要。
這裡的無條件接納,指的是情感上的支持與滿足。具體到孩子行為違反了某一規則之時,即該堅持的規則仍然需要堅持,但對於孩子的失控情緒,哭鬧行為,則應該給以充分的接納、共情。
孩子的情緒情感、內心的需要被父母看見、被父母接納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接納自己的成長過程。一個懂得接納自己、與自己的各種情緒和諧相處的孩子,才不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相反,一個無法忍受焦慮的孩子,一個負性情緒未被真正看見的孩子,他們的耐受性會更差,更難以做到恰當的等待、必要的堅持、持續的自我管理。就好比一個沒吃飽(很少得到愛與接納)的孩子,很難讓他面對食物的時候去拒絕食物的引誘。
三、父母必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
父母必須明白一點,自控力,是孩子的自控力。總開關一定是要在孩子那裡。若孩子何時該做什麼,決定權永遠在父母那裡,那麼孩子永遠學不會如何自我管理,相反,他們往往會為了反抗父母的意志而讓自己的生活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
所以,父母學會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很重要。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必須事前要有商量的環節,讓孩子「知曉」並「點頭同意」;跟孩子討論一件事的時候,每次至少提供兩個以上的選項,由孩子自己去從中做決定。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鼓勵孩子去表達自我,以及表達自己的需求,並允許孩子探索,以及犯錯。
1.幫孩子建立秩序感
比如學會排隊;哪裡拿的東西記得放回原位等。日常生活中,也多帶孩子對要做、想做的事情進行「排序」,比如常用下面的句式跟孩子說話:「我們先吃飯,飯後就去……」、「我們玩5分鐘電子遊戲,玩過後就可以去做……」這一點我向大多數家長都能做到。
這一點我可以分享給大家個人的經歷:這兩天北京霧霾,孩子放假在家,午飯的時候,孩子和我一起擇菜之後,問我「媽媽我想看會動畫片可以嗎?」我說「當然可以,但是能看多久你知道對嗎?」孩子點點頭看動畫片去了,等我端出菜的時候(差不多30分鐘之後),發現孩子正在陽台上擺多米諾骨牌,我問他:「你看電視了嗎?」孩子說「看了呀,二十分鐘早就完了,到時間我就關掉了呀」我放下菜給了孩子一個吻,告訴他今天遵守了時間,可以得到貼畫一張(爸爸規定:五張貼畫能兌換一個超級飛俠),因為已經四張了,晚上我和爸爸溝通之後,給他帶回來一個超級飛俠
2. 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延遲滿足」的訓練
比如當孩子立刻想吃一顆糖的時候,告訴孩子:你想吃糖,當然可以,不過,你得要先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你先把飯吃完……這樣孩子就會逐步學會先後秩序,同時習慣了稍作等待,而不是立即滿足。對於一個4歲前後的孩子,若能夠對自己很想要的東西,可以等待10分鐘左右,就算不錯。
關於延遲滿足的訓練,需特別額外提醒父母:孩子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哭了求抱抱等),不需要刻意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而吃零食、買玩具方面則非常適合進行延遲滿足訓練;若父母已然答應了孩子要買一樣什麼東西,那麼就最好說到做到,而非以「延遲滿足」為借口,拒絕給孩子兌現。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爸爸們必須要積极參与育兒
想要培養出自控力強的孩子,爸爸必須要積极參与育兒,這一點非常重要。爸爸功能的缺失,直接造成孩子(尤其是男孩)的自控力差。
一般情況下,媽媽們出於保護的緣故,或其他體力方面的原因,更傾向於給孩子的探索設限。尤其隔代教養中,老人家更為謹慎。於是孩子的好奇心和對整個世界的愉悅感受就會大打折扣。父親與生俱來的外向、開放、果斷、力量感,更能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當爸爸陪著孩子一起遊戲,一起運動,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就得到宣洩,規則意識、自控力也於無形中得到了訓練。
當然,這一切發生的前提是,爸爸們真心投入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以孩子好的示範與熏陶,而非像質檢員一樣,目光一直盯在孩子的各種不是上,對孩子各種打罵說教。
最後一點我特別有感觸,比如睡前收拾玩具、動畫片看20分鐘就關掉,睡前看書30分鐘,拿到五個表揚兌換一個玩具,等等都是在爸爸的引導下建立起來的,而且遵守的非常好,不哭不鬧的。
推薦閱讀:
※男性養生 男性注意的15種癌症信號
※小卧室裝修注意事項及忌諱
※陳式太極拳圖解(三)攬扎衣 1.左轉託拳 身體微左轉,重心偏左腿。隨之左手托右拳向左、向上劃弧至左肩前。目視左手.見圖1 26。 注意事項:勁起於腳底,旋腰帶動兩手上托。
※女性注意了,女性直腸癌會有白帶增多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