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傳送門】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問與答

本學期,南京市第二幼兒園在陳學群園長建議下,增加了一個"幼兒戶外集體舞"活動,老師和孩子們經常在下午遊戲時間裡在操場上跳集體舞,在"六一"期間,幼兒園還專門組織了"快樂集體舞"的慶祝活動,為了更好地促進集體舞教學,我們"易娟工作室"本學期的教研主題除了教育戲劇的專項研究,又另外增加了"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專項研究,由許卓婭老師進行指導。今天上午,工作室分別進行了小班和大班的一節集體舞教研課,及一個小型教師工作坊。會後許卓婭老師和老師們一起進行了熱烈的研討活動,現在就相關問題進行記錄整理。

二幼戲劇工作室

什麼是集體舞?它和其他韻律活動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和其他韻律活動相比較,集體舞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彆強調隊形空間變化與人際合作交往。而且這兩者是相互緊密結合的。另外,傳統的集體舞(也就是一種民間社交舞蹈)更注重社區成員的社會向心力或稱社會凝聚力,因此多數的舞蹈在形式上表現出:在特定的隊形(空間狀態)中用統一的動作模式循環往複的狀態。當然,也有一些表現為:一些特定的傳統動作自由選擇組合,自由選擇共舞對象,自由開始和結束的的狀態。但無論怎樣,社會交往和空間變化相結合的特點是共同的。

卓婭腦思

二幼戲劇工作室

本次三個集體舞素材均來自於美國Sanna老師教學碟片中,Sanna老師的授課對象包括了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我們拿到一個有意思的集體舞成品,可以做哪些減法,讓它更適合於幼兒園的孩子學習?

關於動作教學,我們也總結出了一個動作難度漸進的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漸進要素:

  1. 轉換頻率

  2. 動作數量

  3. 參與者數量

  4. 參與身體部位數量(協調-例如:雙手異同等)

  5. 合樂精細動作

根據這這五個維度,例如在集體舞《鈴兒響叮噹》中,動作放慢,將原來的"小跑步"的動作變成"走步"。將難度較高的"橫蹉步"變成雙腳同時落地橫跳;也可以先兩腳同時落地跳,再逐漸過渡到一隻腳先落地,另外一隻腳後落地;最後再逐漸過渡到帶附點節奏的"橫蹉步"。

再如:拍手的動作原本是兩拍之內連拍三次手降級為拍兩次甚至只拍一次;原本四拍轉兩圈變成轉一圈;原本一個八拍為一組的動作模型的動作改成兩個八拍為一組模型等等。

五個要素只是提供參考,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剛才有一組老師把速度降得太慢,就降過度了。所有升級降級都需要根據學習對象的年齡特點來具體考慮。因此,動作速度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模型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

這裡面涉及的東西很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剛剛說到一個八拍做幾個動作難度合適,音樂的速度不一樣感覺是很不一樣的,每分鐘80拍和每分鐘120拍就差很多,再快到每分鐘140拍差不多就要相差一倍了!所以不能只看幾拍做一個動作,還要看音樂的速度。

另外,同樣的舞步重複做多少拍?問題是一樣的。如《鈴兒響叮噹》做的那個動作連續做8拍就變得難了,因為你是跳的不是走的,走的時候對參與者的心肺功能的要求低,跳對參與者的心肺功能的要求高,改成兩個踵步4拍再連續跳4拍,就輕鬆多了。而《大王叫我來巡山》中的巡山的動作是連續走16拍,所以就比較舒適。

卓婭腦思

二幼戲劇工作室

為什麼在集體舞教學中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學流程?

很多老師反對流程,說流程扼殺了老師創造空間。事實證明是一種誤解。為什麼要流程?就是要遵循孩子們學習的規律。中國哲學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道"可以理解為規律。團體律動教學流程是從千百個優秀教學案例中提煉出來的教學規律。教師不了解不遵循教學規律就沒有辦法做好教學工作。

團體律動遊戲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故事、動作、音樂,其他適宜性挑戰"。故事是激發興趣和降低記憶難度的功能;動作是表現情境、情感和幫助感知音樂的功能;其他適宜挑戰是不斷激發幼兒學習熱情的功能。新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學習規律,照流程做起碼不會讓自己和孩子太難堪;高級老師掌握了深層次的規律,流程表現效果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你們做戲劇老師是知道的,為什麼現在這麼多老師參加港澳台戲劇導師的工作坊時,現場玩得都很嗨,嗨完回家都不會教學生,這是因為,水平比較低的戲劇導師教學時沒有明確的流程或者有流程不會講;水平比較高好的導師會用流程帶工作坊也會講流程,可是沒有幫助參加的學員理解流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導致學員回去自己做的時候就做不出來。王添強老師的工作坊其實是有流程的,不同的範式有不同的流程,你們學習的時候要去觀察分析他的流程,不能光嗨玩。

再比如,我最近在某地看的幾節音樂課,小班的活動,老師只是讓孩子聽了一遍音樂,孩子連動作都不會做,音樂也不熟悉,教師就開始進行T-T即兩位教師的合作律動遊戲示範了;另外一個中班,連T-T示範都沒有,老師就請小朋友站雙圈直接學習圈上律動遊戲了(違反了雙角色合作教學流程)。另外,剛開始跟隨音樂,就讓孩子們快速跺腳,而且一會兒被喊站起來,一會兒被喊坐下去,讓孩子們始終處在迷茫和莫名的過度興奮情緒之中(違反了空間教學流程)。還有就是故事講老半天,動作創編老半天;還沒有和樂做動作,孩子就已經疲勞了(違反了時間教學流程)。這些最基本的規律,難道也不需要遵循嗎?

卓婭腦思

二幼戲劇工作室

集體舞教學時是否一定要從講故事開始,沒有合適的故事怎麼辦?

需不需要故事?不一定要,是否要故事,也是要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的。要講故事就要講一個好故事,故事有情境邏輯,可以激活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又能幫助他們有效記憶,同時也可能是幼兒在活動中創編的線索。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故事,比如今天小班的集體舞《藍鳥》,教師用故事開始就很符合小年齡幼兒的學習特點。大班活動,不一定非要故事,因為大班的孩子對隱性的音樂結構和規律性的學習開始產生興趣。另外,有時候可以用圖示,或者用數學的方式來幫助記憶。比如教師可以提問說:朝著哪個方向的動作做了幾遍?這一句音樂裡面,用規律排序模型是什麼?重複了幾次?有沒有變換方向等等,大班的孩子,應該有能力運用這樣理性的學習方式。

卓婭腦思

二幼戲劇工作室

集體舞教學有哪些專用術語?

主要有:面向圓上、面向圓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面向圓上;面對面、背對背;面對圓心、背對圓心等等,集體舞能夠發展孩子的空間概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幼兒豐富感性的空間經驗,還要用理性的空間概念語言來指導幼兒的空間感知行為。

卓婭腦思


推薦閱讀:

遼寧庄河市長因村民集體下跪事件辭職獲批准
古裝劇里有哪些坑顏值的髮型?《醉玲瓏》集體亮了......一
鳳凰知道160722:為什麼會出現運動員集體使用興奮劑的現象? 
觀察國家、集體、個人的另類視角
雙方都是集體戶口的話,小孩不能上戶口。

TAG:幼兒園 | 幼兒 | 教學 | 集體 | 傳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