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城年味是啥味

北京平谷春節文化廟會上,手工藝人展示的驢皮影技藝深深吸引了小朋友。(陳曦攝)

對於北京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來說,經過年前的返鄉大潮,這座城市與平時相比顯得「冷清」了許多。

京城年味到底是什麼味?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記者心目中的年味還得先從「吃」上說,第一層味道顯然是食材帶來的味道。回憶兒時,按照老禮兒,北京過年應該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糖瓜標誌著年的開始,麥芽糖加芝麻甜到粘嘴,點心鋪每到這時都會趕製一批糖瓜,當大人帶著孩子稱糖瓜時,點心鋪的夥計一邊稱糖一邊和老主顧客氣道:「眼瞅著過年了,給您拜個早年啊!」

之後,一系列春節的食物就陸續呈現在孩子們眼前了,炸豆腐、燉羊肉、豆兒醬,再之後就是除夕的那頓餃子,每個家庭有自己的風格,皮兒的薄厚、餡兒的種類和鹹淡,煮的時長等沒有定論。這些食材的味道混合在冬日的空氣里,在曾經那個年代,基本上不需要看日曆就知道年到了。

第二層是鞭炮味。從環保、安全等角度考慮,近年來很多地方禁放鞭炮,確實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但對年味來說,也確實少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記憶中大年初一早上,很難能睡懶覺,早早就有鄰居街坊放鞭炮,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起床套上棉褲棉襖,自己拽出一掛響數更多的,燃起一根香加入放炮的大軍。

再者,年味還有「人味」。從正月初一到初四,親戚朋友之間要走動走動,哪怕是平日里不常聯繫的人,都遵從老習慣相互拜年道喜,拉拉家常。老北京過年講究多,拜年形式也很複雜,從先後順序到說話講究,再到上桌吃飯,有一整套規矩,筷子不能「過橋」,茶壺嘴不能對人,哪一樣做得不到家都顯得跌面兒。

正月初三、初四走完親戚,大人會帶著孩子逛逛廟會,買個糖葫蘆,看看踩高蹺、吹糖人,看看雜耍賣藝唱大鼓書的,廟會上人山人海,往往是廟會還沒有走出來,孩子就在父親肩頭睡著了。

這些都是記者對北京過年的回憶。現如今年味是不是淡了?從客觀上說「確實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家裡過年人口少了,家裡人有的去外地甚至海外旅遊過年了,孩子出國求學了……再就是以前過年才有的食材,如今也成了家常便飯的常用食材,也不盼著過年這一頓了;鞭炮也變成環保的,變身只有聲沒有火藥味的電子產品。

有人說,春節是對過去一年生活中各種匱乏的一種集中式超量補償。而現在,那些吃的、穿的、用的等在平時生活中都很常見,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改善讓春節變得沒那麼特殊。與其說年味淡了,不如說是生活越來越好了。(胡克非)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年味|正月初五迎財神,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真的懂?一年的財運就看今天了!!
【原創】 年味兒(四)
年俗① | 春節臨近,「年味兒」中重溫這4個老規矩
【攜程夠年味約片】進行中

TAG: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