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哪位中國女性讓朱鎔基落淚李嵐清題詞?|朱鎔基|李嵐清

愛,是胡曼莉生命的全部。作為「中國媽媽」的胡曼莉,有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

然而今天,胡曼莉怎麼了?

直覺告訴我,那不是胡曼莉。她不是這種形象,她不應該是這種形象。

一別10多年,胡曼莉,你還好嗎?你過得怎麼樣?

帶著謎團,帶著關心,帶著問候,我急於見到胡曼莉。

我之所以沒有從昆明回武漢,而是「倒行逆駛」,來到麗江,就是為了尋求這一個謎團的答案。

然而,一別10多年,我沒有了她的聯繫方法,沒有電話,沒有通訊地址。儘管麗江不大,但也是人海茫茫,我能找到她嗎?

直覺告訴我,她應該很快被我找到。無論正面反面,她都是個公眾人物。實在不行,還可以找當地的民政機構。

果然,我問路旁的一個老太太,知不知道有一個為孤兒辦起學校的胡曼莉老師?

老太太「啊」了一聲,問:「你找麗江媽媽?有。」她站起來,指著身後的一條街說:「具體地址我不知道,你沿著這條道走下去,三四里路後,你再問。」

阿彌陀佛。她果然是個公眾人物。不費吹灰之力,就知道了她的下落。

我搭上的士,司機證實我大方向正確。這更證實了我的判斷。她還在辦學,她還在人們的關注之中,至少在麗江老百姓的關注之中。

行到近兩公里時,我叫停車,截住一個迎面走來的姑娘。她聽了我的問話後說:「這個學校叫麗江民族孤兒學校,胡媽媽是校長。往前走50米,靠左邊有一條小馬路,進去後約走1里的路就到,門口有校牌。」

謝天謝地,得來全不費功夫。我暗想,老百姓的心是一桿秤。老百姓能秤得起的東西,就說明它的分量。胡曼莉,你仍然在麗江老百姓的心上喲。

車行500多米,我發現了這所學校。它就在馬路的左側。離馬路5米,就是學校的大門。拱型的大門上書:麗江民族孤兒學校。正門上了鎖,只開了側門。門口辦公室走出一個姑娘,大約十六七歲,皮膚有點黑,瘦高個。她用不很標準的普通話問:「請問,您找誰?」

「我找你們的校長鬍曼莉。」

「啊,找胡媽媽。」她滿臉笑容,露出潔白的牙齒,說:「請問,您是幹什麼的?」

我說:「我是記者,要採訪她。」

「什麼?記者?!」她的笑容猛地不見了,而且臉上立即掛上了霜,有如「花容失色」。她扳著臉說:「她不在,你走吧。」

我注意到,她把「您」換成了「你」,而且下了逐客令。

「那麼,她什麼時候回來呢?」

「不知道,你走吧。」


推薦閱讀:

《易經》的語言形式與著作年代
在這個濫情的年代,一句親愛的,充其量也就是個你好,何必太認真
中、西、日年代對照表
香港的成長與煩惱不確定的年代 難自主的命運
曖昧年代,男女為何都渴望艷遇?

TAG:中國 | 女性 | 年代 | 9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