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民間道士及少數民族宗教與道教情況
(2017-08-27 05:39:52)
轉載▼
1、本文系收集資料及參訪整理,文中所疑惑「字輩」之問,已經由高層專家解開了迷團,在此不再重複敘述。
2、民間道士的傳承很獨特,分為佛教道士和道教道士、三教道士。這裡不談佛教道士,另文敘述。就正一道而言,一般分為文壇道士、武壇道士。文道士就是以正一清微度亡科儀為主。武壇道士就是修行清微雷法為主的端公。但又和國內其他地方的端公屬於巫門不同,四川、貴州的端公一般是融合繼承清微、神霄、淮南法門的獨特一支,屬於正統道教的法脈,清以後又融合了龍門的一些心法。
3、法印的使用也有所區別,文道士用「道經師寶」、武道士用「靈寶大法司」、儒道士用「聖賢儒寶」、佛道士用「佛法僧寶」。
4、法事科儀區別:正一文武道士行科持法用正統道教經典;儒道士行科法共用儒道佛經典;佛道士用儒道佛經典和一些民間偽典,就是俗話調侃的「穿袈裟念道經」,為四川民間流派最早淘汰的。
5、在四川、貴州僅全真龍門就分為三大分支:正一龍門、全真龍門、儒道佛合一的龍門。自2009年至2017年以來,四川道教在廣元西武當山舉辦了五次大規模的傳度,目前受過傳度得到宗教部門認證的道士有一千人左右。
西南民間道教、道士簡況
道教在西南民間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尤其正一派的影響尤為深廣,民間齋醮度亡、驅邪禳災無不請道士為之。就貴州地區來說,民間道士基本都是正一派火居道士,平時以給人齋醮、超度亡人為主,道士擅長符籙和科儀,很少人涉及內修鍊丹。也有的兼給人擇吉、看陰陽宅。不過通常情況下看地擇吉都是地師的事(地師一般也稱為陰陽),道士與陰陽這兩種職業大家都尊稱為先生。在發展過程中很多道士就開始搶了陰陽的飯碗,兼起了陰陽的職業,這也是民間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道士學了點地理與擇吉,齋主如果度亡安葬,專門請陰陽看地費用較高,覺得乾脆叫道士一併做了省些經濟,他們普遍認為道士的地理水平也不差,這是民間群眾不懂的緣故。通常民間的道士只學齋醮度亡、驅邪禳災的事,很少把易學地理兼學的,就拿學過的來說大部分道士在擇吉看地的水平上與專業陰陽還是相差甚遠。不管是道士還是陰陽,基本都是把自己所學當成一種手藝來做,很少有當做事業研究的。專業陰陽也一直形成一種不成文的規矩,陰陽的東西一直不傳道士,這是為了防止飯碗被搶。不過在發展過程中還是有人把手藝學了些。我自從學道以來,一直以玄學為畢生事業研究實踐。很少參與齋醮度亡,不與陰陽形成競爭,也因此能得很多親戚前輩指點,融會貫通、兼學互補。就貴州地區來講,道教主要有兩大分支,一支正一派、一支清微派。正一的道士都稱呼自己為龍虎教,取龍虎山張天師闡教之意。另外一支清微派就稱自己為清微教。二者在傳承的過程中兼容並蓄,並無很多區別。很少人知道目前全國道教情況,知道主要分正一和全真的都很少,三山滴血更是很少人知。縱然如此,不可小覷民間道士的水平,齋醮度亡不在話下,我的先生曾講過師公以前曾打雨醮祈雨靈驗之事,這樣的事目前在全國而言會的人很多,能做的可能少。這樣的事後來就是遇到乾旱也很少人為了,因為沒有工錢,誰願意自己掏腰包沒日沒夜的干呢?關於傳承上,不少道士都兼有幾派傳承。比如正教里的正一、清微、龍門。法教里的儺壇、茅山教、魯班教、河南教、文教、武教等等其他法教。還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傳承的過程中,正一的不少改用了龍門的字輩,這是在以前的先生傳承過程中兼學後,請職賜名傳承而來。邱祖原來立了百字輩:「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四川的覺皇寶壇尤其如此。傳承過程中不單是用了龍門的字輩,而且字輩還排得較早,比如我的先生達州秦陽光是陽字輩字輩,在第十二代,那麼為什麼民間傳承過程中如此之慢呢?幾百年下來才到第十二輩的確是個疑問,這原來是傳承嚴格之故,所謂請職,通俗點說就是在教內請得賜封名號,獲得職權,請職後的人將成為掌壇師,也須如此才能收徒傳法,而要請職必須學全整套程序,也就是不管在民間做什麼齋醮法事,任何一道程序書、寫、唱、打有人不會自己都能撐起來。在民間主要是務農為主,所以要完整學完樂師、法事、表文、書函、牒文、手訣、科儀、經懺等等是很難的事,很多道士究其一生難以學全,這就是請職慢的原因,很多弟子學到先生都歸道山了還沒請職,由此等自己學好也已經老了,再請職時就只有去找其他更老的掌壇師,而更老的掌壇師中會出現比他之前所學先生高兩三輩的人,如此就出現請職字輩比之前所學先生輩分更高的可能;再有一種情況是,先生已歸道山,找其他老法師請職,而這過程中老法師覺得年輕一代人很談得來,莫逆之交,又代師傳法,請職字輩與自己一輩,以師兄弟稱。這幾種情況從年齡上來說都可能相很多。
西南少數民族宗教與道教的相互融攝
早期道教創立於西南地區,汲取了西南少數民族巫術的營養。由於早期道教創立、活動於民間,就不能不受到民間巫風的影響,這是早期道教與西南少數民族結合的地緣文化因素。西南少數民族巫術文化中的祀神儀式,法器儀仗,符籙偈咒,禹步手訣等作法方式,均為早期道教所承襲。在《道藏》的科儀法術經書中,不難睹見巫術文化的內容。道教齋醮科儀中的塗炭齋法,即源於少數民族的祭祀習俗,陸修靜在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年),曾率門人建三元塗炭齋,《洞玄靈寶五感文》記塗炭齋的作法說:
於露地立壇,安欄格,齋人皆結。同氣賢者,悉以黃土泥額,被發系著欄格,反手自縛,口中銜璧,覆卧於地,開兩腳,相去三尺,叩頭懺謝。
在陸修靜制定的九齋十二法中,僅見此塗炭齋儀式的作法,說明當時塗炭齋較為盛行。塗炭齋以苦節為功,是早期道教常行悔過請福之法。
道教齋醮儀式中法師的步罡踏斗,此壇場步伐又稱之為禹步。傳說大禹治水時,至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而鳥禁咒時常作一奇怪步伐,大禹模仿此步伐,運用於治水之方術,由此而成禹步。揚雄《法言·重黎篇》說:「昔者娰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禹步其實是一種巫步,是巫師跳神的步伐,它為早期道教所承襲,成為齋醮科儀中的重要法術,被稱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禹步在西南少數民族中十分盛行,少數民族巫師在祀神時走的禹步,俗稱為踩九州,或踩八卦,走七星罡步。甚至民間的祭祀儀式,也沿用道教齋醮之名,俗稱為打齋、打醮。
探討西南少數民族與道教的關係,應該注意到二者相互影響的事實。東漢五斗米道的創立,汲取了西南少數民族宗教的因素,而道教在後來的傳播發展中,又不斷對西南少數民族產生影響。西南少數民族傳統宗教中,至今仍保持著濃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數民族宗教尊奉的神靈系統中,既有本民族原始信仰神祇,又崇祀道教神仙,具有巫道結合的顯著特徵。所尊奉的道教諸神中,除三清、三元、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張天師等道教尊神外,還有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城隍、土地、灶君、等民間俗神。
三元是西南少數民族普遍崇祀的神靈,且祭祀首先請三元降臨掌壇,其地位居於諸神之上,此現象頗值得研究。廣西壯族、毛難族師公尊三元為祖師,師袍上綉三元神像,祭祀開壇要接祖師,祭祀中有三元召度的程式,有《唱三元》的科儀經本,使用「三元考召」法印,還有《三元真君》的祭祀演劇。流行於桂中的壯族師公教派,就稱為三元師教。瑤族的度戒,要受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度戒儀式的壇場要供奉唐、葛、周三將軍神像,瑤族師公戴的三元帽,亦繪有上元唐將軍、中元葛將軍、下元周將軍神像。而道教的三元信仰,至遲在南北朝時已經形成。
在西南少數民族祭祀壇場供奉的神圖中,巫道神祇共同護壇行法。在西南少數民族的祭祀理念中,尤以民族祖先神、道教神祇最受崇祀。《國語·魯語上》載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說:
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
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禮記·祭法》明確提出有功於民則祀之的祭祀原則,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下,此祭祀理念對西南少數民族影響深遠。西南少數民族尊民族英雄為神靈,就是受此祭祀原則的影響。
信奉道教的西南少數民族,多稱其教來自梅山和茅山,故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之分。西南少數民族儺壇還有玉皇教、麻陽教、河南教、湖南教等,大抵都不同程度受道教的影響。西南少數民族梅山教深受道教影響,道教的太上老君、張天師、玉帝、三元為各族梅山教普遍敬奉。在梅山教各族的神靈系統中,既有本民族神祇,又崇祀道教諸神,道教神仙與本民族神祇同壇供祀。梅山教信仰中的道教因素,與道教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有關。瑤族祭祀的神靈按「旗頭」劃分,三元教主旗頭排列在三王五帝旗頭之後,說明三元是瑤族崇奉的重要旗頭。三元教主旗頭的主神是唐葛周三將軍,梅山法主大聖九郎則居於第二。在梅山教信仰區域內,民間有關張五郎、張趙二郎、閭山九郎學法的傳說,地點無論是龍虎山、武當山、廬山,還是撫州、淮南,大都透露出學習道法的信息。梅山教信仰的法主閭山九郎,其神格具有宗教象徵意義,閭山九郎虛擬化的神格和學道經歷的傳說,隱喻他獲得了道教法術的傳授。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中,瑤族、壯族、苗族、土家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侗族、白族、水族,都不同程度信奉梅山教。梅山文化在歷史上的影響和輻射,甚至在四川的漢族地區,雲南彝族地區,都有梅山教影響的痕迹。
西南少數民族的茅山教,擅長經文符籙,跳神作法。以廣西壯族為例,民國《河池縣誌》載:當地壯族「每屆迎茅山教於家,設壇做法」。清光緒《平南縣誌》載:「疾病,多延請道士許福,或禳星拜斗。又有所謂演茅山法者,巫扮女人,插花執劍,屈一足作商羊舞,撞鐘擊鼓以助之,名曰『跳鬼』。」茅山教崇信龍虎山張天師。元初,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主領三山(茅山、龍虎山、閤皂山)符籙,茅山法籙始歸於龍虎山張天師的萬法宗壇。茅山教自稱其教源自茅山,說明該教派傳入在張天師主領三山符籙之前。西南少數民族信奉的茅山教,應始於唐代茅山宗風最盛的時期。當時茅山法籙為天下所信向,茅山教的得名或許與此歷史大勢有關。
大致說來,瑤族、壯族的師公系統屬於梅山教,道公系統則屬於茅山教。師公的法事活動習慣上稱為武壇,道公的法事活動則稱為文壇。此外茅山教與閭山教也有關係,廣西瑤族茅山教的《茆山科全書》、《度戒科》,都記載茅山教請師要請到閭山門下,所請祖師有三清上聖、道老二君、閭山九郎、陳林李氏、茆山法主。廣西瑤族祭祀文書《番扛語》,有「白驢山茆山法」之語,將閭山法與茅山法並稱。在梅山文化影響圈內,無論梅山教與茅山教,都在上壇祀太上老君,中壇祀歷代祖師,下壇祀梅山啟教翻天倒掛張五郎。
西南少數民族宗教的壇場科儀,包括祭壇的布局、供品、法器、法師等一系列與儀式相關的規制。西南少數民族祭祀儀式要設壇,壇場是人神交通的神聖空間。西南少數民族祭壇的神靈及其布局,反映出道教科儀的影響至為明顯。西南少數民族法師及其威儀,是通過其服飾和使用的法器來體現。西南少數民族宗教法師的法服,是道士法服的移植和神仙信仰的展示。祭祀壇場的法器被視為神聖之物,西南少數民族的法器或移植於道教,或有道教化的神話傳說。西南少數民族儺壇是小型的壇班,儺壇法師是在太上老君神位前,經過-定的儀式接受封牌升職的。
西南少數民族的經書,亦與道教經書有傳承淵源。道教的《太上感應篇》,明清時已有爨文譯本。瑤族《遵典經》的按語,引用唐代道士李含光《九幽懺法序》,闡述三十六部尊經之義。瑤族的《遵典經》記載「玉清聖境洞真經」、「上清真境洞玄經」、「上清仙境洞神經」,此源自道教的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經書,即所謂三十六部尊經。廣西瑤族三洞經書的品目按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分類,完全是《道藏》三洞經書的分類方法。西南少數民族巫師行法運用的符、諱、訣、咒,在《道藏》科儀經書中更不鮮見。
西南地區主要指的雲貴川三省,包括湖北的部分地區,現在主要說四川地區的民間道教法教,通常在民間,以法術巫祝治病的人稱端公師父,超度薦撥的稱道士先生,看風水的稱為陰陽先生,算命的稱八字先生,女的稱仙娘。仙姑,菩薩。
我接觸過的主要流派有峨眉總佛法,峨眉臨濟派,茅山陰師法官派,正一元皇法,楊公啟教,金仙派,河南教,魯班法,梅山教,排教,普庵教,藥王法,玉皇正教,淮南教等,東西都大同小異,只是側重點不同,有的重法,有的重科。
主要做的事,總的目的就是人的衣祿,或延壽,或驅邪,或求財,或和合,或治病等,名目有掩煞,回送,起水報犯,抓生替死,背茅替代,禳星拜斗,小孩破關,慶壇,動土,凈宅,鎮宅,制山向,回龍安宅,安香火等。
大多數法師道士端公,都穿黃袍衣,戴五老冠,或者五佛冠,也有頭戴紅的,有長紅,短紅之分,茅山陰師法官派就是戴五老冠,穿黃袍衣,有言;拜請五冠出壇來,不提五冠由自可,一提五冠有根生,好事有請龍現爪,拜請黃袍出壇來,不提黃袍由自可,一提黃袍有根落,好事有請龍現爪。
推薦閱讀:
※是否存在佛道兼修的修行者?
※道教三十六洞天與七十二福地
※求能人翻譯一段古文,也可能是卦文?
※中國古代關於地獄的傳說和來源?
※如何看待道教?道教和道家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