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舉中國論壇] 《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噶瑪噶舉中國論壇】《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2013-06-01 11:06:01)

轉載

標籤: 指導雜談 分類: 揚升大師

《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摘自 噶瑪噶舉中國論壇

真正的修行,是掌控自己的情緒。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大寶法王噶瑪巴

斬斷希望與恐懼、喜愛與憎惡的連結,安住於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現象只不過是自心的投影。一旦你知道什麼是絕對的真理,你將認清眼前所有的相對現象只不過是一個幻影、一場夢,並且不再執著於它,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頂果欽哲仁波切

當怒氣爆發時,不要追著它,轉而注視憤怒的本性。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個虛有的捏造。無數世以來你被自己的嗔恨所奴役累積了數不盡的惡業。從現在開始,請更加謹慎。記住,憤怒是一切地獄痛苦滋生的種子。根除憤怒,就不再有地獄道。因此你嗔恨的真正目標應是嗔恨本身,而非所謂的怨敵——頂果欽哲仁波切

菩薩道修持的精要所在,是超越我們對自己的執著,並完全地奉獻自己服務他人。菩薩的事業關鍵在心,而不在於我們的行為應做如何的外顯。——頂果欽哲仁波切

任運這單純的當下,倘若你獲得喜悅、成功、富裕、讚賞,觀彼為如夢似幻吧。不要執著它們;假如我們被疾病、謠言、壓迫、囚禁、審問所攻擊,警醒而無須氣餒,點燃你的大悲,願為一切有情承擔並消解苦痛!既無所得意,也不作悲哀,無論外境如何,安住解脫於安詳自在。——頂果欽哲仁波切

一個人若不具慈悲,再加上遇到大的苦難,便一定會對自己發脾氣,自己傷害自己。慈悲不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助益極大,而且也能消除我們此生和過去所累積的惡業。——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很多人只看到一個負面,然後無限放大,但忽略了九個正面。如果你沒有一千元美金,你有了一千元美金就很開心;如果你有一千萬美金,但掉了一千美金,你也會不開心,因為你沒感恩仍有九百九十九點九萬美金。——詠給明就仁波切

一旦開始追逐某個念頭,你就無法認清當下發生的一切,接著就會開始想像出各種幻象、評論、記憶,以及跟當下實相風馬牛不相干的情節。你愈是讓自己的心跟隨著這些念頭四處遊盪,就愈容易遠離當下?的開闊廣大。——詠給明就仁波切

解脫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迎上前去。全然覺醒的道路就在於:用完全、以及無條件的愛,去體驗每一個當下,不管它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詠給明就仁波切

身為人,我們內具所有六道的感覺。我們生活中的快感是天道的感覺,嫉妒是阿修羅道的感覺,欲求快樂是人道的感覺,愚蠢無知是畜生道的感覺,慳吝是餓鬼道的感覺,嗔恨是地獄道的感覺。在修行時間外,在世俗生活中,所有六道的感覺都會顯現。——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當我們看見敵人時,心裡會不開心。即使是看到此人的衣服或鞋子之類的東西,都會覺得不舒服。說實話,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心中的憤怒才是真正的敵人。憤怒和負面情緒才是我們的敵人。——桑傑年巴仁波切《四聖諦簡要開示》

在佛教中生活的「意義」並不重要。如果你問我生活的「目的」,作為一個佛教徒,我生活的目的就是不要陷入固執,不痴迷,沒有特定的習慣,不偏執。——宗薩欽哲仁波切

佛陀自己講的非常清楚。他說:只要有虔敬心,我就在那裡。佛從來沒說,我只待在佛堂里。所以只要我們有虔敬心,只要我們有慈愛、悲心、祥和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那就是我們的佛堂,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空間或時刻。——宗薩欽哲仁波切

在佛法里,唯有專註帶給你某種喜悅和放鬆時,那才是專註。如果一個精神狀態沒能夠給你喜悅,就算它看起來像是非常集中精神,也不是真正的專註,它只是執迷,這二者僅有一線之隔。——宗薩欽哲仁波切

所謂的生活、輪迴的生活,就是一個習慣的蘊集。拆解這些習慣就是我們所謂的佛法。習慣的完全分解就是我們所謂的涅槃。在這過程中,為了放下一個習慣,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新習慣,亦即採用方法或法道。——宗薩欽哲仁波切

現在我們做各式各樣不同的事情,就只是為了表現自我,不只是對他人,也對你自己,表達你的存在。教育、升職、名片、穿著的顏色,基本上就是追求成為重要人物,一直都有這個證明自己存在的煩惱。這很具諷刺性,因為依據佛教哲理,事實上,自我並不存在。——宗薩欽哲仁波切

所有直接或間接跟我執有關的心緒或情緒,都會導致痛苦。我們一切的情緒,諸如愛、恨、嫉妒等,基本上都來自我執。我們人類都喜歡怪罪別人。我們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一定要怪罪的話,就怪這個我執的習氣——宗薩欽哲仁波切《人間是劇場》

我們應該一直試著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性而生氣。就如寂天菩薩所說,如果別人笑你的事情不是真的,那何必難過,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又何必難過,因為他們說的是真的。——宗薩欽哲仁波切

快樂就在每個當下,去感受每個當下的喜悅和滿足,就是快樂。快樂並不是擁有什麼,而是抱持什麼態度。——大寶法王噶瑪巴

慈心的反面即是嗔心,也是與善業相違背的。嗔心就像火,一旦燃燒,所有善法都會燒盡。因此嗔心如火這道理不可不知道。經典中也說,就算貪慾如山高,一剎那的嗔心也比之力量更大。——大寶法王噶瑪巴

人的一生要懂得照顧別人,幫助別人,用自己的心利益他人,人格才算是完美。——大寶法王噶瑪巴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歡閱讀(5) 評論 (0) 收藏(0) 轉載(1)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轉載列表:

  • 轉載

    轉載是分享博文的一種常用方式...


    推薦閱讀:

    中國現代史圖片
    一粒藥片上千塊 抗癌藥在中國怎麼這麼貴?(9)
    八張圖讓你看明白:中國三教「儒、釋、道」
    中國十大化妝師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TAG:中國 | 思想 | 限制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