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丨這些關於屈原的精品素材,你都有嗎?超級實用!

於老師說

過幾天就是端午了,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有關屈原的精品素材,考試時可以根據主題縮減事例使用~

屈原

【人物事略】

1、少年時代

屈原從小聰穎過人、開卷過目成誦,提筆作文為詩。在樂平里,當時能夠搜集到的書,他幾乎都讀過。如晉《乘》、楚《木壽杌》、魯《春秋》等正史,《論語》等儒家經典,以及廣為流傳的諸子學說等。屈原更喜歡山歌、漁歌和祭祀歌曲,每得到一首,便如獲至寶,從中汲取營養。屈原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琴棋書畫樣樣無師自通。山中的古樹,河邊的奇石,民間的傳說乃至花鳥蟲魚,無一不進入他的視野。屈原的母親死得早,但他有個聰明賢淑的姐姐女須,比屈原大10歲左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女須知書識禮,母親的早逝使女須終身不嫁,守著矢志不再續弦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養成一種超越她年齡和身份的賢德。屈氏莊園古樸淡雅,門上掛著「丹陽世家」橫匾,周圍茂林修竹,橘林成蔭,桂梅連枝。屈原喜歡奇花異草,女須令傭人種了幾畦蘭蕙,採回馨香的秋蘭做個漂亮的花環佩在屈原身上。屈原喜歡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多麼鮮艷,多麼聖潔。女須令傭人開闢了一個荷塘,採下片片荷葉,做了一套「芙蓉麗裳」,穿在屈原身上,姊弟倆高興得跳起來,姊弟倆在橘園裡植下一株橘樹苗,夏天給幼樹澆水,冬天用稻草裹著樹榦保溫。屈原《橘頌》便來於此。

2、初登政壇

楚懷王七年(公元前322年),金秋時節,屈原帶上他最喜歡的書籍和兩個隨從離開樂平里。屈原告別歸鄉,走出三峽,去到楚國京城郢都,憑著繼位不久的楚懷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大好機遇,以楚國同姓王族的身份入官晉見楚懷王。他儒雅風流,談笑自若,得到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仿效齊威王置稷下學宮的有識之舉,在楚國置蘭台宮,招羅天下賢才。屈原入宮以文見長,懷王任命他為蘭台宮文學侍臣,為繁榮楚國文化建功立業。

楚懷王9年,齊威王去世。次年齊宣王繼位,決心繼承他父親的遺志,把齊國治理得更加強大。這年距洛陽人蘇秦遊說撮合的第一次六國合盟被秦國瓦解已經十幾年了,懷王很想出面約請關東六國君王在楚國聚會,締結第二次六國合盟,將總部設在郢都。如能成功,懷王理所當然地將成為六國合盟縱約長,實現他理想的第一步。懷王擔心雄心勃勃的齊宣王不買他的賬,並有可能搶在他的前頭做成此事,使他的計劃落空。懷王想派人去試探一下齊宣王的意向,可派誰去合適呢?屈原闖進楚宮,他像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站在懷王面前。懷王想派屈原去,又惟恐他太年輕完不成這項重大的外交使命。而且,他的資歷太淺,地位太低,作為楚國特使去會見齊宣王,顯然不合乎禮儀。考慮到屈原見聞的廣博和口才的流利,懷王大膽起用年輕人,任命屈原為左徒,授意他去完成這項任務。

屈原入宮後對楚國現狀和戰國形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一眼看出了懷王的心事,雖有若干雜念,但跟他「聯齊抗秦」的戰略主張和統一中國的遠大理想不謀而合。他欣然受命,率領使團趕到齊國首都臨淄,下塌後便去拜見齊宣王。不料齊宣王對此事十分冷淡,他用當年蘇秦遊說楚威王的話說,當今天下莫如楚、秦兩個大國,「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這「合縱」也好,「連橫」也好,成敗在於楚國和秦國,「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跟齊國沒有多大關係。

齊宣王給屈原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把屈原的心淋得冰涼,學剃頭碰個絆嘴胡,困難再大也得剃。屈原對齊宣王說,當今天下大勢,七雄並立,東西對峙,形成兩大不可調和的政治、軍事勢力。七國中,數秦國人野心最大,時時刻刻覬覦著關東的大片土地。他們首先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離間關東六國的關係。繼而採取遠交近攻的手段,妄圖用武力把六國一口一口地吃掉。秦國人膽敢如此欺負我們,無非仗著他們國力的強大。誰都知道,秦國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並不如我們,可是,們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自秦孝公任用商鞅以來,秦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地增強了,秦王的野心也大大地膨脹起來。他們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軍事計劃,第一步加緊進攻北方韓、魏,再進攻趙。第二步全力進攻南方的楚。攻楚之前,先採取政治手段破壞楚、齊合盟,接著出兵滅掉楚國,切斷巴、楚之間世世代代的睦鄰友好關係,從長江上游威脅楚國,對楚國實行強大的包圍圈。第三步、第四步幹什麼呢?秦國人的野心決不會到此為止,決不會留下齊國與他對峙。這活生生的事實,齊王陛下早已耳聞目睹。齊、楚兩國不能做秦國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我們要聯合起來,形成一條從北到南的聯合陣線和牢固的防禦體系,把秦國人擋在關西,叫他望而生畏。有鑒於此,楚王陛下倡導第二次六國聯會,是以六國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目的在於共同生存,共同發展,絕非借鄰國之光照一己之榮。齊、楚兩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關係可大呀!

屈原以其總覽時代風雲的敏銳觀察力,淵博的學識,雄辯的口才說服了齊宣王。回國後秘密遣使去韓、趙、魏、燕諸國,約請四國君王赴郢都會盟。

楚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關東六君王聚會郢都,簽訂了戰國歷史上第二次六國聯盟條約,公推楚懷王任六國縱約長。西漢劉向《新序·節上篇》說:「秦欲吞滅諸侯,併兼天下。屈原為楚東使於齊,以結強黨。」

屈原第一次出使齊國,便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外交使命,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史記·屈原列傳》讚揚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對屈原的內政外交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3、草擬《憲令》

屈原輔佐懷王成功地締結了第二次六國聯盟,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受到六國君王的青睞。楚國政壇升起了一顆新星,在楚國朝野引起巨大的震動。按屈原的設想,關東六國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楚國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努力把國內的事情辦好,把發展步伐加快。不料懷王當上縱約長後,似乎有點飄飄然。他要試試六國的軍事實力和他楚懷王的指揮能力,簽約後便要六國派兵聯合擊秦,由他親自挂帥出征。齊宣王當場反對,認為六國聯盟剛剛締結,應該先穩住陣腳,不要去冒險。四小國礙不過懷王的面情,各派了一支軍隊。懷王統帥這支多國部隊,於當年冬天西上擊秦。這支從四面八方拼湊起來的隊伍,一不知道為什麼而戰,二沒有求戰的慾望,三沒有戰鬥力,猶如烏合之眾。秦國軍隊訓練有素,以保衛祖國而戰為榮,以私鬥為羞辱,個個驍勇善戰,把懷王的多國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回。實踐證明懷王不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家,而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平庸之輩。

懷王吃了敗仗,列國抱怨,齊國譏笑,更糟糕的是讓秦國摸到了六國聯盟的底。為了挽回面子,懷王用楚國的財力將列國的殘兵敗將打發回去,少不了國人的抱怨。懷王迫切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幫他重新振作起來。令尹子椒是先王的老臣,已經昏庸老朽,不理政事,不能為懷王分憂卻又拿他無法。上官大夫靳尚早就覬覦令尹一職,與懷王寵妃鄭袖和令尹子椒交往甚密,是楚國內部的親秦派實力人物。此人缺德少才卻工於心計,懷王對他並不看重卻又動他不得。屈原理所當然地成為懷王的肱骨之臣,懷王令他主持宮廷事務,其實權不在令尹之下。屈原對內主張舉賢授能,彰明法度,富國強兵,對外主張聯齊抗秦,阻止秦國人向東擴張。經過幾年的治理,楚國經濟開始復甦,國力增強,百姓安居樂業,懷王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日漸回升,屈原在楚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到了不可動搖的地步。屈原在懷王調整精神狀態的過程中,經常將「前王」和「前聖」的故事講給他聽,激勵懷王效法「前王」振興楚國,進而統一中國.為使楚國更加強大,必須走革新政治、富國強兵之路。屈原以魏文侯用李俚改革,楚悼王用吳起改革,韓昭侯用申不害改革,秦孝公用商鞅改革的成功先例,說明改革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是君王睿智卓犖的集中體現。懷王接受了屈原的改革主張,密授屈原起草一部革新楚國政治的根本大法,即《屈原列傳》中所說的《憲令》。結果卻因為靳尚、鄭袖和子椒的破壞,懷王一氣之下令宮衛將《憲令》燒掉,一個沒有出台的改革方案,被一夥陰謀家和一個沒有頭腦的國王扼殺在搖籃里。

4、自疏漢北

5、三閭大夫

鑒於屈原再度使齊的成功,懷王任命屈原為三閭大夫,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子弟的教育事務,儘管這是個遠離國王、不干預政事的閑官,屈原卻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工作,為楚國培養後備人才。

6、卧轍死諫

楚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國得悉楚、齊交好,挾連年戰勝楚國的餘威,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面出兵攻打楚國,連取楚國8城;一面由秦王親自修書,約懷王去秦國的武關(今陝西省丹鳳縣東南)與昭襄王會晤,重建秦、楚睦鄰友好關係。屈原不知從什麼地方跑出來,看見秋風中漂動著的兩面旗幟,如泣如訴地說,大王!你一定要去武官嗎?秦國是虎狼之國,他們說過的話從來都不算數,千萬不要再上他們的當。懷王責備屈原說,寡人真不明白,你一直把秦國人當敵人,跟他們結下了什麼生死冤讎?屈原分辯說,我跟他們沒有任何個人恩怨。懷王問昭雎,昭雎說,臣以為當務之急不是武關會盟,而是加強西部邊境的防務。懷王又問陳軫,陳軫說,臣還是那句老話,跟秦國人打交道不應該慶賀,而應該給楚國弔喪!懷王喝令他們走開。屈原猛地衝到懷王車前,將「盟」字旗扳到在地,使腳猛踏。屈原豁出去了,上前一步卧倒在懷王的車輪下,大聲喊到:大王!你定要去武關,就從屈原身上輾過去!懷王大怒,大罵屈原瘋子!狂徒!你這個書獃子,死腦筋,去教你的書吧!子蘭重新豎起「武關會盟」大旗,扶懷王上車。人喊馬嘶,大車緩緩西行。鄭袖、子蘭、勒尚得意的笑了,昭雎、陳軫淚下如雨,遠處傳來屈原的哭聲。

7、澤畔行吟

懷王不在了,屈原更是孤立無援。在子蘭的脅迫下,頃襄王將屈原流放江南,開始了屈原長達10多年的流放生活。屈原離開郢都,心情十分傷感,這種心情在《哀郢》中表露無遺。屈原的流放路線,大抵從郢都東下,至夏浦(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一帶)涉江至鄂渚(今武漢市武昌一帶),南下繞洞庭,渡沉水,經枉渚(今湖南省常德市),奔辰陽(今湖南省辰溪縣西南),走淑浦,東行渡資水、湘江到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北上抵汨羅。一路走走停停,頭頂炎炎赤日,身被雨雪風霜,歷盡千辛萬苦,在汨羅江畔南陽里的玉笥山定居下來。屈原的詩歌創作集中在他的中、晚年即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以後,大部分作品於漢北和江南。郭沫若將屈原作品的寫作年代劃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為《橘頌》、《九歌》、《招魂》,大約是中青年時代的作品,《橘頌》、《九歌》較早,《招魂》作於懷王客死於秦之後,大約是他40歲出頭的作品;第二期為《悲迴風》、《惜誦》、《抽思》、《思美人》、《天問》,大約作於50歲以後至62歲以前,長期被放逐的十幾年中;第三期為《哀郢》、《涉江》、《離騷》、《惜往日》、《懷沙》,全部作於62歲那年至臨終前的那幾個月,是詩人精神最後一次猛烈的燃燒。

8、懷石投江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夏曆五月五日,汨羅江。

【名家點評】

1、王逸:「屈原之辭,誠博遠矣。自終沒以來,名儒博達之士,著造辭賦,莫不擬則其儀錶,祖式其模範,取其要妙,竊其華藻。」

2、劉勰:「故《離騷》、《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綺靡以傷情;《遠遊》、《天問》,瑰詭而惠巧;《招魂》、《大招》,耀艷而深華;《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故能氣往轢(利)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並能矣。」

3、李白:「屈平詞賦懸日月(屈原的詩歌像高懸在天空的太陽、月亮一樣光芒萬丈)」。

4、杜甫立志「竊攀屈宋宜方駕(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宋玉詩詞的高峰同他們並駕齊驅)」。

5、北宋邵博:「《楚辭》文章,屈原一人耳。」

6、蘇軾:「吾文終其身企幕而不能及萬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7、明蔣之翹:「予讀《楚辭》,觀其悲壯處,似高漸離擊築,荊卿和歌於市,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凄婉處,似窮旅相思,當西風夜雨之際,哀蛩(窮)叫濕,殘燈照愁;幽奇處,似入山徑無人,但聞猩啼蛇嘯,木魅山鬼習人語來向人拜;艷逸處,似美人走馬,玉鞭珠勒,披錦繡,佩琳琅,對春風唱一曲《楊白華》;仙韻處,似王子晉騎白鶴,駐緱(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鳳鳴,揮手謝時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8、清沈德潛:「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湧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且。」

9、王國維:「大詩歌之出,必須侯北方人之感情與南方人之想像合而為一,即必通南北之驛騎而後可,斯即屈原其人也。」

10、魯迅:「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於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

11、郭沫若:「楚人是把在政治上統一中國的功名和產生了一位屈原的功名兌換了。……由楚所產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產生出的《楚辭》,無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國統一著的。中國人如果不滅種,中國文如果不消滅,《楚辭》沒有毀滅的一天。楚人的功勞是不朽的,屈原是會永遠存在的。」

12、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董必武)

13、大節仰忠貞,氣吐虹霓,天問九章歌浩蕩;修能明治亂,志存社稷,澤遺萬世頌離騷。(趙朴初題秭歸屈原祠 )

14、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緯地大文章。(長沙「屈賈祠」楹聯。「親不負楚」指屈原與楚王同姓,故曰「親」;「疏不負梁」指賈誼與梁懷王異姓,故曰「疏」。策:指賈誼《治安策》)

【素材運用】

1、話題「脊樑」

讀屈原的名辭《離騷》後,有人寫下這樣的詩句:你埋下了一壇老酒/酒罈上的紅紙/沉沉地寫著黑字/——魂/每當到了汩羅江悲凄的那一天/那酒罈里就溢出蘆葉的清香/回蕩起亘古不變的激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幾千年了/喝過這壇酒的人/都醉成了龍的脊樑……

是什麼使詩人心潮澎湃?是《離騷》的字字泣淚,是屈原的拳拳赤心,是涌動的愛國情,是熾熱的報國心。

愛國——一種神聖、深厚、熱烈的情感,它藏於內心深處,居於所有情感之上。它是一條紐帶,一個號令,一個民族挺立的信念,一個國家強盛的基石。它與生命同在,一旦觸動它的密碼,它便如潮水般洶湧而出,氣勢磅礴。悠悠五千年,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踐約對它的承諾;縱橫九萬里,無數中華兒女用奮鬥詮釋對它的忠誠。愛國——一種超越時間空間,最純潔、最敏銳、最強烈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屹立不倒的精魂。

一個真正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愛國的人。一個人,沒有脊梁骨,便不能直立行走;一個人,不屬於他的祖國,便不屬於人類。

是的,愛國!

誰能忘記,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慷慨凜然,陸遊「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矢志不移。

2、話題「自我」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記憶順著汨羅江,流過春秋,越過戰國,當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憤至極,在嘆息中,在號哭中,在悲痛中,你雖背負太多的無奈與辛酸,但卻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達你對祖國的忠貞與高潔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一縷清香一份洒脫,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潔與傲岸,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滿載大江與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一頁歷史一面鏡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與忠貞,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3、話題「找准位置認清自我」

「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所」的愛國志士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面對饑寒受苦的老百姓,作為士大夫卻束手無策,縱身躍入濤濤江水中,為後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為黎民百姓謀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對朝廷的腐敗束手無策,只好投身於海,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生亦如此。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實的追求。他沒有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同流合污,而是發出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慨;他沒有在污濁的官場中「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寧願投身汨羅,也不願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從不忘自我的真正價值,在現實的考驗面前,他留給我們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4、話題「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屈原的人生也讓人感動。他與陶淵明的經歷有些相似之處,但他以死守節,投江自盡了,因為他執著於國家的憂患,以此明志。其實他這是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與痛苦而不能自拔,只有了一種「入其內」卻不能「出其外」的憤慨與失望。他那以死來解脫人世悲苦的行為,給千秋萬代的子民以「明志」的啟迪,也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5、話題「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的意見」

自從張儀入朝那天起,平靜的朝庭像是中了詛咒,沒錯,的確是詛咒,因為我不能相信詛咒之外,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如此的鬼迷心志。

寢宮中愛妃鄭袖娓娓道來:「大王,張儀乃人中之龍也,此次他背叛秦國,千里迢迢來投靠我們楚國並獻豐厚的禮物作為信物,想必是誠意要侍奉大王。大王定要重用此人。」

愛妃所言甚是,我心中暗暗想。

「大王,張儀此人重用不得,此人乃秦國派來離間我國與齊國關係的。」朝上左徒屈原厲聲控訴道。

愛妃的話,屈原的話,上官大夫的話……不停地在我耳邊迴旋,我已心亂如麻。

「大王,秦國非常恨齊國,如果楚國確實能斷絕跟齊國的關係,秦國願意拿出商於之間六百里的土地給楚國。」張儀的話再次在這偌大的皇宮中響起。

對,屈原一定是因為怕張儀入朝,他會失寵於我。所以他才會排斥張儀。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愛妃之言。

6、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感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感性的潮水是不可遏制的。在先秦的宋國富人讚揚兒子聰明而疑惑鄰居是小偷的心中,我們分明看到了一片淺淺的水灣,在那裡只有感情的船隻可以停泊;在楚王摒棄屈原的「秦,虎狼之國」的忠告而接受幼子子蘭「奈何絕秦歡」的勸說的耳朵邊,我們分明聽到了感情的滔天巨浪掀起的震耳欲聾之聲。「親則近,疏則遠」,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劣性的必然?

7、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偉大的騷客屈平,懷著對楚國無限的哀痛和熱愛,自沉於汨羅江水,後人哀之敬之,推崇備至,我卻不以為然。我熱愛《楚辭》,每讀到《涉江》《離騷》《九章》常感激涕零,感謝屈原將自己的苦痛花作藝術的瑰寶光耀千古。然而我常想,如果屈大夫不投身汨羅江,還會有怎樣的華采篇章呢?我又設想當秦兵壓境、楚國危難之際,屈大夫如果健在會否如田單般振臂一呼,擊退強敵,保住雲夢之地?然而這畢竟是我的空想,屈大夫在楚王昏庸、奸佞陷害下,不勝悲痛化為汨羅英魂,令我輩嗟嘆。同為偉大先賢,面對人生挫折、生命變故,莊子和屈原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8、話題「心靈的選擇」

人生是在一匹素錦上描繪自我,身上的每一個色點都要細細斟酌,手拿調色板的那一刻,你開始選擇,暖色還是冷色?人生是在一個舞台上展示自我,動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推敲。舉手投足之間,你在選擇,歡悅還是悲傷?人生的旅程有太多的十字路口,面對太多的選擇,站在街口,我聆聽心的囈語。汩羅江畔,屈平素衣抱石縱身而躍,一代忠臣,他選擇死來證明自己對楚國的忠貞不渝。在他面前遺放著南後的威逼利誘,且憑他的才華,在別國聞達亦非難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錚錚鐵骨,氣吞山河,在榮華富貴和國家民族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汨羅江的每一朵浪花都是見證。站在街中,一邊是權力和地位,一邊是祖國和人民,我聆聽心的囈語:榮華富貴,皆乃過眼雲煙,祖國人民,與自己乃有血脈膚髮之連,沒有國家的強盛,何來個人的幸福?所以,我選擇祖國與人民。

9、話題「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

生命猶如海洋,生活恰是輕舟,揚起思維的風帆,穿梭於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風和浪花,而思維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憂傷;或積極,或消沉……

從亞當和夏娃的叛逆開始,上帝就創造了人類。它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之軀,更是思維的方式。思維是最敏感,也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恆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莫不如此。楚之屈原,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決不合流同污,投身汩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恆的幸福。

小尾

編輯丨於老師

來源丨網路

我們尊重原創,因無法查明原出處,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自白書

公眾號初中語文隸屬於三好網,是國內最大的初中語文學習平台。於老師,初中語文賬號運營者,致力於為廣大初中生打造一個長期高效語文學習的平台,每天都會有乾貨放送給各位小夥伴,讓初中語文學習更簡單。

精選乾貨(點藍色字就能看)

作文 寫作素材丨記敘文展開丨寫作模式丨構思丨擬題

閱讀題 閱讀策略丨現代文閱讀

文言文 詞類活用

詩歌鑒賞 詩歌題目丨詩詞分類丨古詩鑒賞題

基礎病句題丨修辭手法丨文學常識丨古詩默寫


初中語文


推薦閱讀:

素材兩連發!超過6000個免費矢量圖標+5000張可商用圖片下載
蘆花搖曳意悠悠〖蘆葦戀歌系列素材〗
優質PPT必備圖表375份,你需要的圖表模板通通送給你!!
夢寐以求的復古人PNG素材!
【小說素材】名字

TAG:屈原 | 素材 | 實用 | 精品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