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脈迅速通!(久病不愈人之救星)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脈迅速通!
《道德經》上說:聖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沒有毛病),是因為他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立刻用行動來改變,所以,就百病不生。而對於我們普通人的身體來說,更要隨時意識到身體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養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來修復自己的健康,這樣,也能最終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國古代,如果哪位武學大師要想武功「更上一層樓」,就要打通人體最重要的前後生命線:前方的任脈,後方的督脈。而作為中醫大夫,我發現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體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打通,就相當於為人體接通了「精氣神」的輸入管道,能夠讓身體很快有所好轉。
事實上,這是歷代名醫所公認的養生要法。
前方的任脈,其實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兩個,一個是肚臍(專業術語叫做「神闕穴」),一個是兩乳中間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體前胸的這兩大要穴用一條線連起來,就是「任脈」。非常好記憶吧。而且,在這條經絡上,還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養生要穴丹田(肚臍之下3寸,專業術語叫做「關元」)。
知道了任脈,就非常容易記住另一條生命線——督脈。任脈在前胸,那麼,在後背和任脈對應的那條經絡,就是督脈。
有人會問:說任脈、督脈是人體的前後「生命線」,是不是太誇張了,真有那麼大的威力嗎?
當然,在中醫養生的具體方法上,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真氣打通前後的任督二脈,那麼,就被稱之為「打通周天」,也就是說,通過養生習練,讓人體的真氣像泉水一樣沿著任督二脈所構成的圓環流動,如此一來,「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為什麼任督二脈有如此重要的養生功能呢?這要從被稱為「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的中醫大家張錫純說起,因為他可以讓大家單用《黃帝內經》中「四氣調神論」,就能夠進行任脈、督脈的養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藥物還要好!
不信,就請看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講述的3個醫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風寒。忽然想起張錫純先生在其醫著中提到的「鍊氣治病法」,於是在車中嘗試「呼降吸升」,車走了大約30里路,就覺得心爽體舒,感冒頓時化解得無影無蹤。
有個患者得了屢治無效的嚴重泄瀉病,自己懷疑無葯可醫。後來,張錫純教給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僅僅試了四五天,就覺得原來冰冷的小腹部變得溫暖起來,再堅持一段時間,屢治無效的頑症終於痊癒了。
還有位患者得了一種重病,發病的時候喘得厲害,不能坐也不能躺著,吃遍很多藥物也都沒有用。後來,張錫純就告訴他「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一年後,就覺得丹田常暖,熱力充滿周身,困擾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這位患者感慨道:「醫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機者,孰能與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傳!」
呼降吸升法
這種勝似藥物的養生法,其實非常簡單,也就是醫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時候,只要讓「呼氣」和「吸氣」分別對應著「任脈」和「督脈」就可以了。
(1)「呼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前胸任脈的方向,從上(兩乳間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臍也就是神闕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後,吸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後背督脈的方向,從下向上,直到頭頂。
也就是說,讓呼吸的氣息沿著任脈、督脈所構成的一個圓環進行流動,就可以了。
張錫純曾這樣描述其神奇的效果:「蓋通督脈可愈身後之病;通任脈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氣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長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這個要點。這樣,不通過點按任脈、督脈的穴位,也能夠讓呼吸的氣息在任督二脈內循環流動,反覆循環,化為真氣。雖不點按穴位,而百穴氣血自然暢通,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有人會問,「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養「精氣神」中的氣,而不養精和神呢?其實,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正如中醫名著《類證治裁》中所說:「精化氣,氣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經過百年傳承的養生良法,都能對人體「精氣神」全面補養,而非偏於一隅。
張錫純本人因悟到《內經》的真髓,專心習練這種養生功法,結果原本40多歲就開始感覺逐漸衰弱的身體,在練習了這種真氣治病法之後,直到70多歲,精力體力也絲毫不減。張錫純在其73歲時寫了一篇《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的文章,專門針對廣大中醫同行,倡導用靜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達到「聰明頓開,哲學會悟」、「用藥調方,隨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這種方法更是幫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讓他們恢復精氣神,走上健康路。(方法僅供參考)
每天簡單就能打通任督二脈智能氣功博採眾長,功法中藏有眾多的練功訣竅。蹲牆功就是諸多小訣竅、小功法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是一種全身鍛煉的便捷方法。據聞,師傅要練此功時,總是借故把身邊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練,由此可見蹲牆功受到練家的何等珍視。因此,想進行氣動健身及想長功夫的功友,對蹲牆功切莫等閑視之。蹲牆首先從身形入手,對照書本細扣全身各部。然後在身形正確的基礎上,逐漸加大練功強度,蹲牆前要組場,帶著混元氣蹲,意念導引形體放鬆。當然,蹲牆使形體很緊張,站庄是要放鬆的,從表面上看,二者之間有矛盾,怎麼協調還要靠自己。其實,站庄與蹲牆並不矛盾,目的都在於松腰,腰一松形氣就整了,神統帥形氣的功能也就強了。這兩種功都是智能氣功的基礎功。智能氣功特彆強調意識的作用,主動運用意識,強化形氣功能。這兩種功作為初練者來講,可先練站庄,把內氣練足了,再練蹲牆就不累了。蹲牆重點在於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時不要單純的腿部用力,否則容易引起兩腿肌肉緊張。站庄時兩腿松不下來就會累。蹲牆之重點是以百會帶動,上起意注天上之虛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虛空,同時要善於運用「化」的意識,把全身的僵勁化開,尤其是脊柱、脊柱兩側的神經、血管。平時我們不注意放鬆,多年來造成僵勁充斥,要松腰就要把這些僵勁去掉。有些1、2歲的小孩子作蹲牆就很容易,大人就不行,關鍵就在僵勁去沒去掉,去不掉僵勁就達不到柔若無骨。所以在蹲牆的時候,可以想自己的骨頭沒有了,全身柔軟放鬆、氣充斥在全身各處,這樣蹲牆才輕鬆一點,不然蹲牆的時候臉紅脖子粗,就沒有練功的味道了,如此讓氣似乎慢慢的滲透到緊張的組織里,逐漸的緊張和疼痛消失了,將拙力、彆扭、緊張、疼痛等轉變為氣騰、自然、輕閑、舒適,這樣才能繼續安靜的蹲下去。通過蹲牆引動氣機升降,用心體悟,微妙自在其中,總之要在松靜上下功夫,主動將意念鎖定在運動過程中,將意念和意念的作用統一起來。通過運動,使體內氣機自然旺盛起來,並按照氣的自然軌道運行,使身體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漸提高而不容易出現偏差。
蹲牆功的功用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過任督二脈的修鍊達到丹田氣足圓活,尤其是對頸、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壓縮,可牽扯到常常運動不到的肌肉、韌帶、神經,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日久自然感應異常靈敏,而使肌肉、骨骼達到堅韌有彈性。就傳統而言,腰在人體中非常重要,腰部放鬆、靈活、氣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另一方面,可保證腰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故古人又有「力發於足,主宰於腰,行於四肢」的說法。相反,若腰部不能放鬆,弊病甚多。其一,影響丹田蓄氣,阻滯背部氣機上升,輕則背部酸痛、板直、頭暈,眉間悶脹、腹滿、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不能自控。其二,影響命門之火對水液的蒸騰,男性可出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性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等。其三,練動動者(尤其往複轉身頻繁者),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於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於中風(即半身不遂)。那麼怎麼來松腰呢?而蹲牆功是全身的運動,能調理周身氣機,所以對治療全身各處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練此功,還能儘快排除各種練功反應、糾治因練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種種不適。譬如,改變自己意識里的好多不良東西。一個人意識亂了之後,外面的東西很容易影響自己,本來很簡單的東西現在也變的很難了,不是以前那種自由自在的了,自己總想改變可總做不到,所以非要通過這種艱苦的鍛煉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不是外人能理解的。
蹲牆功的動作要領
基本要領是:面壁而立,兩腳併攏,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兩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內,周身中正,腳尖頂著牆根,會陰上提,兩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鬆,安靜片刻,讓思緒平和。然後腰向後放鬆,身體緩緩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要放鬆地下蹲,腰後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鬆前扣(向牆的方向前扣);尾閭前扣,命門後突。注意後背脊柱要一節節卷著逐節放鬆往下蹲,象貓兒一樣,弓著後背下蹲,膝蓋盡量不要超出腳尖等要求,同時注意全身放鬆,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閭部;徹底蹲下後尾閭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後再緩緩上起;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百會處好像有一根細線向上輕輕拽著脊柱逐節升起、抻動、拉直,如此為一次。練功時只要使精神專一於形體動作,使之合度即可,無其他特殊意念活動。初學者可以先在腳後跟墊本厚書,這樣可降低蹲牆的難度。可以每天把書撕掉幾頁,漸至撕完,蹲牆就慢慢合度了。
蹲牆的三個階段
將蹲牆功作為一個獨立的小功法來鍛煉,根據其功夫層次由易到難,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初始階段。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高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盡量按標準的姿勢蹲。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後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並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現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數百,甚至上千個,收益頗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周身各部氣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鬆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應轉入第二階段的練習。
二、熟練階段。此階段在兩腳併攏,腳尖抵牆能完成蹲牆動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形松意充」,體會周身氣機的升降開合,同時增加蹲牆的次數和時間。
三、提高階段。按標準姿勢能輕鬆自如地完成整個動作後,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牆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1、赤腳蹲牆。赤腳,腳尖抵牆下蹲,同穿鞋蹲牆的感覺大不一樣。大大加強了對脊柱的抻拉作用。
2、撐臂蹲牆。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了碼。蹲牆時,兩臂保持左右手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時,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時,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牆壁。練此式更有利於通透上肢。
3、背手蹲牆。①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牆,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後仰,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②兩臂置於背後時,兩小臂重疊,兩手互握對側肘關節。這樣做在蹲牆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4、拳抵鼻尖蹲牆。蹲牆時,可用一手握拳,橫置於鼻前,用拳眼對準鼻尖。熟練後,可加至兩拳相接,置鼻尖與牆壁之間,下蹲上起。此動作難度較大,但只要持之以恆,刻苦練習,久之自然合度。
5、蹲牆耗功。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庄來練,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剛效果會更好。
注意:
1、自始至終,動作與呼吸必須協調一致,即氣吸至盡時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時氣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處。
2、自始至終鼻、膝、腳尖不能離開牆壁,尤其是頭部絕對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則使脊柱偏斜,影響功效。
3、呼吸在胸部不憋悶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應該說,人的身體總要有通透不徹底的現象,在體內氣機旺盛到一定程度,就容易體察到這種不通暢的部分,特別是意念分布的不均勻更加劇了這種氣機衝擊的強度而感覺疼痛,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蹲牆的動作和打氣有點象,氣太足了,身體還消化不了時,就先慢一點打氣,等氣均勻了,再打一下,逐步通過運動主動打氣,用運動產生的高壓通暢身體(本質上還是通過運動調動了意識力)。不過,身體的素質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不能過激。
如果想一下子蹲很多也不是什麼難事,比數量沒有意義,想體會出松的感覺也比較容易。關鍵是要堅持,不要一暴十寒。一次蹲1000個容易,每天蹲1000個,就需要很大的韌力了。
這裡給各位一個訣竅,可以幫助大家在數量上和感覺上有個突飛猛進,但對於工夫有什麼好處。竅門很簡單:先實驗一下你一刻不停地蹲(閉眼、姿勢正確、呼吸勻細長、速率約為1個/3秒),看你最多能蹲幾個,一般約為30個;正式開始,每蹲30個,停下來,雙手敷於肚臍,靜養30秒(2-3個呼吸長),再開始蹲30個,再靜養,不斷循環;靜養時注意意守丹田,每次靜養後再蹲時,體會腰部都比前一次要有所鬆動。每停一次,都會愈加鬆動(腰部),感覺是愈加輕鬆,很多人就會興趣昂然,愈蹲愈高興,一致可以達到數百個。警告:不可一下就達到很大的數字,最好以比較小的數字為基數,逐漸增加。一般日常生活比較繁雜,在時間很少的情況下,量力而行,可以見縫插針,隨處練習,每次花個3-5分鐘,蹲幾十個,效果也不錯,最重要的就是蹲完後靜養收氣。
心得體會:一、 蹲牆的關鍵環節
組場蹲牆--事半功倍的練法
首先應明了蹲牆的主要功用是:松腰、松胯、垂尾間,調整氣機使之平衡,練周身的整體性。組場時先要調整身形:腳尖抵牆,全身放鬆,肌肉和肌健松馳不綳勁,重點體會脊柱和腰部的放鬆;用百會把身體領起來,似乎整個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腳好像感覺不到身體的重量。然後意想身體周圍及體內都是藍藍的虛空,體內外是一個整體。調整身形要和調神結合在一起,從而使精神處於集中、安詳、端莊、穩重的狀態。調神時意念一定要放到天地之間。要進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這樣身體容易放鬆、內外氣能很好地融通。蹲牆之前認真組場,這樣練起來就比較輕鬆,不累,很容易進入氣功態。
正確的身形引導氣機正常運行
蹲牆頭要正,要有百會懸領的意念,下頦回收。兩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領的意念;這樣做既可減輕腿部的力量,又可避免鼻子與牆的摩擦。尾閭要下垂,像有個東西墜著。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還要照顧到尾閭,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時還要提會陰,這樣命門就自然地向後放鬆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閭,要注意由尾閭拉著整個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壓下去,腰部盡量向後放鬆。但頭部、耳根、大椎還要有上領的意念。這樣上拉下墜,姿勢就基本正確了,不會有身體向左或向右偏的錯誤動作了。
開始練蹲牆,感覺氣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脹感。只要把下頦收住了,注意下頦回收,經過幾天的練習,氣就通了過去,不適感就會消失。蹲牆初期,有的人未注意大椎上拔,氣沒能很好地上升滋養大腦,故神較疲乏,上課愛打瞌睡。後期,調整了姿勢與意念,頭部氣明顯充足,上課就不會打瞌睡了。蹲牆,切忌只求數量忽視質量,下蹲時如果尾閭扣得不夠,重心掌握不穩,至使脊柱左右擺動,時間長了會造成體內氣機不平衡。此外,兩腿必須均勻用力,這樣才能使體內氣機平衡。要使兩腿均勻用力,首先兩腳內側併攏所成的直線必須與牆垂直;然後,在蹲牆過程中,注意用百會領著,始終保持身體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如果感覺到身體偏向某一邊了,可以用領百會來調整。兩腳掌要平鋪於地,使整個腳掌能均勻受力。剛開始蹲牆時,也許重心會落在腳後跟,且偏於腳外側或腳內側;這樣蹲的時間長了,往往感到受力的部位發麻、發木。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受力輕的部位加重意念。這樣,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漸受力了,原來受力過重的部位也不發麻發木了。姿勢的正確與否,哪怕只有細微的不同對功效的影響也會相當大。每次蹲牆,只要認真地做到了尾閭下垂,百會上領,大椎上拔,馬上就能明顯感到整個脊柱的牽拉。尾閭下垂主要牽動腰椎,大椎上拔則是牽動胸推,只有按要求做,才能對整個脊柱起作用,進而影響全身氣機的變化。還有些人未注意兩膝併攏,從而下蹲相對輕鬆;但是加以重視後,難度雖然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一定會感覺骶髂關節被牽動了。練功時,手的位置對強度與功效也有很大影響。當手與牆或腿接觸時,難度頓減,脫離接觸後,腰肌所受的力隨即增強。至於手臂背後或撐臂,腰、腿所需的力氣則更大。
運用意識是關鍵
要練好蹲牆功,首先要從思想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剛開始,大多是被動地蹲牆,只想如何把腰鬆開,意念過多集中在腰部,忽略了全身的整體協調性,意念貫注不進形體裡面,蹲得滿身是汗,兩腿酸疼,但收效不大。這樣練,蹲至大腿平時易後坐(後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時也易後仰坐倒。當注意了百會、尾閭和腰部三個部位的配合後,這種情形得到了改變。腰部不但得到了相應的放鬆,同時氣在身中也能上下貫通。漸漸地,就能夠開始調整練功意識了,開始注重「神形並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鍛煉。首先就用意念使自己和氣場緊密合在一起,腦子裡一發「蹲」的命令,就往下蹲,一發「起」的命令就往上起,指令非常明確。然後意念集中到整個脊柱上,隨著蹲牆動作的一起一落,每個脊柱也隨之一開一合,再後來,把意念集中到腰椎那兒,內視著腰椎的一開一合,以加強松腰的效果。這樣主動運用意識後,蹲牆不再覺得累了,一起一落輕飄飄的,每天都有新進步。在蹲牆有一定基礎後,可以意念集中在體內,下蹲時用神光看著脊柱往下落,耳朵聽著裡面的動靜,用形象思維想著腰椎被拉鬆開;起時看著聽著全身的氣機變化。隨著體察的深入,雜念也很少了,氣向體內滲透得也深了。這樣做,神和形就結合得緊密了,雜念不容易出來。「神念形」還有利於動作的準確、合度。在蹲牆時,如果跑神,身體就不容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如果能始終注意著自己的身體,就會控制身體不致變形。蹲牆的關鍵是使平時不易運動的腰部的肌肉、韌帶得到抻拉,使之氣血充足,從而達到松腰的目的。如果姿勢不正確,勢必延誤或阻礙松腰目的的實現。所以「神念形」在蹲牆中的運用,不但強化了神意的鍛煉,而且促進了形體和氣機的變化,加速了松腰過程。另外,在蹲牆過程中,應適當注意運用形象思維。下蹲時,要保持周身氣機的整體性,配合意念調整虛實,把意念放在大腳趾,這樣上起下蹲時易保持周身氣機的整體,意想身體內不利於氣機生髮的東西都通過腳心散到地下虛空;上起時想像虛空的靈陽之氣呼地一下貫通全身,滲透到每個細胞中,並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意念要照顧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也可以貫注到背部整個脊柱、韌帶、肌肉,這樣可使腰部及背部放鬆得更好,取得最佳效果。按照上述要求蹲牆,體會著背部一點點地抻拉開,就感覺到氣在向里滲透,氣感越來越明顯,周身內外都被氣包裹著,越蹲越輕鬆,頭腦也越來越清明。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蹲牆時,意識里不能有牆。要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進入面前無牆、四周都是空蕩蕩的狀態,這時,你也許會突兀地停一下,此時,很容易體會到一種虛無的境像--整個的身形和周圍的空間融為一體了……
堅持15天、每天蹲30-100個吃好睡好,如你想看看你身體健康的程度在開練之前看看你手上指甲蓋上的半月痕吧,祝福你成功!!
醫學教授偷偷在做的「動脈按摩法」5分鐘,血管年輕20歲遍布人體全身的血管總長約可達10萬公里,長度相當於赤道的2.5倍。眾所周知,血管分為動脈、微血管、靜脈三種,其中維持健康的關鍵便是動脈。動脈血液從心臟輸出之後,通往較粗的大動脈,大動脈長度約40至50公分。之後會再流向較細的中動脈與小動脈,由於這些較細的血管對血流的阻力變大,因此會透過自律神經等控制血流與血壓。在這層意義上,中動脈與小動脈就顯得特別重要,但它們卻很容易隨著老化而變硬,亦即所謂的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則會進一步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除了被稱為生活習慣病的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日本人三大主要死因—心臟疾病與腦中風等,也與動脈的老化有關。既然原因出在動脈老化,那麼儘力保持動脈的年輕,自然有助於預防與改善此類疾病與癥狀。因此我要向各位讀者介紹—「動脈按摩」。保持動脈年輕,就是健康的關鍵如果能透過運動等讓身體經常活動的話,血管便能透過肌肉處於自然受到按摩的狀態,血液流動也會變得順暢。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平時要特別進行運動可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此時,以「動脈按摩」替代運動最適合不過了。從皮膚表面直接刺激動脈,可促進血管內的血液流動,讓養分與氧氣大量遍及全身。如此一來,細胞就會充滿活力、常保健康,也能改善因為血流不順所引起的疾病與身體不適。「動脈按摩」是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進行的簡易保健法。透過自己的雙手按摩自己體內的動脈,手部與按摩部位對應的腦部神經,以及給予其供應的腦部動脈都能得到按摩。因此,「動脈按摩」不僅能改善疾病與身體不適,更能帶來放鬆、保持年輕、訓練腦部等各種自己就能親身感受到的功效。最理想的一點就是這個方法不必準備道具,也不必挑選場所,所以請先嘗試看看吧!相信各位讀者一定能夠親身體驗到其效果。連續兩周每天做15分鐘的靜養(左圖)與每天做15分鐘的動脈按摩(右圖),只有動脈按摩組的血壓出現明顯下降,其方法與效果將於本書進行詳細說明。(相同標誌者,為同一人於兩周前後之數值,粗線者曾在日本NHK電視台《老師沒教的事》節目實證介紹。)因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合併症、虛寒症等受苦的人,我由衷期望本書能為各位帶來福音。如果各位讀者能將「動脈按摩」視為日常習慣,用於維持健康,將是我最大的喜悅。動脈按摩隨時隨地都可輕鬆做基本上,動脈按摩是自我進行的按摩法。隨時隨地都能自行輕鬆操作。但有以下幾個原則。1.以手掌貼緊皮膚從頭頂到指尖,全身都可以進行動脈按摩。實際操作動脈按摩時,最重要的就是以手掌或手指緊壓按摩部位的皮膚。手臂或頸部等,則以整個手指與手掌確實緊握。2.用力搓揉血管進行動脈按摩時,不是光在皮膚表面撫摸,而是朝骨頭用力按壓皮膚,上下左右搓揉、舒緩血管。皮膚若有受傷或疼痛的地方則要避開。另外,為了避免傷害皮膚,請將指甲修剪過後再進行按摩。3.以會痛但舒服的力道按摩進行動脈按摩時,以「會痛但舒服」的力道將皮膚朝骨頭按壓,同時搓揉血管,讓血液流動變得順暢,效果更加增強。每天做一下,健康一輩子
只要每天3次、每次5分鐘動脈按摩可有效預防與改善各種疾病與癥狀,不過必須每天進行。可以利用早上起床或睡前的時間按摩,在床上或被墊上就能進行,是不是很輕鬆呢?若是全身按摩,可以一天進行3回,合計約15分鐘。每天以固定順序進行按摩以保健為目的,動脈按摩從哪裡開始都可以。不過,原則上別忘了以「手部→手臂→頭部→臉部→頸部→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背部→鼠蹊部→大腿→膝蓋→足部」的順序進行。就算忙到沒有時間,也只要在起床後按摩「手部→頭部→臉部」三個地方,就能刺激腦神經細胞與動脈,讓人神清氣爽。15分鐘就能完成一連串的按摩動作,請務必嘗試看看,肯定能夠心情愉快地迎接忙碌的一天。動脈按摩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例如,搭捷運通勤時,可以按摩手部或手臂、臉部、頸部等部位;即使是工作中或家事空檔等有旁人在時,也可以按摩頭部、頸部或肩膀等部位。動脈按摩的注意事項動脈按摩並非萬能,尤其是以改善疾病與癥狀為目的時更須特別注意。若按摩部位產生激烈疼痛,請避開該部位。若進行一段時間後,癥狀仍未改善,請務必就醫。眼皮與頸部等屬於容易受傷的部位,若強力按摩,可能會在事後引發疼痛。因此,請將力道控制在舒服的程度。此外,為避免於按摩時傷及皮膚,請務必修剪指甲後再進行。【頭】消除辦公桌疲勞最速效的按摩有效改善:頭痛/疲勞/腦中風等頭部有大量血管與神經通過,因此按摩此處的動脈,能夠獲得極大的效果。頭部的血管分布於淺層,因此不必太用力按摩就可產生效果。這個部位,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按摩。覺得有點累的時候進行按摩的話,精力就會神奇地恢復。頭頂與太陽穴的動脈按摩頭頂分布著百會穴與四神聰穴,按摩這些穴位的四周會很有效果。此外,按摩太陽穴也有助於增加腦部的血液流量。皆十分適合用於消除疲勞。
【頸】有效消除肩膀酸痛 預防與改善高血壓有效改善:高血壓/腦中風/頭痛/肩膀酸痛/疲勞等頸部四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不僅有輸送血液至腦部的頸動脈,還有許多神經通過。一旦頸部四周的動脈血液流動受阻,便會影響腦部活動。除了必定會種下腦中風等的遠因外,還會引起腦袋遲頓、疲勞等癥狀。此時,能夠產生效果的便是頸部四周的動脈按摩。長時間伏案工作的時候進行,可以讓人精神一振。頸部動脈按摩頸部有特效穴位「人迎穴」,進行頸部動脈按摩會出現顯著的效果。用手指抓住頸部,輕輕朝前後上下進行按摩。雙手交換進行,可使力量平均,更加提升效果。
後頸動脈按摩可有效對付肩頸僵硬的部位。後頸有天柱穴與風池穴,可針對穴位周圍進行按摩。以熱毛巾(不會燙傷的溫度)加溫後再進行,效果會更好。
【肩膀、鎖骨、肋骨】使勁按摩位於深層的血管有效改善:頭痛/肩膀酸痛/虛寒等頭痛、肩膀酸痛、五十肩等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的癥狀,都與肩膀部位息息相關。因此,只要養成按摩此處的習慣,便可改善這些癥狀。肩膀的動脈是從深層通過,所以按摩的訣竅就是緊緊抓住肩膀、使勁按摩。按摩完一側後,另一側也務必進行。肩膀動脈按摩按摩訣竅是用力抓住肩膀,將肌肉向下按壓,同時往前移動。手指彎曲成耙子狀。不能只按摩一處,而須按摩整個肩膀,並且要換手按摩另一側肩膀。
【腰背】從脊骨到腰部 一舉消除惱人疲勞有效改善:腰痛/肩膀酸痛/生理痛等從腰部至背部這個範圍的疼痛與不適癥狀,如腰痛等,是許多人心中的煩惱。除了椎間盤突出之外,此類疼痛與癥狀的原因可能就出在腰部與背部的血液流動受阻。務必先請教醫師或治療師,若發現原因屬於後者,建議可進行腰部與背部的動脈按摩。腰部與背部的血液循環若恢復,僵硬的肌肉也能獲得舒緩,讓人輕鬆無比。坐在旋轉椅上會更容易進行。腰部與背部的動脈按摩腰部連結著上半身與下半身,背部則扮演著支撐上半身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故此處的不適也成為大家煩惱的根源。請充分按摩支撐脊骨的腰部肌肉與背部,以促進血液循環。
書籍簡介書名:醫學教授自我保養的動脈按摩:壓扭搓3動作、5分鐘血管年輕20歲作者:井上正康出版社:三采出版日:2014/10/24井上正康1945年生。宮城大學理事?副校長、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腦科學講座作家。1974年岡山大學大學院(病理學)修了。曾任,美國愛因斯坦醫科大學客座准教授(內科學)、熊本大學醫學部助教(生化學)、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部教授(分子生理學)。
推薦閱讀:
※「二十年前誤吞筆帽導致左肺消失」是怎麼回事?
※試論呼吸與升降關系試
※你是這樣呼吸的嗎?
※喉呼吸法I(Ujjayi Pranayama I)
※腹式呼吸八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