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代錢幣的發行歷史 DM

金代錢幣的發行歷史http://qianbi.abang.com/od/qbzs/a/jdqbdfxlsq.htm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WWCQ801.027.html金代錢幣歷史是跟宋代的錢幣的發展而發展金朝幣制;制錢、交鈔、銀鋌 三種並行。金朝就目前已知共發行了二十二種年號錢。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1158年金帝完顏亮首次鑄造並發行流通「正隆通寶」小平錢。1204年金章宗鑄泰和通寶真書錢。1213年金帝完顏永濟鑄至寧元寶錢。金宣宗南遷後也鑄行貨幣。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劉齊立國,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9]。歷代貨幣大事年表 金朝(公元1115~1234年)朝代 公元 歷代貨幣大事金朝1115 金 太祖 收國元年 金初用遼、宋舊錢。1130 齊 劉豫 阜昌元年 鑄「阜昌元寶」、「阜昌通寶」、「阜昌重寶」錢(金滅北宋後,1131~1137年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1137 金 熙宗 天會十五年 廢劉豫,時汴京有前九千八百七十餘萬緡。金人用劉豫阜昌錢。1158 金 海陵王 在天德年就鑄過「天德元寶」小平錢,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大量流通發行。 正隆三年 鑄「正隆元寶」錢。1161 金 世宗 大定元年鑄「大定通寶」錢, 命陜西參用宋舊鐵錢。1168 金 世宗 大定八年 禁銷銅錢。1170 西夏 仁宗 乾祐元年 鑄「乾祐元寶」銅、鐵及西夏文「乾祐寶錢」錢。1178 金 世宗 大定十八年 代州立監鑄錢,文曰「大定通寶」。1179 金 世宗 大定十九年 以宋大觀前當五用,鑄新錢始至萬六千餘貫。1187 金 世宗 大定二十七年 曲陽縣鑄錢別一監,以利通為名。1189 金 世宗 大定二十九年 令阜通、利通兩監,歲鑄錢十四萬餘貫,而歲所費乃至八十餘萬貫,病民多費,遂罷代州、曲陽二監。1193 金 章宗 明昌四年 收陝西舊有鐵錢,宜姑收貯,以備緩急,貯於庫。陜西市易有銀布薑麻者。1194 金 章宗 明昌五年 令官民之家以品從物力限見錢,多不過二萬貫,餘盡令易諸物收貯之。1197 金 章宗 承安二年 改鑄「承安寶貨」銀鋌。1198 金 章宗 承安三年 制以錢與外方人使及與交易者,徒五年,三千以上死,駔儈同罪。定官民留現錢數。1199 金 章宗 承安四年 時私鑄「承安寶貨」者多雜以銅錫,寢不能京師用肆。1200 金 章宗 承安四年 罷「承安寶貨」銀鋌。1204 金 章宗 泰和四年 鑄大前一直十,篆文曰「泰和重寶」,與鈔參行。按傳世有楷書泰和通寶當十型及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型錢,史均不載。1206 金 章宗 泰和六年 陜西交鈔不行,以見錢十萬貫為鈔本。與鈔相易。1212 金 衛紹王 崇慶元年 鑄「崇慶元寶」、「崇慶通寶」錢。1213 金 宣宗 貞祐元年 鑄「貞祐元寶」錢。1215 金 宣宗 貞祐三年 七月改交鈔名為「貞祐寶券」。1217 金 宣宗 貞祐五年 二月造「貞祐通寶」。1222 金 宣宗 元光元年 造「興定寶泉」與「貞祐通寶」子母相權。1223 金 宣宗 元光二年 五月以綾印製造「元光珍貨」。1232 金 哀宗 天興元年 或謂鑄「天興寶會」錢,世傳不確,史亦不載。待考。1233 金 哀宗 天興二年 十月印「天興寶會」。金(1115年-1234年) 國號釋義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位於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念作「安出虎」。另據《遼史》記載,由於女真長期受制於契丹,故完顏阿骨打立國時,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以其鑌鐵雖堅終亦變壞,而金不變不壞,取「金」為國號,以示壓倒過「遼」。在800多年前阿城的這塊土地上,女真族建立了金國,並在阿城定都(當時的會寧)。由於他們自身的強大和不堪遼壓迫,開始了伐遼、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歷經十帝120年,鼎盛時期曾一度統治了相當於今天的大半個中國地區天眷通寶金熙宗完顏亶合剌1135年-1149年:鑄造時間:天眷 1138年-1141年

海陵王完顏亮天德年(公元1149年)試鑄過「天德元寶」小平錢,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流通發行。正隆通寶海陵王完顏亮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鑄。在此之前數十年主要沿用遼、宋錢

正隆通寶

正隆通寶

正隆通寶 大字

正隆通寶 大樣直徑 厚度

五筆正隆通寶大定通寶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造。錢文仿瘦金體書版式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

大定通寶

大定通寶 母錢直徑厚度

大定通寶背上申

大定通寶背下申

大定通寶背上酉

大定通寶背下酉

大定通寶背決文鐵母

大定通寶鐵錢

大定通寶 折十泰和重寶金章宗 完顏璟麻達葛1190年-1209年: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鑄。較精美。有小平、折二、折三、當十錢。其書體為玉筋篆,秀雅流暢。

附屬國偽齊--阜昌元寶阜昌通寶金代偽齊政權劉豫(金人扶植政權)阜昌年間鑄造的錢幣,錢文清晰精美,書法精妙絕倫極美品。在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年號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小平錢;阜昌通寶折二錢;阜昌重寶折三錢。大齊國在金朝羽翼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南宋濟南府太守劉豫叛宋降金,於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被金人封為傀儡皇帝,當時金太宗(完顏晟)冊封他的詔書是:「今主豫為子皇帝,既為鄰國之君,又為大朝之子。」國號齊,年號阜昌,初都大名府,後遷都汴京。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用計使金主廢其帝號,改封為蜀王。劉豫當帝八年,史稱偽齊。紹興年間,兒皇帝劉豫奉金主之命,分兵三路侵宋,南宋大將岳飛、韓世忠等奮力抗擊,並收復大片江土。紹興六年(1136年),金朝已由熙宗完顏稟繼位,此時偽齊政權已無利用價值,借偽齊大軍大敗於藕塘(今安徽定遠),而大做文章。紹興七年(1137年)劉豫被金取消偽齊政權,他和兒子在金兵押送下徒居臨潢(今遼寧巴林左旗),後卒亡於此。偽齊劉豫為河北省阜昌城人,用年號阜昌,豫為齊帝八年其間,通行遼錢、宋錢,如《讀通典》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錢……」。後覺舊錢不足,乃仿大觀錢鑄行阜昌錢。阜昌錢有真、篆兩體六種版式,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可以將其視為金代首次鑄錢。阜昌錢書法甚美,鑄造精整,錢文清秀美麗,有徽宗錢遺風。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阜昌錢存世更是稀罕,鳳毛麟角,書體流暢生動,文字秀美,線條圓潤古樸,柔中寓剛,渾然一體,精妙無比,製作工藝高超。

阜昌元寶小平

阜昌通寶折二歷代貨幣大事年表金朝(公元1115~1234年) 本文來源:華夏收藏網http://news.mycollect.net/infos/201101/139142.html在公元一二一八年,南宋的軍隊聯合蒙古大軍對金朝發動了戰略進攻,金朝陷入了蒙古軍、宋軍和北方漢族起義軍的戰爭之中。金朝政府為了解決軍隊的軍餉,不得不大量增?發紙幣,以解燃眉之急。當時既要增加紙幣發行量,又不能使物價上漲,金朝政府處於兩難境地之中。他們希望通過提高稅率,來大量回收紙幣,縮小紙幣在市場上的流通量,來提高人們對紙幣的需求量,從而保證紙幣的價值。但是,在當時那種政治衰敗、軍事不利,人為回收紙幣的方法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因為紙幣的信用是國家維持的,但是由於連年戰爭的失敗,國家信用日趨崩潰,即使紙幣的流通量降低,紙幣的信用也沒有任何保證,所以紙幣就會貶值。到了公元一二二二年,1貫貞佑通寶鈔的價值就跌到了1文銅錢,金朝政府不得不再次發行新的紙幣:興定寶泉,以1:400的兌換率更換了貞佑通寶鈔。但第二年,興定寶泉的價值就跌到了面值的千分之六左右。同年,金朝政府最後一次發行新紙幣,並以1:50兌換興定寶泉。如果用白銀來計算,從金章宗初年到一二二三年,金朝的物價以紙幣來計算漲了三十億倍,在銅錢為主幣的時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在紙幣經濟中,才有以億來計算的通脹率。在金朝末年,政府財政困難到連印刷紙幣的材料和費用都不夠了,紙幣經濟和政府財政已經完全崩潰。1232年,蒙古大軍在河南三峰山和金朝最後的主力部隊決戰,金軍35萬人戰死。金朝政府再也無力組織力量對抗蒙古大軍。雨1234年,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城,金朝滅亡。金朝錢幣簡介http://news.mycollect.net/ 2011-1-18 13:57:41金是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人原來臣屬於遼,常常受到契丹貴族的欺凌。後來女真人首領阿骨打於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都上京,即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與遼對抗,遂又採取與宋結盟的策略,一舉滅遼。金滅遼不久,看出北宋的外強中乾,對宋大舉進攻,很快包圍北宋都城汴京,滅掉了北宋。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今北京)。金宣宗貞 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遷南京,即汴梁(今河南開封),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被蒙古軍聯合宋軍所滅,歷9帝,120年。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真書旋讀,其中有一種俗稱「五筆」正隆元寶錢較少見,錢徑2.5厘米,重6.7克。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小平錢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2.8厘米,重9克。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等幣值,均罕見。此間還鑄行泰和重寶折三、折十篆書錢,折三錢直徑3.1厘米,重8.4克,折十錢直徑4.5厘米,重16.1克。金衛紹王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鑄行崇慶通寶、崇慶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錢文真書。元寶錢僅見折五一種,篆書,錢徑3.5厘米,重11克。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鑄至寧元寶錢,實物僅見折五錢,一種幣值,真書,錢徑3.4厘米,重11克。金宣宗貞 年間(公元1213~1217年)鑄行貞 通寶、貞 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種幣值,其中折三錢)有鐵錢,極罕見,錢徑3.5厘米,重11.4克。元寶錢僅見小平錢一種,錢徑2.45厘米,重3.55克。在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年號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小平錢,直徑2.7厘米,重4.5克;阜昌通寶折二錢,直徑2.85厘米,重7.3克;阜昌重寶折三錢,直徑3.3厘米,重9.2克。均為真、篆書對錢。大齊國在金朝羽翼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新聞標題:金朝錢幣簡介 本文來源:華夏收藏網http://news.mycollect.net/infos/201101/139146.html中國最著名的珍錢約三分之一集中在遼、金、西夏三朝。遼和西夏錢制簡單,基本流通小錢。金代的錢制複雜得多,有小平、折二、折三及折十等多種面值,且錢文講究書法藝術、鑄工亦十分精緻,這與金人接受了較多的漢文化有關。舊稱崇慶(1212)、至寧(1213)、貞祐 (1213—1217)為金錢三珍,存世絕少。至寧元寶楷書大錢發現最早,同治六年(1867)正月,王懿榮之父購於北京廣文齋。當時泉界不相信天壤中會有此奇珍,直到民國初年,方地山得崇慶元寶篆書大錢,與至寧錢形制相若,二錢鑄期僅差一年,互相印證,眾疑始釋。今此二枚孤品均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前幾年風聞民間又有新出,及睹實物,均是偽品。貞祐通寶楷書大錢近年發現一品,錢文清秀挺拔,與崇慶、至寧為同一人筆跡,大小輪廓也完全一致,可謂鼎足而三。舊譜稱崇慶、至寧為折五錢,今據貞祐實物測量,應定作折三。貞祐年間,金王朝已成強弩之末,皇室貴族昏庸腐敗,面對元軍壓境一籌莫展,除南遷汴京,搜括民間騾馬糧食及濫發紙幣外別無良方,造成生民重困,紙鈔貶值,鈔一貫僅值銅錢一文。貞祐三年時改發貞祐寶券以取代交鈔,一年後又改行貞祐通寶新鈔,舊寶券一千貫才抵通寶新鈔一貫,幾番折騰,連富戶也變成了貧民,時稱「坐化」。估計貞祐通寶銅錢也鑄於此時,可能僅屬新鈔的點綴品,所以鑄量有限,至今自成鳳毛麟角。新聞標題:金朝錢幣簡介 本文來源:華夏收藏網http://news.mycollect.net/infos/201101/139146.html天輔重寶折十鎏金(金代)http://www.mycollect.net/antiqueEstimation/show-784826-1.html

藏品尺寸:直徑42mm厚2.6mm重21.47g天輔元寶 是金朝開國皇帝金太祖(阿骨打)鑄造的方孔錢幣。鑄於天輔年間(公元1117-1122年)。從歷史來看,金朝銅礦缺乏,早期財政錢幣緊缺,主要使用宋錢、遼錢,而當朝錢鑄量很少,故至今遺留極其罕少。典籍記載  據《金史》記載,1117 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改「收國」年號為「天輔」,「天輔」是金國的第二個年號。關於「天輔」錢,較早見於已故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對丁福寶《歷代古錢圖說》的批註中。錢幣實物最早見於日本著名錢幣藏家平島春水處,其拓圖可於今人袁銀龍先生的《中國古幣收藏鑒賞3400例》中找到。   最近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遼金錢幣的專著---李衛先生著《遼金錢幣》,該書是歷來對遼金錢最詳實,全面的考證和論述。書中公布了黑龍江省金源故地出土的天輔元寶的照片和拓片。我國黑龍江省的金上京博物館中已經有天輔元寶陳列展出。至今國內錢幣界已經確認了天輔錢的存在。現存版別  出土記錄證實,金朝沿襲了遼朝鑄錢的慣例---金銀銅三材同鑄,並且使用同一錢模。並有大小几個檔次。   至今按筆者所及,知「天輔」錢發現有小平金(鎏金)、銀、銅元寶之外,尚有折五,折十元寶錢,此外,天輔重寶已有折十大錢現世。 金朝錢幣http://bbs.artxun.com/tiezi_69765/1/1/金是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人原來臣屬於遼,常常受到契丹貴族的欺凌。後來女真人首領阿骨打於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都上京,即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白城),與遼對抗,遂又採取與宋結盟的策略,一舉滅遼。金滅遼不久,看出北宋的外強中乾,對宋大舉進攻,很快包圍北宋都城汴京,滅掉了北宋。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今北京)。金宣宗貞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遷南京,即汴梁(今河南開封),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被蒙古軍聯合宋軍所滅,歷9帝,120年。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真書旋讀,其中有一種俗稱「五筆」正隆元寶錢較少見,錢徑2.5厘米,重6.7克。早在天德年就試鑄過「天德元寶」小平錢,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流通發行。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小平錢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2.8厘米,重9克。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等幣值,均罕見。此間還鑄行泰和重寶折三、折十篆書錢,折三錢直徑3.1厘米,重8.4克,折十錢直徑4.5厘米,重16.1克。金衛紹王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鑄行崇慶通寶、崇慶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錢文真書。元寶錢僅見折五一種,篆書,錢徑3.5厘米,重11克。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鑄至寧元寶錢,實物僅見折五錢,一種幣值,真書,錢徑3.4厘米,重11克。金宣宗貞年間(公元1213~1217年)鑄行貞通寶、貞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種幣值,其中折三錢)有鐵錢,極罕見,錢徑3.5厘米,重11.4克。元寶錢僅見小平錢一種,錢徑2.45厘米,重3.55克。在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年號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小平錢,直徑2.7厘米,重4.5克;阜昌通寶折二錢,直徑2.85厘米,重7.3克;阜昌重寶折三錢,直徑3.3厘米,重9.2克。均為真、篆書對錢。大齊國在金朝羽翼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金朝政府也是一個有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女真族把宋朝消滅之後,便統一了中原,中原地區的人們在金朝政府的統治之下,是民不聊生,市場經濟迅速倒退,市場上流通的錢幣也是嚴重的不足,當時在市場上流通的都是北宋時期和遼國所鑄造?的制錢。過了一段時期,女真人就逐漸漢化了,後來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北京。在遷都的第二年,金朝開始效仿北宋發行自己的貨幣——交鈔。交鈔屬於紙幣,交鈔的面值是以制錢為單位,面值最高的是10貫,並且規定以七年為一期,期滿後需要換成新鈔,也可以在政府制定的地點兌換成制錢,但需要付一定的手續費。在海陵王去世後,金世宗繼位帝,這時的金國,可以說是千瘡百孔,市場上尤其是缺乏銅錢,需要1千萬貫銅錢才能滿足市場上的需要,而金朝的國庫只有2百萬貫。由此可見當時市場上的制錢是多麼的緊缺。面對這種情況,金世宗想了兩個辦法:第一是使用南宋遺留的制錢,第二是使用紙幣來代替制錢。因此,金朝在貨幣制度上採取了一國兩制的方法。就是以北京為中心的黃河以北地區使用制錢,以開封為中心的當時金朝經濟最發達的黃河以南地區使用紙幣。在黃河以南地區,銅錢被紙幣排擠,就迅速的退出了流通領域,大量流向了政府國庫。金代錢幣不同凡響4/14/2011 10:01:52 AM 添加人:dtss258http://npaper.dtnews.cn/File/dtwb/2011-4-14/20110414100152.htm?id=15839本報記者 樊善雲金代錢幣種類不多,流通錢只有八種,卻有三種上榜中國古泉五十珍。大同作為金朝的陪都,普通的正隆通寶和大定通寶很多,市場價也不高,然而,就是這兩種不起眼的錢幣去年以來也較搶手,原來5元一枚的正隆通寶現在20元,原來10多元一枚的大定通寶現在100多元。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繼皇帝位,建立大金,在位9年,「強軍隊,立行政,造文字」。金早期以物易物,後來延用遼錢和宋錢,建國40餘年不曾鑄錢。1149年,海陵王完顏亮謀反,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於1152年正式遷都燕京。海陵王歷史上是個有名的暴君,卻善繪畫,能詩文,有「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關山第一峰」之句。據說他讀詞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就有投鞭渡江之志,公元1161年9月他發兵60萬攻南宋,戰敗,亂殺逃亡將領,被兵部尚書完顏元宣殺死。

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開始鑄正隆元寶,為金代第一幣,銅質精良,邊廓整齊,文字俊秀,可與宋錢媲美。普品「正」字末筆不出頭,出頭者少見,大同古玩城錢幣經營者馮建軍告訴記者,出頭「正」正隆元寶現在市場價達6000元。此後,金代的兩個皇帝金世宗、金章宗均酷愛書畫藝術,且功力非凡。金世宗於大定十八年(1178年)始鑄大定通寶,錢文仿宋徽宗瘦金書體。大定通寶字體清秀,錢文肉好,勝於正隆通寶。大定通寶有光背,也有背「申」或「酉」的,有人認為是取五行中申酉為金,正合金國名。背大酉和三角通的大定通寶市場價已超過300元。其後,金章宗於泰和四年(1204年)鑄行泰和重寶,有王箸篆體泰和重寶,也有瘦金體泰和通寶,王箸篆為翰林學士、大書法家党懷英書寫,字體洒脫典雅,精純俊秀,使人有不能增損之感。其錢文筆劃有肥瘦之分,禾旁有闊狹之異。馮建軍說,折十篆書泰和重寶兩年前六七百元一枚,現在已達1萬元;泰和通寶為仿宋徽宗瘦金書體,分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種,皆為四級以上錢幣,價格也很高。大定這個年號海陵王原本計劃攻破臨安後啟用,結果南伐失利喪命,完顏雍乘機在東京(遼陽)自立並改元大定。完顏雍聞海陵王此訊後仰天長嘆「此非天意乎」!大定通寶在離大同不遠的代州鑄造,每年鑄十四萬貫。大定通寶影響了元、明兩代制錢,元、明兩代許多錢均以大定通寶為樣板。泰和錢章法華美,製作精良,不同凡俗,是與金章宗完顏璟對漢文化的追求分不開的。金章宗的母親是宋徽宗某公主之女,章宗從小受母親影響,酷愛漢文化及書畫藝術,模仿宋徽宗書畫十分相像;因此對錢幣藝術追求甚高。後人稱王莽、宋徽宗、金章宗所鑄的錢幣為「幣中三絕」。金代錢幣中進入中國古泉五十珍的是崇慶元寶、崇慶通寶,至寧元寶,貞佑通寶、貞佑元寶三種。另外天眷通寶、阜昌元寶、阜昌通寶、阜昌重寶同樣十分珍貴。天眷通寶是金建國前鑄造的。還有一錢皇統元寶,也列入古泉五十珍,馬定祥批註為孤品,該錢明代《錢通》稱其為金熙宗時鑄錢,這又與古籍中金建國40餘年不曾鑄錢相矛盾。金朝錢幣http://baike.baidu.com/view/519001.htm概述

金是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人原來臣屬於遼,常常受到契丹貴族的欺凌。後來女真人首領阿骨打於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起兵反遼,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都上京,即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金先與遼兵對抗,遂又採取與宋結盟的策略,一舉滅遼。金滅遼不久,看出北宋的外強中乾,對宋大舉進攻,很快包圍北宋都城汴京,生擒徽欽二帝,滅掉了北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國家,建國前受遼國統治多年,所以金的錢幣制度多受遼國鑄錢的影響。遼錢一般實行五等錢制,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金朝的錢幣是不是效仿遼朝,也實行五等錢制呢?從至今已發現的金朝錢幣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大。泰和通寶錢分五等已是事實。而如今,貞祐通寶五等錢筆者都已見過,唯有貞祐元寶只見小平和折三錢。另外原來不見譜載的金朝折十大錢業已發現多種,如折十通寶有:明昌通寶,天會通寶,阜昌通寶,貞元通寶,開興通寶,金國通寶等。折十的重寶錢有:收國重寶,天輔重寶,天眷重寶,皇統重寶,承安重寶,元光重寶,正大重寶等。可以說金朝實行的不是三等錢制,而是五等錢制。至於金朝五等錢的大小分級,按筆者手頭實物和所見的資料,個人以為其大小分級可為:小平:24毫米左右;折二:28毫米左右;折三:32毫米左右;折五:37毫米左右;折十:42毫米左右。本人所藏的一枚貞祐通寶--直徑43毫米,應為折十,一枚貞祐元寶直徑33毫米,應為折三。金的錢幣鑄行,並未完全搬用遼朝舊規,還吸納了宋錢幣的優點。如:遼錢沒有篆書,沒有對子錢,也沒有重寶(或許是沒發現),可是金朝的錢幣則多是元寶、通寶、重寶「三寶同鑄」,既有篆書錢,也有重寶錢。關於重寶錢,本文筆者遼金泉已有論述。金錢錢文,多用真書,篆書兩種字體,形成了「對子錢」。錢的鑄造質量,精美程度顯著高於遼朝,甚至超過宋錢,如備受泉家鍾愛的阜昌錢,泰和錢等實屬美輪美奐之品。關於對子錢。已發現的金朝對錢,就筆者所及,有鑄造早於貞祐的天眷,皇統,阜昌,泰和,崇慶,至寧;在貞祐之後的--興定,元光,還有金朝的最後一個錢「天興」。貞祐元寶篆書小平承北京藏家郭先生惠讓,照片見上,這使金對錢家族又添一成員。圖中的折二十阜昌元寶,直徑近60毫米,購於阜新一貨泉老者。此兩錢所有錢譜無載,十分罕見。圖中兩枚天興錢先後得自吉林。金朝錢幣的另一個特點是效仿宋和遼----「立新年號,即鑄新錢」。縱觀有金一朝,歷九帝,共建二十一個年號(劉豫的阜昌未計),至今這二十一種年號錢,或多或少都有發現。李衛先生的《遼金錢幣》是至今收錄遼金錢幣種類最多的,該書中金朝部分收錄了金朝錢幣帶照片,拓片的有19種(包括阜昌和金國),論述了金朝的所有年號的鑄幣,是一部論證嚴謹,史實確切,見解精當的好書。本文作者也是在該書中受益匪淺。有關遼金錢幣的更多新發現和研究,請查閱本人遼金泉的博客及中國文物網站藏家(遼)金泉的博物館。金朝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今北京)。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遷南京,即汴梁(今河南開封),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被蒙古軍聯合宋軍所滅,歷9帝,120年。金朝錢幣的演變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真書旋讀,其中有一種俗稱「五筆」正隆元寶錢較少見,錢徑2.5厘米,重6.7克。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小平錢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2.8厘米,重9克。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等幣值,均罕見。此間還鑄行泰和重寶折三、折十篆書錢,折三錢直徑3.1厘米,重8.4克,折十錢直徑4.5厘米,重16.1克。金衛紹王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鑄行崇慶通寶、崇慶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錢文真書。元寶錢僅見折五一種,篆書,錢徑3.5厘米,重11克。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鑄至寧元寶錢,實物僅見折五錢,一種幣值,真書,錢徑3.4厘米,重11克。金宣宗貞祐年間(公元1213~1217年)鑄行貞祐通寶、貞祐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種幣值,其中折三錢)有鐵錢,極罕見,錢徑3.5厘米,重11.4克。元寶錢僅見小平錢一種,錢徑2.45厘米,重3.55克。在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年號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小平錢,直徑2.7厘米,重4.5克;阜昌通寶折二錢,直徑2.85厘米,重7.3克;阜昌重寶折三錢,直徑3.3厘米,重9.2克。均為真、篆書對錢。大齊國在金朝羽翼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金朝的銀錠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十二月,鑄造承安寶貨銀錠,自一兩至十兩,分為五等。每兩折錢二貫(二千文)。這是中國官鑄銀錠之始。金朝滅亡之後,承安寶貨銀錠難得一見,後世的人不知道承安寶貨為何物,於是有古董商人臆造出承安寶貨方孔錢。1980年代,中國黑龍江地區出土了面額為一兩半的承安寶貨銀錠數枚,與《金史·食貨志》的記載相符,承安寶貨方孔錢至此才被確定為偽造品。金朝的紙幣金朝使用的貨幣,除了銅錢和銀錠外,紙鈔也大量的使用。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開始發行「交鈔」,初有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後來又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等,謂之小鈔。宗貞祐二年(1214年),又發行二十貫、五十貫、一百貫、二百貫、五百貫、一千貫幾種大鈔。交鈔的使用一開始也有「界」的規定,七年為一界。但是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後,交鈔流通改為無期限,並且規定可以由地方政府印造。因此,交鈔數量大增,流通區域漸漸擴張,但也導致了交鈔也嚴重貶值,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由於交鈔日益貶值,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發行新紙幣貞祐寶券,取代舊的交鈔,但兩年後同樣大幅貶值。興定元年(1217年),又發行貞祐通寶紙幣,一貫當貞祐寶券一千貫,藉以取代舊幣,但貞祐通寶也難逃貶值命運,元光二年(1223年),又發行興定寶泉紙幣,一貫當貞祐通寶四百貫,也是不久貶值。金哀宗於天興二年(1233年)在蔡州發行天興寶會紙幣,以銀為單位,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四等,但沒等發行金朝就滅亡了。金代紙幣的發行由於沒有準備金和充足的貴重金屬保障,且發行浮濫,因此紙幣屢屢貶值,朝廷不得不發行新鈔取代舊鈔,但新鈔貶值更快,因此造成惡性循環。宋臣吳潛曾上奏:金人之斃,雖由於韃(蒙元),亦以楮輕物貴,……百緡之楮(百貫紙幣),只可以易一(碗)面,而國斃矣!元臣(金降臣)耶律楚材說金亡:(濫幣)以至萬貫唯易一餅,民力困竭,國用匱乏,當為借鑒!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http://qianbi.abang.com/od/gubi/a/scqbscjsq.htm我國從先秦時期就開始使用金屬鑄造錢幣了,到了兩宋時期,更是達到了我國鑄造錢幣的一個高峰。兩宋時期所鑄造的錢幣的數量、錢幣的年號?、錢幣的品種還是錢幣的出土量上,都是數量最多的。根據史料記載,北宋每年鑄造的銅錢達四五百萬貫,相當於唐朝每年鑄造制錢數量的十倍。宋代錢幣的總鑄造量也是我國最多的一個朝代,清代鑄造錢幣的數量都沒有宋朝多,可見宋朝錢幣在我歷史上的地位多麼重要。在宋朝的錢幣中,北宋錢幣上精湛的書法造詣更勝一籌。宋代著名的御書錢,最有名的就是宋徽宗親手所書的瘦金書錢文,其錢文異常精美,在我國錢幣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所以在眾多的的宋代錢幣中,如果我們要選擇一種錢幣來代表北宋錢幣,就非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莫屬了。在北宋時期,流通市場上主要是小平錢,而崇寧錢主要是以大錢為主,所以大觀通寶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北宋錢幣的代表錢幣。一直到現在的錢幣收藏市場上,大觀通寶也是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最求的古錢幣之一。大觀通寶繁複的版別和傳世的數量,幾乎可以滿足各個階層的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宋朝願望。所以對於宋徽宗時期所鑄造的大觀通寶有關版式、類別、鑒定方式等做一次詳細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會在宋朝錢幣收藏介紹二中做詳細的說明。在宋代,當時所鑄造的金銀錢幣主要是用來封賞、聘禮、殉葬等等使用的,也可以直接流通使用,或者拿到金銀鋪兌換成銅錢使用。這些金銀錢幣絕大部分是有少府監掌管的官府手工場文思院所鑄造的。大觀是宋徽宗的第三個年號?,大觀通寶錢也有金銀錢幣流傳下來。根據史料上的記載,大觀通寶銀錢有兩種,一種是篆書大觀通寶,另一種是隸書大觀通寶,是成對的錢幣。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觀通寶金銀錢幣中,只有楷書和篆書兩種,楷書大觀通寶是銀質的,目前發現的不足十枚,市場價格可達到數萬元。篆書大觀通寶是金質的,目前只發現一枚,在新加坡的一個收藏家手中,其價值在數十萬元。在2007年的嘉德春拍上還出現了一枚銀質大觀瑞寶,使人產生了諸多的疑問。然而宋徽宗信奉道教,自封為道君皇帝,其鑄造的大觀瑞寶史料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是卻完全合乎當時的情理的。傳世的大觀通寶當中,還發現有一些字體怪異的大觀通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米書大觀。現在認為是金元時期所鑄的,而書法類似米芾狂傲不羈的風格,所以被叫做米書大觀。這類錢幣大都是傳世品,新出土的極少,價格也不高,在三千元左右。元代還有鑄造過一種大觀通寶背半分的銅錢,該錢應該是元代初期折銀的權鈔錢,大小和大觀通寶折五錢類似,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其市場價格在數萬元。系列文章推薦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六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五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四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三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二古錢幣--宋朝錢幣收藏介紹一「天正」錢遼錢之珍——「天正」錢 「天正」一錢,始載於1942年7月上海泉幣學社主編的《泉幣》雜誌第十三期,上刊有拓本,乃津門高善謙氏所藏,並有高氏題跋云:「此泉天正二字,居穿之上下,面左右及背右,各有日月形,天字從二人,遽視之如元字,正字亦奇,幾不可識。而泉之製作,與夫銅質,頗似遼錢。」據《金史》卷一百三十三載:「移剌窩干,西北路契丹部。先從撒八為亂,受其偽署,後殺撒八,遂有其眾」,「撒八者,初為招討司譯史。正隆五年,海陵征諸道兵伐宋,使牌印燥合、楊葛盡征西北路契丹丁壯」,「契丹聞男丁當盡,於是撒八、索特補與部眾殺招討使完顏沃側及燥合,而執耶律娜、沒答涅合,取招討司貯甲三千,遂反」。「撒八既西行,而舊居山前者皆不欲往,偽署六院節度使移剌窩干、兵官陳家殺撒八,執老和尚、索特補等。至是窩干始自為都元帥,陳家為都監,擁眾東還,至臨潢府東南新羅寨」,「窩干乃引兵攻臨潢府,總管移室懣出城戰,兵少被執,賊遂圍臨潢,眾至五萬。正隆六年十二月己亥,窩干遂稱帝,改元天正」,「(大定二年)九月庚子,稍合住與神獨干執窩干,詣右都監完顏思敬降,並獲其母徐輦及其妻、子、子婦、弟、侄,盡收偽金銀牌印」。「辛亥,完顏思敬獻俘於京師,窩干梟首於市,磔其手足,分懸京府。其母徐輦及妻子皆戮之。契丹降人皆拘其器仗,貧不能自給者官為養濟」。綜合史籍,大抵可知:正隆五年(1160年),金國皇帝完顏亮為伐宋而在遼地大量徵兵,導致契丹人聚眾反金,首領撒八自稱節度使。正隆六年(1161年),撒八被擊敗,欲投奔西遼,部下移剌窩幹(史書又稱「耶律窩干」,原契丹貴族)將其殺死,自稱都元帥,領軍東還,攻下遼國故都臨潢府。十二月,移剌窩幹稱帝,改元天正。次年完顏亮南征失敗被殺,新即位的金世宗全力進攻移剌窩幹,移剌窩幹寡不敵眾,出大同西奔西夏,途中遭部眾謀反被擒而獻與金,被磔死。 天正年號(1161-1162年),歷時不及十個月,所鑄錢幣自然甚是稀少。該錢在民國時代乃號稱孤品,後至1990年又發現一枚,並曾在1991年《中國錢幣》第三期上有過專文介紹(即楊魯安先生之《「天正」錢補證》一文),被譽為遼錢之珍。
推薦閱讀:

今人只知古錢幣,卻不了解其歷史?
中國古錢幣的歷史演變(網摘)元朝時期
一枚錢幣賣出1700萬元天價
五帝錢幣,最後的封建盛世
中國古錢一級錢幣178種目錄

TAG:歷史 | 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