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陶瓷 不老的藝術
古老的陶瓷不老的藝術 |
本刊記者 周佳 |
|
||
|
||
|
||
|
||
|
||
|
||
|
本刊記者周佳
編者按
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被稱為「CHINA」,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徵。湖南醴陵,因釉下彩瓷而聞名於世。從本期開始,本刊將用連續報道的形式,介紹醴陵知名企業——紅玉紅瓷的彩瓷生產與藝術價值,希望以點窺面,為讀者展現一個全新的藝術瓷世界。
2012年6月28日,「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正式在故宮博物院的齋宮、誠肅殿展出,此次展覽精心遴選了71件套(其中現代作品13件)代表醴陵各個時期所燒制瓷器不同風貌的醴陵陶瓷,展示中國瓷文化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生機與活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擁有悠久陶瓷燒造歷史的湖南醴陵,其傳統的、特有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作為醴陵唯一一家受邀參展的企業——醴陵市紅玉紅瓷陶瓷研究中心展出了3件(1件釉下五彩瓷,2件琺琅彩)體現「傳承古藝、開拓創新」精神、代表現代醴陵瓷器工藝水平的作品,獲得了國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為醴陵陶瓷藝術走向國際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歷史不會遺忘,文化不會沉寂,工藝需要創新。
藝術總有那麼一種魅力,讓人揮之不去。
讓我們走近瓷城醴陵,走近濃郁的醴陵陶瓷文化,走近獨一無二的紅玉紅瓷……
陶瓷小知識
●四大名瓷
青花瓷、琺琅彩、粉彩、高溫顏色釉瓷亦稱中國四大名瓷。
青花瓷被譽為「瓷國明珠」,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經高溫燒成。青花瓷經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琺琅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琅,是唯一在紫禁城內燒制的瓷種,在歷代瓷器中,琺琅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被譽為官窯中的「官窯」。
粉彩享有「東方藝術珍寶」的美譽。粉彩亦稱軟彩,畫工細膩工整,有國畫風味,又有浮雕感,畫面充滿濃郁民族特色。
顏色釉瓷被人們譽為「人造寶石」,蘊涵豐厚,光彩照人,在釉料理加某種氧化金屬,經過烘燒以後,就會顯現出某種固有的色澤,這就是顏色釉。
●五大名窯
中國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個窯口產品最為有名,後人統稱其為「宋代五大名窯」。
汝窯其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汝窯瓷器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其釉色,後人評價「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細小掙針」。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官瓷胎體較厚,這是因胎、釉受熱後澎湃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是北宋官窯的典型特徵。
哥窯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其主要特徵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
鈞窯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因鈞瓷釉層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
定窯為民窯,以燒制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
陶瓷,我們並不陌生。中國享有「瓷國」之盛譽。在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里,它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標誌之一。
從紅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顏色釉瓷和色彩繽紛的釉下彩、釉上彩瓷器等,我國陶瓷10000多年綿延不斷的發展歷程,成為了世界工藝史上的一大奇蹟,同時也記錄、承載、見證了我們人類的成長與進步。
醴陵,在我國浩瀚的陶瓷史中雖然沒有景德鎮那樣的久遠的歷史,但也不缺乏可與之相媲美的魅力。同樣悠久、厚重的陶瓷燒制歷史,特別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別有一番風味。
歷史的記憶
歲月會蹉跎人的容顏,卻抹不掉過去的時光,它總會留下自己的烙印,任人追尋。
1975年,仙霞鎮獅形嶺村石泥塘發現屬於商周文明範疇的遺址內有陶片。
1986年,新陽鄉楠竹山、五坪、荷塘一帶發現屬於東漢時期的陶窯群遺址。
2006年,黃獺嘴鎮發現宋元青瓷窯群址。
……
越來越多古遺址的發現,敘述了醴陵陶瓷歷史的源遠流長,也見證了醴陵陶瓷過去的輝煌。其中,釉下五彩瓷無疑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釉下彩出現於唐代,湖南長沙窯有釉下褐彩、釉下綠彩等品種,宋代的釉下黑彩、元明以來的青花和釉里紅都屬於釉下彩,但這些品種都是單彩或雙彩,在表現手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清末民初,湖南瓷業學堂創製出五種高火性釉下顏料,並在傳統青花裝飾的基礎上,生產出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是對傳統釉下彩技術突破性發展,其色澤極為豐富,而且每種顏色還因為製作工藝和原料的不同具有差異,經窯變後產生的色澤變化更為豐富。色彩繽紛、濃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據不同題材,既可古樸典雅,又可鮮麗濃艷,能滿足不同的需要。
然而好景不長,風靡一時的釉下五彩瓷因為兵火於1930年前後基本停止了生產。直至1956年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拔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恢復並擴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產。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數十年來,醴陵瓷廠承擔了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機關燒制瓷器的任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文化的傳承
醴陵窯歷經幾千年的歷史,飽含了民窯文化、釉下五彩陶瓷文化、官窯文化、紅色文化、湖湘文化、中華文化……多種文化的融合,延續了醴陵陶瓷的生命,為醴陵陶瓷增添了獨特的韻味。
醴陵陶瓷自其誕生以來,一直以民窯產物的形式出現,多股單一的民窯文化使得醴陵陶瓷在我國滾滾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1913年,湖南瓷業公司成為官商合資的企業,醴陵陶瓷逐漸開始成為帶有「半官窯」性質的產品。民窯文化與官窯文化開始在醴陵產生交集。而此時釉下五彩瓷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醴陵陶瓷文化的豐富化、多樣性,也是醴陵陶瓷正式成為官窯文化一部分的關鍵因素。
此後,「毛瓷」和國家禮品瓷、國家陳設瓷相繼出現,醴陵陶瓷具有濃烈政治色彩的輝煌經歷和無可比擬的崇高地位,增添了其神秘感和神聖感,同時也被賦予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的紅色文化。醴陵陶瓷被稱為當代「官窯」「國瓷」。
醴陵陶瓷從開創到興盛,到衰敗,再到恢復,離不開中華文化、湖湘文化賦予醴陵人自強不息、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的精神,同時也在科技、藝術等方面為湖湘文化、中華文化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也正是這民窯文化、釉下五彩陶瓷文化、官窯文化、紅色文化、湖湘文化、中華文化等等文化細流的涓涓不息,才匯成了醴陵陶瓷文化的波瀾壯闊,才成就了今天的醴陵陶瓷。
工藝的創新
厚重的歷史、濃郁的文化賦予了醴陵人延續陶瓷經典、拓展陶瓷魅力的使命。於2006年在原醴陵窯基礎上成立的醴陵市紅玉紅瓷陶瓷研究中心,在醴陵人易查理的帶領下,正在接受這一使命的挑戰,而琺琅彩就是這一挑戰的成果之一。
琺琅彩是康熙晚期受從歐洲進口的銅胎畫琺琅影響而新創的一種瓷器釉上彩裝飾技法,亦稱瓷胎畫琺琅。雍正6年(1728年)以前需從歐洲進口琺琅料,從雍正6年開始,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琺琅料,而且色彩種類超過進口料。
自誕生之時起,琺琅彩瓷的製作就不同於其他瓷器。清代所有瓷器都在景德鎮燒制,唯有琺琅彩是在問世之初就由皇帝直接干預,選取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上好白瓷素胎,經宮廷畫師出具樣稿、繪畫、填彩等工序之後,將其放入宮內窯爐由皇宮內「造辦處」燒制,生產過程受皇室親自監控及嚴謹審查。琺琅彩細潤的瓷胎、精緻的畫工、明艷的色彩,盡顯皇室雍容華貴的風采:瓷、畫、料都帶著皇家氣派,成為專供皇室御賞極名貴的一種宮廷御用瓷。
琺琅彩瓷器主要燒造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當時產量不多,長期秘藏於宮中,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因其宮廷御用品的特殊身份,製作極度費工,有著不計成本製作的「底氣」,極少流入民間,這種專供帝王和宮廷貴人賞玩的琺琅,乾隆以後就逐漸銷聲匿跡了。所以,在歷代瓷器中,琺琅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被譽為官窯中的「官窯」。目前存世約400餘件,且絕大多數都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其工藝之精巧細緻、裝飾之華美瑰麗,是其他陶瓷品種所難以企及的。
琺琅彩瓷器不僅「物以稀為貴」,其內在的文化內涵與價值,也深刻體現了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中國制瓷工藝,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瓷器藝術製作的輝煌成就。著名古瓷專家葉佩蘭女士對瓷胎琺琅彩做過如下評價「宮廷秘藏,製作不易,傳世極少,難以估量其價格」。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為乾隆琺琅彩精品,在香港拍賣時以1.15億港元成交。1975年,此件瓷瓶曾在倫敦佳士德拍賣過,當時的成交價1.6萬英鎊,30年的時間,價格翻了515倍。琺琅彩瓷的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正不斷升高。
過去難以企及的琺琅彩瓷器,與醴陵陶瓷並沒有過多的關係,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也更多的是存在於博物館中的情形。而如今,因為易查理,因為紅玉紅瓷,琺琅彩瓷與醴陵陶瓷結下了難以割捨的緣分,也使得琺琅彩瓷有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醴陵市紅玉紅瓷陶瓷研究中心也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家能夠專業生產琺琅彩瓷的企業,與其旗下品牌「平為福」共同打造現代陶瓷藝術的珍品。
如果說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小家碧玉,那麼,琺琅彩就是大家閨秀。在瓷城醴陵,有太多的人知道釉下五彩瓷,有那麼一部分人願意為傳承這一傳統工藝而努力。而在中國,皇家專用的琺琅彩瓷,因為罕見、稀少而無人能及。以醴陵為基地,讓歷史上頂尖級宮廷陶瓷藝術和當代國瓷極品相結合,創新工藝,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為醴陵陶瓷文化注入鮮活的生命,讓琺琅彩瓷帶著醴陵陶瓷的烙印走向世界,這無疑是絕妙的選擇。琺琅彩能從深宮走向民間,從故宮再回到故宮的歷程也從另一種角度契合了醴陵陶瓷文化多元融合、生機勃勃、包羅萬象、吐故納新這一最核心的內涵。
古老的陶瓷,在綿延的歷史中,在激蕩的文化里,應該擁有不老的藝術魅力。
推薦閱讀:
※都說現在歐洲和日本製作的瓷器已經遠遠超越了中國,是真的嗎?
※女朋友送了一個加熱水會顯示照片的杯子,喝水對人體有沒有壞處?
※陶瓷藝術的發展前景?
※景德鎮的自古以來(三)
※古人是如何玩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