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懂彙報工作,別說你混職場
處理溝通大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個日常的溝通機制,體現在職場中就是最常見的彙報工作。
所以千萬別小瞧彙報工作,這可是職場中最重要的溝通能力。
一.為什麼彙報工作很重要
在很多人的職業觀念里,彙報工作都是表面文章,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彙報,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形式而是內容。
松下幸之助的傳人江口克彥認為「對於上司來說,最讓人心焦的就是無法掌握各項工作的進度。如果沒有得到反饋,以後就不會再把重要的工作交給這樣的下屬了。所以要知道,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彙報,卻能讓你得到上司的肯定。」
甚至於說不彙報工作就是不尊重領導,《哈佛學不到》的作者馬克·麥考梅克曾說:「誰經常向我彙報工作,誰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誰不經常彙報工作,誰就沒有努力工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一個事物越熟悉就會越喜歡。所以想要在職場中獲得一個好的發展,讓老闆喜歡你,就必須提高你的「職場能見度」。
說到提高「職場能見度」,很多人會以為是提高活躍度,多閑聊多打諢,事實上並非如此。而是與工作掛鉤的地方提高你的活躍度,最簡單的就是從彙報工作開始。
二.什麼時候去彙報工作
船長用一張圖總結6個彙報工作的時間點,在這6個時間點上,必須要彙報工作。
1.做好工作計劃時
做好工作計劃時,應當向上級彙報一下,讓領導了解計劃的內容,提出建議。這樣經過領導許可之後的計劃,至少做的工作是對方想要的東西。
2.工作中遇到一定困難或取得一定成果時
工作進行到一定程度時,遇到困難或取得成果,要讓上級心理有數,給予幫助或者支持。
3.工作進行中出現意外
工作中出現意外,要及時彙報。尋求支持和幫助,也讓上司認識和把握全局。
4.需要做出超許可權的決策時
超出許可權的事請示上級,一方面是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讓自己不用承擔不必要的責任。超出權利範圍的事情,很容易失控。
5.工作出錯時
很多人報喜不報憂,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很不好的。工作中出現失誤,一定要及時彙報,有利於早點採取措施來減少損失。
6.工作完成後及時彙報
工作完成後,要把整體情況向領導做個彙報。有重點,有層次的彙報。哪裡做得好,需要繼續發揚;哪裡存在問題,需要改進,怎麼改進等等。
三.怎樣彙報工作
「彙報工作」千萬要跟「討教」區分開。在《哈佛商業評論》有史以來重印最多的一篇文章《誰背上的猴子》中,把猴子比喻為工作,形象的描述了工作中「討教」的現象。
下屬經常以「老闆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你看這個怎麼解決….」的方式,把本屬於自己的工作轉移到了上司手中。原來在下屬肩上的猴子,現在跳到了上司的肩上。自己輕鬆了,上司忙壞了。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上司經常講一句話:「不要帶問題,帶解決方案來找我。」討教的公式是:您告訴我該怎麼做?而彙報的公式是:我這樣做您同意嗎?
船長這裡分別以日常的工作彙報和用於正式決策的彙報為例,說明一下如何做彙報。
日常工作彙報
日常的工作彙報,可以採用日本的KPT法則,由三個部分組成:
Keep:當前正在做的事務或者項目的正常描述;
Problem:今日所遇到的問題;
Try:接下來準備要嘗試的解決方案。
舉一個例子,假如我是某公司的活動執行,那麼今天的工作彙報可能就是這樣的:
彙報人:Toto
日期:2015.08.30
K:今天繼續與商場洽談,其中A商場已答應承接九月初的活動,B商場仍在考慮中,明天繼續跟進。
P:A商場的活動預算超標
T:明天再重新核算一下成本,看哪些物品可以由商場免費提供或者其他贊助商贊助,精簡預算。
當然也可能不需要這麼格式化,公司氛圍輕鬆的,直接在微信上發消息:「老闆我下班啦,今天跟A商場blablablabla」。總之不管形式如何,一定要建立和保持這個溝通機制。
正式決策的彙報
一份用於正式決策的彙報,要包含4個要素:事實+觀點+建議+預測。
事實要有細節,還得對事實加工,即自己的觀點。建議必須明確具體,至少要給兩個。預測不僅要給出積極預測,還要給出消極預測,也就是按我的建議做了,可能會發生什麼好的事情,也可能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
杜拉拉升職記中,有一次她老闆的老闆,李斯特到廣州開會,問她關於一個項目的看法,杜拉拉給出了一個很詳細的回答,讓當場老闆刮目相看,稱她「樸素在理,有專業的力量。」這就是做好一次決策彙報的效果。
推薦閱讀:
※職場你必須明白的3件事,領導不會告訴你的
※寫好公文材料題目的幾個技巧
※那些自律的人,過得還好嗎?
※40歲職業經理人的九大尷尬、十大歸宿、職場三大禁忌
※職場支招四大法則:與合不來的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