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噩夢代表了什麼?
作者:小樓老師
很多小孩都有做噩夢的經歷。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噩夢?應該重視它們嗎?應該怎樣去解讀?怎樣幫助孩子解除對噩夢的恐懼?
01
某次和朋友聊天聊到「夢」這個話題。朋友說自己小時候常常做一個噩夢——夢裡她還穿著平常穿的一件綠色毛衣,站在一口洞口往裡看,洞很深也很黑,什麼都看不見,她趴在洞口看著看著突然就掉下去,然後就嚇醒了。她說,做這個夢的時候大概4歲多,那個年齡很多事情她都記不清,卻總是記得這個夢,因為這個夢常常出現。關於這個夢的細節她都能記得如此清晰,可見這個夢曾給她造成過非常大的恐懼。
我問她被嚇醒之後有沒有告訴過父母,她說記不清了,即便告訴了父母,父母頂多也就是安慰一句「只是做了個夢而已」。
然而這個夢能說明什麼嗎?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我們做夢是有目的的,夢是為了引發一種情感。雖然我們的夢境可能很誇張,甚至沒有的邏輯可言,但是夢中的情感和清醒時的情感卻是一致的。夢境本身的並不一定能說明什麼,但是夢境中的情緒卻是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情緒一致。如果白天一直在經歷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也很有可能出現在夢境中,甚至更加強烈,因為在夢中沒有常識的約束,情緒更不容易被壓抑。
朋友的這個噩夢說明了她當時心裡強烈的不安全感——一個小孩獨自站在洞口,沒有
成人照料,她在看著一些讓自己很恐懼的東西,然後危險降落在她身上,也沒有人拯救她。
我問朋友,那段時間家裡出現過什麼事情嗎?朋友說特別的事情倒是沒出現過,只是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總是吵架,有時吵得厲害,父親就不回家了,或者母親抱著她回娘家,還有一些時候半夜醒來屋裡只有她一個人,父母可能又吵架了。她還記得有一次半夜醒來父母都不在家,她很害怕想出門找父母,走到門口卻開不了門,因為門鎖太高了她摸不到,後來就坐在門邊睡著了。
這樣看來似乎就可以解釋她為何做樣的夢了——她的生活常常給她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在她害怕恐懼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在她身邊,她不知道發生了危險以後能夠依靠誰,這種對危險未知而無所依靠的感覺讓她非常焦慮。但是她無力改善父母的關係,這種無助的焦慮的感覺經常存在於她生活中,於是在她入睡後就變成了這樣的夢。
02
很多小孩都會做噩夢,而且孩子的噩夢似乎比成人多。即便他們生活中看似沒有特別重大的傷害事件或者意外發生,噩夢也常常如影隨形。
美國精神醫學會認為,3-5歲的孩子孩子中可能有一半人都至少經歷過一次噩夢。渥太華大學心理學與睡眠實驗室的Joseph De Koninck 教授認為,大概有10%的孩子會經常性的做惡夢,甚至一周超過一次。
噩夢是兒童發展階段比較正常的現象。當一個人經歷生命中新事物、陌生事物時,恐懼的感覺就會出現。孩子正在成長階段,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經歷新鮮的和陌生的事物,加上他們自己身體也在成長,正在發育的大腦活躍度比較高,也在逐步獲得更多的心智能力,他們的社交生活也在漸漸擴大。這一切的變化都可能會引發他們很多情緒,這些情緒促發了噩夢。
換句話說,噩夢的源頭是真實的生活事件。
03
有些孩子的噩夢來源很簡單,晚上聽了一個可怕的故事,看了一場可怕的電影,或者參加了一場令他害怕的遊戲,做了一次過山車等等。這樣的恐懼感很可能隨著時間過去就消失了。
也有可能來源於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這些事件讓孩子感覺到持續的壓力和焦慮。這些事件可能源於他的學校生活,同伴友誼,父母婚姻問題,親人過世等等。很多時候孩子沒有辦法處理這些事件,也不知道如何求助,這些事件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就會在夢中反應出來。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做噩夢,父母不用太擔心,也不用過度解讀他的夢境。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當孩子講述自己噩夢的時候,表現出興趣去聽,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讓他們去探索自己夢中的想像和感覺,嘗試去理解自己的夢。有時孩子講出了自己的噩夢,他們情緒的壓力就可以釋放了。
父母聽孩子講述夢境時候,不用特意關注這個夢到底是什麼,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夢裡的情緒是什麼。
如果孩子對這個噩夢很恐懼,可以嘗試讓他把這個夢畫下來,或者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對恐懼有一種控制感。
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重新編寫這個夢,鼓勵他們為這個噩夢編造一個喜劇的結尾。
如果希望孩子不再做噩夢,也可以每天在他睡覺前一個時間,和他談談白天有沒有發生過讓他感覺煩惱的事情,讓他在睡覺前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持續不斷的做噩夢,父母可能需要留心了。可以探尋孩子日常生活中正在經歷什麼,發生過什麼,是否經歷過讓他恐懼的事件?孩子有沒有過一段時間情緒不穩定?有沒有特別容易發脾氣?是不是有自己難以處理的痛苦?比如丟了東西、受到挫折、遭到不公正的對待?家裡最近有沒有出現突發事件,比如搬家,轉學,親人過世,或者父母吵架、離婚等等。
如果找出了原因,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幫他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如果父母總是找不到解決方法,而孩子又一直做噩夢,應該帶孩子進行心理諮詢。
推薦閱讀:
※從紫薇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需要打流感疫苗嗎?
※當你的孩子拒絕上學,可能是家生病了
※「多誇孩子」也能毀孩子
※別錯過教出高情商孩子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