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以色列之三:宗教信仰文化的力量
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耶穌遇難後,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
聖殿山上的「哭牆」。
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讀經的正統派人士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在中國,宗教是個令人陌生、敏感和緊張的話題。在以色列,則是日常生活,是陽光、空氣和水,想不談都不可能,想談清楚也不太可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區別,這次才稍微有所了解。 大概地說,基督教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在耶穌遇難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只是由於他是羅馬公民,才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由此認為與其在猶太人中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傳道,於是將基督教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另一個方向上,公元79年古以色列國被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其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教義又自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系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在橄欖山俯瞰聖殿山,遠處為金頂大教堂,近景為猶太公墓。 彼得堂外的宗教儀式。 基督徒在約旦河耶穌受洗處受洗。 與古羅馬的多神崇拜不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基督教以一本聖經為主不同,猶太教尊奉的是以聖經《舊約》為主的「托拉」經典,包括早期拉比著作《塔木德》等等。猶太教認為自聖殿被毀、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之後,猶太信仰文化逐漸「希臘化」,基督教「失落」了猶太特性。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可以不接受割禮、不遵循摩西律法;基督教堂的彩繪玻璃、唱詩班、管風琴、崇拜時男女同坐等等均非來自聖經,也是不合猶太傳統的。為了保障猶太信仰文化的純正性,猶太教不斷清理門戶,剔除異端,與基督教嫌隙日深。公元二世紀,猶太教會與基督教會終至分裂。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掀起歧視迫害猶太人的浪潮,把改信猶太教定為犯法的罪行。三教的同一源流和衝突糾纏就是如此複雜。而且,我們看到了反猶主義來自宗教內部的深遠傳統。在大屠殺紀念館,有介紹說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教皇一直保持沉默。 公元初年,在羅馬人統治之後,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聖地。而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則建立了金頂的伊斯蘭教堂。猶太聖殿僅存的西牆——著名的「哭牆」,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聖跡。哭牆四周密布的猶太會堂是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世界文化遺產。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猶太教信眾研習的場所。這些黑帽黑衣、留兩倃髮捲、恪守最嚴格的猶太戒律的正統派人士,生活在自己人封閉的圈子裡,在自己的學校上學,不參加社會工作,不參軍,不與外人通婚,不避孕因而子女眾多,而且也不傳教,其它教要改信猶太教極其困難。他們的使命就是讀經,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拉比。他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為生,屬於城市的貧困階層,出行以公交車為主。他們維繫著傳統猶太人的生活方式,男嬰在出生第八天在眾人面前行割禮,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內不得與未婚妻見面和以任何方式聯繫,丈夫不得接觸經期的妻子,等等。由於他們不承擔公民責任,而為世俗派的猶太人所詬病。 今天我們都深知沒有信仰、或者只以金錢權力為信仰的危險;但在那些傳統勢力強大的宗教國家,應當如何認識這種嚴格恪守經典和傳統、獨立於現代生活之外的「原教旨」?就猶太復國而言,猶太教將希伯來的初始文化升華、發展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構成猶太人的種族和民族身份認同,進而成為民族凝聚和建國運動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研究者戲稱猶太民族是一個「虛擬」的民族,是由聖經預言所推動和構建的。這充分說明了宗教信仰文化在猶太建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他們是使民族文化有滋有味的鹽,保持和傳遞著民族信仰文化的基因。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務正業」、不創造GDP,政府還要供養他們的原因。但是,這一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鹽的濃度過高,就成為萬物不生的「死海」了。據說正統派在以色列約佔20%左右(也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比例)。 聖殿山上的「哭牆」。 讀經的正統派人士 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傳統猶太教會堂 耶路撒冷老城的拉比和正統派家庭 與美國「大熔爐」的理念,用普適價值凝聚全體國民完全不同,這裡三教並存,各循其宗,和而不同,倒應了費孝通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在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群處於自外於社會的封閉狀態,似乎並不容易導致社會和諧,反而成為地區衝突的原因。因而,人們一直有建立一種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基礎文明的追求。在哲學、倫理學界,這種具有最大公約數意義的「底線倫理」被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宗教界,就是新興的巴哈伊教了。 以色列海法城區有一個著名的 「空中花園」景點,是巴哈伊教(在中國被譯為「大同教」)的聖地。巴哈伊教是19世紀的伊朗人巴哈歐拉創建的,其核心價值可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使巴孛的陵寢,依山而建的花園共有18層梯田,居高臨下,海法的美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巴哈伊教更為開放和寬容,宗教儀式更為簡化,更為現代化和世俗化,主張人類大同,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快速的傳播和發展,據稱目前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在中國也有許多信眾,其領導層與中國政府也有過正式交往。 在以色列這個宗教文化尖銳衝突、千年不愈的「傷口」,出現追求跨文化、超越性的巴哈伊教,猶如一個「神跡」和福音,啟示著人類文明的走向。但在其創始地伊朗,巴哈伊教一直是被否定和打壓的,一些信徒甚至被槍殺。 人類的文明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人類大同的理想仍然在路上,在夢中。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
海法的空中花園,是世界巴哈伊教的聖地。
推薦閱讀:
※遜尼派與什葉派
※宗教信仰是人類的童真嗎?
※中國有哪些好看的石窟?
※如何評價「科學和宗教,這兩者中必有一個是假的」這一觀點?
※凌霄升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