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至尊寶卷》三重法之七層法修鍊·九珠育嬰大法

逍遙至尊寶卷》三重法之七層法修鍊·九珠育嬰大法

元嬰已成,法已無相。法無定法,心意妙用。自悟其法,行法有法。法法皆空,養育元嬰。卯、辰二時行功于山之巔,面東趺跏坐,睜目返先天之勢,觀己為一嬰孩。平展雙手,右掌對天,左掌對地,以意開三心,身之萬萬毛孔,以緩、細、勻、長之吸勢,採納攝取宇內之靈光秀氣。其氣於三心、目鼻二竅、萬萬毛孔而入體,吾純陽之軀隨納入之靈光秀氣而增之、擴之。其光氣源源而入;呼之時,意吾體小之。納入之氣布遍全身,萬萬毛孔、萬萬毛髮皆有之;至呼止。納入之光氣亦於吾體吸畢,此謂一息。合行八一息。此時嬰成體虛,乃「養、補體」之法。八一息後,止二息時,意納入之氣滋養蓮上之元嬰。其蓮自傳其嬰止。其元嬰為先天之體。百脈俱通,萬穴皆開,可意元嬰是立、是趺跏,其手姿無拘。其納入之光氣於吾坤宮、元嬰之圍。意其氣於元嬰之任一處而入,養育元嬰。養身、養嬰,二法合行一時辰。其時元嬰已飽,行其法觀嬰半刻。遷元嬰至膻中心輪之處,意照其一刻。斯時,旭日之光華正盛,變手於腹輪抱球,目微閉之。吾純陽之體之光華與旭日之光華相感之、相應之,以緩、細、勻、長之吸納旭日之精華,於目、口、腳心、頂心之百會而入歸坤宮;宇內萬物之精氣於吾軀身之萬萬毛孔而入,亦聚歸坤宮。二精華容之、生之,坤宮擴之。雙手於其前,坤宮之氣精華,儼如機簧,將其左右拉之、壓之,斜拉之壓之,每行八一息。變手以手輕輕撫坤宮,圓旋勻轉之,其氣於小而大,於大而小逐凝為一光華四射之混圓球,將其置一蓮瓣之端而旋之。復行其法,凝八珠,皆於蓮瓣之端隨旋而旋之,其上層每瓣皆有之。復行法凝三珠運行於全身,復養軀體。意觀神照其元嬰一刻,引元嬰下坤宮於蓮坐、於混元九珠之中,其嬰不旋,隨其於以養育元嬰。不時行功,其不養自養也!合三心,閉萬孔,觀吾體於嬰孩逐還原狀,功可止矣!此謂「九珠育嬰」大法。上為撫養之法,要其嬰靈上。每九日須以意育元嬰一次,法為:深居靜室趺跏坐,雙手交加搗二耳。坤宮之元嬰亦為趺跏坐於蓮花中,其雙手亦搗二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大定。內舍意念,外舍萬緣,忘天地粉碎形骸。萬念俱止,自然太虛中有一嬰孩生於天地之前,長於萬物之先。圓陀陀,光灼灼,靜贏贏,赤洒洒一塵不染。以眼觀眼,以耳聽耳,以鼻聞鼻,一口緘口,潛藏飛躍,在正一心。任運自如,體若空虛,空空蕩蕩,晃晃明明,無有無往,嬰居輕靈之境。斯境斯意持一天,復行「精氣九珠養嬰」之法。不可止矣,循而行之。日常之間,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一吸一呼一息之間,時照常養其嬰方為上!是矣!於常間、行下之法:行間:步履之間不可奔、不可急,急則動息傷其嬰。須安詳緩慢而行,可得心定氣和。意照其嬰於一投足之間,意天地之靈氣聚坤宮,歸其嬰體。立間:引天地之元氣,於湧泉、於鼻、於萬萬之毛孔而入,降聚坤宮,滋養其嬰。坐間:其坐非趺跏也,乃如常之趺跏坐也。靜坐少思、寡慾,似照非照,非照是照;似存非存,非存是存;似覺非覺,意如止水,心無所往,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空空明明,無天、無地、無我。無我、無地、無天,唯有其嬰,調之意養也。於卧間:止妄想,心虛明,人眠意未眠。神清氣悟,為克睡魔,防走火。法為他法,其曰:東首而卧側其身,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直擵臍腹,一手曲肱枕頭;其一腳伸,其一腳縮,未睡其心止,其念除,目至虛極,於呼於吸而育其嬰。息不調自調,氣不伏自伏。上為日常之法,常行之法,時煉之法。收之法為:意身之竅穴,萬萬毛孔皆閉、封之,體之氣不出焉、不泄焉!【題名解】當培育元嬰的功德圓滿,所有攻防功法皆處在無形無相的無極境界;這時就達到法無定型之法,用便是法的藝境;而無形之法就是心意之妙用耳!這是已經到了心想事成、事由心造的自悟其法的「鑄法」藝境了;自然是行法則有法,而處在法法皆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無中妙有的境界。這時候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培育元嬰」,不斷的增強其攻防功夫能力,即進入了藝無止境的境界了。而培育元嬰的說法,就是與後來之修鍊家無形法身道體完善時所說的:「十年練拳,十年養氣」的意思是相同的。

【註解】①、元嬰已成,法已無相。法無定法,心意妙用。自悟其法,行法有法。法法皆空,養育元嬰:這時元嬰的功德能力已經培育的功成藝就了,諸種功法已經達到無形無相的無上藝境。所實施的攻防方法皆能見境生情隨機而施的無預定之形的法式之境界了,完全體現的是「心到意到」之妙用的遂心所欲之藝境了。此時已然達到無師智通的自然智領悟其法而能鑄法的藝境了,故而行法則必有法,而法法皆呈現的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無中妙有的藝境,即有無兩不立的藝境。此時最關鍵的問題是,還要繼續內功修鍊以「養育元嬰」的功德能力,也就此而進入了藝無止境的境界了。②、卯、辰二時行功于山之巔,面東趺跏坐,睜目返先天之勢,觀己為一嬰孩。平展雙手,右掌對天,左掌對地,以意開三心,身之萬萬毛孔,以緩、細、勻、長之吸勢,採納攝取宇內之靈光秀氣。其氣於三心、目鼻二竅、萬萬毛孔而入體,吾純陽之軀隨納入之靈光秀氣而增之、擴之。其光氣源源而入;呼之時,意吾體小之。納入之氣布遍全身,萬萬毛孔、萬萬毛髮皆有之;至呼止。納入之光氣亦於吾體吸畢,此謂一息。合行八一息。此時嬰成體虛,乃「養、補體」之法:在清晨五點到九點的四個小時內修行功法于山之巔頂處,面東趺跏坐,睜目返先天之勢,觀自己為一嬰孩。平展雙手,右掌對天,左掌對地,以意念打開頂心百會、手心勞宮、腳心湧泉之三心及身上之萬千毛孔,以真人呼吸法緩、細、勻、長之吸勢,採納攝取宇內之靈光秀氣。其氣於頂心、手心、腳心之三心、目鼻二竅、萬千毛孔而不斷的進入體內,吾純陽之軀隨納入之靈光秀氣而增之、擴之。其光氣源源而入;呼之時,意念吾體小之。納入之氣布遍全身,萬千毛孔、萬千毛髮皆有之;至呼止。納入之光氣亦於吾體吸畢,此謂一息。合行八十一息。此時嬰兒已經成為身體虛空的景象了,此乃「養、補嬰兒之體」之法也。③、八一息後,止二息時,意納入之氣滋養蓮上之元嬰。其蓮自傳其嬰止。其元嬰為先天之體。百脈俱通,萬穴皆開,可意元嬰是立、是趺跏,其手姿無拘。其納入之光氣於吾坤宮、元嬰之圍。意其氣於元嬰之任一處而入,養育元嬰。養身、養嬰,二法合行一時辰:行功八十一息後,止二息的時間,意念納入之氣不斷的滋養蓮座上之元嬰。其蓮自傳其嬰止。其元嬰為先天之道體。百脈俱通,萬穴皆開,可意念元嬰是立、是趺跏,其手姿無拘。其納入之光氣於吾坤宮、元嬰之圍。意念其氣於元嬰之任一處而入之,滋養蘊育元嬰。養身、養嬰,二法合行兩個小時的時間。④、其時元嬰已飽,行其法觀嬰半刻。遷元嬰至膻中心輪之處,意照其一刻。斯時,旭日之光華正盛,變手於腹輪抱球,目微閉之。吾純陽之體之光華與旭日之光華相感之、相應之,以緩、細、勻、長之吸納旭日之精華,於目、口、腳心、頂心之百會而入歸坤宮;宇內萬物之精氣於吾軀身之萬萬毛孔而入,亦聚歸坤宮。二精華容之、生之,坤宮擴之。雙手於其前,坤宮之氣精華,儼如機簧,將其左右拉之、壓之,斜拉之壓之,每行八一息。變手以手輕輕撫坤宮,圓旋勻轉之,其氣於小而大,於大而小逐凝為一光華四射之混圓球,將其置一蓮瓣之端而旋之:其時元嬰已經飽滿,行其功法觀嬰兒半刻時間。意念遷移元嬰至膻中心輪之處,意念觀照其一刻時間。斯時,旭日之光華色澤正值旺盛,變手形於腹輪處作抱球式,目微閉之。以吾純陽之體之光華與旭日之光華相互感應之、相應之,以真氣呼吸法的緩、細、勻、長之吸納旭日之精華,於目、口、腳心之勞宮、頂心之百會而入歸坤宮;宇內萬物之精氣於吾軀身之萬千毛孔而入,亦聚歸坤宮。二精華容之、生之,坤宮圓融擴展之。雙手於其前,坤宮之氣精華,儼如機簧,將其左右的真氣吸拉之、呼壓之,斜拉之、壓之,每行八十一息。變手以手輕輕撫摸坤宮,圓旋均勻轉之,其真氣於小而大,於大而小逐凝為一光華四射之渾圓球狀,將其置一蓮瓣之端而旋轉之。⑤、復行其法,凝八珠,皆於蓮瓣之端隨旋而旋之,其上層每瓣皆有之。復行法凝三珠運行於全身,復養軀體。意觀神照其元嬰一刻,引元嬰下坤宮於蓮坐、於混元九珠之中,其嬰不旋,隨其於以養育元嬰。不時行功,其不養自養也!合三心,閉萬孔,觀吾體於嬰孩逐還原狀,功可止矣!此謂「九珠育嬰」大法:九珠育嬰大法復行其法,凝八珠,皆於蓮瓣之端隨旋而旋轉之,其上層每瓣皆有之。復行法凝三珠運行於全身,復養軀體。意念觀神照其元嬰一刻鐘時間,復引元嬰下歸坤宮於蓮坐、於混元九珠之中,其嬰不旋,隨其於以養育元嬰。不時行功,其不養自養也!合三心,閉萬孔,內觀吾體於嬰孩逐漸復還原來狀態,功可止矣!此謂「九珠育嬰」大法也。⑥、上為撫養之法,要其嬰靈上。每九日須以意育元嬰一次,法為:深居靜室趺跏坐,雙手交加搗二耳。坤宮之元嬰亦為趺跏坐於蓮花中,其雙手亦搗二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大定。內舍意念,外舍萬緣,忘天地粉碎形骸。萬念俱止,自然太虛中有一嬰孩生於天地之前,長於萬物之先。圓陀陀,光灼灼,靜贏贏,赤洒洒一塵不染。以眼觀眼,以耳聽耳,以鼻聞鼻,一口緘口,潛藏飛躍,在正一心。任運自如,體若空虛,空空蕩蕩,晃晃明明,無有無往,嬰居輕靈之境。斯境斯意持一天,復行「精氣九珠養嬰」之法。不可止矣,循而行之:[size=5][b]「精氣九珠養嬰」之法[/b][/size]以上只為九珠「撫養」嬰兒之方法。要想其嬰兒靈性增強達到上乘藝境,就必須每九日以意念真氣精華培育元嬰一次,方法為:深居靜室趺跏坐,雙手交加搗二耳。坤宮之元嬰亦為趺跏坐於蓮花中,其雙手亦搗二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大定。內舍意念,外舍萬緣,忘天地運用虛空粉碎的功法粉碎形骸。萬念俱止之時,自然太虛中有一嬰孩生於天地之前,長於萬物之先。圓陀陀,光灼灼,靜贏贏,赤洒洒一塵不染。以眼觀眼,以耳聽耳,以鼻聞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在正一心。任運自如,體若空虛,空空蕩蕩,晃晃明明,無有無往,無行無住,嬰兒居處在輕靈之境。斯境斯意持守一天的時間,復行「精氣九珠養嬰」之法。不可功止矣,反覆循序而行之。⑦、日常之間,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一吸一呼一息之間,時照常養其嬰方為上!是矣!於常間、行下之法:行間:步履之間不可奔、不可急,急則動息傷其嬰。須安詳緩慢而行,可得心定氣和。意照其嬰於一投足之間,意天地之靈氣聚坤宮,歸其嬰體。立間:引天地之元氣,於湧泉、於鼻、於萬萬之毛孔而入,降聚坤宮,滋養其嬰。坐間:其坐非趺跏也,乃如常之趺跏坐也。靜坐少思、寡慾,似照非照,非照是照;似存非存,非存是存;似覺非覺,意如止水,心無所往,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空空明明,無天、無地、無我。無我、無地、無天,唯有其嬰,調之意養也:日常生活之間,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一吸一呼一息之間,時照常養其嬰兒方為上法!是矣!然而於平常時間、修行下面之功法:行間:也就是步履之間不可奔跑、不可急劇,急劇則動息傷孩其嬰兒。須安詳緩慢而行之,可得心定氣和。意念觀照其嬰於一投足之間,意念天地之靈氣聚於坤宮,歸其嬰體。立間:引天地之元氣,於湧泉、於鼻、於萬千之毛孔而入,降聚坤宮,滋養其嬰兒。坐間:其坐非趺跏也,乃如常之趺跏坐也。靜坐則少思、寡慾,似照非照,非照是照;似存非存,非存是存;似覺非覺,意如止水,心無所往,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空空明明,無天、無地、無我;無我、無地、無天,唯有其嬰,調之意念平和滋養也。此乃不養之善養之法者也!⑧、於卧間:止妄想,心虛明,人眠意未眠。神清氣悟,為克睡魔,防走火。法為他法,其曰:東首而卧側其身,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直擵臍腹,一手曲肱枕頭;其一腳伸,其一腳縮,未睡其心止,其念除,目至虛極,於呼於吸而育其嬰。息不調自調,氣不伏自伏:於卧間:止妄想,心虛明,人眠意未眠。神清氣悟,為克服睡魔的侵擾,止妄念、心虛明乃防走火的妙法。法為他法,其曰:東首而卧側其身,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直擵臍腹,一手曲肱枕頭;其一腳伸,其一腳縮,未睡其心止,其念除;目至虛極,於呼於吸而以真氣滋育其嬰兒。此時息不調而自調,氣不伏亦自伏矣,此乃睡功「伏煉」之妙法也!⑨、上為日常之法,常行之法,時煉之法:以上乃為日常之功法,常行之方法,時煉之法式也。⑩、收之法為:意身之竅穴,萬萬毛孔皆閉、封之,體之氣不出焉、不泄焉:收功之方法為:意念身之竅穴,萬千毛孔皆閉、封固之,體內之真氣不復出焉、不漏泄焉!

【譯文】這時元嬰的功德能力已經培育的功成藝就了,諸種功法已經達到無形無相的無上藝境。所實施的攻防方法皆能見境生情隨機而施的無預定之形的法式之境界了,完全體現的是「心到意到」之妙用的遂心所欲之藝境了。此時已然達到無師智通的自然智領悟其法而能鑄法的藝境了,故而行法則必有法,而法法皆呈現的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無中妙有的藝境,即有無兩不立的藝境。此時最關鍵的問題是,還要繼續內功修鍊以「養育元嬰」的功德能力,也就此而進入了藝無止境的境界了。在清晨五點到九點的四個小時內修行功法于山之巔頂處,面東趺跏坐,睜目返先天之勢,觀自己為一嬰孩。平展雙手,右掌對天,左掌對地,以意念打開頂心百會、手心勞宮、腳心湧泉之三心及身上之萬千毛孔,以真人呼吸法緩、細、勻、長之吸勢,採納攝取宇內之靈光秀氣。其氣於頂心、手心、腳心之三心、目鼻二竅、萬千毛孔而不斷的進入體內,吾純陽之軀隨納入之靈光秀氣而增之、擴之。其光氣源源而入;呼之時,意念吾體小之。納入之氣布遍全身,萬千毛孔、萬千毛髮皆有之;至呼止。納入之光氣亦於吾體吸畢,此謂一息。合行八十一息。此時嬰兒已經成為身體虛空的景象了,此乃「養、補嬰兒之體」之法也。行功八十一息後,止二息的時間,意念納入之氣不斷的滋養蓮座上之元嬰。其蓮自傳其嬰止。其元嬰為先天之道體。百脈俱通,萬穴皆開,可意念元嬰是立、是趺跏,其手姿無拘。其納入之光氣於吾坤宮、元嬰之圍。意念其氣於元嬰之任一處而入之,滋養蘊育元嬰。養身、養嬰,二法合行兩個小時的時間。其時元嬰已經飽滿,行其功法觀嬰兒半刻時間。意念遷移元嬰至膻中心輪之處,意念觀照其一刻時間。斯時,旭日之光華色澤正值旺盛,變手形於腹輪處作抱球式,目微閉之。以吾純陽之體之光華與旭日之光華相互感應之、相應之,以真氣呼吸法的緩、細、勻、長之吸納旭日之精華,於目、口、腳心之勞宮、頂心之百會而入歸坤宮;宇內萬物之精氣於吾軀身之萬千毛孔而入,亦聚歸坤宮。二精華容之、生之,坤宮圓融擴展之。雙手於其前,坤宮之氣精華,儼如機簧,將其左右的真氣吸拉之、呼壓之,斜拉之、壓之,每行八十一息。變手以手輕輕撫摸坤宮,圓旋均勻轉之,其真氣於小而大,於大而小逐凝為一光華四射之渾圓球狀,將其置一蓮瓣之端而旋轉之。復行其法,凝八珠,皆於蓮瓣之端隨旋而旋轉之,其上層每瓣皆有之。復行法凝三珠運行於全身,復養軀體。意念觀神照其元嬰一刻鐘時間,復引元嬰下歸坤宮於蓮坐、於混元九珠之中,其嬰不旋,隨其於以養育元嬰。不時行功,其不養自養也!合三心,閉萬孔,內觀吾體於嬰孩逐漸復還原來狀態,功可止矣!此謂「九珠育嬰」大法也。以上只為九珠「撫養」嬰兒之方法。要想其嬰兒靈性增強達到上乘藝境,就必須每九日須以意念真氣精華培育元嬰一次,方法為:深居靜室趺跏坐,雙手交加搗二耳。坤宮之元嬰亦為趺跏坐於蓮花中,其雙手亦搗二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大定。內舍意念,外舍萬緣,忘天地運用虛空粉碎的功法粉碎形骸。萬念俱止之時,自然太虛中有一嬰孩生於天地之前,長於萬物之先。圓陀陀,光灼灼,靜贏贏,赤洒洒一塵不染。以眼觀眼,以耳聽耳,以鼻聞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在正一心。任運自如,體若空虛,空空蕩蕩,晃晃明明,無有無往,無行無住,嬰兒居處在輕靈之境。斯境斯意持守一天的時間,復行「精氣九珠養嬰」之法。不可功止矣,反覆循序而行之。日常生活之間,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一吸一呼一息之間,時照常養其嬰兒方為上法!是矣!然而於平常時間、修行下面之功法:行間:也就是步履之間不可奔跑、不可急劇,急劇則動息傷孩其嬰兒。須安詳緩慢而行之,可得心定氣和。意念觀照其嬰於一投足之間,意念天地之靈氣聚於坤宮,歸其嬰體。立間:引天地之元氣,於湧泉、於鼻、於萬千之毛孔而入,降聚坤宮,滋養其嬰兒。坐間:其坐非趺跏也,乃如常之趺跏坐也。靜坐則少思、寡慾,似照非照,非照是照;似存非存,非存是存;似覺非覺,意如止水,心無所往,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空空明明,無天、無地、無我;無我、無地、無天,唯有其嬰,調之意念平和滋養也。此乃不養之善養之法者也!於卧間:止妄想,心虛明,人眠意未眠。神清氣悟,為克服睡魔的侵擾,止妄念、心虛明乃防走火的妙法。法為他法,其曰:東首而卧側其身,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直擵臍腹,一手曲肱枕頭;其一腳伸,其一腳縮,未睡其心止,其念除;目至虛極,於呼於吸而以真氣滋育其嬰兒。此時息不調而自調,氣不伏亦自伏矣,此乃睡功「伏煉」之妙法也!以上乃為日常之功法,常行之方法,時煉之法式也。收功之方法為:意念身之竅穴,萬千毛孔皆閉、封固之,體內之真氣不復出焉、不漏泄焉!

【點評】 歷代修鍊大家,皆談到過內功修鍊的行、立、坐、卧的形式及功法景象內容,以資對照,錄之如下:三步睡功又有三步睡功夫。一曰仰卧,兩腿直,十足指回勾腰控,存想湧泉,雙手搭扣撐住;二曰左偏卧,頭枕左足尖,左手搬左足跟,右換如之;三曰伏卧,雙手抱頭,足跟朝天,十足指尖用力向地,存想泥丸。隨便卧時,頭腰腿要三直。立時足勿實踏,雙手齊垂,目光四射,時或垂簾。行步必活穩輕急,宜自跟撤尖碾,行非無跟之輕跳。閑息時,有引氣下行之法,乃六字訣,連念到下丹田存在。久則氣不湧出,亦能久而無倦,用力少而成功捷。  前所云六字訣,傳列於後——    提催靈閏(音按)妙工。  此乃通天徹地功夫,宜得暇即用,久可卻疾,添益精氣,培補下元,活湧泉穴。此穴開通,則身中筋骨血絡,皆舒展自如,乃千古不宣之妙,宜當時習之即覺也。提者,自湧泉直上泥丸;催字,自天目中少停,繞頭三轉,自左而右;靈字,至玉枕,歸一度喉間;閏字,分入兩肩,從臂內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夾脊,橫穿前後心,降臍中少停;妙字,自腰眼小小穴三轉,少停至海底(丹田)氣海多住,降肛前腎後(海底)少住,至尾閭多住;工字,入環跳穴多住,至膝脛達湧泉,反上脛間,膝後多停,升到腎前九轉,至下田停住。九轉為滿,此坐功完也。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闡釋:  剛剛講完手法運用之精髓,又講樁功練用之精髓。樁功者,內功修法之形式。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使內勁生成、運行,可外形脫拙換靈而能建渾元道體之法也。樁功有站、坐、卧三種基本形式。  站樁:有形體樁功和意念樁功的分別。站樁形態,多種多樣,數不勝數。可一樁之形態、練多種功夫內容;亦可多種樁之形態,練一種功夫內容。故意念樁隨意性強。而形體樁則是固定內容之修鍊,主要是抻筋拔骨、展筋伸骨。亦可配合意念功法修之。  坐、卧樁功,多以內練為主。  凡樁功所練,皆基礎功夫。樁功所出乃動手較技應用的功夫之基礎。有此基礎功夫,方可言說技擊之修鍊。技擊之技的修鍊後,方可言動手較技之運用的能力。此乃練功順序也。不要認為站了樁功,就有了技擊之技術、功夫的應用能力了。如果這樣認為,就不覺而進入認識上的誤區了。  此文所論,三步睡功夫,即三種睡卧形式的練功方法。以現今而說,乃三個卧樁修鍊功法。  一曰仰卧:兩腿直、十足指回勾,用腰控制,存想湧泉,雙手插花手心向頭頂方向撐住。此乃足向下、手向上的全身對拉拔長的練法。只在用意,不能用力,存想湧泉,內氣從湧泉向上,沿身體內部向腿腹胸頭手臂勞宮穴運行,再復返而降至湧泉穴,周而復始,內氣循環往複。此乃卧式的「天一生水」沐浴法。即可修鍊內氣運行,又可修鍊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亦屬氣形雙修之法。  二曰左偏卧:此乃雙腿劈叉坐地,復側身頭枕足尖。左側身則頭枕左足尖,左手搬左足跟;右側身則頭枕右足尖,右手搬右足跟。此樁又名「仙人睡覺」亦屬氣形雙修之法。  三曰伏卧:雙手抱頭,左右手大拇指按住左右玉枕穴,雙肘落地,百會前頂勢,足跟朝天,十足用力向地,身體懸空。如體力不支,亦可腹部著地,存想泥丸宮,此乃使涵神殼開之法,亦有「不空樁」之效果。即「不空而空,空中自有妙有生出」。此謂「不空樁」之精義,只是具體練法形式稍有區別。  隨便卧時,頭腰腿要三直,頭為一身之梢節、腰為中節、足為根節,直則內氣運行流暢,自然有利於氣形匹配之用。  站樁時,足勿實踏,即雙足敷平在地,勁意莫落在雙足底版處,要含蓄在雙足踝處,就是足沒有實踏之義,雙手齊垂,此乃無極樁的站式。如睜眼練功,目光四射,乃罩眼功法,是樁功後期練法。時或垂簾,乃樁功初期練法。如動練法,行步必靈活、穩健、輕捷、急敏,宜自跟撤用足前掌碾轉,行走擦地而行,進步低,退步高,非無跟之輕跳法也。  閑著沒事休息的時候,有引氣下行之方法,亦應隨時而練,就是「六字訣」。用意以氣為念,行「念住不住」之功。連念到內氣在下丹田存住。久則「氣不湧出」,是為「伏練」。值此而能「結胎」於下元,行「胎息」之法。繼而,由此胎息,可內生玄竅,外開玄府。自可與天地之氣相通矣。其說「亦能久行而生無倦怠之功」,乃精髓矣!此乃花費工夫少而成諸功之捷徑而。此言不假。下面將六字訣,傳列於後。此六字為「提、催、靈、閏(音按)、妙、工」。  其言為「通天徹地」之功夫,宜得閑在之時即可用之,久可卻疾,添益精氣,培補下元,活湧泉穴。湧泉穴開通,則身中筋骨血絡,皆舒展自如,乃千古不宣之妙法。亦是開通七殼之功法,所述之感覺,宜當時習之即可覺知也。  提:意以氣為念,吸提內氣由湧泉穴沿腿、腹、胸、頸、頭中,直至泥丸宮。  催:意念內氣由泥丸宮至天目中少停,即稍住。然後意念內氣繞頭三轉,自左向右,即順時針方向。為何名「催」?即意導引法的意在後跟隨催動之練法。  靈:意導引內氣由頭中直至玉枕穴,由玉枕穴再至喉之上節歷盡喉中。為何名靈?無有入於無間之妙。故曰:靈。  潤(音按):意導引內氣分兩支直入兩肩、從臂內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夾脊、橫穿前後心,降臍中少停。此乃有滋潤五臟六腑之意。故為潤字,讀按之音;因意導引下行之意味。  妙:由臍中至腰眼小小穴三轉,少停至氣海海底,即會陰穴;小小穴,可謂之命門穴和腎臟的統稱;此中之妙,妙不可言,故立為「妙」字。再由會陰穴至尾閭穴,在尾閭多住。可有開通脊柱內,直可上頭入腦,確實功效妙不可言。  工:再由尾閭直入左右環跳穴,可有開胯之功。內氣在環跳穴多住,再至膝、脛達湧泉穴。復反上脛骨間,在膝後多停。升到內腎前,天樞處,九轉,至下丹田停住。九轉為滿,此坐功完也。  然「九轉為滿」,應如何理解?可有兩解:一曰內氣至丹田後轉九圈收功。一曰此六字訣乃「提、催、靈、潤、妙、工」。是為六字一轉,共作九轉,也就是做九次為滿之數。  因以坐功而言,此六字一輪的周期快可3分鐘。慢可6分鐘,如坐九轉,快則半小時,慢則1小時。以普通練功者而言,皆能做到。  這樣,九轉:小說乃丹田中氣轉九圈收功;大說,乃六字法由始至終為一轉,共作九轉,也就是連續九回,可稱為坐功法了。我按此法修鍊,一做便知其妙不可言。後文所論「開七殼」之景象。多由行此法之功也。結合前文之睡功,後面介紹的行走之間的三字訣:「清、凈、定」。可知,傳統手戰之道的內功法,自古相傳法法具實。然現今習拳者能從師處所得內功法卻寥寥無幾,甚至不知有之。而有者,亦不知其功用為何?致使空談習武練拳之健身、技擊的不良風氣盛行,不知「健」者,乃「內氣」功夫之說,造成練則崇尚後天有為力法。因此而疾病纏身、不能長生而促死者,屢見不鮮。習武者,五六十歲就逝世了。在當今社會生活條件如此良好的環境,長壽乃自然的。為什麼修鍊者倒不能長壽?甚或練拳者至老年時體弱多疾病?應該引起廣大習武者的反思了。應該重新認識傳統手戰之道的精髓了,不要盲目練功,不明理法而妄為了。這一點,精熟《渾元劍經》之理法,人們應當醒悟了。應當明白傳統手戰之道的內修外練之宗旨、功法、至用之道理了。行走功法夫行走之間,更有三字訣,乃「清、靜、定」也。清字,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風輕日暖;凈字,一氣到臍,思看取蓮花凈之意;定字一氣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穩,外誘難撓,如松之茂,如秋陽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其堅如剛,其柔如絮。再合而為一,自泥丸一想湧泉,渾渾澄澄,無礙無停,久則神光聚也。氣愈下兮身愈輕神居上兮心生靈精常固兮法術行形自空兮玄妙通外固則內壯,心靜則神安。欲為人上人,且莫行捷徑。工夫要在學愚魯,神常生兮心如腐。不見不聞身形固,不動不牽意誠篤。何非大效何非功,務遠貪高徒自誤。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闡釋:此「夫行走之間」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接上文的六字訣之功法,在行功意走之間要隨功所行到之處,還要有「清、凈、定」三字功法融於其中。如:提字訣的內氣由雙足踝升提至泥丸時,要有「清」字訣,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風輕日暖之念。效果更佳。此即「元神朗照巔頂」的說法。又是「西山懸磬,海闊天空」之精義。潤字訣的內氣降至臍中少停,要用「凈」字訣的一氣到臍,思看取蓮花凈之意。蓮花本出淤泥而不染,乃潔凈之品。故思看蓮花取凈之意。練功者,守身如玉,亦取玉之潔凈。古有「滌除玄覽,能無塵乎」?即「凈」之意。凈無雜質則精純。但靜則能凈,古有「靜之徐清」一說。而此以「凈」論「靜」之精義。即靜則凈矣。即是內氣「天得一以清」和外形「地得一以寧」的「脫拙換靈」和「脫殼換相」的精義。妙字訣,內氣至氣海海底多住。要用定字訣。一氣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穩,外邊誘惑難於干擾了。自覺有如松之茂盛,如秋日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此乃「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情景,「弄壺中之日月」的結晶,定則景象萬千,此情此景,如歷仙境,一塵不染、一念不生、精、氣、神、形,堅固如鋼,柔軟如絮,堅融一體,成於此中,此乃養之成,非練之成。正是「精於練者,善於養」。以養為練者,乃此功訣所述之意爾。再精氣神形合而為一,即工字訣中的至膝脛達湧泉,自泥丸一想湧泉,渾渾澄澄,無礙,全體透空;無停,一氣不停,一念不住,無所思、無所想,只住此情此景之中。又是「定」字訣之功夫,久則「神光聚明」,全體通明。由此可知:以氣為念的意練樁功之法,甜蜜蜜之精義,於此可知矣!此乃內功六字訣再結合「靜、清、定」三字訣之妙義爾。  一是隨時散步行走之間,也可用「靜、清、定」三字訣的功法內容來練功。有云:「百練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站」。如果在練、走、站的修鍊功法中,皆能運用此三字訣,則不是更好嗎!今以走而言,在走時,存想神居泥丸,則雖然在走著,自身內亦如水清月朗,風輕日暖,定於此情此景之中,自得元神照巔頂之功。如果在行走中,一氣到臍,用靜定訣,思念看取蓮花,自然有凈之意。如秋陽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的不練自練,以養精氣神形的堅融之功德了。在行走中,再合精氣神形而為一,自泥丸一想湧泉,自然全體透空,氣行無礙,氣自不停變化,久則神光聚而明也。一如樁功之修。所得無異也。推而廣之,以此「清、靜、定」三字訣,揉合於練法中,練套路、練單操等諸練法中,所得藝境是相同的、一樣的。於此可知:練功之形式,不在於是站、走、練,關鍵是否有此內功法,及「清、靜、定」三字訣中所述內容之修。如果沒有內氣運行和清、靜、定三字訣之內容,就是站樁也不會有所獲得。如練法不對,落入空境,則成頑空,是名「枯樁」;如果欲妄之心不絕,凡想凡念,則多妄動,已入歧途;再有慾望不止,私念為患,難免不入魔境矣!由此論而知:習練傳統手戰之道,要拜明師,無明師指導引渡,不知徑矣。還要知道明理,按法而修,方得渾元虛無之妙境,才有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修鍊傳統手戰之道,本是滅己欲,唯道是從之事。故不能以私慾度之而妄為,期盼能成功者,絕無此理。因有一己之私慾,便生「貪、邪、巧、吝」之四病。簡論之如下:  貪:犯之者,乃沽名釣譽,習得雕蟲小技,籍以人前誇耀,沽名一時,貌似功能蓋世,最終手眼身法步,不見章法;肩肘腕胯膝,不得功夫,自認為通,其實樣樣稀鬆。此種人可笑亦可憐,此其一也。  邪:邪者,不入正道,功乎弊端。踏入歧途,盲從瞎練,想入非非,狂妄自大,不求實學,竟抱幻想:一指可傷人命,半日就可登峰造極。招惹事端,無是生非,謊言實事,顛倒本末,故多積怨成仇,反傷生害病,整日憂心忡忡,無片刻之安寧。此其二也。  巧:指的是奸巧者,獨裁自專,一味佔便宜、取捷徑,學些零零碎碎,不能一而貫之,反覺為美。孰不知:「美之為美,斯不美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不知「君子行無為之事,尚不言之教」的道理,反而投機取巧,結果一無所成,什麼也不是,落得跟著別人跑,自成個混混兒。不知天文,不曉地理,不通人情世故,完全一個習武中的「癟三」。只能惹人一笑而已。此其三也。  吝:不肯用功曰吝,用功不用心思曰吝。不勤練、不勤思、不明道、不知理、不懂法,皆曰吝。此種「吝」人,對於名聲,向來貪得無厭。明明於拳學無知,反要神秘而擺闊,還要願為人師者造場面、捏事實,結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做些欺人而自欺的事而已。大損自己功德而已。於人於己皆不利,此其病之四也。凡習手戰之道,犯此四病中之一者,皆不知藝為珍寶。仁人珍之寶之以自享用。彼匪人之所畏懼者,此也。故喜好傳統手戰之道,修鍊傳統手戰之道,能知其中「惡習弊病而不為之者」方是最可貴的。是真修鍊者,必具超人之功夫。其處事練達,為人溫文爾雅,必能逢凶化吉,趨福避禍,自無是非之言行。乃具大功德者,如其問世立言,必以利他為己任,不以名利而能改之。剖析已明,再闡訣言之精髓妙義。氣愈下兮身愈輕  闡釋:氣無上下內外,經云:「其下不昧,其上不徼;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言氣之體也。至柔而純剛,是言其體象,其至用之性也。而此訣言「氣下」,乃在「外形」而說上下也。此氣即真氣,其下則體空,故身輕,而此輕,亦應有「清」之意。此乃言說「六字訣」的「引氣下行」之妙用。即「下到外形」中之為下。乃從全部修鍊的角度立言的。神居上兮心生靈  闡釋:即存神泥丸,乃言「提」字法之妙用。俗云:「精神要提的起」、「提提神」。都說明神要提,才具其妙用。一氣靈明不昧,謂之神。正是「神居泥丸」,「一神朗照巔頂」的「西山懸磬」之景象。自然居高臨下,明而靈通。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即此妙旨。古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也說的是高明之意思。所謂之天神:天者為上,上而又高,神所居之,乃指人之神在頭中。頭乃諸陽之首,陽者氣也,氣之首領,謂之神。古云:一氣靈明不昧者,謂之神。心藏神,然只有神居頭中,心方靈明。又居一身之中則體輕靈。精常固兮法術行  闡釋:氣依神,神依氣。雖真氣流行周身,然其歸宿,乃丹田氣海。固守丹田:即工字訣之至下丹田停住之旨,乃固精之法。腎藏精,腎之神,志也。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故固精則腎之功能健全。既有剛健之勇,又能技巧變化之謀化。乃以柔用剛是謂之法術行。形自空兮玄妙通  闡釋:此乃自泥丸一想湧泉,渾渾澄澄、無礙無停,久則神光聚也。全體透空之象,外形不空,真氣不通透。全體透空,真氣通透,久則神光聚,則外形內感通靈可致玄妙之境。即外形具有內順內勁之用。又具有外順他人拳勢之能,具有內順外從之功能,可謂之玄妙了。即通玄入妙的功能,只有外形全體透空之境界時,通玄入妙的功能具全。而外形之所以能全體透空,是真氣在體內運行周流,乾之體健全完善之所至。即修鍊內功的洗髓所致的外脫換之易筋骨。功有內氣運行,效在外形脫胎換骨。此即「真形合真象」的「體太一」之太極藝境。故曰:「練拳始練氣,練氣要首在存神。存神之始功,根於固精」。實乃說「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而煉神還虛是言說「神還虛空之體內」。虛空之體內就是全體透空。只有全體透空,才是精足氣滿神充功德完備之景象,即拳訣所說的「真形合真象」之藝境。所以說形自空兮玄妙通。即交手較技通玄入妙,神化之功,此境界方為其真。故知道外形之狀態亦可表明其功夫藝境如何。  此四句歌訣,實乃藏頭詩,即「精氣神形」,又寓藏尾「輕靈行通」。而「精氣神形」說的是自身修鍊的內容;「輕靈行通」講的是修鍊後的功果狀態;而中間嵌入的「身心法玄」,又論的是「身心」二物,法於玄觀。只有通過「無生有、有化無」之修鍊,才能具「渾合歸一之體,具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此正是批講「非渾於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無以顯其渾之德。是渾元者,其即無生妙有也」。之精旨妙義的。可見此歌訣精妙之極,將傳統手戰之道的「練、體、用」之因果關係、修鍊法則、功法境界、系統過程,基本全部納入其中。無一缺欠,可謂周全。非親身修鍊、體認、證驗,如何能成此訣。可見前賢對傳統手戰之道的修鍊求真,治學嚴謹,真乃後人之師也。學以至用,大匠之學業也。  外形堅固:乃言堅融的雙重藝境。即外形至全體透空之時,其堅則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融則周身一家,善變無形又無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毫不受力之能。此兩者乃外形的「鋼者如柱,柔若繩束」之功夫。故簡曰「外固」。為何不言「外強」?以避免與崇尚後天有力之力法相混淆,故不用強,而用固。《易筋經》有言:「外強則內傷」。即外形聚勁力凝形或尚血氣的肌肉爆發力,稱為外用強。此法在傳統手戰之道中稱為「有為、人力、注血之力」等等,皆非先天自然之力也。正是老子所云:以心使氣曰強的不道早已之強。古人行文,將先天自然之力稱為「氣力」,將崇尚後天有為力法稱為「力氣」。基本上是這樣的。如內家拳法尚氣力;外家拳法尚力氣。這樣,習練傳統手戰之道者便可分辨清楚了。氣力者,剛健也;力氣者,強壯也。習拳者,要剛健,不要強壯,此之謂也。  外形的堅融,其根本原因在於內壯。即內氣在體內健運不息,獨立存在而不改所致。內氣乃精之所化,神者,乃氣之所化。一氣聚而為精,化而為神。精氣神三者為內,內壯者:精固、氣足、神充,乃真壯者也,極至則光明。乃內真壯之景象。  欲求內壯,心靜為法,靜則混者可以徐清。清凈則神明,心靜神安寧則自明。靜者,一念不生。清者,一塵不染。則凈矣!皆內功修鍊之法則。「降心為不為」,即靜心。心靜之法,乃言說「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之事的準則。即此文中所言「六字訣、三字訣」之準則。唯依此中方法、準則,循序漸進而修,自然頓悟而進升有階,終得正果。修鍊傳統手戰之道能藝高他人一籌,就要按部就班、層層遞進、苦練精修,期可功成藝就。本是一項系統修鍊工程,由始至終,有根、有本、有末,本無捷徑而言。故從心裡就不要尋覓捷徑,實言修鍊歷程的「法分三修,遊歷三境,成功一也」。即「三一一三」之旨義的。此乃囑咐後人,修養健體,修鍊至用。養體至中至正;練用至精至純。哪有捷徑之言。只有至誠者方能得之。故又作詩訣以明之。工夫要在學愚魯  闡釋:修鍊傳統手戰之道的內功、外功,內外合一之功夫,喂手、盤較等系列過程中,更要學習愚公移山的堅韌不拔之毅力,不怕困難之精神。難從易處起,大從小處做,高從低處登,多從少處積,最終必能成功。此雖然看似笨拙,實乃成功之捷徑。此正是「誠之者」人道之行。莫要偷機取巧,偷機取巧實乃自欺、愚弄自己之事,最終會一事無成。古人云:「誠於內,形於外。」即誠心誠意之修鍊,最終的神化之功定會顯達於外。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鐵杵磨成針」全在精心勵志之所為而能成之。正是「工夫要在學愚魯」的「愚」之精義。沒有大志以得道,只圖小技者,又不可能成之。又如何能此而修鍊呢?  上文只解了「愚」字之精義。而「魯」字之精義,乃是魯班的典故之借用。除魯班的對技術精益求精之外,尚有魯班的善於借物創造之能力。如其上山采木,爬山時被茅草割破手掌,鮮血流淌,魯班不顧割肉流血之痛苦,而產生了為何小小茅草割破手掌之肉如此厲害?原因何在?隨手將茅草拔起仔細觀察,原來茅草葉的邊緣生些鋸齒狀的利刺,隨一手拿茅草用其倒刺向另一手拉去,輕輕一拽,茅草刺便有入肉割裂之感。魯班悟到:如用鐵片做成齒狀,便可鋸斷木頭,可比用斧子砍斷木頭省材、省時、省力得多了。回去後便投入制鋸的實驗,經過多次反覆的實驗、修改,最後製成了第一把鋸。果然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後來「鋸」就成為木工的得力工具了。學拳除了精心勵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學習前人的寶貴功法經驗之外,還要有創建的鑄法之悟性,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終於鑄法之能以傳世。上述兩種學習精神,綜合觀之,就是「功夫要在學愚魯」之精義的深刻內涵。神常生兮心如腐  闡釋:修鍊內功者,心死神活。欲心死,元神活。元神活躍,以主修鍊、攻防之事。欲心不滅,道心不生,精神不真。人能無所畏懼,神明則見之真,真知則無所畏懼。無所畏懼,因其神明,故能應無不當,故無所畏懼。此並非莽撞行事者可比。知止止者,是為神明。神明,則君子有所不為,如「君子不站危牆之下」,是謂無所畏懼。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行止皆至善,是無所畏懼。行止皆至善,就是行於當行之時、之地;止於當止之時、之地。無所畏懼者,則戰無不勝,是謂之神明,神明緣於「心死」。此「神常生兮心如腐」精練地概括了「道心、理心」和「凡心、欲心」的因果、本質之區別處,乃修鍊傳統手戰之道的基本法則。不見不聞身形固  闡釋:紫陽真人云:修鍊一事,本無訣竅。乃是:始於有作無人見,及至無為眾始知①。但信無為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注釋】①、無為: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唯道是從」的概念。就是「不先物為,因物之所為」的法式,名之曰:「無為而無不為」。以傳統拳術攻防技法論,就是「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的靜以待動,後人發先人至之「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擊背」之「靜以制動」的法式。此歌訣之言語正說明了「不見不聞身形固」之精義。正確的修鍊之要妙,他人不能見,亦不能知,外表徵象與他人無異,實乃法無為而修,即始於有作之意。及至功成,達到不先物為,能因物之所為的無為無不為藝境之時,眾人才知道此藝境之精妙。精妙在何處?法「無為」爾,既不與人爭,天下莫與之能爭爾。不動不牽意誠篤  闡釋: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巧妙自然,以柔用剛,不攖人之力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絲毫不差,乃是我神、氣、形三者渾化歸一的功夫純靜自然、不妄動、無牽掛。是意氣誠於內而實實在在堅志不移的順勢借力之用,除此而不為也。意之精誠篤實於此,神化之功必得矣!何非大效何非功  闡釋:具此攻防較技不攖人之力的順其勢、借其力,以柔用剛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神化之功,已見其真矣,何非需要大可贊育天地之效果,何非需要經綸之功德證驗,就在攻防較技中已經證驗無誤、效果無差了。見此小效,便知大功可成,大事可為之的能力了。務遠貪高徒自誤  闡釋:此一句總結,言明上五句所論內容,實修鍊傳統手戰之道的「誠之者」之所應為。不如此而修鍊,而好高務遠,見異思遷,一暴十寒,妄為妄動,投機取巧,有始無終,不知本末、根由,犯者皆徒勞無功。自己耽誤自己之舉措。此正嚴厲地批評了那些犯有貪、邪、奸、巧、滑、吝等諸種不誠之修鍊者的弊病之根源。修鍊者應引以為戒。唯道是從,不逞私慾,乃謂之修鍊。從所引之文章的論述中清楚的知道,內功修鍊形式的站、坐、卧、行之諸種方法都要運用得當,才能最終功德藝境圓滿。這是歷代修鍊大家一致的認識!然而,此文之「九珠育嬰大法」和「精氣九珠養嬰」之法,卻是妙不可言!丹道經典著作所論述的功法沒有此精彩實用也!

推薦閱讀:

正確的催乳手法有哪些?
千萬別讓寶寶玩手機,後果很嚴重!
育嬰百科:寶寶第6個月第4周成長特點
我總算把孩子的吃奶習慣給戒了……大麥茶這東西真是神奇。。。
育嬰

TAG:育嬰 | 修鍊 | 至尊寶 |